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幸福之光

幸福之光

通往快樂的三光之道:擁抱自然光,該脫就脫光,放心大膽光


卡爾維諾采編的《義大利童話》里,有個故事,叫「幸福人的襯衣」。說的是國王的獨生子——意版夜華君——得了抑鬱症,老婆不要,天下也不想,每天坐在窗前發獃,眼看要灰飛煙滅。群醫束手藥石罔效,最後終於有個聰明人出了個主意:找一個完全幸福的人,把這人的襯衣跟太子牌真絲睡衣換一下,問題就解決了。


雖然不至於歷經三生三世,但還是費了一番周折,國王才終於在一座葡萄園裡找到了一個唱著歌、修剪著葡萄藤、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但卻心滿意足毫無所求的天底下最幸福的棒小伙。更重要的是,人家還真願意儘力幫忙。

但就一件事:


哥們從來都是光著膀子,沒襯衣。

幸福之光


可別小看了這個在義大利半島上流傳了幾千年的故事,這裡面,可隱藏著近年來被多項關於幸福的科學研究所證實的解鎖快樂的三大秘訣,那就是:擁抱自然光,該脫就脫光,放心大膽光。


先說自然光。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辦公室里總是千篇一律的日光燈?那是因為,在1936年通用電氣的工程師喬治-伊曼(George Inman)發明出熒光燈後不久,就有人觀察到,這種新型光源與白熾燈相比,不僅壽命更長更節能,還有一個獨特的副作用,就是似乎可以讓燈下工作的人處於一種打雞血的亢奮醒覺狀態,不那麼容易犯困。


不過,打進去的雞血,終究比不上自體造血。虛假的高效率背後,是日積月累的焦慮、疲倦與壓力,而這又會反過來影響到工作效率和態度。在全天候創造性的腦力工作逐漸取代流水線上8小時機械式體力工作成為主流的今天,這種負面作用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抑鬱、拖延症、工作失誤、職場冷暴力,都是其具體表現。

幸福之光


立竿見影的治標之術,是像故事裡的王子憑直覺而為的那樣,多多坐到窗邊曬太陽。2013年6月發表於《睡眠》(Sleep)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工位靠近窗口的人,白天身體接收到的日光照射比舉頭日光燈、低頭顯示屏的對照組高出173%,而平均每晚的睡眠時間,也要長出46分鐘。此外,前者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評價也更高,面對問題時更樂觀積極。而在2014年,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小組針對一群護士進行了為期3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僅僅是護士站有窗這一點,就能讓醫護人員因工作壓力和負面情緒而導致的醫療失誤減少22%。此外,那些坐在窗邊的護士,笑的次數平均是無窗可憑的護士的5倍。


然而,除了少數管理層,擁有一個看得見風景的辦公間,對許多上班族來說都只是夢想。再說了,衣冠楚楚地坐在窗邊曬太陽,不也還是沒能治好王子的病?


敲黑板,劃重點,主要看細節:光著膀子很重要。


今年1月,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心理學系的吉昂-韋斯特(Keon West)在《幸福研究雜誌》(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上發表論文指出,經常參加一下天體活動——嗯,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脫光光——可以顯著改善一個人對自我形象的認知、提高自尊心和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幸福之光



韋斯特指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主要依靠媒體上展示出的那些過度理想化的身體形象來構建對他人身體的認知,從而產生對自我和親密伴侶的過於完美、不切實際的期待。大庭廣眾之下袒裼裸裎的天體活動,雖然聽上去低級下流、傷風敗俗,但事實上,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是受過良好教育、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中年異性戀者,且以主流社會的白種人居多。而且與公眾的偏見相反,大量研究顯示,參與天體活動反而可能令伴侶間的忠誠度增加,更積極地擁抱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酗酒、抽煙和藥物濫用。

幸福之光


不過呢,韋斯特的話雖有道理,但也略嫌過甚其辭。天體活動的益處,還有一個早已被沒那麼激進的科學家們驗證的原因,是曬太陽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和多種與情緒正向調節息息相關的激素的濃度。哥倫比亞大學光療與生物節律中心的創始人邁克-特曼(Michael Terman)在其2013年出版的暢銷書《重設生物鐘》(Reset Your Inner Clock: The Drug-Free Way to Your Best-Ever Sleep, Mood,and Energy)中便指出,讓皮膚——尤其是後腦和肩頸部位的皮膚——經常在固定時間晒晒太陽,諸如青少年近視晚睡、加班族抑鬱焦慮拖延症、更年期女性睡眠障礙情緒低落等現代社會中日益普遍的健康問題,都有可能不藥而癒。


