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日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風聲日緊,我外交部嚴正聲明堅決反對。而一些媒體也跟風炒作中國對抗「薩德」的「新技術」。有人甚至在說,中國要研製一系列高超聲速中程導彈來對付「薩德」。


其實早在韓國還在討論是否批准部署「薩德」的時候,筆者就已經分析過「薩德」對於韓國並無意義。而且,如果中美間爆發嚴重衝突,「薩德」對中國而言也不過是多了一點兒麻煩,算不上什麼嚴重威脅。可以說,「薩德」對於韓國來說是「損人不利己」,背後反映出的,是該國精英階層揮之不去的對美國的精神依賴。

2010年中美黃海「亮劍」後,韓國也一度考慮其地區安全形勢,「薩德」就是在這個形勢下,美國逼迫韓國「選邊」的「試金石」。韓國如今的選擇,已經發出很明確的信號。然而在中國的強烈反應之下,韓國依然不改初衷,那麼中韓關係惡化的責任,自然要落在韓國自己的身上。


近年來,美國在其戰略對手周邊加強反導部署,已經成為一種明顯趨勢,究竟美國的戰區反導系統和國土反導系統有什麼能耐,我們該如何破解呢?


要討論反導,我們首先還是要說說反導系統的目標——彈道導彈,只有理解了戰略、戰役、戰術彈道導彈究竟是幹什麼的,我們才能理解相應反導系統的目的,才能談得上理解「破解」之道。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機動發射架上起豎中的V-2飛彈


現代導彈系統的鼻祖,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的V-1V-2導彈號稱「復仇武器」,主要用於襲擊英國倫敦,後來也被用來打擊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歐洲大陸上的重要目標。1941年,納粹德國曾經用轟炸機對英國實施空中進攻戰役,英軍依賴雷達預警系統、民防體系、攔截機、高射炮,進行了有效的抗擊。


納粹的V-1導彈作為一種使用脈衝噴氣式發動機的巡航導彈,飛行速度較快,又採用低空飛行,當時的雷達難以預警,因此英軍對這種導彈的攔截率不高。但儘管如此,從心理意義來說,這種可以被民防對空觀察哨及時發現的導彈,至少在它飛臨目標區之前,英國人還能拉響空襲警報。


相比之下,V-2導彈作為如今彈道導彈的鼻祖,在二戰時期連對其進行可靠預警的手段都還沒有發明,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當V-2導彈呼嘯而來的時候,英國人是連空襲警報都來不及發出的。而V-2重達1噸的大型彈頭,也足以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兩相結合,儘管V-2導彈大部分根本沒有落到預定目標區,但仍然給英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這種拿導彈攻擊城市,利用彈道導彈難以預警和攔截的特點給敵方製造恐慌氣氛,發揮戰略效果的作戰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繼續發展。一方面,出現了現代的導彈核武器,成為現代世界的最終威懾手段;另一方面,兩伊戰爭中的中東導彈襲城戰,成為戰術導彈發揮戰略作用的典範,戰爭中伊朗和伊拉克使用各自的彈道導彈互相攻擊對方首都。其中伊拉克由於邊境距離伊朗首都德黑蘭較遠,研製了「薩達姆」中程導彈。伊朗將獲得的該型導彈殘骸交給朝鮮,雙方協定朝鮮借鑒該型導彈研製成功中程導彈後,優先提供給伊朗。


有報道稱,該導彈開發的資金還有一部分來自利比亞,不過後來利比亞……反正就是被自己坑了。


這就是朝鮮和伊朗如今都已經大量裝備的「火星8號」(勞動、蘆洞)導彈和「流星3」導彈的源頭。這兩種導彈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三世界國家掌握的成熟中程導彈的典型代表。


從技術角度而言,「火星8號」還是比較落後的,由於從「飛毛腿」發展而來,該導彈的性能不甚理想。據美國科學家聯盟相關文章的推測,「火星8號」導彈的發射重量約46噸,戰鬥部1噸,射程1300公里。


相比之下,中國60年代研製的東風-3導彈發射重量64噸,射程2000-3000公里,戰鬥部重量2噸。可見,用「飛毛腿」這種射程僅為300-500公里的短程導彈發動機「並聯」,強行製造的中程導彈其實是完全無法和大國研製的採用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導彈做比較的。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朝鮮中程導彈「蘆洞」


不過,朝鮮的火箭技術在冷戰結束後有了一個突飛猛進式的進步,去年「屢敗屢戰」的「火星10號」導彈(舞水端),據推測重量在20噸上下(根據其運載車MAZ-547的載重能力推測),射程達到2500-3000公里,應該說已經接近70年代蘇聯液體燃料潛射中程導彈(R-27)的技術水平。與此相比,採用固體燃料的東風-21導彈重量就降低到了14噸,射程2000公里以上,可見高能固體燃料火箭的優勢。

