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隋賢章草《出師頌》



本幅無款。鑒藏印記有22方,計為:唐太平公主梵文印「三藐母馱」,唐邵王李約「約」和「邵約之印」,唐中書侍郎王涯「永存珍秘」(鈐兩處);宋高宗「紹」、「興」(聯珠印)、宋內府「書印」(半印)和「內府秘書之印」;明以前人之「蓑笠軒印」、「歷代永寶」、「劉氏中守」、「劉完私印」、「安元忠印」及二印文不辨之印;清安岐「儀周珍藏」,清內府「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樂壽堂鑒藏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諸璽。


「右出師頌,隋賢書,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審定。」右下鈐「監書畫博士印」。左鑒藏印記6方,計有:「物」(半印)、「軒」、「山牧」、「古希天 子」、「壽」及一印文不辨印。右鑒藏印6方,為「安儀周家珍藏」、「五福五代堂寶」、「八徵耄念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


「晉墨」兩字及花押「伍」,押上鈐「御府圖書」,據押和印,前人定為宋高宗書,實為明人仿寫。另有清內府鑒藏印「太上皇帝」、「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左上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御題一段。


前隔水鑒藏印有:明王世懋「琅琊王敬美氏收藏圖書」,清安岐「安」、「儀周鑒堂」,清內府「八徵耄念之寶」。後隔水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年)御題一段,下鈐「乾」、「隆」印,另有清安岐鑒藏印「麓邨」。


此本見於著錄的有: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吳其貞《吳氏書畫記》、孫鑛《書畫跋跋續》、清·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阮元《石渠隨筆》、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倪濤《六藝之一錄》等書。刻入《三希堂法帖》。


根據著錄書及鑒藏印記,此本稱為「紹興本」《出師頌》,據米友仁跋,多定為隋賢書,也有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寫,乃至唐人作,流傳情況大致是:唐代經太平公主、李約、王涯先後鑒藏;南宋紹興年間入內府;明歸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後入乾隆內府;民國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日,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攜出宮外,1945年後散落匿於民間不彰60餘年;2003年由拍賣公司徵得,故宮博物院以巨資購回。


《出師頌》作為流傳有緒的章草墨跡曾留存有兩本,一為此「紹興本」,一為「宣和本」,後者曾入北宋內府,有宋徽宗標題「征西司馬索靖書」及「宣和」瓢印,一般定為西晉索靖書,也有認為是梁·蕭子云書,經北宋《宣和書譜》、明·文嘉《鈐山堂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其流傳情況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內府,明代似從嚴嵩家輾轉入文彭手,後售於項元汴,入清後不存。「宣和本」曾刻入董其昌《戲鴻堂帖》,王肯堂《潑墨齋帖》亦曾摹刻,今僅存法帖拓本。


紹興本《出師頌》本無名款,後人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作,或謂隋賢或唐人書,並無定論。從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約、王涯等人鑒藏印看,書寫不會晚於初唐。據宋·米友仁跋定為「隋賢書」當較可信。此書屬較典型的早期章草書體,「蠶頭鳳尾」帶有隸書遺痕,「銀鉤蠆尾」具草書特徵,整體書風規整而不失變化,勁健中見自然飛動之勢,古樸又典雅,是六朝以來創立規範章草的傳統體貌,唯稍增飄逸之勢,與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體大致相近。故定為隋人書是合宜的。


關注《書法密碼》 shufamima 微信公眾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顏師古《大唐黃帝等慈寺之碑》
趙孟頫之子趙雍杯凈土詩六首
賀知章草書《孝經》氣息高古,點畫激越,結體左俯右仰,隨勢而就
北宋林逋行書《三君帖》高清精拓
李瑞清魏楷《皇清誥封一品夫人段母尉太夫人墓碑》

TAG:書法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