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你覺得我老了,但每一天都是我最年輕的一天

你覺得我老了,但每一天都是我最年輕的一天



最近引起熱議的《圓桌女生派》我也看了,說真的看到一半的時候我幾乎要看不下去了,因為我驚愕的發現一位89年的女作家還在如此的綁架著自己,因為我難過的發現主流文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再多的知識和教育,甚至都無法動搖來自文化的囹圄。


也許最讓我覺得寒涼的,並不是方舟姑娘對女性的狹隘認識,而更多的來自彈幕里網友對徐靜蕾的評價。我們好像並不容許其他人跟自己不同,當徐靜蕾如此特立獨行地站在我們面前,幾乎不用任何文化的枷鎖捆綁自己時,好多人急了,他們似乎是在喊著:

我生活的這麼不自由,你憑什麼自由?



今天Joy想邀請你聊聊,我們在用怎樣的故事綁架著自己。



年齡,對你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蔣方舟在整個節目里說過一句讓我覺得錯愕的話: 「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殘酷真相,就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她就喪失了性別的屬性,她就只是一個人,而不再是一個女人了。」



年齡到底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作為女性,我們在用怎樣的故事解讀著年齡,相貌和衰老?



我現在30歲,在我們的文化里這似乎是一個特別敏感的數字,尤其對於一個女性來說。



趙雷的那首《三十歲的女人》中,有一句歌詞是:「她是個三十歲,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皺紋。三十歲了光芒和激情已被歲月打磨。」




這樣的歌詞,不就是印證了我們的主流價值對30歲女性的定義和刻板印象嗎?



我們的文化標籤里,對於每個年齡階段,都似乎已經刻好了一個模具,而那些所有我們不符合模具的部分,都是「不應該」存在的部分。



從前我也經歷過為自己的年齡感到羞恥的階段,那些我應接不暇的標籤,在措手不及間就已經被貼在了我的前額上:大齡剩女,躋身高齡產婦,30歲了還在作,30歲了還沒有穩定工作

(大概心理諮詢師和作家在某些人眼裡都不是什麼「正經」工作)

,30歲了還裝嫩

(嗯,我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30歲了還不想著結婚生子……




我的很多30出頭的來訪者會告訴我:




「我覺得自己已經太老了,沒有機會追求夢想了。」


「你說我已經34了,又離了婚,是不是再也不可能找到優質的男生了?」

(姑娘你先告訴我啥叫「優質」,你是在買東西還是在賣東西?)


「Joy,我覺得我已經錯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期了。」

(甚至男性來訪者也會這麼說!)




我想,在用各種社會準則評判自己是否「合格」之前,我們可能要停下來問問自己:

年齡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們想要給予時間怎樣的意義和價值?



也許年齡恐懼的根源,是深刻的死亡焦慮。如果在某個年齡我們並沒有完成社會期待里,我們「應該」完成的事情,我們似乎就對自己的年紀充滿羞恥感。比如一個30歲的女人,像趙雷的歌里唱的那樣,沒有結婚,好像就是一件需要抱歉的事情。




我們害怕自己跟同齡人相比,好像「錯過了」什麼。




我記得我訪談一位27歲在留學學習她喜歡的專業的姑娘時,她說覺得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子了,好像自己在錯過一些什麼。




訪談

中的

30

歲男性跟我說,他覺得同齡人都在賺很多錢了,自己卻要從頭開始去追求夢想,好像喪失了很多東西。




還有

30

幾歲離婚的來訪者告訴我,他覺得其他人的生活都在繼續著,而他好像被生活

拋棄

了。


可是跟別人一樣,真的就是我們最想要的嗎?



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價值,難道真的會隨著年齡,或者某個部分的喪失

(比如美貌或者生育能力)

而減少嗎?



《不結婚》




我記得日劇《不結婚》里,44歲桐島春子發現自己因為子宮肌瘤必須要切除整個子宮,雖然她從來沒有想過要生孩子,但還是為自己的喪失感到脆弱,然後她問另一位女主田中千春說:「你說沒有了子宮,我還是女人嗎?」




千春看著她的眼睛,非常誠懇地說:「你當然是,有沒有子宮,你都是你,我對你的愛不會有半點改變。」



現在,我不再為自己的年齡感到絲毫的羞恥,我可以大方的告訴全世界,現在我30歲,並且也絲毫不會為自己的40歲,50歲,60歲,70歲等等感到羞恥。

因為我知道:




我的價值

在於我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可避免的死亡;


在於我熱情並且全身心地投入我的生命;


在於我勇敢地突破所有主流文化和價值的枷鎖;


在於我

誠懇而真實地成為我最想成為的人;


在於我毫無保留地愛著,不止是愛一個人,而是愛生命本身。




歲月留下的,都是我用心用情投入和參與生命的痕迹,我對此充滿感激,又怎麼會對自己的年紀有羞恥呢?



在「婚戀市場」中,


被人「挑選」的到底是誰?







