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公元618年,大唐武德元年六月七日,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一個人被立為太子,就註定了他是未來的皇帝!這就要求他必須學習如何治國、如何理政,註定了他將不再如創業之初那樣東征西殺,也註定了他不會再立戰功。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常要按照李淵的指示學習治國之道。也正因此,才讓李世民的累累戰功被世人所見。在李世民開疆擴域過程中,一直跟隨他的齊王李元吉對其可謂洞燭其奸。


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與建成走得很近,不過是因為建成毫無心機,仁厚寬簡。此性格讓建成做人做事都無遮無掩,這就讓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李元吉覺得此人「可交」。在這裡倒很有必要說一下元吉這個人。被篡改過的《舊唐書》里說,元吉也有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如李世民那樣直接和建成太子對抗,而是先和太子建成聯合殺李世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和號召力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相比,待殺掉李世民後,他再圖建成太子。我不知道這是哪個笨蛋文人篡改的,首先就沒有一點邏輯思維。建成本是忠厚老實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這一招:殺掉李世民誣陷建成太子。他殺李世民的機會多不勝數,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戰。在戰場上,機會多的是。何必要招搖過市地和建成太子聯合呢?


假設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確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來取勝,他齊王府不是沒有武功高超之人,況且他自己就是一員比李世民要厲害出許多的猛將。他想殺李世民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從他和建成太子來往頻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又從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後,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現來看,他和建成的情誼之深厚毋庸贅言。那麼,《舊唐書》何以要篡改關於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個:這個頭腦簡單的武夫太忠於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舊唐書》上把建成定義為不忠不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元吉這樣忠誠的朋友呢?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詭計之多,讓李元吉覺得跟這個二哥在一起很費腦筋。因為常和李世民奉父皇之命定天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絕不是甘心當秦王的主!他跟建成說,老二常和父皇來我府上,我的護軍宇文寶武功了得,讓他埋伏在我寢室,把老二幹掉。


建成急忙搖頭,此事不可,你絕不要做!


元吉大怒:我是為你好!看來我是狗拿耗子了?


此事不久,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太子建成便跟李淵建議用元吉代李世民督軍北討,李淵答應後,建成又怕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與之同行。

元吉趁勢向高祖建議,將秦王手下的兩個狗頭軍師杜如晦、房玄齡趕走。高祖對李世民「廣納狡詐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應了。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請殺之!」


高祖回答:「諸大臣都認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況且,他並無奪太子之位的行動,一旦殺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說?」


元吉回答:「他出征時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高祖不語,元吉見此情形,怏怏而退。


適值李淵要避暑太和宮,按照慣例,李世民與李元吉要跟隨。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宮,當興精兵襲取之。抓住他後置土窖中,只開一孔以通飲食。」

建成還是沒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搶佔先機,發動了玄武門兵變,元吉與建成被殺。李元吉雖然洞燭其奸,但卻遲遲得不到下手的命令,是以大敗。而李世民卻是一個只憑傳言就殺人的人。


他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了「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著眾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後被李世民殺掉了。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當皇帝。」其時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羨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說出來。李世民張著嘴半天沒回過神來,好久,才陰笑著說道:「明明是一個男兒,怎麼叫女孩子的名字?」


又因為李君羨官邑屬縣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覺得太史之占和謠言很可能要驗在這個李君羨身上。他當初想要殺建成太子時也造了許多謠言,難道這個李君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久,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彈劾他。如他所願,一份「李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的奏書到了他面前,他馬上下令斬之。


如果建成太子有一點李世民的狠毒之心,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元吉臨死前很可能後悔,遇到了太子建成這樣「老實」的笨蛋,不然,死的定會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半點假設。但是因為抱著對建成太子太大的遺憾與對李世民的仇恨,不得不假設一番。從古至今,區分一個君主是否昏與明、庸與聵的標準似乎就是他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是留給後人的,也就是說,後人才有資格評價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這後人里還分兩種,一種是文人,一種是普通百姓。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朝代,百姓對上都所知甚少。對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會來講,百姓訴苦的時間要遠大於他想要了解朝廷內部形勢的時間。大唐雖然太平強盛,但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所謂太平,不過是收老百姓的稅順利一些;所謂強盛,不過是讓境外的諸族臣服而已。


