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闖王來了不納糧

闖王來了不納糧

闖王來了不納糧



明朝末年,陝西米脂人李自成打著「均田免糧」的旗幟,號令數十萬計的窮苦農民,經過不足十五年的時間,摧毀了腐敗的大明王朝。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宣布建立大順政權,同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稱帝。稱帝的當日,李自成親率起義大軍,準備在山海關前線一舉解決威脅大順政權的最後一支武裝——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然後扼守山海關,北據虎視眈眈的後金鐵騎,確保大順王朝的長治久安。在後金軍與吳三桂軍的夾擊下,起義軍全線潰敗,當日被迫撤離北京,一路潰逃,於九月底徹底敗亡。

對於大順王朝敗亡的探究一直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其中傳播最廣泛的首推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郭先生將李自成敗亡的原因主要歸結為起義軍領袖的腐敗墮落。還有專家學者將其歸結為吳三桂因為陳圓圓「紅顏一怒」引狼入室;有認為李自成對吳金聯軍作戰採用一字長蛇陣,戰線過長致使戰略部署失誤的;有認為李自成根本就沒想過大明王朝會如此不堪一擊,勝利來得太快,此前自己根本就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思想準備的;還有人認為,李自成慣用的流寇式做法,沒有建立牢固的根據地,致使大順政權迅速覆沒等等,不一枚舉。但是,時至今日,沒有人從稅收的角度去分析大順政權興亡的原因。作為一位稅務人,深知稅收對於一個政權興亡的決定意義,因為稅收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


「其興也勃焉」。生活在明末的李自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民,做個和尚,放過馬,當過驛卒。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與那些失去土地、吃盡樹葉、啃完觀音土後拿起鋤頭加入反抗明朝統治的農民一起,進行了長達十五年的「闖將」生涯,最終革掉了大明王朝的命,建立了大順政權。李自成的成功有其頑強性、革命性、戰略性的主觀原因,但更多的是現實的歷史因素。明朝末年,由於吏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賦稅制度已經形同虛設。對明朝中葉經濟社會發展大有裨益的「一條鞭法」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賦稅由實物統一折算為銀錢繳納,將原先由人頭負擔的賦稅改為按田畝徵收,將各種徭役與賦稅合并。「一條鞭法」的推行,對於抑制土地兼并,限制苛捐徭役泛濫,鞏固大明王朝統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到了晚明,吏治極其腐敗,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與腐敗的官吏相互勾結,隱瞞田畝數量,大肆偷漏賦稅,而將大量的徭役轉嫁到租種土地的貧民身上,導致大量農民無地可種,流民已成洪荒之勢。再加之明政府因為抵禦北方後金侵擾之需,軍費需求激增,賦稅雖已極其沉重,但財政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以致出現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多次要求朝臣捐獻銀錢,以充國庫的奇葩現象。正是在賦稅徭役大泛濫、官逼民反的大動蕩時代,被土地遺棄的廣大饑民才會義無反顧地緊跟闖王鬧革命;正是因為明王朝的吏治腐敗,大地主階層與各級官吏沆瀣一氣,將大量賦稅轉嫁給平民,大量偷漏賦稅,導致財政入不敷出,軍費嚴重不足,軍隊的戰鬥力嚴重下降,才使圍剿闖王的各級武裝無心戀戰,毫無戰力,明王朝頃刻間大廈傾倒,縱使朱由檢如何勤勉,也回天乏術。

闖王來了不納糧


「其亡也忽焉」。「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種夾道歡迎闖王的場面在當時的中國各地輪番上演,可見百姓對賦稅之深惡痛絕。作為國家出現後的附屬物,賦稅總是一個讓人恨之愛之的怪胎。統治階級需要大量的賦稅確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而作為賦稅承擔者的廣大民眾,總是希望儘可能少地繳納賦稅。稅收,總是考驗著統治階級的平衡藝術。而作為革命者,闖王無需考慮賦稅問題,因為對於缺乏根據地、流動作戰的起義軍而言,只需要對地主階級實施暴力掠奪便可以籌集足夠多的軍餉,將革命進行到底。所以,闖王便扯出了「均田免糧」的大旗,鼓動更多的平民加入到推翻明王朝的行列中來。但是,當大順王朝建立,革命者搖身變為統治者時,這種拋卻賦稅而完全依靠暴力手段取得財政收入的做法就走入了死胡同。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任命大將劉宗敏主政「比餉鎮撫司」,專門負責拷餉事宜。大順軍規定,凡是明朝官員,都得繳納巨額的銀錢,作為軍餉,餉銀數量不足者,便嚴刑拷打,或羈絆作為人質。大明守將吳三桂的父親因為繳不起巨額餉銀,被大順軍嚴刑拷打,其小妾陳圓圓也被大順軍羈絆作為人質。更為可怕的是,大順政權對進入北京城的農民軍失去了有效管控,致使農民軍對廣大平民實施搶掠。一時間,北京城人心惶惶,混亂異常。而遠在寧遠前線的吳三桂正在降與不降之間徘徊,忽然傳來父親被拷打、小妾被羈絆的消息,對大順王朝失望之餘,便投降了近在眼前的後軍政權,與後金聯手,毀滅了剛剛建立的大順政權。其勢兇猛的大順政權從建立到傾覆,只有短暫的四個月時間,而大順皇帝李自成僅僅在龍椅上坐了不到一天時間,便不得不向南潰逃,最終屈死在九宮山下一個農民的鋤下,讓人唏噓不已。


稅收是確保國家機器運轉的核心因素,是國家治理的基礎,離開稅收,國家便失去了存在的根本。治稅是一門高超的平衡藝術,既要掌控稅賦收入的多與寡,以確保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更要掌控稅賦支出的合理性,既要確保軍費、辦公費的合理支出,又要保障公用事業和公共福利的有效供給。


歷史是用來借鑒的,「闖王來了不納糧」是一種慘痛的教訓,讓人深思。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重視稅收、善待稅收將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作者簡介:王玉宏


男,六十年代末生人,供職於陝西省漢中市國稅系統。有散文、小說、論文、報告文學等作品散見於《中國稅務報》、《中國稅務》、《陝西國稅》、《高原稅務》、《海西稅務》、《廣東納稅服務研究》、《長安稅苑》、《西安晚報》等媒體。

闖王來了不納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稅收文學 的精彩文章:

TAG:稅收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