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看死君:偶然讀到唐棣兄的文章《影評人X的獻身》,感觸頗多;尤其當他在文章結尾說到「影評人」這個好詞就這樣壞掉了的時候,著實感同身受。有人說,這是一篇洗白文;但我心想,文中的主人公又何曾需要洗白?近日,唐棣兄重新修改此文,改名為《持意見的人》,我則戲稱它為《影評人 X 的獻身(修訂版)》。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持 意 見 的 人


—— 影評人 X 的獻身(修訂版)


作者:唐棣


公號:看電影看到死

最牛的影評人對我來說,就是保持異見的人。當然,基本上能做到持意見就不錯了。意見,就是看法,看法就不一定都是好話。好影評人的標準在於他對電影人的啟迪與觀眾的引導。羅傑·伊伯特一直是我心中的影評人標杆,他在人生最後一篇文章里的那句話:「感謝各位陪我走過這一趟旅程,以後在電影院相見。」令人感動。他說的好話就不多,他對電影人的提醒一直幫助著很多像斯科塞斯這樣的導演前進。


2016年底,關於中國會不會產生影評,曾有過一場討論。當國產電影不再值得關注時,影評人成了背黑鍋的人,不說好話成了壞人。他們失去了啟迪的意義。


事件的導火索是一部大片的上映,引爆點是作為有公信力的影評人 X 對其發表了意見。第二天,名字就上了微博熱搜。國內的事就是如此,大肆談論,影響變大,緊隨其後很多專家學者站出來指認某些影評人拖了國產電影后腿,看樣子要按敵對勢力處理。


其實,他們是一群什麼人?在這場關於「影評人」的討論中,我的朋友 X 算是意外地獻身於輿論。這是他這個簡單的人沒有想到的事。以前在電影院看完電影,X 會隨機在微博寫觀感。很多時候,他是絕對標準的,就是說在什麼標準範圍下比較兩部電影很重要。以前,他沒有承認是影評人,也沒有否認是影評人。現在,他在我們朋友之間被玩笑地說成是上了《人民日報》和《好萊塢報道者》的影評人。


話說回來,國內影評人的話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拿錢說好話,專業宣傳;一種是私人愛好的衍生,拿錢不拿錢兩可。有時,兩種也要細分,就是拿錢不帶觀點的軟文,或者不拿錢想報上次看片沒請他的仇,還有拿錢也可以植入自己想法,不失去風骨……

總之,這些都是電影圈的生物鏈,準確地說,X 認清現狀的同時也認識到要對得起熱愛。「影評人」這個身份越來越尷尬。有的人想寫未必有機會,有的人看了未必要寫,有的人寫了未必拿錢,有的人想看內部場未必進得了門,有的人蹭票未必面帶尷尬,有的人場場點映可見,有的人悶聲看片隻字不見。


他們和片方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說,人家邀你看片,喜歡還好,寫點東西;不喜歡,哈姆萊特的問題就來了。說,還是不說?人情社會,盡量沉默——這是你成熟,也是你失去立場的借口。下次,誰請你看片?因為,真存在這麼一群依靠電影宣發生存的朋友,粉絲知道他們的方向仍追隨,兩廂無事,也挺好。這群人也是無奈的。


其實,很多時候這都是基於自己審美的表達,自己的事跟別人有關么?我們對他的審美的認定才是基礎。影評人在我這裡的分類比較簡單,能寫的和能說的;學術的和個人情懷的。寫就是你得寫得多,寫得多基於看得多。學術的就得學院派,說一般人聽不懂的話,讓人不明覺厲。能說的就是網紅,各個討論會常見,個人情懷就是 X 這樣的。


據我所知,X 在大家看來是一個怪人。有一次我們一起看片。他覺得這個片子好,但不接受片方的要求,自己寫好文字貼微博,瞬間閱讀量過萬,一分給不拿片方酬勞。喜歡的電影都這麼隨性,他想批評的電影更是誰也攔不住他。


還有電影研究者 Q 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一般屬於個人情懷,資料轟炸,偏學術,又不在意文章觀點,這都使得他在大家看來是一個隨和博學的好人。你跟他叫影評人,他會露出一副無辜樣子。X 會否認,拒絕。而 Q 不得罪人,可以聰明地植入自己很多想法,我覺得他不是沒有觀點,而是把觀點藏在了資料里,你能讀出來,他就會跟你呵呵一笑,讀不出來就算蒙過去了。這種 「影評人」的資格是通過大量時間積累而成,他的文章沒有一篇可以隨手寫出,除了資料還有動圖,萬字左右是經常的事,我們這群人都佩服他。