現在無法了解當時老百姓對李世民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樣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於史書。況且,前面已經說了,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參加時政。所以,太平盛世之於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暫的安生時間來過日子而已。


後人中的老百姓會以「明君」二字評價李世民,因為他開創了太平盛世。而後人中的文人卻不這樣看,他們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時還會對皇帝之位的來龍去脈進行理論。他們理論的結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來路不明。在他們這裡,「明君」二字已經去掉了「明」字。


在前面我們講過,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是建成太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他還會成為世人眼中的明君。


但他失敗了,他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許多的李世民。


李世民奪得帝位後,做了幾件讓今天的有識之士大加懷疑的事情。


貞觀六年(632年),大臣們都請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禪,藉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李世民也做如是想。但魏徵卻反對說:「陛下雖有以上六德,但自從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直到現在,戶口並未恢復,倉庫尚為空虛,而車駕東巡,千騎萬乘,耗費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況且陛下封禪,必然萬國咸集,遠夷君長也要扈從。而如今中原一帶,人煙稀少,灌木叢生,萬國使者和遠夷君長看到中國如此虛弱,豈不產生輕視之心?如果賞賜不周,就不會滿足這些遠人的慾望;免除賦役,也遠遠不能報償百姓的破費。如此僅圖虛名而受實害的事,陛下為什麼要干呢?」


李世民只好打消這個念頭,但心裡的結卻並沒有馬上解開:「魏徵不主張進行封禪,是不是認為我的功勞不高、德行不尊、中國未安、四夷未服、年穀未豐、祥瑞未至呢?」


大概就是出於這種想法,他在貞觀六年做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他釋放了三百個犯死罪的囚犯「回家跟親人訣別」,並要求他們在一定期限內返回來。蒼天在那一年不知怎麼就開眼了,囚犯們居然在規定之期限內都返回來了。李世民大喜之下又把這些人無罪釋放了。萬民景仰李世民,文人們開始籌劃「仁德」之君李世民的教化之道。


大凡天下的蠢事都是因為某種人抱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做出來的。李世民放死刑犯無非是想讓天下人知道自己的仁德感化了這些混蛋,但顧此失彼,在天下人讚歎他的教化之功時會懷疑一個問題:既然皇帝的道德感化已經做到了如此之地步,為什麼監獄裡還會有這麼多犯大罪的人?


中國有句俗語叫「顧頭不顧腚」,李世民此舉正是此俗語的演繹。


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看國史。貞觀九年(635年),李淵剛一去世,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要看國史,時任諫議大夫的朱子奢就是不給他看,並說,如果您一旦看了,發現裡面有不利於自己的地方肯定要修改。如此,後人從史中還能得到什麼呢?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李世民在這個時候也不納諫如流了,用自己奪來的皇帝權力把《高祖實錄》與《今上實錄》看了個遍。他發現了好多問題,就像我們今天發現別人日記里有對自己的反面評價一樣。倘若我們發現這種情況,就會把寫日記的人揍一頓。因為我們沒有必要塗改,畢竟我們是個小人物,世人沒有了解你的必要。


可李世民不同,他是一朝之主,一國之君。無論是當時人還是他的子孫們還是後人都有了解他的渴望,而解決這種渴望的途徑就是看當時的皇帝實錄,也被稱為起居注。起居注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李世民這個所謂的明君卻做了一驚天動地的大事,正如他當初殺兄逼父一樣的驚天動地。他看起居注給唐朝後來所有的皇帝開了個壞先例,破壞了這個制度。


其實,他只是看倒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至多會留下違反先例的罵名。但他還改。他找來被後世稱為奸佞的許敬宗修改之。把玄武門之變和建成太子的事情一概塗改之,實在改不動之處便閃爍其詞,於是,史書中便有了唐朝開創之初的一切戰役功勞要麼是李世民一人所有,要麼李建成不過是沾點星光而已。他甚至還詆毀自己的親哥哥(這可能並不是他本意,而是那可惡的許敬宗搞的鬼)。《舊唐書》裡面說「建成、元吉實為二凶」、「建成殘忍異常」。這是比較客氣的,《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不加細查就開始罵上了「建成庸劣」。


其實把建成太子的品德這樣一改,倒反顯出李世民的品德不怎麼樣來了。如果李世民的品德很好,還至於用「踩矬子顯身高」這種愚蠢的方法嗎?