說到不藥而癒,正好轉到第三點。《金瓶梅》里,李瓶兒有句名言,叫「你就是醫奴的葯」,而在王子的故事中,一個美麗的女子——用國王的原話,「不論她是最強大的國家的公主,還是史上最貧寒的農家姑娘」——也被首先提出來當成通往happily ever after的萬能藥方。正因如此,這年頭,打著「都是為你好」幌子的每逢佳節被逼婚,才會在四海八荒大行其道。

幸福之光



然而,要是你願意相信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心理學教授蓓拉-迪波洛(Bella DePaulo)的忠告呢,要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看對了眼兒的人,自己一個人光著也真沒啥大不了。


不僅沒啥大不了,還可能更幸福。


這位迪波洛同學,據其網頁自述,性別女,愛好男,年過花甲,一輩子單身,數十年如一日,開博客寫專欄做演講,中心思想可以用她2007年出版的書名概括:《Singled Out: How Singles are Stereotyped, Stigmatized, and Ignored,and Sti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翻譯過來,就是打光棍的人,雖然被爹媽嘮叨、被七大姑八大姨數落、休不了婚假產假探親假領不到獨生子女費和二胎獎勵金還總會被安排加班出差常駐海外,但一樣可以從此幸福滴生活——不用非得和誰在一起。


迪波洛指出,許多給婚姻唱讚歌的研究,都忽略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社會權力結構和偏見為單身者設置了多少經濟上和心理上的巨大障礙。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在美國,同等資歷職位的已婚男性,收入要比未婚者平均高出26%。然而,迪波洛梳理了此前814項相關研究後發現,當把上述前提考慮在內時,單身者事實上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更密切,更少經歷負面情緒,而且心智成熟度和樂觀程度也勝過已婚者一籌。最有趣的是,受教育水平高、自立自強常常是讓單身者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積極因素,但在婚姻生活中,越是自己一個人家裡家外什麼都能搞定的那種,卻越容易感到壓力重重、進退維艱。更不用說,在一段情不投意不合的婚姻里,家庭暴力、經濟支配、家務和育兒負擔更是讓處於弱勢地位的一方有苦難言。前車之鑒,是《金瓶梅》里,西門慶這劑潘驢鄧小閑的猛葯,也沒攔得住李瓶兒最後的玉殞香消。

幸福之光



迪波洛特意澄清,單身,並不等於單身主義,也不是向婚姻制度下戰書放導彈,而只是由多種客觀原因而導致的一種現代社會中的人類處境。在美國,單身者已經佔到全部人口的一半,而即便是已婚的成年人,處於單身狀態的時間,也早已超過婚姻持續時間。正如羅素說的,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假如此刻正好沒有伴,放心大膽的光著,別受七大姑八大姨和商家的蠱惑,給自己添煩,拿錢包出氣,多曬太陽,保持健康,那也是通往快樂的不二法門。


別忘了,海子早就告訴過我們,做一個幸福的人,要喂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也別忘了,雖然古人說,妻子如衣服,但在卡爾維諾的故事裡,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沒有襯衫。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時光慢遞的味道
蘭波:面向或背離語言的一場冒險
鰣魚多刺 海棠有香
從老照片里閱讀胡耀邦
冰島,被時間遺落的孤獨星球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愛開啟幸福之光
【藍海教育】幸福之光
生命之光
中國建築之光——佛光寺
緬甸之光
拉什福德,三獅希望之光
幽靈蘑菇——永恆之光
石佛之後,聖城之光
璀璨之光,閃耀星河
沐浴花島之光
生命之光-淺談熒光素
點燃青春之燈,傳遞智慧之光
借耳畔之光,點亮心中星辰
意識之光
《情話》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破曉之光
太空俯瞰北極之光:璀璨神秘 如入奇幻綠光之城
我的世界麥咭的歷險記之希望之光地圖存檔
獲獎的是愛樂之光?不,是月光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