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不帶這樣玩兒

中醫不帶這樣玩兒

眼下,隨著國學的復興,中醫也隨之再度登堂入室。尤其是去年屠呦呦及其科學團隊以青蒿素的發明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更是在世界範圍內對傳統中醫藥學的科學性的肯定,足以讓那些對傳統文化持虛無主義態度的人士暫時閉嘴。實際上,中醫至少伴隨了中國人數千年,中醫的地位和科學性並不是一兩個人的傾向就可以否定的。但是,對中醫、中藥而言,真正應該擔心的,並不是來自外部的否定而是行業自身的「季孫之憂」。最近的這十多年,應該是中醫藥在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十年,發展固然喜人。但是在這十多年的中醫門診管理工作中,也常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不禁讓人為中醫的未來捏一把汗。這些「怪現狀」有些緣於對中醫的不了解,有些是患者或患者家屬求醫心切,但也有一些純粹是利益驅動,混淆視聽。

中醫治病秘方說

提起中醫,首先聯繫起來的關鍵詞無疑是「祖傳秘方」,這四個字幾乎與中醫中藥形影相隨,同時,也往往帶有強烈的「江湖游醫」的色彩。那麼,真的有那些「包治百病」的「祖傳秘方」嗎?中醫的精髓其實很簡單,記住這樣幾句話並深刻理解它,就不會再相信什麼所謂的「祖傳秘方」了。那麼中醫的精髓到底是什麼?「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辯證施治」,這就是中醫的精髓。所謂因人,即使是同樣一種病,因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醫生在處方時一定也是存在差異的。譬如大人、小孩,至少藥量是不一樣的吧。先賢在《病同人異論》這篇文章中,講得再清楚不過。同樣的病,同樣的藥方,為什麼有的人有效,換個人就沒效果了呢?因為人「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有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力有老少……一概施治,則病情雖中,而於人之氣體,迥乎相反,則利害亦相反矣!」因此,中醫治病,必須因人因地而已,辨證施治。因地制宜也是必須的,南北因氣候差異、飲食差異等形成的個體差異更是顯而易見。至於因時,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冷暖交替,對應在人身上的變化等,對於用藥的品種和數量都要綜合考慮,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中醫不帶這樣玩兒

中醫快速治病說

所謂「祖傳秘方」,這種人為製造的神秘感往往在偏僻的小城市或鄉村更有市場,在經濟發達文化昌明的大城市,卻不知不覺中流行新的「迷信」。比如在北京繁華的街道上,抬頭看到「各類惡性腫瘤快速治療」的巨大廣告招牌,不禁讓筆者如鯁在喉。對於這樣的廣告,稍有知識或理性之人,都不會相信。須知任何疾病,尤其是腫瘤這樣的頑疾,從來不是一夜之間長出來的,它一定是一個「積漸成變」的過程。好比秋季到冬季,絕不是一下子就到了,而是漸漸在變。所謂「病來如山倒」,只是最後體現出來的病勢的猛烈,它只是一個漸變後的結果。治療也要遵循這個規矩,所謂「病去如抽絲」,絕對是恰當精緻的比喻,尤其對於腫瘤之類的痼疾,其治療過程絕對不是朝夕之功,所謂「快速治療」不啻痴人說夢。當然,簡單的外感病症,譬如發燒、感冒、拉肚子,來得快去得也快,則應另當別論。

中醫號脈神化說

「號脈」是中醫的標誌性符號,它是古人在特定條件下診斷疾病的一種手段,我們既要看到他的科學性,又要避免把它神化。筆者平素常聽患者言中醫號脈之神,即便是在中醫圈子裡,也嘗聞某些中醫號脈如何神的個別言論。號脈,又稱四診中的切診,古人切診專指切脈而言。《難經》第一難即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生死吉凶之法何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我們可知診脈確有其規律可循,若言其神,譬如吹簫,在一條竹管上,按不同部位,即發出不同音調。然其所以發聲,音調之所以不同,氣實使之。望聞問切四診為中醫檢查疾病的主要方法,通過四診綜合,才可搜集到比較完整的病情資料,進而加以分析歸納,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反過來再指導臨床實踐,四診缺一不可。若只取脈診,不問病情,即可知癥結所在,實屬欺人之談。須知病有千變萬化,脈僅二十八種。豈有一症固定一脈之理。因此,以症證脈,以脈證症,脈癥結合,方能做出正確判斷。如能結合現代科學檢查,其實更好。

