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河西走廊:穿越千年風煙的大漠長河

河西走廊:穿越千年風煙的大漠長河


河西走廊:穿越千年風煙的大漠長河



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在心中被激起,在這條被風沙吹過的土地上,一面是廣袤無垠的大漠橫亘於這祁連山脈那起伏之間的漫長地帶;而另一面呢,卻是在這大漠里川流而過的長河,把這一漫長的地帶或連接又或分割開來,形成這荒原上那一片青翠的綠洲,讓這荒涼而寂寞的黃土大地也能孕育出生命的源泉。

從蘭州出發,一路向西,便到了這個被稱為河西走廊的狹長地帶。在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的交匯之處,這裡成為了連接中原與西域的紐帶。然而,兩大高原的阻隔使得這一地帶變得乾燥少雨,植被也非常疏稀。而那四季呼嘯的大風捲起的漫漫黃沙,卻時常遮天蔽日般向著東面撲來,讓這本已荒涼的大漠更增添了幾分恐怖。


於是,唐朝詩人王之渙的一首《涼州詞》便是道出了這樣一種的情懷:「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何止是玉門關,在這河西走廊的起點蘭州,我們似已感覺不到了春風的存在,而這一路走來的城市,卻在給我們展示著這荒涼背景之下,孕育著頑強生命的綠洲。



河西走廊:穿越千年風煙的大漠長河


大漠與綠洲的結合更像是文明與野蠻的碰撞。而在這條河西走廊上,這些被河流連接抑或被大漠分割的綠洲正是這古老絲綢之路上一個個文明與野蠻碰撞出來的點,為這馬幫與駝隊的來來往往記錄下歲月的足跡。


武威、金昌、張掖、酒泉、玉門、敦煌,這一個個古老的城市已經在這條絲綢之路上看慣了黃沙的呼嘯,駝鈴的悠遠。翻閱歷史,我們或許還能找到一個對它們的統稱,朔方。那是中原人對於北方苦寒之地的一種稱謂,是中原腹地的人們談之而膽寒的地方。漢武帝為征服西域,派名將霍去病在朔方鎮守。霍去病將漢武帝賞賜的美酒倒入這大漠之中的一眼甘泉之中,好讓士卒們在飲水的時候也能嘗到美酒的滋味,於是,這裡便被稱為酒泉。


漢武帝絕對想像不到所謂朔方之地的艱苦,然而,當這位年僅24歲的名將在這裡感染瘟疫而死的時候,或許悲傷能表達出這位帝王對於這個西北拓荒那艱難的想像。多年之後,唐代詩人李頎是一首《古從軍行》方才道出了這位帝王與這條河西走廊的關係。「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回望歷史,那些遙遠的記憶還在喚起人們對於這大漠長河的遐想。走近現實,眼前這些在大漠綠洲里矗立的城市該如何保護好這一片僅有的綠洲。風沙掠過時那白晝如夜的場景已然成為了這裡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大漠在一天天拓展它的領地,而長河卻一天天在縮小著自己的徑流。當城市的資源走向枯竭,當生態的破壞還在一天天加劇,我們也看到了保護綠洲的呼聲以及對這一帶所提出的禁止開發的政策。



河西走廊:穿越千年風煙的大漠長河


昔日的商旅駝隊在帶去中原的絲綢、瓷器的同時,也帶來了中亞、西亞地帶人們對於沙漠綠洲治理的經驗。千百年來,以疏勒河、黑河為主要徑流的河西走廊正是在這些傳承不滅的經驗中維繫著這裡的生態。如今,時代的發展已不在是古代可比,然而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卻無法改變。轉型是這一地帶目前最響亮的口號,可出路究竟在哪裡,卻依舊在摸索與探尋。也許在保護綠洲的生態上,兩年余年的歷史經驗仍然是我們需要去遵循的規律。


大漠深處,長河遠去,沒有了胡雁的哀鳴,卻留下了這一片綠洲的隨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囧列傳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吧,中國古人可以享受節假日竟然多達50幾天!

TAG:囧列傳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年風煙梅嶺窯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且把山水話,江柳共風煙
風煙滿夕陽,世界最好看的夕陽美景,嫵媚動人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的三秦和五津是什麼地方?
風煙過盡,騎士需要一個人來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