後世提到李世民,便和貞觀之治與納諫如流等同起來。不可否認,李世民的確讓大唐步入了封建史上難得一見的盛世。據說當時丟了東西在路上,回頭還能找回來,晚上睡覺不用關門。真是乾坤朗朗,蒼天可鑒。


其實,貞觀之治的出現先有李淵打下了堅實的經濟與政治基礎,後有諸多謀臣的輔佐,打一個不雅的比喻,隨便放到龍座上一個人,只要不是白痴,都能做到此一點。


關於他的納諫如流,從貞觀後期他和魏徵的一段談話里可看出背後的意義來。


魏徵:陛下貞觀之初誘導別人提意見;三年以後,見納諫之人樂之。但前後相比,受諫之勉強已有了。


李世民大驚(被魏徵看穿而驚):你憑什麼這樣講?


魏徵:陛下初即位時,有人犯罪,您賜以死。孫伏伽諫止,認為此人罪不當死,您賞賜給了孫蘭陵公主園,值百萬。有人說賞太厚,您說,之所以這樣,就是想讓人使諫也。但後來柳雄犯罪,戴胄上諫說不當死罪,您只是給予了戴胄一番表揚而已。近日,皇甫德參上書說,修洛陽勞民傷財,您卻有點不高興,還說,國家不使一人,不收一租,我們吃什麼喝什麼?所以,我知道您對納諫之事不上心了。


這段話記載於《唐書·魏徵傳》中,從此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所謂納諫,不過是做給人看的。隨著後來的貞觀之治的出現,他便現出了本來面目。



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狹隘虛偽愛耍陰謀



既然他的納諫是做給人看的,那麼,歷史記載的他肚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危,他以為自己就要完蛋了,便囑咐太子說,徐茂公這個人太忠義,當初李密造反被殺,他不避嫌疑,替他收屍;他的結拜兄弟單雄信犯了死罪,他先是以官爵為單雄信贖罪,後來又割下自己的肉喂單雄信。所以,這個人雖然有才智,但你卻於他無恩,恐怕我死後你上台不能服他,我先把他廢黜了,等你上台用他為僕射,如果他不服氣,就殺了他。


這就是李世民親口對兒子說的話,徐茂公是什麼人?參加了玄武門兵變,在并州十年,突厥不敢越雷池一步。他曾當眾誇獎徐茂公說,古之衛青、霍去病都不及他。但這樣一個為唐朝安定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李世民卻是不放心的。


尉遲敬德,這個在玄武門兵變中出力最多、雙手沾滿鮮血的李世民的鷹犬後來也不被李世民所放心。他曾看著尉遲敬德的滿臉橫肉問:有人說你要造反,為什麼?


滿臉橫肉的鷹犬氣急敗壞,「對!我是要造反。我跟著您征戰四方,身經百戰,看看我現在渾身都是傷。天下已定,您卻懷疑我要反?」


說完後,還撒嬌,把衣服脫了扔在地上,把身體上的傷痕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趕緊擠出眼淚來,「快穿上衣服,我不懷疑你了」。


引上面幾件事,無非是想說明一件事:李世民並不是一個有德明君,但看他治理國家之術和殺死建成之策,且可算作是有道(術)之君而已。


他失敗了,他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許多的李世民。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歷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創業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幾個混蛋史官一筆勾銷。他禮賢下士,溫文爾雅,常能提出治國良策,卻被幾個無恥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計。他一直得父皇賞識,被朝野上下愛戴,卻因居安而不思危,終被他的弟弟所殘殺。


於歷史貢獻,我們不敢斷言他登基後會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絕不會太差。可於仁義道德上,我們敢下定論之於李世民的矯揉造作、陰險毒辣,李建成會更磊落光明、仁者無敵。


諸多人認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於他對歷史之貢獻。可歷史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摻半點虛偽的仁德,李世民永遠缺少這些,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備。不然,他也不會有君子之心而血灑玄武門。


歷史不能假設,所以我們只能嘆息地說一聲: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二星座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不殺武則天,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清朝官員曾國藩居然真的患有抑鬱症
曾國藩打了勝仗反遭慈禧動怒訓斥!

TAG:十二星座的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晚唐時期難得的有德明君,為防止沉迷於女色竟狠心殺死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