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文/汪立庚

···


崑崙丘與中華文明源頭考證


「赫赫我祖 來自崑崙」。昆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崑崙之丘就成為周王朝及下屬各國的精神之地,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於西北方向遙遠的崑崙。


第二章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

一、穆天子中亞路線考證


根據西周末年或東周初年編寫的《穆天子傳》,其詳細記載了周穆王駕八駿西巡天下之事,行程九萬里,會見西王母。其周遊路線自洛陽北渡黃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門,抵包頭,過賀蘭山,穿鄂爾圖期沙漠,經涼州至天山東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至新疆和田河、葉爾羌河一帶;又北行二千餘里,至「飛鳥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曠原」。郭沫若的《中國史稿》認為:周穆王「去時走天山南路,歸時走天山北路,和後來通西域的路線大體上是一致的……。郭沫若證明周穆王去了帕米爾高原。


周天子最後到達之地為西北大曠原的西王母之地,其西出天山的路線應當就是後來的絲綢之路,其到達和田河、葉爾羌河一帶;又北行二千餘里,至「飛鳥之所解其羽」的「西北大曠原」。從地形上分析,其方位入中亞只有一個入口,即圖9紅線虛線所示之地,亦即後來的絲綢之路。自此入口,有兩條出路,南行之路,可到杜尚別附近,北行即古絲綢之路。我認為認為是北行路線。北行2000餘里,折算成現在,約830公里,由於具體出發地點難以考證,大約可以推算出最遠可到達今天的塔吉克苦盞地區。


其地理方位上,可以滿足《山海經》所說的崑崙之丘,其在地理上處天山之西,其西南有鹹海,與鹹海之間有數百公里的大沙漠,方位屬赤水之北面,黑水之南面。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穆天子入中亞路線考證


B線路在地理上可以行得通,但不能符合《山海經》和《穆天子傳》里關於崑崙丘的描述,因此,穆天子只能行走A線路,其起程方位不確定,從合種資料綜合分析,應當是和田河始,北上2000餘里。如葉爾羌河始北上2000里,則走出苦盞,進入大荒原,不符合崑崙丘的描述。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穆天子中亞路線考證


穆天子到達崑崙之丘,曾去了「軒轅之丘」,「以觀黃帝之宮」,還曾「天子南遊於黃室之丘,以觀夏後啟之所居」,曾與西王母飲酒,再去了西北大曠原,可能去西王母宮殿做客,據郭沫若考證:周穆王「歸時走天山北路」,而三千里大曠原,然後「乃還東南」。


「三千里大曠原」應當是指以崑崙丘為中心的,西北方向三千里範圍,大約在巴爾喀什湖北側,這樣才能乃「還東南」,翻越天山北段,進入新疆。


夏後啟宮殿在「赤水」南面。

二、周穆王回崑崙丘系光宗耀祖


穆天子西征,對犬戎發起了數次進攻,均全部獲勝,並率六師進入中亞地區。穆天子的西行分兩個步驟進行,一個步驟為近攻,對西周構成威脅的犬戎進行攻擊,另一方面是遠交。在「遠交」方面,更像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我們可以看到,穆天子多次向中亞各國贈送「黃金」等。如:


(1)天子乃賜赤烏之人其,默乘四,黃金四十鎰,貝帶五十,朱三百裹。


(2)天子乃賜曹奴之人戲黃金之鹿,白銀之 ,貝帶四十,朱四百裹。戲乃膜拜而受。


(3)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潛時,觴天子於羽陵之上,乃獻良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柏夭曰:氏,檻之後也。天子乃賜之黃金之嬰三六,朱三百裹。


(4)丁未,天子大朝平衍之中,乃命六師之屬休。已酉,子大饗正公諸侯王,吏七萃之士於平衍之中。鄄韓之人無鳧乃獻良馬百匹,服牛三百,良犬七十,方牛二百,野馬三百,牛羊二千,祭麥三百車。天子乃賜之黃金銀嬰四七,貝帶五十,朱三百裹。


有人認為穆天子是進行國事外交,縱觀中國歷史,國事外交從來沒有中原王朝的國君親自出訪周邊小國的,更何況遠行萬里之遙。如果僅是進行外交活動,完全可以委派下屬官吏執行。


另外,我們可以從穆天子對赤烏人說:赤烏氏先出自周宗。意思說,你們赤烏人也是周王的宗室分出來的,大家是一家人。另外,《穆天子傳》記載: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於舂山珠澤,崑崙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於赤烏氏舂山三百里。


