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文 | 春梅狐狸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洗稿,授權請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鏈接形式分享無須授權

終於來填呼聲很高的這部老片的坑了……


《貞觀之治》這部片子之所以被神化,同檔期的另一部相同題材的《貞觀長歌》就不得不提了,其實這兩部片子的服裝設計拋開嚴謹程度這個問題,走的正好是我們之前在《提問:哪部歷史劇最考究?我拒絕回答,並向你丟來一部抗日神劇》里討論的兩個路線。


《貞觀之治》:昏暗沉鬱,符合如今絕大多數人想像中的「古代」。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長歌》:鮮亮濃艷,沿襲影視古裝一貫以來的衣箱程式。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其實嘛,在我看來,這兩部服設只有風格上的區別,就考據程度真是半斤八兩,誰都沒啥臉鄙視另一個的。

這兩部片子都在10年前,當時古裝劇吹捧服飾考據還比較少,正好有位漢服前輩ID叫蒹葭從風(她也是漢服吧已故吧主的伴侶)在天涯開了一個叫做《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的帖子,並配了自製對比圖(就是你網上經常可以搜到的那些,下面我也會貼上來),踩一捧一,加上10年時間沉澱,終於把《貞觀之治》送上了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原址: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188106-1.shtml


注文中引用部分,如無註明,則都來自於《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原址: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188106-1.shtml

所以本文就是釜底抽薪從當年那個錯漏百出的帖子來說說吹捧的錯誤姿勢,順便也是很多人很容易犯的服飾考據上的習慣性錯誤。


拋開場合說服飾,錯!


先是關於李世民的服裝。


太宗皇帝的第一風範不用說也該體現在金鑾殿上。因為是討論服飾,請大家暫時忽略人物氣質的對比。左上「貞觀之治」版太宗穿了冕服:「無旒,金飾玉簪導,組帶為纓,色如其綬」「黑領、皁領」這一點比較符合《新唐書?車服志》的記載,衣、裳、蔽膝上的「十二章」也隱約可辨,遺憾的是不夠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月、星辰、黼、黻、山等紋。只是蔽膝的顏色與車服志里硃紅色的記載略有出入;啊,金鑾殿上的「長歌」版太宗就隨和多了,人家不拘禮儀地穿了襆頭便服,不過,似乎記得開頭還出現過「天子舍鑾駕而策馬前來登基」的場面,人家就好平易近人,多難得呀。再說那經典的襆頭,呃,那頂帽子後面要重點描繪一下的,這裡就不多說了。按唐代的習慣,穿襆頭要搭配窄袖圓領袍衫,就像我們如今穿T-shirt會搭休閑鞋一樣,但我們的太宗…雖說看不到領子,但我可以斷定他外面穿了一件宋代流行的男式褙子(褙子算是宋代的正裝)。好吧,就算裡面穿了袍衫,但是那袖口的寬度還是趕上了宋代的時尚。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中配圖


蒹葭從風在這裡提到了《新唐書》與「冕服」,但是值得注意的有兩點:1、冕服不是一種衣服,而是一種制度;2、《新唐書》中分明記載了唐代的「六冕」,即六種不同場合穿著的冕服


敲黑板!任何拋開場合說衣著的,都是耍流氓!


蒹葭從風帖子里所認為《貞觀之治》hin符合《新唐書》的服裝,其實六冕中最高的「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新唐書》),「祀天神地祇則服之」(《舊唐書》)。


長歌版大唐太宗不僅整天金黃襆頭袍衫,還遍身金黃冕服地劍指蒼穹大吼…台詞我不記得了,有人說是「大唐必勝!」不過我還是不HD地遐想到了魔羯座黃金聖鬥士修羅:「小宇宙爆發吧…聖劍——」


另一部貞觀片子里,當我看到李淵和二郎那「無旒,金飾玉簪導,組帶為纓,色如其綬(《新唐書?車服志》)」冕板、十二章服的時候竟有點涕零了,自打我做歷代服飾研究的票友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在古裝劇中看到像樣的冕服(比《漢武大帝》中保留了紋飾但是擅改服色的冕服更進一步),可惜的是我找到的劇照沒有全身的……這兩張劇照中,李淵那朱領,雖不是《新唐書?車服志》中的「黑領、皁領」,卻與閻立本的古帝王圖卷一致,並且是「朱裳,白紗中單」;相反,二郎的冕服則與唐史禮儀志中的記載一樣用了黑領,或許史書中的規矩是按照他的習慣訂的呢 ^_^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中配圖


且不說她這段硬和劇照扯上的《新唐書》里的文字扯得有多牽強,你這場合就不對啊!而且,都甩《新唐書》了,總共幾百個字就不能麻煩看看清楚?總不能可以附會就當它存在,不能附會貼金自己喜歡的劇的就當它不存在吧!


