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為了能使得自己的部隊安全撤退,噶爾丹開始主動和清軍接觸尋求「談判」。


八月二日,噶爾丹派出軍中的大喇嘛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到清軍統帥部,表示請和。為了迷惑清軍,噶爾丹雖然是請和,但語氣嚴厲,依舊堅持向清朝索要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


此時的清軍統帥部,由於康熙帝不可違背的求勝意志,包括福全在內,全都聲色俱厲,當即拒絕噶爾丹要求,讓他立即率軍投降。

為了繼續麻痹清軍,噶爾丹派人表示說,這一二日內,大喇嘛濟隆胡圖克圖也要到清軍統帥部來商量講和事宜。


八月四日,大喇嘛濟隆呼圖克圖率弟子七十餘人到清軍統帥部求和,並且當眾承認噶爾丹深入清朝境內搶掠人畜是「大非禮」,但又強調這不是噶爾丹的過錯,而是其「部下無知」。在恭維康熙帝是「一統宇宙之主」的同時,這位大喇嘛害代表噶爾丹,降低談判條件,放棄索要土謝圖汗,只要求清廷把哲布尊丹巴遣送回來即可。接著,大喇嘛說噶爾丹馬上就要撤出烏蘭布通,希望清軍放行,待準噶爾軍隊行到有水草之地,再與清軍會盟和好。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自恃越來越多大軍的到來,福全等清軍將帥都很不耐煩,對大喇嘛濟隆呼圖克圖表示:你們沒有再討價還價的理由,如果噶爾丹不投降,我們馬上進軍!


其實,就在大喇嘛濟隆呼圖克圖抵達清軍大營的當天夜裡,噶爾丹就即刻率領餘眾迅速撤離了烏蘭布通,他們夜渡西拉沐倫河,甩開清軍,奔向邊外,最終成功逃走……


不過,脫離了烏蘭布通戰場之後的噶爾丹就沒那麼幸運了。在歸返科布多大營的途中,噶爾丹部隊遭遇瘟疫,加上一路缺吃少穿,兩三萬人的大軍最終得以生還科布多的,不過數千人而已……


關於烏蘭布通之戰,清朝的正史肯定都是大肆宣傳康熙帝指揮下取得的大勝,但從福全回京後受到處罰的結果可以窺出,清軍確實在此戰中貽誤戰機,最終並沒有全殲噶爾丹,而是幾乎讓他全須全尾逃走了。所以,此役可謂不分勝負。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但從長遠角度看,清朝肯定還是從烏蘭布通戰役中得到了勝利——此次戰役影響了整個歐亞大陸的戰略格局,清軍挫敗了俄國支持下的噶爾丹的挑釁,粉碎了當時俄國在東亞殖民的意圖,奠定了清朝「盛世」的根基。而且,噶爾丹迢迢而戰,因烏蘭布通大戰而元氣大傷,加上其內部分裂,其侄策妄阿喇布坦把他的根據地攻掠一空,使得噶爾丹日後很難有足夠的實力東山再起


在烏蘭布通擊走準噶爾軍隊之後,康熙帝為了鞏固北部的邊防,一面在木蘭行圍習武,「激勵將士,申明賞罰」,一面對那些先前被準噶爾大軍擊潰的的喀爾喀蒙古人及時地採取了收容措施,命令各地發放米銀,救助喀爾喀三部離散人民。


不久,康熙帝親自與內外蒙古各部首領於多倫諾爾會盟,聯合喀爾喀各部力量,以求進一步統一漠北地區。多倫諾爾在今承德市西北,地勢平曠,饒有水草。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四月,康熙從北京出發,親率上三旗官兵,出古北口,溯灤河而上;而下五旗官兵出獨石口,兩路大軍最終會師於多倫諾爾。當時,喀爾喀各部首領及內蒙科爾沁等四十九旗的王公台吉,早已提前恭候在會閱之地百里以外,聽侯大皇帝傳諭。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作為宗主,康熙帝首先調解了喀爾喀三部之間的糾紛,當廷斥責土謝圖汗不該吞併札薩克圖部的牧場,更不該攻殺札薩克圖汗沙喇。土謝圖汗顫慄流汗,事後「具疏請罪」。康熙帝下令,以沙喇之弟策妄札卜代統札薩克圖部,並封其為「和碩親王」。在調解了喀爾喀蒙古之間的紛爭之後,喀爾喀三部首領在理藩院大臣及鴻臚寺官員引導下,逐次被引進御帳,跪地朝拜康熙。