周天子賜赤烏人「黃金」為四十鎰,數量遠多於其他部落;另贈送赤烏人四輛豪華馬車,按周視為大夫等級,而其他部落卻無此禮遇;由此也能看出親疏有別。


赤烏氏領地在崑崙之丘西面,有三百里地。周天子回祖地,見赤烏氏,更像是走親戚,赤烏氏招待周天子更是豪氣:赤烏之人其獻酒千斛於天子。食馬九百,羊牛三千,祭麥百載。可見,赤烏人可能是全族盛宴,興國歡慶。


周天子回故土,可謂八面風光,光宗耀祖。


此處所謂「黃金」應當是銅,具體是青銅,或純銅?


三、周天子石刻題字


曰:天子五日觀於舂山之上乃為銘跡於縣圃之上,以詔後世。


天子巡遊,石刻題字,周穆王可能是第一個,自其之後帝王,很多喜歡這樣做,秦始皇,秦二世,武則天等。周穆王題字於「縣圃之上」,「縣圃」傳說在昆崙山頂,通天上,是神仙住的地方。


「縣圃」或許在舂山之上,而舂山之東為崑崙之丘,舂山之西為赤烏領地,那麼,舂山可能在苦盞附近,可能某處古道邊的巨石之上,今天仍有可能尋找得到。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周天子題字


舂山可能是在A區或B區,因此,周天子題字可能刻A區或B區範圍之內,重點尋找通往山頂的歷史古道附近較平整的巨石刻字。


至於赤烏人領地,可能是在那紅色區域之間,領地不大,但既然與周王室是同宗,自然應當與崑崙之丘最近,而又在舂山以西。


四、周穆王與赤烏人關係


據《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4年01期 《絲路石頭城》考證赤烏氏即今塔吉克族。塔吉克名字的意思,據民間傳說,其意是「王冠」。


根據《新疆塔吉克族人群線粒體DNA序列多態性研究》(《生物技術》2007年10月第17卷第5期:9,於恩艷、張藝、馬合木提 哈力克著)的研究顯示,塔吉克族人系高加索人後裔,他們可能是公元前2000年中期從裏海以東遷徒過來的雅利安人,與蒙古人血緣關係較遠。


塔吉克人名字意為「王冠」,或許也暗示著其與某個王室的關係。


塔吉克人是否赤烏人,古老的塔吉克人DNA與周王室DNA鑒定是否相近,是解開迷團的關鍵所在。


五、周王室人種推斷


(1)印歐人曾經活躍於東亞地區


《人類學學報》2014年8月第33卷第3期發表論文文章《華北和雲南現代頭骨的歐亞人種特徵》(作者:張銀運、吳秀傑、劉武),文章主要內容摘要: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3000-2000 年前,「 西方基因」 已經在我國多個地區存在,這些「 西方基因」是經由新疆流向內地的。為探討這些「 西方基因」 在中國現代人群中的存在情況,本文對現代華北和雲南人類頭骨上的歐亞人種特徵表現狀況作了檢查和比較。結果表明:1) 歐亞人種特徵在現代華北頭骨標本和雲南頭骨標本中都能夠檢測到。這提示了「 西方基因」 不僅曾經流向華北,也流向中國西南地區的雲南;2) 華北頭骨所代表的這一人群,在歐亞人種特徵平均出現率(AFOERC ) 上並不比大約3000 年前的殷墟人群高。這很可能是由於該華北人群與帶有 「 西方基因」 的外界人群往來有限,因而並無更多的「 西方基因」 流入的緣故;3) 雲南頭骨標本比華北頭骨標本在AFOERC 上低得多;這可能是該雲南人群與當地其他人群發生過頻繁的基因交流而弱化了其原有的AFOERC 的緣故。


文章研究結果表明,在3000年以前,白種人就已進入東亞地區,甚至南至雲南,印歐人之所以沒有能像佔領歐洲、西亞、中亞、南亞一樣佔領東亞,我認為,主要還是東亞的特殊地形以及東亞的蒙古高原有著一群與印歐人一樣強悍的游牧民族,先期的犬戎、北狄,後期的匈奴等,他們有實力卡住印歐人的通往東亞通道。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印歐人東侵路線