而實際上《漢武大帝》也好,《貞觀之治》也好,他們參考的都是高春明所畫的「秦漢冕服」,類似的電視劇還有非常多,我隨便可以貼出好幾部來。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高春明的錯誤秦漢冕服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TVB劇照,幾乎是照抄了上面的設計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漢武大帝》劇照


就是蒹葭從風口中「保留紋飾卻擅改服色的冕服」,所謂紋飾就是照抄高春明的示意圖,只是重玩了配色遊戲而已


至於為什麼領子顏色和《新唐書》不一樣,卻和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里顏色一致了,原因也十分簡單——因為電視劇跟著高春明的畫來,高春明是根據《歷代帝王圖》臆想畫出來的,就這麼簡單!高春明的書里明明白白寫了的,蒹葭從風請不要這麼天真好么!


而且,高春明的畫也好,根據高春明的畫作的所謂冕服,我不管什麼電視劇,都跟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里不像,那套圖裡沒有畫到唐朝皇帝,時間最接近的疑似冕服形象是,衣服是這樣子的!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局部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劇照


咦,哪裡一樣了?帖子作者的「涕零」真是來得容易又眼暈啊!


而且,作者暴露了自己對「冕服」的一無所知,卻硬要強解——這種強解是建立在,順我意者即合理,不順我意者就是有問題。


《新唐書?車服志》記載的天子十二章冕服如下:「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廣八寸,長一尺二寸,以板為之,黑表,纁里,無旒,金飾玉簪導,組帶為纓,色如其綬,黈纊充耳。大裘,繒表,黑羔表為緣,纁里,黑領、襟、襟緣,朱裳,白紗中單,皁領,青襟、襈、裾,朱襪,赤舄……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畫,裳綉,以象天地之色也。」(需要提一句,唐代的禮官天子在「冕旒的有無」「十二章紋大裘冕是否必須不論啥季節都穿羔皮」的問題有過商榷調整)


人家明明白白告訴你了,它叫「大裘冕」,啥叫「裘」啊?《說文》里寫了:裘, 皮衣也。我從沒想到有一天會從服飾史聊到小學語文啊!


冕服制服由來古老,所以保留了很多先古的痕迹,「大裘冕」排在冕服的第一位是有它的道理的,就是取其古意,取其輕暖,而羔裘又兼有尊貴之意。


拋開時間發展說服飾,錯!


按照原帖的順序,我們來到了她所謂的「燕居篇」,這裡蒹葭從風主要吐槽了「襆頭」的問題。


呵呵,左邊那位二郎興緻很高呀,甚至都穿了一件……半臂?比甲?中袖褙子?啊,特別是那頂拉風的展腳襆頭——其實根本就是…定陵出土的金絲翼善冠+兩隻耳朵。OZR……明代某皇帝畫外音:既然是祖先之需,晚輩豈敢不從?小小翼善冠何足掛齒?什麼?祖先大人說要加倆帽翅啊?啊,行吧,那什麼長歌劇組看著辦吧,誰讓俺們朱明家做晚輩捏?皇帝也有個先來後啊……


這裡多說幾句:襆頭,又稱袱頭,始創於後周武帝,後周以三尺皂絹向頭後襆發,故稱為襆頭。其形式有圓頂、方頂之分,有軟裹,硬裹之別。將巾的兩腳繫結在頭上,另兩腳則結於腦後併攏下垂,稱之襆頭腳。襆頭腳開始不過是兩根帶子的剩餘部分,質軟而下垂,故名「垂腳」或「軟腳」。後來將這部分加長,而有所謂「長腳羅襆頭」,但仍然是軟的。可是後來又產生了硬腳襆頭,這種類型的襆頭初見於神龍二年(702年)的章懷太子李賢墓石槨線雕人物。腳中除用絲弦骨外,也可以用銅絲或鐵絲為骨,所以硬腳常翹起,故又名「翹腳」。思想保守的人士一般看不慣這種襆頭腳。這種硬腳到了晚唐時仍有持非議者。因此,武德、貞觀年間最為常見的還是平巾襆頭、結式襆頭、軟腳襆頭。閻立本繪製的「太宗像」很可能屬於他晚年時的一時興起,也不用整天兩隻長耳朵晃來晃去吧?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中配圖


