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如何在有限的拍攝場景中找到興奮點?


什麼樣的照片最難拍?


兩會中最值得記錄的是什麼?

如何平衡個人與媒體平台的視覺敘事方式?


如何體現自我影像的傳播價值?


關於全國兩會攝影報道中的視覺敘事語言,以及影像傳播方式等相關話題,拍者君邀請到十位正身處兩會一線的攝影記者,進行了一場對話。


他們中,有些是多次參會的「老司機」,有些則是首次上會的「小鮮肉」。身處同一個現場,面對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拍攝對象,他們的理解又會有何不同?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第一排左起:陳傑 郝羿 黑克 侯宇 金立旺


第二排左起:李雋輝 秦斌 王堅穎 王偉偉 夏鵬程


「記錄關鍵的人物,非常重要。」

——陳傑(新京報)


拍攝兩會,首先要了解過去一年的熱點問題,並帶著問題上會。除了程序性的拍攝,每次帶著的問題就是新的興奮點。另外,今年我除了拍攝照片,還做了十多場直播和專訪,這也是興奮點。


突破自己慣性思維的照片最難拍,比如主席台,廣場代表委員進出人民大會堂。這些地方聚集攝影記者最多,最容易趨同。攝影師不僅是跟其他同行比較,還要跟自己過去拍兩會的習慣比較,稍微有些突破就非常不容易。


就今年兩會來講,明年是換屆年,所以,這個是歷史的節點,將來場景也許變化不大,但,人員變換大,所以,記錄關鍵的人物,非常重要。


我對《新京報》報紙和新媒體的影像圖片需求很了解,所以,一方面需要滿足發稿和傳播需求,另外,我也會記錄並不一定適合報紙發表的影像。對於攝影師來講,面對一個事件,或者一個場景,除了發稿,還要有記錄即存史的行動。

所謂自我影像,我理解的是攝影師的個人積累和認知的體現。無論文字、照片還是視頻,傳播資訊,影響具有影響力的人。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12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會前,人民大會堂三樓的工作人員向樓下張望。圖文/陳傑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8日下午3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前,解放軍代表團王忠心在人民大會堂二樓留影。王忠心是一名火箭軍一級軍士長。圖文/陳傑


「不會還沒拍就想著有多難,先把自己嚇死。」


——郝羿(北京青年報)


拍攝之前多關注一些熱點問題、熱點人物,拍攝之時睜大眼睛、豎起耳朵,盡量把自己放在會場當中,興奮不興奮只有拍攝過程中才能知道。


什麼樣的照片都挺難拍的。每年兩會的流程變化都不太大,好多都是重複拍攝,求新最難。但每回我也不會還沒拍就想著有多難,先把自己嚇死,放平心態就可以了。


我們的工作本身就是記錄,把我們看見的用鏡頭記錄下來,兩會又是人人平等,不分地域、不分職位、不分年齡,所以都一樣值得記錄。


首先還是要完成單位委派給自己的任務,比如一些預設的主題。自己的敘事方式跟這麼多年養成的個人習慣基本同步,你能理解到哪一步,自己就能拍出什麼樣的照片,所以我要繼續提高個人素養,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爭取日後把故事講的更好。


我覺得我拍的挺有價值的,可能別人就覺得沒什麼價值,這都說不好,照片可能還是沉澱一段時間再往回看會更有價值。我就等它「升值」。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政協委員劉翔在步入會場時被眾多記者圍堵採訪。圖文/郝羿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9日,北京梅地亞中心,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散會後仍在耐心解答著記者的提問。圖文/郝羿


「想著變化但還是沒有突破。」


——黑克(法制晚報)


面對代表人潮湧動,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到自己想要關注的焦點,必須在仔細走動甚至跑動中尋找到拍攝的對象或者影像,仔細觀察才能找到拍攝的興奮時刻。


每天給報社版面需要的圖片最難拍。想著變化但還是沒有突破。


最值得記錄的是用影像來表達我對兩會的態度。


不以發稿為目的的拍攝,就會平衡個人與媒體的視覺敘事方式。


為所在的媒體服務,受眾是有限的,但目前媒體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在傳播,這樣有助於自我影像的傳播。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邰麗華在小組會後接受媒體記者採訪,她的手語助理在為她翻譯。圖文/黑克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7日下午6點左右,梅地亞酒店,忙碌了一天的安檢員坐在椅子上休息。圖文/黑克


「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就行。」


——侯宇(中國新聞社)


事前做「功課」很重要。既要做長期的功課,也要做最具時效性的功課。舉例來說,這次兩會迄今為止自我感覺最興奮的是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


多年以來我經常參加王部長相關會見、活動的採訪拍攝,因此對他的神態、動作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算「長期功課」吧;


