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金士傑:當全世界的人都舉起右手,他卻舉了左手|原創

金士傑:當全世界的人都舉起右手,他卻舉了左手|原創


你覺得全世界每個人都舉了右手,你舉了左手好可憐,其實並不可憐!如果全世界的劇本里只有你,沒有任何比較,你活著就非常輕鬆。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張老六






我有一位友人,獨自一人帶著娃,從孩子出生到現在讀五年級,他當了11年的奶爸。




我的朋友圈全是媽媽帶娃,拍照炫娃只是為了撐臉面,私下誰不是三頭六臂地苦苦經營?



白天趁孩子上學忙著洗衣做飯打掃,晚上接孩子回家必須得坐在書桌前諄諄教誨,生怕輸在起跑線上。




奈何「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孩子根本就沒聽進去,氣得淑女變潑婦,粗暴地拿起手上衣架就往死里揍。







但我從未聽過這位友人痛訴孩子問題,有一回我和他通話,問他,這時間點該教孩子做作業了吧?




他說,不用啊,孩子自己做。




那她做完了你總得檢查吧?




不用啊,為什麼要檢查?




再問,驚訝地發現他的孩子連幼兒園都沒上過,小時候作文憋不出一個字,如今卻是學霸、參加全國作文比賽。




他說,讓孩子覺得這件事好玩,自然就有了興趣。




玩,這是個很有誘惑的字眼,但想必沒幾個父母真將它當成育兒教條。




但事實上,確實有父母允許孩子將「興趣」當成「玩樂」,也真有孩子將興趣玩得精彩、玩得透徹、玩得專業,比如,台灣「寶石級」演員、被人稱作「戲精」的金士傑先生。





說到金士傑這個名字你也許很陌生,但如果提到電影《綉春刀》里的陰險奸詐的魏忠賢,《一代宗師》里不陰不陽的五爺,《剩者為王》里愛女心切的舒淇父親,你一定會恍然大悟,啊,原來是他呀!





電影《綉春刀》劇照





電影《剩者為王》劇照




對,就是他,一個年逾六旬的瘦干老頭!他不是小鮮肉,更沒演過偶像劇,但他卻因為爐火純青的演技走出台灣,和梁朝偉、金城武、舒淇、張震、章子怡等演藝界大咖合作,無不烘雲托月,令整部影片大放異彩!




1951年,台灣屏東空軍的眷村,當熱呼呼的風吹過椰子樹的台灣南方,來自安徽合肥的金家生了一個瘦小的孩子,名叫金士傑。




金士傑生活在這個南腔北調的眷村裡,聽著各種語言,吃著各種食物,感受各種習俗,學了一口純正的國語,偶爾還能跟著爸爸哼的京劇《鎖麟囊》打上了拍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是一個模仿和重複的過程,打從他一懂事就喜歡想些事情,想不通的時候就寫成字條,丟在自己的抽屜里。




他也可以幾個鐘頭呆坐在塌塌米上,在腦袋裡構思著一出一出的「戲」,而「演員」就是村裡的長輩們,「劇情」就是長輩們的家長里短,他甚至還能自導自演地和天上的星星對話。





童年金士傑(前右一)與家人




爸媽大概是從那個參加過抗日、面對過死亡、倉皇渡海的「大時代」中走來,沒什麼事會讓他們太驚訝,他們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覺得自己的孩子怪怪的。金士傑就

這樣

讓自己鬆鬆軟軟地活在他舒服的狀態里。




這種模仿狀態一直持續到他上學後,那時他已經能夠完整地表達一則笑話或是動作,時常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稱他為「小丑」。




只不過這一路不管是

長大後進了學校、

念書

考試,「書寫」「創作」「表演」這些後來出現在他人生中的字眼,跟他都極不搭調。




因為17歲的時候,他拿著那張入學註冊單,上面學校的名字叫作「屏東農專」,而且是畜牧科。




退伍後,他在牧場待了一年半,養豬。命運還是悄然地將他引向了藝術之路——他開始每天為豬彈唱。




養豬真是一門大學問,他得閹割公豬,幫發情的母豬找對象、接生、治病,一直忙到送豬「上路」。




豬啊,養久了就像自己的孩子,金士傑眼睜睜看著「孩子」像沙丁魚一樣被塞進卡車載走,送到屠宰場。





金士傑在牧場工作




要是遇到生病的豬仔,牧場主人就請他把病豬仔扔在焚化爐,在那個年代,政府沒有「安樂死」的預算,他一廂情願地想,與其讓它們活活燒死,不如先摔死它們再扔到焚化爐,這樣它們會不會痛快一些?




夕陽西下,焚化爐附近沒有人煙,四處一片寂靜,黑黝黝的,一個年輕人身上沾滿了鮮血,像個劊子手,豬被摔得奄奄一息,沒死!