首先這裡面大段照搬了孫機先生的《襆頭的產生和演變》一文,卻刪去了我覺得很重要的引用宋人記載的文字。因為襆頭從唐初到唐末其實經歷了一個演變定型的過程,也就是說唐代不同時期的人看到的襆頭外觀、材質都是不一樣的。


這裡我們可以引用一下著名的「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任何在我35歲之後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其實不僅僅科技如此,很多事物也都這樣。所以人們嫌棄襆頭的「耳朵」並不是因為它的存在多不合理或者多難看,只是因為新興事物的出現就會有人不喜歡,這是人之常情。


電視劇服設在取用考據選材的時候,往往時間線會靠後,是因為越接近現代史料就越豐富。後人的東西用在了先人的時代上,這是時間應用上的錯誤,這是最大的前提,其次才是後人評價好不好看這個問題。


就這兩部電視劇本身而言,襆頭考據上誰也嘲笑不了誰。


《貞觀長歌》是採用的是了明人所繪的唐太宗畫像。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長歌》劇照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明人繪《唐太宗立像》


為什麼這幅畫是明代人所繪製,請見本次的第二篇推送


至於閻立本的《步輦圖》,本來就不是真跡而是摹本,就算不符唐太宗的設定也不是他的鍋啊!更何況,麻煩仔細辨認《步輦圖》中的李世民和唐官員,襆頭低矮,襆腳細軟,與當時的墓室壁畫中的形象是相近的,可見閻立本的母本並沒有問題。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630年,李壽墓壁畫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643年,長樂公主墓壁畫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651年,段簡壁墓壁畫


閻立本表示這口鍋我不背啊!再對比《步輦圖》和明人所繪的李世民,襆頭的區別是很大,蒹葭從風是在表述的時候混淆了兩者?還是根本看不出兩者的區別?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所做的不過是將帽山降低了,依然是所有電視劇里採用的硬帽盔式樣,離初唐人用的軟巾包裹還差的遠呢!


所垂下來的襆腳,也改成系帶在腦後中間的位置,而且十分細長。正面鏡頭的時候看不到罷了。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劇照


這個設計,又跟高春明的圖撞了。《貞觀之治》的服裝設計師因為熟讀網路上流傳甚廣的高春明系列,已經撞了好幾個了!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而襆頭原本就是方巾裹出來的東西,它的腳就是方巾的角,自然是細長不了,唐墓壁畫里也是自然的方巾角的狀態,和閻立本《步輦圖》里狀態是一致的,蒹葭從風怎麼就敢隨口胡謅這是「他晚年時的一時興起」呢?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從前面的「大裘冕」到這裡的《步輦圖》,蒹葭從風一直所犯的錯誤都是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歷史證據就是「一時興起」、需要「商榷調整」……這,我無言以對!


拋開客觀研究說服飾,錯!


我一直強調,歷史本身是一張超級大考卷,而歷史研究只是讓我們的卷面考分可以得分高一點、再高一點。這意味著,並非所有的歷史疑問都有答案了,有的有異議,有的只是模糊的概念,有的直接不知道是個啥。這是歷史的客觀研究。


貞觀之治中的髮髻與髮飾很有唐味,但唯一遺憾的是,婦女們都喜歡披髮,可惜。此外,長孫皇后的禮服與壁畫較接近。但於禮志上嚴格的場合性來看,仍不是很嚴謹。唐代后妃仍然延用周禮定製的「三翟」,但多加了一種「鈿釵禮衣」。中國后妃的翟衣作為祭服、朝服,相等於帝王的冕服,可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任何一部古裝劇中看到過真正的褘衣、揄翟、闕翟這后妃「三翟」——除了韓國的宮廷劇。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中配圖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貞觀之治》劇照


所以對著《貞觀之治》里的長孫皇后造型說那是「鈿釵禮衣」,這簡直是沈從文落淚、周錫保沉默的史詩級服飾史研究成果啊!這麼大的臉,劇組都不好意思給自己糊上,蒹葭從風作為一個劇粉,就直接捋袖子幹了!