此外,在王部長記者會舉行之前,自己會猜想會有哪些國家的記者將會問到怎樣的問題,而王部長大概會怎樣應對,這些「時效性功課」會在頭腦中「綵排」一遍,到了現場如果真有自己「蒙」到的場景、神態、動作出現,就感覺很興奮。


令自己滿意的照片最難拍。因為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自身能力的不足,拍回來的照片總能找出「如果能怎樣怎樣就更好」的地方。不過,對於攝影來說,不滿意就代表著下一次的動力,這樣想的話也並非壞事。


最值得記錄的是歷史感。我覺得單從一次兩次、一年兩年的會議拍攝來說,照片還不足以體現出歷史感。


比如這次政協的全體會議上,姚明、十一世班禪都鮮見地作了大會發言,僅從這一次會議來說,可能他們只是作了一次發言,但如果再過五年甚至十年,社會的某些方面因為他們的這次發言產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再回頭看這次拍攝他們發言的圖片,可能就能感受到歷史的意義了。


個人必須服從組織的要求和安排,首先要保證干好工作,在此前提下做一些個人的嘗試未嘗不可。至於渠道,不是有「朋友圈」嘛,不違反規定的、有點意思的內容,和朋友分享分享嘍。


我始終奉行:對得起自己的內心就行,自我影像的傳播價值不會因為他人的贊否而改變。


我認為攝影是很「自私」的,這個「自私」不是指為自己謀取利益,而是說攝影是屬於「自己的、私密的」,一張照片自己覺得體現了自己的付出,足矣。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5日,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參加分組討論。圖文/侯宇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答記者問。圖文/侯宇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金立旺(新華社)


兩會採訪是政治性很強的採訪,今年的採訪尤其特殊,因為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最後一次會議。同時,這意味著今年是變化之年,有許多場景、許多人物、許多瞬間,只能在這次兩會上拍攝,「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要找到興奮點,關鍵取決於對於事件本身及其背景的熟悉程度和認識層次。有人說過,拍攝政治主要是拍攝關係。如果熟悉了解政治,就會關心哪些瞬間是要特別留心的,就會找到興奮點。


拍攝「兩會」會流於形式化和程式化,國內外媒體都存在這個問題。拍出有自己風格、有自己理解的照片,最難。因為模仿容易創新難。


最值得記錄的,是主席台上權力空間的變化、代表委員在各個空間里的狀態。


不同的媒體平台擔負著不同的任務,作為組織成員之一,必須滿足自家媒體平台的需求,這可能是強制性、沒有商量餘地的,除非有勇氣放棄平台去做自由攝影師。


既然有機會參與其中,在拍攝的時候不能有任何自我審查,不能以能不能發稿為依歸而放棄拍攝一些有價值的瞬間。


影像的價值,首先取決於對事件本身的認識,然後取決於拍攝表現手法,但一切都基於你摁不摁快門。個人和媒體平台之間不是絕對對立的,可以去尋找交集。


不同內容和品質的影像有不同的受眾。在照片中融入自己對社會、政治、人性、文化等的理解,生產出有自己風格的專業化影像,這是每個有追求的攝影師應該要有的目標。


所謂傳播價值的實現,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不要太過功利,時間會給我們用心拍攝的照片增添價值。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8日,一名記者走出人民大會堂二樓大廳。當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圖文/金立旺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8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王毅在回答記者提問。圖文/金立旺


「最值得記錄的就是參與其中的人和關係。」


——李雋輝(中國青年報)


我的上會經驗其實不太多,算上今年也就是一次半。有限的時間和區域確實會限制很多拍攝上的想法,但是限制最多的還是自己對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認識上的匱乏,不管是從認臉還是對被拍攝對象的背景認知。


目前階段我希望找到的興奮點,是能夠拍到同框的參會人員之間的關聯,如果有的話會覺得蠻有意思。


最難拍的是大家一起拍的時候,想要拍到不同質化的照片真的好難,壓力也就大了。


兩會是一群人在一起開會討論,所以最值得記錄的就是參與其中的人和關係。


去年兩會前,我翻了中青報早先幾年的報道,看到部門鄭萍萍老師拍的一些照片會有「觸電」的感覺,會希望也有那樣的好「運氣」可以拍到,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緣於對人、對事件提前的思考判斷,而不是僅僅為了一個瞬間按下快門。


感覺本部門三觀比較正,不吹不黑,暫時沒有不適感。


這個交給報社就好,我相信好的照片是不會被埋沒的。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7日上午,雲南代表團全團會,90後全國人大代表鐵飛燕在會議上。圖文/李雋輝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2日下午,剛剛抵達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遼寧代表團代表乘坐大巴車前往駐地。圖文/李雋輝


「圖片的表達不能有歧義。」


——秦斌(人民畫報)


