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古人在端午節這一天,還喜歡在門上和家中張掛鐘馗畫像,據說可以驅鬼辟邪。清代的柴桑在《燕京雜記》中說:「(端午節)前數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鍾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詩人魏收在《五日》詩中寫道:「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

只因有鬼畫鍾馗


為什麼在端午節要張掛鐘馗的畫像呢?在《唐逸史》及其他典籍中,說鍾馗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入京應試高中狀元,但因相貌醜陋而被除名,他一怒之下觸階而死。高祖感動之餘,便賜綠袍厚葬之。鍾馗死後成神,曾替唐玄宗捉鬼,後世便將他尊為捉鬼的鬼王。鍾馗為唐玄宗捉鬼的故事,見於《補筆談》卷三。

只因有鬼畫鍾馗



唐宋時張掛鐘馗像以驅鬼魔,是在歲末。「歲除,畫工獻鍾馗擊鬼圖」(《五代史》)。「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而於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應起於清代。在清人《沙河逸老小稿》中,有一首詩叫《展重五集小玲瓏山館分賦鍾馗得踏雪圖》,這本書刊於乾隆二十二年,記錄了詩人們在端午節詠鍾馗畫鍾馗的習俗。

只因有鬼畫鍾馗



世稱五月為「惡月」,天氣濕熱,病疫流行,古人認為這都是惡鬼作怪,故請出鍾馗來彈壓、剿滅,應是端午節張掛鐘馗像的原由。清人盧毓嵩在《鍾馗圖》詩中寫道:「榴花吐焰菖蒲碧,畫圖一幅生虛白。綠袍烏帽吉莫靴(一種皮靴),知是終南山裡客。眼如點漆發如虯,唇如猩紅髯如戟。看盡人間索索徒(恐懼之人),不食煙露食鬼伯。」

只因有鬼畫鍾馗


自唐以降,畫家極喜歡畫鍾馗,清代此風更盛,高其佩、李方膺、華岩、羅兩峰、任伯年等畫家,以鍾馗為題材,泄心中不平之氣。華岩畫《鍾馗圖》並題詩云:「老髯袒巨腹,啖興何其豪。欲盡世間鬼,行路無腥臊。」任伯年在一幅《硃筆鍾馗》畫上題道:「少小名驚翰墨場,讀書無用且佯狂。我今欲借先生劍,地墨天蒙一吐光。」

只因有鬼畫鍾馗



直到今天,鍾馗仍是畫家喜歡描繪的對象。老友何浩中善畫人物,他以大寫意畫的鐘馗,巨目墨髯,紅袍烏帽,身背一劍,稱得上是威風八面,咄咄有氣吐萬里之勢,頗為人讚賞。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只因有鬼畫鍾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這話說的太高明了!服
現當代名家:魏紫熙山水畫作欣賞
幸福三要素
文彭書法欣賞:行書《岳陽樓記》
瓜果入畫:累累珍果寓吉祥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為何畫鍾馗
歷代名家書畫鍾馗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