蔣方舟說:「對我來說,我還屬於在兩性市場中,還在被挑選的過程中。」



在諮詢里我們通常非常注重語言的運用,也非常關注我們在運用怎樣的隱喻,因為你會發現,某個對於人生故事的比喻,就形成一系列我們看待某件事的話語體系,從而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




我其實非常不喜歡

婚戀市場

4

個字。當然它從某個角度說也完全沒差:




如果我們把婚姻看做是一種交易,那麼

婚戀市場

這四個字就再貼切不過了。我們在很多相親的場合看到的正是如此,看到彼此的學歷,長相,年齡,收入,家境,是否有房有車有戶口,甚至也包括性格是否適合,彼此條件相當就可以公平交易了。




如果我們期待的婚姻和戀愛是一種交易型的往來,那麼這個比喻並沒有問題。

但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內心深處想要的是愛情,卻在一種交易的語境中尋找它。


這恰恰是主流價值的聲音,所以我們對它司空見慣,卻從未挑戰過它。



然後你就會發現,由這個隱喻故事誘發的一系列問題就來了:

既然是婚戀「市場」,那麼我的價值到底是多少呢?




以我的價值,要怎麼找到一個等值或者「超值」的伴侶呢?我要用怎麼的標準去衡量對方的價值呢?如果我覺得自己的價值在這個市場上還不夠誘人,我要怎樣提高自己的價值呢?因為是商品關係,所以我會被人挑選,那麼我要如何讓自己更可能被人選中呢?



可是親愛的你,你想寫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如果你想要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故事,那麼你就要清楚的意識到,你想要的故事藍本,正在怎樣地被「婚戀市場」這個故事比喻影響著。意識到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故事版本,你可能需要一個新的比喻。



在一段關係中,對你最重要的什麼呢?



可能對我來說,還是一個人本身是最重要的,愛對我來說,是對我們最人性部分的,最大程度的尊重。所以我不喜歡商品交換的故事,因為它恰恰抹殺了我覺得愛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需要一個新的比喻。



現在我給自己的比喻故事是:

彼此心靈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共同探尋者。



當我在用這樣的一個比喻時,我知道我想要的伴侶,是一個跟我一樣,對自己,生命和整個世界充滿好奇的人。並且我知道我們是兩個探險家,可能仍舊會害怕所有的未知和不確定性,卻還是願意去嘗試和冒險。




最後,

對彼此的心靈,我們都願意去探索,也容許對方進入,雖然全部光明和脆弱被另一個了解本身,也讓人害怕。



我知道我不可能在某個「市場」中找到他,我只可能在對生命的探索中找到他。我也知道自己不用去思考我的價值,我要怎麼提高自己的魅力,或者怎樣讓更多人來選中我,因為我們根本不是彼此挑選的關係,我們是因為好奇而相遇,在相遇中看到彼此的美好,然後決定同行去探險的兩個旅人。



不要再用主流文化的故事綁架自己了,你可以寫一個自己的故事。




生命充滿無限可能,


請重新給自己寫一個故事







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在上一個美國來的教授講的積極心理學課程時,他語重心長地講的一番話:




「你們不要把精力花在沒有用的事情上。如果我們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們也知道10萬小時法則的,就要把精力都投入進去。如果你想做諮詢,從現在開始就去做諮詢,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其他地方。如果你想搞科研,那麼就不要做諮詢,否則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



當時的我聽著這番話,覺得好有道理,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浪費生命」,因為我竟然還「大逆不道」的想著去學那些沒用的畫畫,打架子鼓,跳舞,表演和根本「沒有用」的外語,我怎麼可以把時間浪費在那些跟我專業不相關的小說,電影,音樂和詩歌上?



後來我發現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美國

(當然也包括中國)

,當教授是有年齡限制的,如果我們不「抓緊時間」,我們可能就會錯過評選終身教授的資格。



我發現其實所有關於「來不及」的言論,依據的都是某個社會準則。




「我35歲了,來不及嫁給愛情了。」

你在說來不及的時候,依據的是什麼標準?這些標準是哪兒來的?所以如果周圍同齡人都已經結婚,就意味著你必須也要結婚嗎?你結婚是為了誰呢?你可以讓自己符合社會期待,在35歲的年紀「趕快」結婚生子,但跟所有人一樣真的就能給你帶來幸福嗎?




「我40歲了,這輩子就這樣了,來不及追求夢想了。」

所以是誰規定只有十幾二十幾歲的人可以談夢想?這樣的標準又是哪兒來的?所以你在40歲的時候過著自己不喜歡的生活,妥協著將就著,保持跟其他人一樣規矩的「正常生活」,你就安全了對嗎?




「我50歲了,這輩子都在其他人而活,是不是現在再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已經太晚了?」

親愛的,如果你一輩子都在為伴侶,為孩子而活,那麼50歲的年紀只是更加迫切地提醒你,是時候就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綻放了!