每年兩會都會出現很多好照片,每個人的興奮點也不同。我覺得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就會有很多的興奮點,拍到你平時見不到的人,聽同事給你講某個參會者的故事,或許你能找到興奮點。或者除了拍正常的會議,只要是出現在會場的所有事物可能都是拍攝對象。


從視覺的角度來講,好照片就是平時不常見的照片。從報道的角度講,好照片就是內容和形式都達到統一的照片。


兩會中,最難拍的可能是在既定的時間和既定的地點拍到你最能表現兩會主題的照片。


兩會中除了常規的會議記錄,拍攝好會場的參會委員和代表的照片,其實在會場外各代表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好的拍攝對象。


從拍攝者的服裝、動作,以及表情,都能看出中國人每一年的變化。甚至你拍攝會場內外安保人員的表情,都會傳遞出中國人越來越開朗自信的信息。或者髮型,會發現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


每個媒體平台都有自己特點,比如我目前所就職的是一家央媒黨刊,刊物所用的照片相對比較「正」「穩」,照片比較通透,圖片的表達不能有歧義。通過研究發現,這種類型的照片也是比較難拍的,需要一個很穩的心態。


在平衡個人的視覺敘事方面,我們主管的領導還是比較開明的,鼓勵個人的風格發展。所以在拍攝上,可以用兩條腿走路,各類的風格照片都可以嘗試。


自我影像的傳播一般是體現在刊登出的雜誌上,官方新媒體也會發,因為所處的單位有外宣的特質,所以一些照片也會刊登在不同的語言文版和對外宣傳的新媒體上,在特有的範圍內傳播,將中國的變化展示給不同國家的讀者。目前自媒體也是比較火的,在一定範圍內也可以嘗試不同的媒體方式傳播。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安保人員在大會堂執勤。圖文/秦斌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參加記者見面會。圖文/秦斌


「職業人士必須遵守媒體平台的視覺敘事要求。」


——王堅穎(浙江日報)


我就是一個駐會記者,除了本省代表團的駐地,就只有大會期間的人民大會堂前面的廣場了,因此每次大會的時候,我都特別珍惜進場出場的短暫時間,這是能抓新聞的好時間。劉永好、雷軍等名人代表在記者堵截中接受採訪的圖片和視頻就是這樣拍到手的。


兩會的過程中,我認為最難拍的照片當然是程序性的瞬間。兩會程序性報道想創新非常難,因為報道的習慣要求你不能出格,但是其實媒體和自己都會期望出新。相比之下,公認的新聞因為顯而易見,反倒好拍一些。


兩會中最值得記錄的當然是新聞了。


對圖片來說,兩會的報道數十年來從固化模式到百花齊放,再到現在新媒體時代的各顯神通,圖片美學上的變化、傳播形式上的進化都不及真正新聞內容的的記錄和呈現,當然這也是全國兩會甚至是中國會議報道最難的地方。很遺憾,這次我的報道新聞價值仍然淺小。


職業人士必須遵守媒體平台的視覺敘事要求,這個是職業要求,不能違背。


但是我有一個習慣,經常會在拍完工作上的照片和視頻後,掏出iPhone拍些自己看到的東西。我想這個是心裡上的平衡-——我用自己的器材拍了我看到的東西,自己想記錄的東西,和工作保持距離。


在中國,一個守規矩的圖片記者很難實現自我影像的傳播價值。我會請編輯把有價值的報道儘可能推薦給合作的大平台擴大傳播,增強影響力。


自己的拍的個人的影像么,貌似只能默默地在牆裡牆外的私人號上綻放了,實話說,只是給自己留一個影像的檔案。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7日,參加全國兩會的宗慶後被媒體堵截採訪,再次澄清他和馬雲沒矛盾。圖文/王堅穎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8日,天安門廣場,一群兩會服務人員擺出一個紅星造型留影。每年全國兩會,都有工作人員在人民大會堂前擺造型留影紀念。圖文/王堅穎


「媒體間同題競爭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團隊。」


——王偉偉(工人日報)


今年兩會是我第一次上會。說實話,每個場景都會有興奮點。但是如何拍到自己想要或者期望中的照片就要做好案頭工作了。


兩會開始前,我們上會記者做了不少選題,作為攝影記者就要在這些選題中完成規定動作,這是第一步。在完成拍攝的過程中對於意外的期待就是我的興奮點。


常規化的照片最難拍。做攝影師的都知道,會議是最難拍的題材,尤其是兩會,幾乎全國媒體最好的一線記者都集中於此。如何打破常規又不觸碰底線,拍到不同以往的照片往往是最難的。


對於我這個新手來說,今年兩會最值得記錄的,我覺得是自己的心境和成長吧。因為在拍攝期間遇到了不少問題,也有不少畫面。平時的拍攝功夫到了兩會上就全然變成了另外一種情況了。總結經驗教訓,不要重複犯錯。


