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巫者 or 醫者?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

巫者 or 醫者?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

【編者按】華文好書榜近期公布了1-2月榜單,台灣學者林富士所著《巫者的世界》一書入選,此書探索巫覡在中國古代社會各階段的發展、變遷及其與政治、社會的互動,並有對台灣地區的巫者與巫俗的個案剖析。本文為書評。


劉憶斯


對任何一個人而言,都有他自己的一本啟迪之書,這書對他有著決定性意義的啟示,猶如一扇門,推開了,就是一個新的世界。甚至說,全部的世界。

對於台灣著名學者林富士而言,他的啟迪之書就是葛洪的《抱朴子》。1982年,22歲的林富士大學畢業服兵役,他帶了一本《抱朴子》進軍營。一年又十個月,書中描述的道教的世界讓他趣味盎然,書中提及的煉金、房中、辟兵、禁咒、長生、神仙、隱形、分身、變形等法術,讓他驚愕連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本書「提供了各種慾望的滿足方法。」


林先生這個「滿足慾望」的讀書觀,坦白而不做作,頗對我的胃口。說到底,讀書跟吃飯一樣,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利己。 趙恆有云:「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不都是讀書人的慾望么,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除了被「勾引起一絲富貴不死,法力無邊的貪念」, 《抱枕子》對林富士最重要的啟迪,就是讓他童年時期在鄉村的一些經驗忽然覺醒,這裡面有「三清道祖、十殿閻羅、地獄鬼怪的圖像」,還有道士在喪禮中的「搖鈴聲、吹角聲、唱誦聲」,他找到了當下與往昔的聯繫,也找到了他今後歷史研究的方向。


我之所以不惜筆墨地講林先生與《抱枕子》的淵源,就是為了說明「滿足慾望」對一個讀者,一個學者的重要性。而弄懂了這一點,也就會了解林先生的學術出發點。然後,你就能根據自己的慾望和經驗,選擇從哪個角度和入口走進這本《巫者的世界》。

我曾讀過林先生的《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大開眼界於他對魏晉南北朝時宗教的分析(中國的宗教景觀,在這一時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結合了歷史、文化、宗教學、社會學、人類學、醫學等多學科,尤其是「巫醫」的論述,精彩極了。因此,讀罷這本《巫者的世界》的前兩章,我便直接跳到後面《醫者或病人》與《中國的「巫醫」傳統》兩章。


我之所以對「巫醫」感興趣,一是無論歷史、文學書籍,還是影視、戲劇場景,都看到過很多關於「巫醫」的形象與情節;二是我也曾在現實中目睹過童乩治病的儀式,覺得不可思議,疑竇重重。其實,不光是中國,巫者在許多人類社會都扮演著「治療者」的角色,歷史上是,今天許多地方仍是如此。



巫者 or 醫者?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


台灣宜蘭二結王公廟「抓童乩·跳過火」儀式


說回中國,無論在史書,還是《山海經》里的神話中,都有許多關於「巫醫」的記載。就連醫的繁體字,除了「醫」字,還有一個相通的「毉」字,可見中國古時巫與醫的關係。至少從先秦到晉代,巫者一直都掌握著療病藥劑。即便後來有了真正的醫者與醫學體系,巫者的「治療者」身份也一直在中國社會綿延。在一些傳統中國文獻中,常將名醫(如華佗、扁鵲)與「巫醫」並舉,而巫、醫聯手的案例,也屢屢出現在史書上。


在林富士的書中,我們甚至能讀到,即便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台灣,即便彼時西醫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醫學,也還是會有很多人求醫於巫者,甚至連巫者開的「處方」,也與西醫開的處方同等模板。在林先生的歸類下,巫者的「醫術」也絕非只有丹藥,他們還可以通過禳除(驅邪除魔)、祭禱(獻祭做法)、歸依(靜坐施符)、按摩(附神指壓)等法「治病」。


這本《巫者的世界》並非只有史料堆砌(如果細心,從林先生所選史料中亦能讀出新意與滋味),作者還常有妙筆妙語。比如寫至宋代有大批儒家、士人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外,還紛紛尚醫、習醫,作者給出的結論是:士大夫必須要與巫者、僧人、道士「競爭醫療市場」。西化而現代的用詞,令人忍俊不禁。



巫者 or 醫者?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


儒醫,舊時指讀書人出身的中醫


讀到此處,不僅掩卷細思。我們知道範仲淹說過「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也知道蘇軾、陸遊、朱熹皆為儒醫,尤其程顥、程頤兄弟,這對理學大家絕對稱得上是醫理大家。這些儒家士大夫之所以成為儒醫,並不是為了獲利,或者為了在醫療市場搶地盤,他們無非是力爭改變中國社會「信巫不信醫」的局面與傳統。通過林富士的書,了解這些先賢的付出與所為,有助撥開巫者世界的迷霧。這也正合了「格物致知」之意。(文/劉憶斯)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中韓兩國「市制」改革績效差異的深層原因
周潔茹:我們當然是我們生活的參與者
柳岳武:如何評價清代的屬國體系?
秦暉:「後南斯拉夫時代」的「敏感」國歌
帝國版圖:是什麼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