如圖所示,作為游牧民族的印歐人進入東亞的路線,只有兩條,一條是阿爾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地帶,一條是阿爾泰山以北的蒙古高原,由於青藏高原伸入西北地區,而蒙古高原為蒙古人種的游牧民族控制(或者說歷史上很長時期為蒙古人種佔優勢地位,期間也有其他人種,如白種突厥人等控制),且蒙古人種游牧民族不斷向四周擴張,與印歐人系的擴張構成直接衝突,這使得印歐人進入東亞的路線很窄且狹長。印歐人無力徹底消滅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這極大的影響了他們進入東亞的人口規模,所以考古數據證明印歐人在東亞地區佔總人口比例很低。


《華北和雲南現代頭骨的歐亞人種特徵》一文數據,殷墟里的歐亞人種數據為4.9—10.04%之間,即印歐人在人數上並沒有取得優勢。


但印歐人吸取了西亞文明的成果,武器更先進,戰鬥力更強,所以他們雖然人數少,但很快就取得了統治地位。


取得了統治地位的印歐人,由游牧人變成了農耕民族的首領,同樣需要抵抗新印歐人入侵,與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在不同的戰線上,與新入侵的印歐人作戰,以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殷墟甲骨文記載婦好曾率商朝軍隊抗擊印歐人的入侵。殷墟考試古第一人學者李濟把武丁時期有關「西北戰爭」的甲骨文梳理後說:「這些最為可靠的原始資料,透露了中華民族在形成時代艱苦奮鬥的真相,尤其是在內蒙古、河套一帶發生的爭奪戰,實為奠定中國文明的一連串決戰的序幕,其重要性不亞於傳說中史學家歌頌的黃帝的阪泉、涿鹿之戰。」他還用一些間接資料說明這場戰爭的偉大意義:武丁時代征伐的外族,「與蹂躪印度文化的雅利安民族以及征服兩河流域的迦塞族有極其相近的文化關聯,並且有些血緣關係;他們雖沒有文字,卻擁有很進步的戰爭武器」,但「在這一時代,中華民族在西北邊疆打了一次勇敢的、勝利的自衛戰,這一戰奠定了殷商時代200年的文化生活,為東亞及太平洋區域建立了一個偉大文明的新基礎"。


(2)周王室可能有印歐人的基因


2000年,王瀝和4個日本研究員在英國的學術期刊《分子生物學和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發表了《中國2500年前人口基因結構和時空轉變》一文 。王瀝等人通過比較63具春秋時代和漢代的古代遺骸和50例現代漢人血樣這3組的人類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單倍群(mtDNA)數據的區別,論文結論證明2500年前淄博人群與現代歐洲人群接近。


無獨有偶,歷史上的東吳孫權,被關羽罵他「碧眼小兒,紫髯鼠輩」。眼晴是青色的,頭髮是紫紅色的,這是明顯的印歐人特徵。


《蒙古人種與印歐人種---夷夏先後說之體質人類學論證》研究:


周代進入東亞的印歐人或夏商遺留下的印歐人後代不計其數。1976年甘肅靈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青銅戟上的人頭像具有明顯的白種人特徵。1980年陝西扶風西周宮殿遺址出土蚌雕人頭像,高鼻深目,其中一個頭頂上刻有「十」字。尹盛平認為這人頭像「其種族當是塞種」,而斯維至認為與嚴允有關。梅維恆認為兩個人頭像無疑具有高加索或歐洲人種特徵,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東西方互動的有力證據;古代漢語的「巫」和古代波斯的Magus以及英語「magician」有某些必然的聯繫。饒宗頤認為「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千餘年的西亞哈拉夫(Halaf)文化,並且對中國文字的起源有影響。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銅人像亦有明顯的印歐人特徵。


近半西周古人屬於一個名為Z的母系基因部落,Z這一史前部落起源於裏海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廣袤中亞曠野上,年代已在數萬年前。如今的東亞北部地區零散分布著她的子孫,通常的比例只有0-3%。


北歐古代王室家族具體屬於一個名為Z1a的子基因部落,這一基因部落主要見於北歐的薩米人,是一支與芬蘭人、愛沙尼亞人同源的烏拉爾語系民族,他們是北歐著名的馴鹿民族。約7.2%的芬蘭薩米人和4.3%的南部瑞典薩米人屬於這個基因部落。藏族有近10%的Z基因型,而如今中亞諸族的Z也非常普遍。


2005年,吉林大學的科學家開始對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進行基因分析,經過4年多的研究,成功提取了20個DNA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同時具備亞洲人群和西歐人群的DNA特徵,其中的亞洲人群主要來自於我國北方和貝加爾湖地區,西歐人群的成分主要來源於歐洲。


