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生應不應該視患者如親人??

醫生應不應該視患者如親人??

醫生應不應該視患者如親人??



「喬人立?醫生應不應該視患者如親人?,[492].醫師報,2017-3-9(11)」

上篇文章《新醫生十誡》編譯自流傳於美國住院醫師圈子裡的一個座右銘。其中第一條:「對待每位患者都像親人」,實際有點「翻譯迷失」(Lost in translation)。原話是,「對待每位患者都應像你媽(treat every patient like your mother)」,其中至少部分含義是,要是做得不好,你媽會不加客氣地教訓你(別人就做不到)。經過編譯,說成「對待每位患者都像親人」意思就有了出入,更像是在進行醫德教育。


的確,「視患者如親人」可以算作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許多宣傳醫生的故事有意無意的都在如此引導,甚至直接這麼說。可是,中國傳統智慧里又有「醫不自醫」之說。言外之意,如果真想對患者負責,醫生就不應該視患者如親人,因為那樣就相當於「自醫」。


那麼,醫生究竟應不應該將每一位患者視為親人?實際上,文獻中曾經對這個題目做過研究。研究方式是比較醫生在向患者建議處理方案時,是否與為自己所做的選擇相同。其中的差異就應該視為決定醫患關係性質的基礎之一。


這項研究發表在內科雜誌上。研究的假定診斷是禽流感或是結腸癌,要求一組醫生假定自己就是患者並為自己選擇診療方案,而另一組醫生則為患者做選擇。對於結腸癌,兩個治療方案都是手術,但是其中一個的治癒率比另一種小4%,而併發症的風險同樣降低4%。對於禽流感,假定的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與住院風險各50%,但是其致命副反應風險為1%,下肢癱瘓風險4%。要求醫生們選擇治還是不治。

結果?醫生們在為自己做決定時偏向於挑選死亡率高而併發症低的方案,而推薦給患者的卻相反。


為什麼會這樣?作者認為是認知偏差。這類偏差在心理學上稱為「背信規避」(一個出於預防目的的人為行動,反而導致傷害時會產生出更為強烈的受傷感覺)或是「忽略偏差」(進行治療反而造成傷害時,其悔恨程度會強於不予治療而引起的同等程度的傷害)。醫生在為自己做選擇時這些心理活動會比為患者做選擇更為佔上風。


確實,人為別人所做的決定往往優於為自己或自己親友所做的決定。其它很多研究的結論同樣類似。正因如此,醫生應該醫不自醫,不為親友手術,不為妻女助產,甚至不應該為自己開處方。也就是說,醫學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待每一位患者都應該像自己的親人」不見得值得提倡。


理想狀態下,醫療決定應該基於充分的證據,在充分體現患者的信仰與價值的同時,還應該不違背醫生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想滿足所有這些標準,一位負責的大夫必須同時做到以下兩項:(1)不帶感情色彩的評估證據,包括一項干預所可能帶來的各項利處與害處;(2)應該讓醫患關係中的醫與患雙方都有足夠的自主。如果像對待自己或自己親友那樣對待患者(也就是說要讓患者感受的親切,尊重和同情)顯然是達到第二個標準所必須的。然而,正如上述研究結果所提示的,與此同時,第一個原則又勢必受到妥協。


《醫師報》招聘以下人才:

市場部經理:1-2名


市場部高級經理:1-2名


有意者請聯繫:


王老師010-58302828-6831


郵箱:yishibao2017@163.com

給自己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


給自己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


編輯、排版:《醫師報》張璐


關注醫師報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師報 的精彩文章:

快來看看,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到底有多重要
《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實施兩月,聽聽當地醫生怎麼說
來看先心病女性如何實現當媽媽的願望
季加孚在柳葉刀、科學雜誌刊文:高危人群早期篩查或為關鍵
患者是你我在生活中難以避免的角色……

TAG:醫師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老人應該如何養生你知道嗎
糖尿病患者春季應該如何養生?
這些情況下,男生應不應該為女生付錢?
父母生病了,難道不應該陪他們去醫院嗎?
女人不能生孩子,應該離婚嗎?
癌症患者應該怎樣運動?
我們應該怎麼對待生死?
激情時女人應不應該說話?
男生應該如何避免相親的尷尬?
想要從不生病,應該怎麼培福呢?
生病了 應該做法事還是看醫生?
兒童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婚前應不應該發生性關係?
女生問你是不是喜歡我?應該怎麼回答?
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運動?
如果女人罵你,應該怎麼做?
女人想「陰」你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
女生生氣不開心,男人應該如何去哄?
養生應因人而異 健康養生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