他的心如落日一般,一點一點地往下沉,這個從「沒有祖墳的族群」眷村裡走出來的年輕人,第一次體會到死亡帶來的悲劇感,儘管躺在那兒的只是一隻豬。




往後的幾十年,金士傑每每談起這個畫面,都忍不住鼻酸哽咽。




他毅然決然地辭了牧場工作,語焉不詳地和父親打了聲招呼「我要先去做苦力打小工,再去做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事情」,父親聽了沒有多言,給了他一些台北親戚朋友的聯絡方式,轉身到廁所就哭了。






青年時期的金士傑





到了台北,金士傑找到一份搬傢具、鋪地毯的工作,順便看倉庫,但來台北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當搬運工。




從小心裡就有故事的他,多麼想寫點文章之類的東西,於是每天辛苦工作之餘,在充滿汗味和噪音的宿舍里,他斯斯文文地開始處理他跟父母承諾過的「那個對自己很重要的事」。




十個月後,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本劇本,「懷胎十個月,我真把你生下來了」,他在這劇本後面這樣寫。




有一次在一個讀書會上,他的第一本劇本受到了「學院式的批鬥」,為什麼它叫「演出」?為什麼他們叫這個名字?為什麼要他們相愛?




聽完之後他很懊喪,「他們一定對我非常不以為然,所以才質問我這麼多問題」。




他有點泄氣,打算收攤子,預備結束那天下午的對話,沒想到有個人在他耳邊說,我覺得你寫得蠻好的,我認識誰誰誰,你可以拿去發表一下。





青年時期的金士傑




金士傑這才意識自己寫得還可以,結果這個劇本不但刊出了,還反應熱烈。




這次「學院式的批鬥」,到他當上大學老師之後,才了悟到那個價值,「好問題造就好的答案,好的創造有賴於更好的提問,會提出好的問題,這件事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問題」。




甚至他對他的學生,從來不給答案,只給他們提問題,讓學生去反芻。




當工人一當就是三四年,有一天,他跟朋友到「基督教藝術團契」,看到人家正在排一部叫「和氏壁」的舞台劇。




那個製作人叫作林治平,編劇叫張曉風。




金士傑在一旁觀賞時,無意中插了一兩句話,回到家後就接到林治平的電話,問他是否有興趣來參加一個「村民戊」的角色。




金士傑滿口答應了,排了一段時間後,林治平發現他演得還可以,於是又對金士傑說,我們還缺一個角色,叫作「官員乙」,你要不要來演?




這就是金士傑的第一次演戲角色就身兼二職的,村民戊和官員乙。





70年代末,金士傑和好友吳靜吉在耕莘實驗劇團




1978年,他接下了耕莘實驗劇團,跟著吳靜吉一起要打出這個劇團一個未來該有的樣子。




這份藝術工作經常讓他食不果腹,但爸媽卻沒有過多的干涉,看到孩子發獃,這對父母不緊張,看孩子演戲沒賺錢,他們也不緊張,

不緊張的父母,給了金士傑一個不緊張的人生。




父母的態度,讓他很安心地做這些事,之後在他的作品裡,時常有爸媽的影子,不過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他演戲的三四年時間裡,認識了好大一票喜歡電影的人,到了1980年,眼看著劇團越來越有樣子,他們決定把名字改了,叫作「蘭陵劇坊」,李國修、李立群、顧寶明等都是這個劇團的成員。




一年後,他們推出的《包袱》和《荷珠新配》這兩齣劇,掀起了掌聲。此後十年,他們想出的這四個字,成了帶動台灣小劇場文化的一面旌旗。





蘭陵劇坊成員合影





有人曾經用反物質主義來形容金士傑,他的腦神經裡面彷彿有一條線,就像是一個參透了老莊的化外之人。




如果說,世上真有種人是物質的「貧民」,精神的「貴族」,那一定非金士傑莫屬。




有一回他到文化圈裡有名的饕客、美食家李昂家做客,看到滿桌子的剩菜竟都叫傭人處理掉,當下他就跟李昂商量,以後不定期到她家「幫忙」處理剩菜剩飯,但只專業吃,不社交,誰也不欠誰人情,食客有食客的尊嚴!




聽到此處,不禁令人拍案叫絕!這等風骨和脾氣,頗有六朝人竹林七賢之風,又或者,如金庸小說中的洪七公、黃藥師等行徑。果然不能拿「俗世人」的標準來衡量文化界的人。





話劇《暗戀桃花源》劇照




他不是捨不得吃穿的男人,是捨不得花時間和心思在吃穿罷了,「既然家家戶戶都有過剩的衣服、傢具、電器,送給我吧!我把這些時間拿來看書、寫劇本。」




他早已習慣把全副精神放在創作上,「創作,可以克服虛幻的感覺,在創作的過程,我清楚地感覺自己在呼吸、行走、感覺。」即使是愛情,都沒法取代創作的快樂。




他做事從來不考慮對不對,值不值得,意義何在。1997年,46歲的金士傑,和台灣女演員葉雯因合作出演舞台劇,開始長達十年不涉婚姻的戀情。




這段戀情讓他領悟到什麼是「生的虛幻、死的恐懼」——2006年,葉雯不堪重病折磨,投海身亡。







「人若知道自己將如何死去,那就知道該如何活了」,生活周遭處處皆有老、病、丑,死亡和新生兒的來臨一樣美好,這是身為人的一部分,只有以這樣的心態面對死亡才是尊重生命。