從以上信息來分析,周人很有可能是印歐人與蒙古人種的混血族群,目前中科院和社科院沒有公布更多的有關周王室DNA鑒定數據,一切皆有待進一步證實。


六、商王可能是印歐人


中國社科院專家唐際根的研究結論是:DNA鑒定商王朝統治者可能是高加索人。


台灣中央研究院楊希枚教授:「殷墟西區是全軀葬墓,並有刀斧類隨葬武器,為自由民或貴族遺骸,人類學家認為約有八十具類似蒙古種,卅余具海洋尼格羅種,北歐型頭骨佔少數。」


《蒙古人種與印歐人種---夷夏先後說之體質人類學論證》研究:


李濟早就注意到殷墟頭骨中有高加索人種成分。楊希枚對解放前安陽出土的數百個頭骨(備註:系李濟帶去台灣的398個頭骨)進行了精心測量和研究,發現其中個別具有明顯印歐人特徵。第一組頭骨為古典的「類蒙古人」種,與布里亞特人相似,舉例30具;第二組頭骨為「太平洋類黑人」種,與巴布亞人相似,舉例34具;第三組頭骨為「類高加索人」種,與英國人相似,僅舉例2具;第四組頭骨為「類愛斯基摩人」種,即蒙古大人種下的北極類型,舉例50具;第五組頭骨無法定類型,舉例38具。李濟研究了這個測量結果的意義,認為第三組頭骨「類高加索人」可能是商朝的敵人,其人種特徵與卜辭所反映出的來自西北方向羌方、鬼方、土方相合。「這地區早期就是中亞游牧部落經常遷徙的必經之地,所以在這些牧民中發現與布略特人和愛斯基摩人混雜在一起的歐洲人類型的頭骨,是不足為奇的。」解放後殷墟遺址新發現的人骨表明不是個別而是相當多的人源於印歐人。


歷史文獻記述亦表明印歐人青銅時代開始進入了中原。李濟早就注意到了《荀子?非相》:「閎夭之狀,面無見膚。」閎夭是周朝創建者智囊團十大功臣之一,面無見膚就是滿臉鬍鬚,不太可能是蒙古人種,很可能是是印歐人或阿依努人。戰國至兩漢胡人形象逐漸定形,中山國「狄戎」有高加索人種特徵。《漢書》記載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嚴。烏孫多毛,眼陷,鼻高。《漢書?西域傳》顏註:「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晉書?載記》匈奴後裔「勃勃身長八尺五寸,腰帶十圍,性辯慧,美風儀。…姚興睹之而醉心,宋祖聞之而動色」。《周書?突厥傳》木杆可汗「狀貌多奇異,面廣尺餘,其色甚赤,眼若琉璃」。這些都是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的特徵。


古代詩歌中有高加索人種特徵的記敘。張籍《永嘉行》「黃頭鮮卑入洛陽」;杜甫《悲青阪》「黃頭奚兒日向西」;白居易《西涼伎》「紫髯深目兩胡兒」;蘇軾《題唐人韓乾的畫賦》「赤髯碧眼老鮮卑」。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李白《幽州胡馬客歌》「幽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寒山《詩三百三首之二四四》「大有碧眼胡」;呂岩《七言》「碧眼胡兒手指天」。


赤發、多須、碧眼、高鼻、高大是高加索人種在東亞人心中的胡人形象。我們可以初步肯定吐火羅、烏孫、匈奴、突厥等戎、狄具有明顯的高加索血統。


從以上信息綜合來看,印歐人曾經自新疆進入東亞地區,成為了黃河流域的統治者。關於匈奴的人種屬性,通常認為他們是蒙古人種,其部分表現出來年印歐人特徵,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征服的印歐人,另一種是匈奴人與印歐人通婚的結果。匈奴墓葬出土的人骨材料大多屬於蒙古人種。但總體而言,匈奴人多是蒙古人種,否則印歐人占商周時期人骨的比例就會相當高,甚至有可能在東亞出現以印歐人為主的白人集團,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吐火羅人、烏孫、月氏等,現考古研究證明,他們是純印歐人,中外學者皆無異議。


印歐人什麼時候進入中國境內?《蒙古人種與印歐人種---夷夏先後說之體質人類學論證》研究:


古人類學骨骼測量和古DNA研究表明,大約四千年前印歐人就至少進入了中國西北,新疆大量木乃伊的發現是有目共睹的證據。根據韓康信等研究新疆青銅時代人種以印歐人為主,包括三種類型:帕米爾—費爾干納型(Pamir-Fergana)、原始歐洲類型(Proto-European)和地中海類型(Mediterranean),蒙古人種只佔其中小部分。這些木乃伊已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其中大部分很可能是吐火羅人或古伊朗人,他們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並非無足輕重。新疆青銅時代人種來源異常複雜,源自草原或綠洲的假說(steppe hypothesis / Bactrian oasis hypothesis)都難以成立,可能是外來塞人(Saka)祖先的遺骨。古DNA研究支持上述結論。哈薩克36具(1300B.C.-500A.D.)人骨mtDNA分析表明早期的均為印歐人,可能與新疆的吐火羅人有關,晚期才出現蒙古人種,共存於哈薩克草原。新疆吐魯番盆地以及羅布泊地區青銅-早期鐵器時代古代居民的mtDNA系統發育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至少在漢代以前歐洲和東亞譜系在新疆境內存在雙向滲入,亞洲序列向西滲入比較零碎,不如歐洲譜系成分東進活躍。


梅維恆、金力等中美學者聯合對小河墓地基因進行深入比較研究,Y染色體分析揭示只有印歐人單倍群R1a1a,而線粒體分析表明既有東方標誌性的單倍群c,又有西方標誌性單倍群h和k。結果說明印歐男人與東西方的婦女共同生活在約四千年前的塔里木盒地。新疆的古人類群體屬於東亞人群(黃種人)和歐洲人群的混合體。東西方人類文化交流可上溯至4000年前。小河早期人群是一個東西方混合的人群,可能與青銅時期的南西伯利亞人群有著密切的聯繫,到了晚期他們又受到中亞和南亞人群的影響。小河墓地出土牛的遺傳結構特徵與歐洲和西亞的馴化牛相似,馴化牛很可能起源於西亞。小河墓地出土的小麥是六倍體麵包小麥,源於西亞;小河墓地出土的黍可能來源東亞。


以上各種綜合證據分析表明,印歐人於4000年前就已進入新疆地區,這與印歐人擴張的時間大致相同。那麼,其出現在東亞地區的時間,大約同時或稍晚。


商代婦好埋墓中發現的來自和田軟玉,也能間接證明,3400年前中亞和中商就有通常來往。


七、印歐人的戰車傳播進入中國


戰車傳播進入中國的時間約為公元前1600年,其傳播路徑,基本上是印歐人東侵路線。蘇美爾人發明了實心車輪和以牛、驢拉動的四輪戰車,印歐人加以改進,於公元前2000年發明了以馬拉動的戰車,之後憑此利器征服了整個歐洲以及西亞、中亞、南亞,並進入東亞,直達東海邊,如無北方游牧民族制衡,不能排除他們有能力征服整個東亞。

《穆天子傳》中亞路線考證及崑崙丘再考證藤枝投稿



戰車傳播圖


上圖時間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00年。


在公元前1600年,東亞地區黃種人土著為主,另有少量棕色人種,屬更古老原住民,他們尚未真正掌握青銅冶煉技術,也很少有戰馬,更沒有先進的馬車,面對來自東歐大草原里乘戰車而來的青銅兵器文明,根本就無力抵抗。這也能解釋為何社科院鑒定商王為DNA,但對商代古墓人類骨頭號DNA鑒定的結果,印歐人佔比最高不超過6.9%(《華北和雲南現代人類頭骨的歐亞人種特徵》:現代華北人群的AFOERC 為6.6 %,大約3000 多年前的殷墟人群的為6.9%),他們佔總人口的比例可能更低。如學者李濟在殷商陪葬坑裡發現的398個頭骨,僅有2個屬於印歐人。當然,陪葬的通常是敵人,那2個印歐人所佔陪葬者的比例,與當時印歐人在整個東亞所佔總人口比例沒有任何可比性。


小結:商王和周王可能都有印歐人血統。


想投稿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騰飛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歐洲列強侵略中國,辯證看待資本主義侵略
王安石變法——「犟相公」王安石的古怪性格
《山海經》中關於崑崙丘記載之考證藤枝投稿
心宇說唐:秦瓊傳之從秦瓊賣馬到凌煙貞觀藤枝投稿
王安石變法——導致岳飛被害的強兵政策

TAG:袁騰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