朝鮮最近展示的「北極星2」導彈已經具備了類似東風-21導彈的基本構型。該型導彈的發射車是一輛類似T-62底盤加長的TEL車,從原來的5對負重輪增加到8對,我們假設每對負重輪承重不變,那麼全車的重量應該是在60噸左右,去掉發射車和發射筒等結構的重量,導彈本身的重量應該在15-20噸水平,在首次試射中,該導彈飛行了500公里,彈道高度500公里,根據高彈道飛行試驗原理,其射程應該在1500-1700公里左右。


總體而言,這個技術水平比早期的東風-21還有差距。但對於朝鮮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如果朝鮮有能力生產數十枚該型導彈,並為其中部分配備核彈頭,將具備一舉癱瘓大部分駐日美軍基地的能力,其威懾力不容小覷。


相比之下,同樣採用固體燃料的伊朗「泥石」導彈的水平就要差了一個檔次,該導彈重量達到21.5噸,射程據稱接近2000公里。在朝鮮的「北極星2」出現後,可以推斷,「泥石」可能也是運用了來自朝鮮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不過由於該導彈年代較早,採用的技術相對落後,尤其是燃氣舵等部件明顯龐大而笨重,水平顯然不如朝鮮的「北極星2」。不過近年來伊朗似乎對「泥石」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因為該國已經建立的地下發射設施和多種改進型液體燃料導彈,早就具備了打擊以色列和波斯灣周邊國家的能力,這是伊朗與美國討價還價的本錢。


「火星8」、「火星10」、「北極星2」,這三種導彈,也是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的主要應對目標。


「火星8」作為冷戰後朝鮮、伊朗等國為應對美國「打擊流氓國家」壓力研製的「殺手鐧」導彈,其主要任務就是效仿伊拉克海灣戰爭期間的戰術,對周邊的美軍基地,和支持美國的日本、以色列——乃至歐洲進行報復性打擊。但其精度非常差,如果不用核、生、化戰鬥部的話,實際效果其實也並不大。即使對手不加攔截,也不過是造成類似兩伊戰爭「導彈襲城戰」那樣的效果,主要是用來給對手進行政治施壓。


這種導彈本質上說仍是放大的「飛毛腿」,用「愛國者3」進行末端攔截已經有較高的成功率。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用愛國者2導彈攔截「飛毛腿」導彈,就已經成功緩解以色列遭到伊拉克導彈打擊的政治壓力。美國在日本、韓國和海灣國家、以色列等國部署的「愛國者3」導彈基本也是發揮同類作用。


當然,隨著伊朗、朝鮮導彈在21世紀後的飛躍性發展,「火星10」、乃至「泥石」、「北極星2」這類導彈開始出現。「愛國者3」導彈越來越難以應對,而這些新一代中程導彈的精度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朝鮮核試驗後,再也不能小看這些導彈的實戰能力。


日本目前已經部署「愛國者3」,可能考慮部署「薩德」。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一方面裝備了東風-3,乃至東風-21導彈,對伊朗進行對等威懾,另一方面,也購買了美國「薩德」導彈。


「薩德」作為美國目前最成熟的專業反導導彈系統,對伊朗和朝鮮目前最先進的中程導彈依然有不錯的攔截效率——畢竟該導彈的典型作戰目標是比它們更加先進的東風-21導彈。


所以,為了應對伊朗的導彈威脅,沙特、阿聯酋等國購買「薩德」導彈並不奇怪。以色列則處於政治原因,與美國合作研製「箭2」導彈,性能比「薩德」在某些方面更先進一些。


具體到東亞地區,在韓國部署「薩德」的道理實在是很難說通。


雖然說,「薩德」能攔截中程導彈,自然也能用來攔截短程導彈,且攔截範圍可以更大一些。但總體而言,它畢竟只是一種末端防禦系統。對於韓國來說,朝鮮不會用中程導彈來攻擊韓國,畢竟雙方隔38線對峙,就算使用射程500公里以下的「火星5」、「火星6」導彈,朝鮮也能輕易攻擊韓國全境。


21世紀後,美國調整了在韓國的基地部署,將原本分散在三八線以南許多地點的基地收縮到幾個集中地點,使用「愛國者3」導彈進行掩護。由於朝鮮的導彈性能並不先進,沒有什麼突防技術,專為對抗短程彈道導彈設計的「愛國者3」已經有良好的防護能力。


所以部署「薩德」其實頗有些多此一舉的感覺,如果一定要解釋,只能強行解釋為與「愛國者3」形成雙重攔截,對朝鮮來襲導彈進行兩次攔截,進一步掩護美軍基地的安全。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對付薩德,有這必要麼?



