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昨晚因為小編人為操作失誤所以後台刪文了,所以今天重新發一遍~昨天有讀者問那麼一長段時間張蠡良不見是不是生孩子去了——沒錯兒,生了個西漢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馬邑之謀籌備的時間不短,最後卻以「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結束了。當然,從歷史的長河中來來看,馬邑之謀這場雨,並非真的只有雷聲,後來所引發的洪水,是足以改變歷史的。


匈奴那邊雖然被漢朝算計了,但心態倒是不錯,畢竟毫無損失還在長城看了看中原風光,所以能沒事一樣的戲謔自己碰到了「天王」。心態好是善待自己,並不代表原諒了仇人。所以匈奴斷絕了與漢朝的和親,以往兩國之間表面上的和平也不復存在,主動攻擊了漢朝的要道邊塞。以前礙於和親的關係,匈奴也沒好意思光明正大的掠奪漢朝,現在不同了。沒有了這一層「親戚」關係,匈奴開始肆無忌憚的攻打漢朝邊境,比以往更加頻繁,史書上說「自是之後,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漢邊,不可勝數。」漢朝在馬邑之謀失敗後,在整整五年的時間裡沒有再組織大規模的反擊,也就是說,隨後的五年里,漢朝北方邊境的百姓時刻活在恐懼之中,朝不保夕。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漢代絲綢刺繡復袍


不過雖然匈奴與漢朝正式撕破了臉,卻並非和漢朝徹底斷絕了來往,因為漢朝的商品實在讓匈奴人慾罷不能,其中代表就是絲綢。匈奴雖然軍事強大,可比起製造業,就遠不如漢朝了。很多東西漢朝做出來不費吹灰之力,可匈奴卻真的不會做。不像如今,許多商品都是供大於求,商家在搶市場,抵制日貨可以買韓貨,抵制韓貨可以買歐美貨,缺少了任何一個國家的商品都會有其他國家的商品補上,加上國產的商品也在進步,所以有底氣干出很多任性的事。可當時匈奴沒那麼發達,沒有國產產品能代替這些漢朝進口的商品,就算匈奴想抵制漢貨,都沒有那個資本,所以匈奴依然積極地與漢朝進行貿易往來,漢朝也樂意如此。


匈奴那邊心態正常,這邊漢朝可就沒有匈奴那麼好的心態了,畢竟籌划了那麼久的馬邑之謀,最終未能如願,這讓年輕的漢武帝十分沒面子。漢武帝年紀輕輕,做了前輩們不敢做的事,在開戰前還充滿自信,篤定馬邑之謀將反轉漢匈,結果是被匈奴在自家門口一頓溜,讓愛面子的人沒了面子,這仇是記下了。


當一個國家出現了錯誤或失敗,就一定要找出一個原因,哪怕這個原因並非是真正的原因。漢武帝找到的原因,是王恢。


馬邑之謀失敗後,劉徹直接就召來了王恢,氣憤的漢武帝質問王恢為何不按原計劃進攻匈奴的輜重部隊,卻擅自退兵?王恢無奈地回答說:「當初計劃匈奴一進入馬邑,漢軍就與單于部隊交戰,而後我的部隊攻擊匈奴的物資糧草,這樣才能得利。結果單于聽到了消息,沒有進入馬邑便回去了,我那三萬人馬根本不是匈奴的對手,打過去只會為大漢招致恥辱……」頓了頓,王恢眼神略微黯淡的嘆了口氣,又說:「我本就知道回來會被殺頭,但總算能為陛下保全這三萬人馬。」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劉徹看著眼前的王恢,冷冷的「哼」了一聲,沒有一絲不忍,便將其交於廷尉了。沒過多久,王恢就被定了罪,廷尉認其曲行避敵,判了殺頭。雖說王恢嘴上表示,知道自己回來就會被殺頭,可並不代表王恢想死。就像小時候雖然知道不寫作業被老師發現了要叫家長,可還是不想寫……王恢還是做了一下最後的掙扎,論朝堂之上誰最有份量?那自然是作為百官之長的丞相田蚡;論朝堂之上誰與漢武帝關係最近?那自然還是作為皇帝舅舅的田蚡。想到這裡,王恢鬆了口氣,為什麼呢?因為田蚡這個人太好賄賂了。錢、權、色,田蚡都喜歡,所以王恢暗中派人給田蚡送了一千金,希望田蚡能站出來說話,救自己一命。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漢代文物


田蚡貪是貪,但好歹還是拿錢辦事的。不過田蚡很聰明,知道自己那外甥正在氣頭上,而且這件事實在太讓皇帝折面子了,就算自己去求情,漢武帝也未必會賣自己面子,所以田蚡還要找個更有份量的人去勸,當今世上在皇帝面前比自己還有份量的,也莫過於皇帝的母親太后王氏了。自己不親自去為王恢說情,也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已經不滿自己了。田蚡一向是皇帝的心腹,怎麼會引起皇帝的不滿呢?


