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綠:吹綠。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4.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5.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


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裡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6.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創作背景


宋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王安石是在那裡長大的,對鐘山有著深厚的感情。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為同乎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


《泊船瓜洲》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也有爭議,雖然都認為寫於王安石晚期,但具體的說法主要有三種意見: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後所作;神宗熙寧七年(1074),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神宗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賞析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藉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這種心愿,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於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裡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於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泊船瓜洲》應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它的感情基調應是憂鬱傷感的,是毫無輕鬆、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詩人寫作此詩時,已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幾年來,圍繞著新法舊法,朝廷上無休止地爭論和攻訐,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艱難。因而本來就有些消極思想的王安石,在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罷相的坎坷遭遇之後,心力交瘁,對從政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罷官期間,他曾寫下了許多描繪自然風光、抒寫閑情逸趣的詩作。對於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兩次辭官而未獲准。因而他這次的上任,從心情上說,是十分勉強的。而在他上任以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重又回到家鄉江寧,過起了舒心適意的隱居生活。從這次短暫的復出過程可以看出,重新還朝施政並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熱衷的,相反地他還把復出視為畏途而屢拒屢辭。顯而易見,在這樣的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不在字裡行間注滿憂鬱、傷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又怎麼可能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喻皇恩浩蕩,抒發什麼如願以償的為復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從詩作本身看。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為全詩定下了憂鬱、傷感的感情基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詩人對復出還政並無如願以償的喜悅,更無急不可待的熱切。相反,詩人還遠沒有到達京城,家鄉還未從視線中消失,內心裡就已真誠地發出了回家鄉的念頭,這思鄉之情還不深切真摯嗎?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時」送我而還?仕途險惡,吉凶難測,那「何時」二字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沉重嘆息,蘊含了詩人對險惡仕途的擔憂,對施行新法前途的顧慮。詩意憂思深切,格調也十分蒼涼,是如聞其聲的一聲喟然長嘆,是詩人抑鬱消沉心態的真實自然的流露。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賞析



從結句定下的鄉愁沉重憂切的感情基調反觀,「京口瓜洲一水間」也不可能是在時間上強調船行之快來寫詩人心情的輕鬆愉快了,它與「鐘山只隔數重山」一樣,都是從空間上強調家鄉的山山水水離此時旅次江北瓜洲的詩人距離之近。此時詩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親切的「京口」僅一水相間,「鐘山」也只隔數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間距離上的近,卻反襯了詩人心理距離上的遠。因為家鄉雖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實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還會越來越大,更何況這一去又不知何時才能回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這家鄉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還會更為悲觀地想到,將來還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鄉。詩人在這裡運用了以近寫遠、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憂惋深切、無可奈何的傷感心情,展現了詩人心靈深處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獨感。其實,一水長江,數重大山,相間相隔的空間上的距離也是很大的,詩人反以近寫之,也是為了強調詩人對家鄉的強烈依戀,是戀戀不捨的思鄉愛鄉眷鄉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來輕鬆愉快的喜悅心情呢?


正因為這首詩的主旨是濃濃的鄉愁的抒發,所以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論者所說的落在了對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繪上,它的語言重心不是「綠」字而是「又」字。而人們之所以特別欣賞「綠」的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春天美景的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繪,原因就在洪邁的《容齋續筆》所記載的那一段膾炙人口的鍊字故事上。其實王安石在這裡並不是要刻意描繪江南春景之美麗,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達的是「春風」尚且有情,還知道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而詩人自己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於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水到渠成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發揮到了極致。由此看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並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據說這十首古詩流傳最廣
春日暖暖,正好眠!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愛你背後也有詩詞與人生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宋·趙長卿《臨江仙·暮春》賞析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賞析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北宋·王安石《春夜》賞析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唐代·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賞析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賞析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北宋·蘇軾《浣溪沙·端午》賞析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唐代·李白《夏日山中》賞析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南宋·戴復古《初夏遊張園》賞析
波暖銀塘,漲新萍綠魚躍北宋·柳永《女冠子·淡煙飄薄》賞析
宋代米友仁山水畫《姚山秋霽圖》賞析
武林風骨,江南餘緒——藍瑛及其弟子冊頁賞析 嘉德春拍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北宋·蘇軾《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賞析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賞析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代·戴叔倫《蘭溪棹歌》賞析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南宋·趙師秀《約客》賞析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代·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賞析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宋·朱熹《春日》賞析
蒼古深秀 青山白煙——胡佩衡《水影沙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