他寫了最後一封情書給葉雯:





「親愛的葉雯,我是親愛的金寶,很替你高興,終於解脫了,病痛,折磨,負擔,沉重的生命終於拋開了。」




「兩個五十多歲,剛剛開始戀愛的中年男女,女的說,下輩子投胎做人,我一定來找你。中年男人的回答,記得嗎?他很得意,但又裝得很酷地說,很好,但下次請稍微早一點來找我。然後,那個女的笑了,很久,很久,很久……」





「死亡是呼應著你怎麼活著


你有好好活著嗎


你沒好好活


跟我談什麼死的恐懼」




金士傑在舞台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中,藉由莫利教授這個角色參透生死的定義。





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劇照




一個甲子的人生,行事風格獨特的他越發懂得上善若水的柔德,即使把自己當成一片簡單的葉子回歸大自然,也明了春夏秋冬沒有孰好孰壞,各有各的美好。




作為「台灣現代劇場開拓者及代表人物」(賴聲川語),金士傑投身劇場工作逾三十年,堪稱當代大師。




即使到現在,舞台劇或是小劇場都算不上是大熱鬧的文藝活動,更何況是在當時台灣經濟尚未完全起飛的1980年代?金士傑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場文藝界的大革命,為的是什麼?




貴得肆志,縱心無悔。







創作是一條漫長的路,如果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花了大半生在舞台上的金士傑,無疑是個標準的「戲痴」,他一點也不怪,他只是不想當「錢痴」罷了。




金士傑從教書、創作、演員到導演,從不婚主義到為人夫為人父,他相信人生是為一段旅程而來。




2009年,57歲的金士傑娶了小他25歲的學生塗谷蘋,雖是人生首次結婚,行事低調的他只擺了三桌酒席,宴客親朋。




59歲那年,花甲之年的金士傑當上了父親,幸福以一種他沒有過的姿態,讓他的後半生變得很不一樣了。





金士傑全家福




在央視《開講啦》節目里,有學生問他,有一天你有沒有想過,會參加不到孩子的畢業典禮、婚禮?




他說,

你覺得全世界每個人都舉了右手,你舉了左手好可憐,舉左手並不可憐!如果全世界劇本只有你,沒有任何比較,你活著就非常輕鬆。




初為人父的他,對孩子最美的願望是「我給了他春天,他就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他由衷地體會「表演的母親是生活」這句箴言,一曲父愛經由《剩者為王》款款流淌:







回複數字關鍵詞,可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960

她是林徽因的侄女,成就卻遠超林徽因


989

】黃曉明拎孩子出院,給中國父母哪些啟發?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

權所有,華哥編輯】



歡迎添加華哥微信(zglgag168)


歡迎分享


轉載須知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世界華人周刊原創


轉載請回復「轉載」查看說明


個人轉發無需授權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點擊:查看《

她孤身一人帶著500美元勇闖「男人的天下」:爆粗口,求廁所,建大樓…最終成了「華爾街第一夫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他在地上畫了一隻螞蟻,整個城市都為他瘋狂
他比朴槿惠更慘:從律師爬上韓國總統寶座,卻以自殺告終|原創
福利好到讓全球眼紅,瑞典小國巨富的秘訣,值得中國學習 |原創
古詩詞大熱,但你吟誦的姿勢正確嗎?|原創
朋友無用?復旦大學美女教授的演講,轟動網路

TAG:世界華人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當我舉起右手的那一刻
這個養蜘蛛當寵物的女人,讓我不由自主舉起了手中的拖鞋
憤怒的老媽舉槍瞄準了孩子們的手機,然後又舉起了斧頭
主人問誰長得丑,金毛立刻指向小夥伴,問哪個最帥時卻馬上舉起手
誰最可愛請舉手,獃獃舉起手來的小動物們真萌爆了
一組戰爭與孩子的老照片:面對鏡頭,懵懂的他們舉起了雙手
烘焙餅乾前將雙手舉起,最後還能做出擁抱堅果的小熊
印度老僧自殘修行:舉起右手36年未曾放下,手臂已畸形太嚇人了
整個人沒報紙大的健身教練,父母為鼓勵雙手將他舉起
一隻已經成了精的喵星人,舉起你的雙手快給我站住!
印度一位舉手苦行僧,右手舉起幾十年不放下
右手給女兒寫下溫情家書,左手對香港舉起屠刀
家被撕了,主人問誰幹的,邊牧傲嬌的舉起來自己的爪子!
金毛看到女主舉起狗寶寶,瞬間不淡定了,做出這舉動!
戰友,請舉起手中的「蒼蠅拍」
他舉起左手喊口號被人譏笑,哪知卻是打死日軍中將的大勇士
小女孩憑毅力戰勝了癌症,8年後,她卻趁父親睡著了舉起手槍
二戰德國最看不起這個國家:如果十幾萬人一起舉起雙手,會是誰?
世界最強壯男人舉起妻子比舉啞鈴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