說到田蚡讓皇帝不滿,主要還是因為田蚡的貪。剛才說錢權色三樣田蚡都喜歡,以田蚡的身份和地位,對這三樣東西有慾望也沒什麼,但要適當。可田蚡偏不,田蚡對錢權色的貪慾,可以說得上是貪得無厭了。


先說說田蚡對錢財方面的貪。錢不一定能買來自己想要的土地,但土地一定能換來錢。有次,田蚡想要擴建自己的宅子,看上了官家的考工室,便向皇帝請求將這塊地劃給自己。想想當時田蚡也是臉大,為了私慾居然公開問皇上要公家的地,儘管對劉徹來說田蚡還真不是外人,不過也引起了劉徹的不滿,劉徹聽完田蚡的請求後,勃然大怒,「瞧瞧把你能的,你怎麼不把我的武庫也一塊拿走?」難道田蚡是故意裝傻,想讓皇帝知道自己房子小?覺得自己平日很清廉?可拉倒吧……史書記載,田蚡的房子那是「治宅甲諸第,田園極膏腴」,整個京城,除了皇宮就是他家最棒了,土地也都十分肥沃。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漢代壁畫


再說個證明他有錢的事。現在人經常網購,郵費就是一大開銷,所以很多人要考慮這怎麼讓賣家包郵,可人家田蚡買東西,想都不帶想的,想買什麼直接派人去外地買。你往路上一看,全是替田蚡買東西的人,前後絡繹不絕。除了自己願意買,諸侯送給他的珍玩犬馬等名貴也是數不勝數。


然後是田蚡對權力方面的貪。田蚡作為百官之長,掌握著任命百官的權力。在當時,只要抱上田蚡這條大腿,基本就仕途無阻了。很多人經田蚡的推薦,一起步就是二千石級別的官員。而且走田蚡這條路,可比走皇帝那條路還要容易。經過皇帝的考察當官,那還要經過射策等等,再當侍郎之類的小官慢慢熬出頭,有可能最後就那麼著了。可經過田蚡當官,那你只要有錢或者有美女就可以,還不用慢慢熬,所以當時很多人樂於走田蚡這條路。方便快捷有保障,田蚡可謂是銷售行業的榜樣,在賣官鬻爵上絕對是業界巨頭。


當官可不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很有可能被埋沒,所以進了官場還要繼續跟大哥混,像這種跟著田蚡入了門的,基本也都拜在了田蚡門下。這些人畢竟都是跟著田蚡混的,所以很多事情是上不論對錯也都跟著田蚡走。史書也明著說,田蚡的權力要趕上了皇帝,可想而知,當時田蚡任命了多少官員。


漢承秦制,自秦始皇以來相權還未曾大過皇權,相權也未曾威脅到皇權,劉徹沒有田蚡想要謀權篡位的意識,田蚡也的確沒有這個想法,可是對於自己的蛋糕別人愣是切走一半,劉徹心裡還是十分不爽的。有次田蚡又舉薦了一個官員,劉徹就冷笑了一聲,說道:「丞相要任命的人都任用完了嗎?我也還想任用幾個呢。」從此田蚡便明白,自己有點張揚過頭了。


至於美色,都說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實際漢朝皇帝也沒哪個真有佳麗三千。可田蚡不同,雖說田蚡沒有三千姬妾,但幾百還是有的,史書記載:「(田蚡)後房婦女以百數。」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貪慾如此之大,又如此張揚,怎麼能不招皇帝厭煩?所以王恢這件事,田蚡慫了,只得讓自己的姐姐去幫忙。田蚡找到了太后,將事情大概說了說,並且告訴太后:「是王恢最先提出馬邑的誘敵之計,現在因為不成功就要殺掉他,是在為匈奴報仇啊!」太后也覺得王恢這人還是不錯的,確實不該殺掉王恢,便應了下來。


後來劉徹朝見太后,太后便趁機將王恢的事說了,並將田蚡的原話轉述給了劉徹。劉徹聽了母親的勸告後,輕輕的搖了搖頭,告訴母親:「正如母親所說,當初最先提出馬邑計劃的人是王恢,所以發動了天下士兵數十萬,聽從了他的計劃而出擊匈奴,可結果呢?況且即便這次不能擒到單于,如果王恢率領的部隊突擊了匈奴的輜重糧草,或許也能得到一些戰國,安撫將士之心。可現在……若是不殺掉王恢,根本無法向天下人謝罪。」論起年齡和身份,劉徹在太后面前是個孩子;論起政治,劉徹在太后面前就更是個小學生了。所以在漢武帝說出了這番話後,太后馬上就懂了,王恢縱然有錯,也錯不致死,可是王恢卻非死不可了。