2016年下半年的某場放映會是 Q 通知我們的。下午一點多鐘開始。地點有點遠。早上,X 就把我叫醒,興沖沖的樣子像粉絲去見明星。後來,我們乘地鐵跑了半個北京去看電影。到了影院,Q 朝我們走過來,趕緊給我們說這幾天自己的事情。


他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聽得運來越高興。一會兒去採訪哪個好萊塢製片,一會兒又去參加某大片的發布……這些都是他喜歡的工作,他喜歡把自己對老電影的熱愛和導演們生平的研究用在工作里,也就是說很多好萊塢導演到內地宣傳新片,我們這群不學無術的人里只有他會做足案頭功課,很多次現場提問我們都印象深刻,他的問題極具體,具體到導演都吃驚萬分。


當天,我們看的電影快結束時,我留意到了身邊人,這群平時嚴肅學術的大人,談起國產電影臉紅脖子粗的大人,在微博上因為被某部電影氣到連續道歉的大人……都在黑暗的角落各自抹著各自的眼淚。我記得 Q 出門後極其激動地,跟我說:「我要寫八十個梗,這電影太多老電影致敬了。」


返回住處的路上,天漸漸黑下來。電影人用沒用心,影評人心明眼亮。有的人懂事就不提了,有的人,像 X 就會說出來。有的人,像 Q 會掩飾著自己的觀點,把興趣轉移到電影里的致敬橋段上。這個電影最終被Q整理出致敬老片的80個梗,文章一出整個影評圈一片驚詫。 後來,Q還跟我說,一看到懷舊感的電影就沒法自拔。後來,Q的話被我演繹成看到電影里的懷舊梗就「薅羊毛」,一直把它薅光為止。

我們是這樣一群以接近電影為傲的人,我們談論電影時就是在談論電影本身。有時,拍電影精疲力盡時,我很慶幸還有他們的觀點和嬉笑怒罵在。現在,很多人想去掉「影評人」這個認證標籤。一個好詞就這樣壞掉了。


不過在我內心,有些「影評人」的名字依然閃閃發亮。在我身邊像X這樣獻身輿論的不多,像 Q 這樣認真研究電影元素的也不多,很多人都在電影出來後低調打分。在黑暗的影院帶著一雙明亮的眼睛。有時再低調,我也會循著他們的痕迹尋找他們。在微博,或見面時,畢恭畢敬地豎起大拇指。


作者| 唐棣;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悉達不多,轉載請註明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 近 期 熱 文 】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點擊播放 GIF/143K



鯨魚放映室|麥田電影院|看圖猜電影


有一張劇照|有一個影人|有一句台詞|有一段原聲


影史軼事|深度影評|導演訪談|資源共享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從《馬賽克少女》看FIRST創投會
希區柯克:凡是演員都是「牲畜」
這不是同性奇情,而是倫理幻鏡
對阿莫多瓦說:戛納70歲,有你靠譜
庫布里克未完成遺作,不拍可惜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暗戀背後是獻身——影評之《嫌疑人X的獻身》
關於電影:《喵星人》的影評
關於電影:《父子雄兵》的影評
喵星人和悟空傳影評
關於電影:《剩者為王》的影評
影向標:《神奇女俠》得到了大部分影評人的認可
《我是女王》影評:伊能靜一個人的女王夢
影評:《英倫對決》里搶戲的愛爾蘭人
影評人賽人:現在的中國電影是紙老虎 確實如此?
《洛奇》影評:一名屌絲的逆襲
《航海王之黃金城》影評:電影點評與個別人物分析
《蜘蛛俠:英雄歸來》影評:喜劇風格的超級英雄片
影評:入殮師
影評:沉默中的咆哮與死亡
《異形:契約》影評:闡釋科幻哲學的人類淵源
影評:無人喝彩的悲情——《登入火星》
讀者和影評人之間的掐架,《在這世界的角落》榮獲日本《電影旬報》影評人年度最佳作品
電影《海灘》影評:揭示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人與神的區別,在於恐懼,《BVS》微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