上會採訪,你首先是這個報社的員工,其次才是一個攝影記者。所以拍攝中一定要弄清楚這個問題。


在今年兩會前,《工人日報》也成立了自己的中央廚房,後方編輯會隨時給我們提供每天的輿情報告,避免遺漏熱點。


我覺得像兩會這樣媒體間同題競爭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團隊,同時在這些競爭中找准自己的宣傳優勢和媒體特點。


這次兩會,我們的所有產品基本上都是兩會報道團隊凝聚共識的產物,而自我影像價值的體現就是攝影記者如何通過自己的影像來更好地詮釋報道主題。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10日,姚明在北京人大會堂作大會發言後與委員們合影。今年全國兩會對於習慣了穿著同一件運動衣上會的「姚委員」而言,與往年有所不同。一方面這是姚明作為本屆政協委員最後一次參加全國兩會,另一方面則是姚明又多了一重身份——中國籃協主席。圖文/王偉偉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為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離開主席台的背影。圖文/王偉偉


「拍兩會這段時間被我們的圖編虐的不行。」


——夏鵬程(鳳凰網)


這是我第一次拍兩會,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興趣,覺得湊湊熱鬧就行了。


最先的任務是做直播,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做回了攝影,反而覺得兩會越拍越有趣了,可還是準備不足吧,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兩會留給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我更喜歡拍攝兩會上的一些細節和瞬間,能抓到一些有趣的瞬間時會很興奮,不過因為拿的是境外的媒體證,也被要求過刪了一些照片。


最難拍的是一些細節吧,比如一些人物的肢體語言,如何在正確的時間裡按下快門,挺考驗攝影師的,這需要攝影師對這個人物有著充分的理解,好照片里的人物細節會被無限的解讀。


所見即所得吧,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兩會該去記錄什麼。


每天都會看到有攝影師去拍攝女服務員,潛意識裡比較排斥拍這些,但我看路透的攝影師卻拍出了不同的感覺,也在反思,其實兩會值得記錄的東西太多了,大的看通過一些細節可以看到國家的未來發展趨勢,小了看能看到國人的生活狀態。


拍兩會這段時間被我們的圖編虐的不行,同一個場景里有太多的攝影師,照片拍完了好壞差距也就出來了。圖庫里的照片很多,網站的編輯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我更喜歡用記錄日常的視角去記錄事件,我們網站給我的空間還挺大的,沒有刻意去給我一個拍攝主題,滿足了一些基本要求後就是自由發揮了。


一張照片的價值首先是自我的認可,有更多的人去關注當然也是對你的一種認可。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讓一張照片保值下去,即使多年後去看還能看到當年的一些社會狀態,看到攝影師的想法。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5日,人大開幕,代表們走向人民大會堂。圖文/夏鵬程



對話十位全國兩會攝影記者:自我影像「突圍戰」



2017年3月9日,政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姚明在座位上看手機。圖文/夏鵬程


- The End -


采寫:小麥


新媒體編輯:小麥


【微信搜索「ipaizhe」或「拍者」,查看更多往期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者 的精彩文章:

他拿著iPhone每天拍一張照片,走遍迪拜大街小巷
震驚!一家百年書店的員工竟然跟顧客一起做出了這種事
女神!16歲被迫放棄攝影夢,27歲離職,30歲拍遍民間美人!
馬來西亞和朝鮮的微笑
中國攝影師入圍!第14屆美國史密斯學會攝影大賽公布決賽名單

TAG:拍者 |

您可能感興趣

四方框框|攝影師記錄下舞者與城市交織而成的唯美影像
罕見的人吃人影像,攝影師記錄下一戰後蘇俄饑荒慘狀,如同煉獄
毛澤東影像全記錄,「全家福」父母影像原來是這樣的
一位美國飛虎隊記者,拍攝的昆明影像
苗波的影像之後,阿愚畫展將迎來「終南隱」演唱會
一個戰地女記者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影像
越南戰爭現場影像,把美國人打的都厭戰了
攝影里曝光對影像質量會有哪些影響?
記憶看見我——瑪格南攝影師中國影像
走進影院看大戲!附首屆國際戲劇影像展全國排片
一位著名的蘇聯戰地記者,鏡頭下的二戰影像
戰地攝影師留下來的內戰罕見影像,三年趕跑國民黨
八位藝術家用影像帶你走進他們的世界
比影像更堅硬的是記憶――《我從明朝來》攝影展!
二戰時期,美國對日宣戰的漫畫影像
用圖片講好中國故事 以影像傳播中國聲音
「自然影像中國」攝影作品介紹
建國初期的「兩會」的影像記錄
朝鮮影像:影像記錄一直神秘的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