這事不能明著說,但好歹也要讓王恢死個明白,所以隨後就有人「暗中」將皇帝的話轉達給了王恢,王恢聽罷,只好自殺。


當初負責攻擊匈奴輜重的,除了王恢外,還有個材官將軍李息。李息同王恢一樣,也沒有出兵,可是下場卻與王恢截然不同,可見王恢的死的確不是因為避敵不前。說到李息,也是漢武帝反擊匈奴前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後來所表現出的戰鬥力與衛青相差無幾,這個日後再說。


其實馬邑之謀最關鍵的人物,不是做出決策的漢武帝,也不是一直積極主戰的王恢,這個最關鍵的人物,還是主動成為間諜的聶壹。倘若沒有聶壹,就不會有馬邑之謀,漢武帝自然就沒有選擇決定的機會。上期已經對聶壹大加誇讚,在此無需贅述。歷史和政治不可切割,所以在很多地方歷史與政治有共同之處,其中有一點不得不說,那就是「無用之人不會再被重視」。馬邑之謀成功則罷,漢朝逆轉匈奴,而聶壹也是立下不世之功。可關鍵是馬邑之謀失敗了,聶壹便成了一個沒有用的人。正如成功的人放個屁都是道理,而失敗的人講個道理都是放屁。聶壹所獻身的計劃失敗了,沒有人再去在乎聶壹怎麼樣了。歷史記錄了很多人類的偉大和溫情,卻也能在其中嗅到冷漠和絕情。在記錄了聶壹砍掉死刑犯的頭,成功欺騙了匈奴使者後,史書上便再也找不到聶壹這個人的蹤跡。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聶壹肯定沒死。首先,聶壹是一直在馬邑城內的,絕不可能跟著匈奴使者去見單于,否則聶壹走了,誰給匈奴當「內應」?其次,聶壹作為馬邑之謀的重要人物之一,如果因為馬邑之謀失敗而與王恢一同被殺,史書還是會提到的,可史書並沒有提。而且王恢這個替罪羊足夠份量了,實在不需要再多一個聶壹充數,更何況聶壹也沒有死的理由。王恢死的理由是避敵不前,可聶壹呢?總不能明著說馬邑之謀失敗了,需要替罪羊,你聶壹是策劃者之一,所以要替皇帝頂罪吧?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漢代壁畫:鴻門宴


不過雖然聶壹沒死,但生活得卻肯定不如從前了。馬邑之謀曝光後,軍臣單于最恨的不是漢武帝,而是那個把自己當傻子騙的聶壹。匈奴在斷絕和親之後,頻頻攻打漢朝北方邊境,要是知道聶壹在哪,單于肯定親自帶人玩了命的打,所以聶壹默默地改名了……聶壹改姓了「張」。不是說後來史書沒有在記載聶壹的事情了嗎?不錯,史書雖然沒有記載聶壹,但卻記載了他的後代,曹魏著名將領——張遼,張文遠!


根據《三國志》記載,「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雖然沒明著說聶家就是從聶壹時期改的姓,但也有九成可能。聶壹本就馬邑人,過了三百年到張遼這還出生在馬邑,雖然不排除聶壹後人是從外鄉遷回老家的可能,但那時候不是你想住哪就住哪的,尤其是邊境地區想要遷入中原內地是更不允許的。聶壹自己一個人跑路還沒什麼問題,可想要帶一大家子人跑到漢朝腹地躲避匈奴肯定不現實,所以為了家族的安全只能改姓。所以說是從聶壹這裡開始改姓張,基本是沒什麼問題的。三國志里記載的因避怨而變姓,應該就是指避匈奴的怨。


上一期:換種方式講西漢 70 | 漢匈前奏,馬邑之謀(1)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台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女人可以進入李世民的後宮?
日本投降的背後,一個被遺忘的蘇聯
遭遇家暴的李清照,卻成為宋朝人的反面典型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沒有朋友圈,古代「自媒體」如何創造10w+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換種方式講西漢 71|漢匈前奏,馬邑之謀(2)
大漢雙星和漢匈戰爭·馬邑之謀
馬邑之謀後王恢的死冤否?
翟玉忠:中國古代經濟「三十六計」?曲防之謀
狼之道,狐之智,鷹之謀!大智慧!
沙丘之謀的關鍵,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第三
搞趣網:乖離性百萬亞瑟王黎明之謀略家第二型亞格拉文玩法攻略全解析
智囊學說之迎刃之謀略
智囊學說之蕭何 任氏之謀略
唐初綜合實力最強武將,兼具秦瓊之勇、李勣之謀,若非早逝,必可畫圖凌煙
明朝開國三元老:有韓信之才張良之謀蕭何之功,一個毒死一個被殺
中國最早的「霸術」,實則起於管仲之謀
智囊學說之何曾之謀略
智囊學說之管仲之謀略
草船借箭實為孫權之功而非諸葛之謀
小人之謀,真的可以為君子造福嗎?
忠義之謀士陳宮的智謀沒有用武之地也是一種遺憾
小人之謀,無往不福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