中醫醫術宗教說

對於「中醫」,筆者有一個心得,中醫就是「中醫」,「大中至正」,既不偏左,也不能偏右,是讓人們在一整體大局面中求其和,這就是「中醫」,與宗教根本不沾邊兒。《黃帝內經》中說:「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譬如攝入和排出要達到平衡,氣血升降要平衡等。而中醫則是通過四診診斷和辯證處方用藥,以藥性之偏,補身體之所缺,從而達到以平為期之目的。中國本無宗教,千百年來,是以情感和記憶替代了宗教的功能,所謂儒釋道,強調的是教化,也不是宗教。因此,凡將中醫宗教化或神化的,均是存有問題。譬如有中醫看病帶算命,咱不帶這樣玩兒的啊。

中醫各立門派說

當下,中醫政策至少是好了許多,因此有些「票友」也玩起了中醫,並借大健康之政策鼓噪揚帆。一時間有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各立山頭,拉幫結派之現象亦同時出現,什麼這門派那門派,甚至是「隱士異人」也聞風鼓動起來。筆者以為,中醫存在流派,但不應有門派之見,更不應有門派之爭。譬如,在中醫界常存在一種學派之爭,即傷寒學派和溫病學派。傷寒學派善用古方,故稱經方派;溫病學喜用涼葯,故亦稱時方派。其實,溫病學是在《傷寒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宋元以後,歷代醫家感到《傷寒論》的解表方劑偏於辛溫,不適宜溫熱病的治療,遂力辟溫熱,提倡寒涼。實際這正是醫學領域裡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必然規律。「各承家技,終始順舊」,張仲景早已批判了這種保守思想。因此不論經方時方,方與證合既是好方,古方可以治今病,但必須隨證加減,靈活運用。故治病不在用藥之寒熱溫涼,而在辯證之有無錯誤,無所謂學派之爭。於分歧中見共通,在共通中有分歧。分歧不等於門派,實是個別性,這種個別性純屬流派。其實,合則兩利,分則俱傷。這種派別之爭,不僅會阻礙中醫藥技術的進步,而且會造成普通大眾思想上的混亂,這對於中醫藥事業的損害,只能更大。

中醫不帶這樣玩兒

孔醫堂董事長孔令謙,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文化傳承者,孔醫堂創始人,中華兒女2015年年度特別推薦人物。

作者介紹

—————————————————

孔醫堂

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先生百年品牌傳承,北京知名中醫健康機構,旗下醫館匯聚近兩百名老中醫及傳人、京城知名中醫坐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之約 的精彩文章:

從「慢性疲勞」到猝死只差5步!自測你離死神還有多遠?
醫生給你推薦一款粥,每天喝能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女人青春痘到底怎麼辦,擠不對留疤,中醫好辦法
吸煙才是你每天最大的開支!
腰酸背痛?三個動作輕鬆告別腰痛問題!

TAG:岐黃之約 |

您可能感興趣

健身中心可以這樣玩兒
我養個女兒,不就是為了扎辮子玩兒嗎
太有才了,他畫這些居然只是為了哄孩子玩兒
有趣的照片是這樣玩兒出來的!長假帶孩子去這樣拍!
妹子你跟這個女人玩兒太吃虧了,不如跟老衲一起玩兒如何?
村兒里有個看不見的小孩兒來找他玩兒,給爺爺舉著一把菜刀嚇跑了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多肉葉插也可以這樣玩兒!
跑男里的遊戲我只想玩兒這個
歪果仁就是會玩兒,這些聖誕老人把孩子嚇慘了
那些讓人看著腿軟的玩兒命自拍!
哄熊孩子吃飯要這麼玩兒才有效!
釘子還可以這麼玩兒,這些畫太驚艷了
由北京地鐵不能刷手機說起,看蘋果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玩兒死的
咖啡壺壞了你別扔,這樣更好玩兒!
文玩核桃還可以這樣玩兒
呦西,妹子你這是帶著男朋友坐車出去玩兒呢!
這位逗比攝影師這次居然把手伸向了漫威英雄,復古不帶這麼玩兒的
剪紙還可以這樣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