康熙帝意氣洋洋,讓這些蒙古王爺們和自己共進御宴,奏樂進茶。隨後,在隆重而和睦的氣氛中,雙方舉行了會盟大典。轉天,康熙又專門設宴,招待了土謝圖汗、哲布尊丹巴、車臣汗吳默赫以及策妄札卜等三十五名首領。會上,康熙鄭重宣布:保留喀爾喀三部首領的汗號,同時宣布取消蒙古貴族原來的「濟農」、「諾顏」的名號,按滿洲貴族的封號,各賜以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爵位。而喀爾喀蒙古的行政體系,也如內蒙古49旗一樣,實行札薩克(旗長)制。按內蒙49旗模式,給地安插,喀爾喀蒙古共分為34旗,旗下設參領、佐領。由此,就結束了喀爾喀各部長期以來以強凌弱、自相劫奪的混亂局面,加強和鞏固了中央政權對喀爾喀蒙古各部的管轄。


為了尊重蒙古部族的宗教,清廷採用喇嘛教作為統治蒙古的手段。會盟以後,康熙帝應蒙古貴族「願建寺以彰盛典」的要求,在多倫建立了一所巨大的喇嘛廟,取名為「匯宗寺」,使之成為暫居內蒙地區的喀爾喀各部的宗教中心,並命令哲布尊丹巴在寺內主持宗教活動。

日後,以哲布尊丹巴為首,喀爾喀蒙古各部首領經常到多倫以東一百里的木蘭圍場朝見康熙,並且逐漸形成了固定朝謁的制度。


噶爾丹在烏蘭布通撤退後,輾轉逃亡,一邊向沙俄示好,一邊向康熙帝請和。由於清朝已經封鎖了噶爾丹前往青海、西藏的道路,天山南路呢,又被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啦布坦佔領,前後受敵,噶爾丹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時隔六年之後,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6年),得知噶爾丹本人在巴顏烏蘭,康熙皇帝在祖宗靈前發誓:「誓不以此虜遺子孫!」,又一次決定御駕親征,準備率領大軍全殲噶爾丹殘餘部隊。


清廷分三路遠征,黑龍江將軍薩布素領軍為東路,大將軍費揚古為主帥率領陝甘兵出西路,康熙帝自領中路軍出獨石口,約定四月下旬在土拉河會師,夾攻噶爾丹。


得知康熙帝御駕親征,噶爾丹大懼,拔營宵遁。得知消息後,康熙帝馬上命令清軍統帥費揚古在半路截擊噶爾丹。


五月十三日,費揚古所部清軍在昭莫多(今烏蘭巴托以南)得遇噶爾丹近萬人的騎兵,雙方展開激戰:


時敵軍至者近萬,皆百戰之賊。我軍飢疲,馬僵其半。費揚古以馬力不能馳擊,非反客為主,以佚待勞不可。距敵三十里,即止營其地。有小山三面皆距河,林木薈蔚,可設伏。乃率左右翼步騎,先據小山陣於東,余沿土臘河陣於西。遵上所授方略,各軍皆下馬步戰,約聞角聲始上馬……日暮,沿河伏騎盡起,一橫貫其陣,一襲其後隊輜重,賊始崩潰。(《康熙政要》)


由於清軍在戰鬥中再次使用了火炮、滑膛槍等熱兵器的強勢攻擊,加上人數優勢,噶爾丹最終大敗,只帶了幾十名騎兵有命脫逃。


這次戰役,對噶爾丹準噶爾所部的打擊非常致命。為此,準噶爾部一名善彈箏笳的老樂工被俘後,在康熙皇帝所舉行的慶功宴上,以厄魯特蒙古語演唱了一首悲壯凄涼的歌曲:


「雪花如血撲戰袍,奪取黃河為馬槽。滅我名王兮虜我使歌,我欲走兮無駱駝。嗚呼,黃河以北奈若何!嗚呼,北斗以南奈若何!」


昭莫多之戰後,噶爾丹逃往鄂爾多斯地區,想伺機逃往西藏地區。圍追堵截之間,清廷對他多次勸降,但噶爾丹至死不降。



逃得活命的噶爾丹騙了康熙帝,卻窩囊而死



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7年),窮途末路的噶爾丹在赴額黑阿剌爾途中,突然病死在布顏圖河畔,時年54歲。


一代梟雄,就這樣活活窩囊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號稱太平洋絞肉機之戰的背後,還有日軍的獸行,連本國女都享用!
韓國稱歷史曾統治整個東亞?結果北京古墓挖出一塊磚,韓國人慌了
上海灘真正的老大,不是杜月笙也不是黃金榮,毛主席對他評價極高
有人自稱是秦始皇后人,手握秦始皇虎符,全球27大皇室家族之一
他是唯一一個為掩護毛主席而壯烈犧牲的警衛戰士,遺言只有五個字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