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對自己說:

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長大後我們的無限可能變成了只有一種可能:工作穩定,有伴侶有孩子有家庭。然後我們還「發明」了中年危機這種東西來點燃自己,可是沒用的,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最後,我們躺在自己臨終的病榻上,慨嘆著:「人生不過如此」。



可是這些「現實」是誰創造的呢?這些現實的創造者,其實是我們自己。






誠如徐靜蕾所說,

沒有人來綁架我們,真正綁架我們的人,是我們自己。



因為真正的自由是如此沉重,因為不確定性讓我們恐懼,所以那些我們可以拿過來當作借口的枷鎖,其實是我們心甘情願地,對自己的綁架。



我們不願意去冒險,但我們可以找借口說:「你看,不是我不想追求夢想,而是我已經30歲了,其他人都已經有了安穩的工作,我也該現實一些了。」




我們害怕全身心地交出自己去愛另一個人,但我們可以找借口說:「愛情都是給年輕人準備的,我已經30幾歲了,其他人都變得很現實了,那麼我也現實一些吧!」



此刻的你,跟小時候的你一樣,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只是你自己害怕這些無限可能而已。

我已經徹底告別了我美國教授的忠告,開始了自己

不靠譜

的人生。




因為我想要的生活,並不是在35歲當上副教授,在40歲時評上終身教授的生活。

因為現在我

30

歲,假設我能活到

70

歲,那麼我的餘生還有

40*365=14600

天。對,沒開玩笑,只有一萬多天可以活,還是在我身體健康的狀況下。




因為我的生命,在我餘下的14600天里,只能活出獨屬於我的樣子

(畢竟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使命,不是為了成為我以外的任何人,否則要我來幹什麼?)




此刻我的生命,仍舊充滿各種可能性。而我,要去把自己喜歡的可能,都一點點變成現實。




我還沒有遇到那個跟我一起探索彼此心靈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旅人,但我不會因為30歲或者40歲而強迫自己進入婚姻;




我對自己的身體好奇,它在我30年的生命中沒有自己的語言,所以我決定去學習跟隨音樂表達身體的語言,去學習自由的舞蹈,儘管它「沒什麼用」;




我對所有跟我不同的人好奇,所以我決定花大量的時間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繼續做很多諮詢和訪談,甚至去不同的國家訪談,儘管它們「沒什麼用」;




我尊重自己的藝術天賦,我要花錢培養自己去學習繪畫和音樂,儘管它們

沒什麼用

我不在乎我能否成為某個

磚家

,不在乎我是否遵循了十萬小時法則,不在乎我在其他人眼裡有多麼

成功

或者

失敗




因為這就是我想寫給自己的生命故事,一個關於自由,好奇,探索和愛的故事。我不知道10年之後的我會想講一個怎樣的故事,但我唯一確定的是,這個故事一定會一直變化。



也許現在你也可以重新寫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你生命可能的故事。




你想寫什麼呢?





作者 | Joy Liu

心理工作者,心理學博士在讀,創辦繁榮成長工作坊,帶你探索自己跟金錢的關係。微信號:繁榮成長工作坊(FlourishingParty)。




今日話題




親愛的,你有沒有出現過年齡焦慮,或者因為年齡而放棄了自己的選擇?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真正愛你的人,會為你做這兩件事
沒有人有資格定義你 | 同樣,你也無權定義別人
是這些,在阻擋我們對生活的厭倦
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你能做得最酷的事,就是不妥協過一生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一年之後,我仍然覺得我是一個新人
有了它,這個冬天媽媽再也不會覺得我冷了!
瑜伽一年之後,我仍然覺得我是一個新人……
「原來是你每天等我,我還覺得每次那麼巧能遇到你呢,你這個小傻瓜。」
如果你覺得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樣,那你就錯了
如果你覺得一天天的累得跟狗一樣 那你就錯了……
我不喜歡的人,總覺得我每天都很忙
在一起那麼多年,我的丈夫從未讓我覺得無聊
如果一年前有人跟我說這些話,我一定覺得他有病…
有的時候,老天爺讓你結束一段關係並不是沒收你的幸福,而是老天爺一直將你的不快樂看在眼裡,連老天都心疼你,覺得他不配,所以放你走
有哪一個瞬間,你覺得爸爸老了?
我覺得過這樣的一生十分值得,倘若上天厚賜,我願欣喜的重活一世
夏天有了這個網紅果汁機,我覺得我馬上就要瘦了!
那些童年陪伴我們成長的小人書,最後一部現在看都覺得很牛
夏天又來了:有一種丑叫做媽媽覺得你丑!
即使堅持練習瑜伽一年之後,我仍然覺得我是一個新人
在一個人的日子裡,我從不覺得寂寞,因為我相信在這個地球上總會有一個女人是我的妻子
壞妃晚晚的這幾部書,過了好幾年,我依然覺得很好看
一直覺得這世上只有我的帥是寫臉上的,今天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