「鈿釵禮衣」僅有模糊的文字記載,僅靠文字是推定不出一整套衣服的具體形象來的,這個常識認知大家應該都有的吧。所以一般研究「鈿釵禮衣」的方式就是用壁畫之類已有的文物形象去套用文字,或者在套用的基礎上加一些改動,但都是建立在文物基礎上的。即便如此,各位古代服飾前輩拿出來的推論依然相差甚遠。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沈從文所認為的「鈿釵禮衣」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周錫保認為與「鈿釵禮衣」略符的形象


這麼一個難題,蒹葭從風說解決就解決了!?而且這不是她第一次如此斬釘截鐵地指定「鈿釵禮衣」了,她很早就繪製過唐代婚服示意圖,讓從來也沒有作為過婚禮服飾的「鈿釵禮衣」成為唐風婚禮最大錯誤之一流傳至今。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所繪製的所謂唐制回復,其實服飾樣式照抄高春明示意圖改了顏色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aramis1212根據《新唐書》整理的唐代女性服制


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9674d0101lrv8.html


有意思的是,她拿出來的鈿釵禮衣其實和《貞觀之治》里她所配的劇照並不相似啊!更有意思的是,她指定鈿釵禮衣的依據又是高春明的示意圖,而那是一幅非常明確的高春明畫錯的圖,因為高春明的眼神又雙叒叕出錯了!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中配圖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高春明所繪的「鈿釵禮衣」,但是這幅示意圖的另一個標題是「中晚唐女服」,所以還是得看原書啊,不能靠百度!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蒹葭從風整理的所謂「鈿釵禮衣」敦煌壁畫形象


這些壁畫能歸納出上面高春明所畫的「中晚唐女服」才有鬼呢!因為有袖子遮擋,高春明完全沒看清楚衣服的結構,造成了最外面那層短衣不像短衣,扎束不像扎束的樣子,心疼要跟著這張圖做衣服的商家1s。


這種錯上加錯的服飾,又附會了一個完全無關的服飾史概念,最後就成為了《貞觀之治》服設優越的根據?我的天哪!更可怕的是,它的影響至今在漢服圈眾多唐風婚禮里蔓延,果然,沈從文看了會流淚、周錫保看了會沉默呀!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那個帖子超級長,大概被作者分了13個部分,我這裡只順了4個半部分吧。篇幅已經很累人了,果然嘴炮一時爽,科普跑斷腿啊!所以特別就整理成有點方法論的樣子,大家照著套吧,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


推薦書目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


作者: 崔圭順


出版社: 東華大學出版社

貞觀之治:被一篇錯漏百出的考據帖送上「古裝神壇」



昭陵唐墓壁畫


作者: 張志攀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注文中引用部分,如無註明,則都來自於《兩部貞觀片中的服裝PK》,原址:http://bbs.tianya.cn/post-filmtv-188106-1.shtml


注業餘打理,無暇校對,若有錯字,還請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服飾 的精彩文章:

鎖綉:最古老的刺繡工藝,你還能認出蒼老的它嗎?
越南奧黛:你為什麼長得那麼像我們的旗袍?
真實的「十里紅妝」一里奢華,卻灑著十里血淚!
恕我直言,現在的古裝設計還不如十幾年前德珍的畫
三藍綉:玩壞「青花」的設計師咋就沒看到這塊珠玉?

TAG:傳統服飾 |

您可能感興趣

爆眼球!孩子們的課本為何儘是情商智商錯漏百出的假貨?
封神演義中最大錯漏是什麼?究竟哪五人本該上卻沒有上封神榜?
堪稱學霸卻錯漏百出,娛樂圈中假學霸不止靳東一人!
寫得好就是任性——看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錯漏字句
能寫就是任性——看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錯漏字句
恆大兩連敗成全了誰?三大錯漏不糾恐釀更大悲劇
短線選股絕技!看懂從此不再錯漏牛股,花五分鐘看完也不為過!
誦經時讀錯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70歲以上老人乘飛機須提供健康證明?網傳「民航新規」錯漏百出
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海軍錯漏百出 獲勝仰仗敵人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