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中國古代的刑罰五花八門,很多朝代都會採取嚴厲的刑罰來防止壞人作亂。例如五馬分屍、凌遲處死等等,這些手段無不令人聞風喪膽。然而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種刑罰,對犯人不作任何身體上的處罰,但是卻讓犯人們活的比死還要難受。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古代的流放刑罰。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犯人流放

看過歷史劇的朋友應該對此項刑罰並不陌生。例如在《水滸傳》裡面就有好幾個梁山好漢被這種刑罰所折磨。咱們比較熟悉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他的妻子被高俅的義子看中,於是設下奸計加害林沖。最後林沖家破人亡,被官府發配邊關。

可是,有一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非常疑惑,為什麼不直接將他打入大牢,而是派兩個獄卒,押著他送到幾千里之外去呢?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宋朝,而流放這一處罰形式早在漢朝就有,只是當時是對犯錯的王公貴族才會使用這種刑罰,到了宋朝才專門被作為法定的制度。起先是給邊塞提供兵員補充,再後來這些犯人也作為開拓邊關的勞動力,每天要干很多開荒工作。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林沖流放

到了明代這項處罰制度更為嚴厲。在《明史·刑罰志》裡面講到,「明初唯邊方屯種,後定製,分極邊,煙瘴,邊遠,邊衛,沿海,附近軍。有終生,永久。」意思是,如果被定罪為流放充軍,就要一輩子呆在那裡,服役到死,並且子孫後代也要在那裡服役。

到了清代這項刑罰被繼續保留,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其實「寧古塔」並不是一個塔的意思。在《寧古塔記略》中記載,曾有六個兄弟,佔領此地。在滿語中「六」稱為「寧古」,「個」稱為「塔」,於是就有了「寧古塔」這個叫法。在清朝「寧古塔」地區駐紮軍隊,以統治黑龍江以北地區。到了順治年間,北方疆土面積減少,而盛京是大清的發源地,需要大批人口前去戍邊。這裡人煙稀少、環境惡劣,一方面可以懲治犯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人氣,避免祖先之地衰敗荒涼。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流放地區

於是「寧古塔」就成了懲治犯人的接受地。凡是被發配到這裡的犯人要常年在此勞作,如果遇到外族進犯,還要上戰場阻擋敵軍。這個地方夏季還好,到了冬季零下氣溫30度,犯人們只穿著單衣幹活,因此到這裡的犯人被凍死是常有的現象。即使能熬過冬季,也會被艱苦的環境折磨,大部分犯人都不能活著走出這裡。

古代有一種刑罰,一些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遭這種罪!原因很簡單

古代犯人

有人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如果被流放充軍,發配到邊關,所承受的不但是身體上的折磨,在精神上更是一種摧殘,簡直比死還要難受。因而一些犯人知道自己要被發配的時候,直接選擇死亡,以避免下半輩子遭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長亭 的精彩文章:

古代通房丫頭在主人房中有什麼不同的地位?答案其實很簡單!
古代後宮中的女官是做什麼的?大多淪為玩物,結局極其悲慘!
200年前,中國人扔掉的一件寶貝,卻讓日本強勢崛起!

TAG:歷史長亭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犯人最恐懼的一種刑罰 寧死也不願受
古代有一種酷刑,行刑人都是動物,犯人們一輩子不願受此刑罰
為何古代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發配邊疆,原因很簡單,比死還難受
這兩種刑罰由朱元璋發明,一種可以嚇死犯人,一種令犯人悔恨當初
古代犯人進了監獄最害怕的一種刑罰,寧死也不願受此刑
朱元璋發明了兩種酷刑,一種直接嚇死犯人,一種令犯人生不如死!
朱元璋發明了兩種酷刑,一種直接嚇死犯人,一種令犯人生不如死
為何古代犯人犯了重罪,一定要等到秋後才能問斬?原因其實很簡單
清朝這種刑罰,比凌遲更折磨人,很多犯人寧願凌遲也不願接受
在古代這類犯人寧願自殺也不願意坐牢 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有一種刑罰,比凌遲還要殘酷,犯人寧願立即自殺也不願意接受
世界上唯一沒有圍牆的監獄:犯人一個也逃不出來,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這個監獄沒有任何圍牆,卻沒有一個犯人會逃走,只因為這樣
此皇帝沒有名氣卻發明一種酷刑,刑具是種動物,犯人寧死不願受刑
清朝的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流放到這,這裡究竟是怎樣的人間地獄
清朝犯人最害怕的一個地方,寧願死都不去
中國古代十大酷刑,不是一般的殘忍,最後一種女犯人根本承受不了
古代犯人進了牢房最害怕的刑罰,寧死也不願受此刑,讓人恐懼
真的太可怕了!古代竟這樣處罰女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