但這就嚴重浪費了「薩德」導彈的性能了,尤其是在韓國目前僅計劃部署75枚「薩德」。相比之下,朝鮮有數百發短程地地導彈,用「薩德」來攔截朝鮮短程導彈的話,很快就會落得「油盡燈枯」了。


從「薩德」的技術特性上來看,日本是東亞最需要這種導彈的國家,畢竟朝鮮手頭的核彈頭和能夠打到日本的中程導彈都不算多,在日本部署一些「薩德」的話,還算是說得過去的。


反過來說,「薩德」在韓國只有一種情況可以發揮其設計作用——就是當中國向韓國發射幾發「東風-21」導彈,或者向韓國周邊海上(還得在「薩德」導彈的射程範圍內,基本就是韓國西海岸附近)的美軍艦艇發射幾發「東風-21D」的時候。以「薩德」的能力,對一個來襲導彈發射多枚導彈進行攔截,有一定的概率擊落少數「東風-21」導彈。


然而以今天中國的軍事能力,當然不會像朝鮮那樣到要玩「導彈襲城」製造恐慌的程度。不論是陸基巡航導彈、隱身戰鬥機、空射巡航導彈、海基巡航導彈,都可以讓「薩德」束手無策。更遑論具備突防技術的東風-21CD、東風-16等這些新一代中程導彈了。甚至,也用不著具備突防技術的新型導彈。目前薩德導彈在韓國部署一個發射營,有6輛發射車,每輛發射車上裝有6枚待發攔截彈,備彈可以再重新裝填一次,就算每枚攔截彈能攔截一個來襲目標,且命中率高達100%,正好能攔截中國一個戰術導彈發射旅的一次齊射。然後呢?中國目前的中短程導彈發射旅數量可不是一個兩個……可以說,如果中國願意,消滅「薩德」也不過舉手之勞。


不久前,台灣拒絕購買「薩德」導彈,除了因為價格過於昂貴外,也是因為在直接面對大陸「導彈威脅」的台灣看來,部署幾發「薩德」和部署「愛國者3」並沒有區別。面對暴風雨的時候,手裡的雨傘再大,又能如何?


所以,對於韓國來說,部署「薩德」最大的政治意義在於,表明韓國將中國作為假想敵的態度。某種程度上,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也是逼迫韓國作出這一表態。


那麼在韓國部署「薩德」對於美軍有沒有實戰意義呢?


事實上對於美國而言,韓國部署的「薩德」在朝鮮向日本發射中程導彈的時候很有意義。


如果僅在日本部署「薩德」導彈和雷達系統,那麼只有在朝鮮發射的導彈躍出地平線後,在日本部署的「薩德」才能發現目標,預警時間、攔截窗口都要小一些。但如果在韓國部署「薩德」的雷達,朝鮮導彈一起飛,在日本部署的攔截彈就可以有效掌握導彈的動向,增加了數分鐘寶貴的攔截時間,可以大大提高攔截效率。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朝鮮未來部署帶有核彈頭的「火星10」或者「北極星2」導彈後,最有可能的使用目標是日本的美國基地,通過在日本、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可以對這些導彈進行比較有效的攔截,對於美軍來說是有價值的,大大減少了朝鮮對美國駐日基地的威脅。


但這,對於韓國而言,實在沒有意義。相反的,在韓國部署的「薩德」陣地會成為朝鮮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反而更增加了朝鮮先發制人的可能性。對於韓國來說,這是一個「越防越危險」的死結。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研發新型輪式雙足機器人 移動靈活如同打破次元壁
百度移動端搜索出現故障 網友們腦洞大開
美媒渲染中國比鄰吉布地美軍基地 稱是強權國家行為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高超音速導彈已有新突破,什麼是高超音速飛行器?
現有裝備都沒用!美想新招應對中俄高超音速導彈
俄高超音速導彈跟中美完全不一個級別,就這水平談什麼威懾?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這麼厲害?竟是「吹」出來的
俄試射的高超音速「鋯石」反艦導彈,可達8馬赫,中國何時有?
研製高超音速導彈美國又有新動作 中國有何高招可以破局?
8倍音速?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登上舞台,導彈格局或將變革
蘭德不輸出高超音速武器只針對印度,全世界只有印依靠俄研製
中國高超音速導彈威懾力太強,美軍竟稱無力應對要加緊追趕
看起來很美的高超音速轟炸機:未必有想像的那麼可靠
用實際行動應對薩德 中國擬研發短程高超音速導彈
「戰斧」可說已經相當牛叉了,美國為何還要研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戰斧」可以說已經相當牛叉了,美國為何還要研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高超音速裝備超越美國,這次是真超越
這人立大功研出一超級技術,一旦應用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如虎添翼
中美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差距有多大?各有不同看法!
俄因研製不出來嫉妒咱高超音速飛機首飛?超燃發動機俄沒有
8馬赫高超音速導彈成功,為什麼一國歡天喜地,兩國默不吭聲!
美研無人機載激光武器 稱可對付中國高超音速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