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甩出辭職信之前】「關我p事」是很可怕的職場思維

【甩出辭職信之前】「關我p事」是很可怕的職場思維

沒關係.jpg


文:陶瓷兔子 | 微信公眾號來源:LinkdIn(LinkedIn-China)
責任編輯:歪井先生 半島
題圖來源:Unsplash


前兩天在微信群里跟朋友們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創辦的網遊公司,今年剛剛得到了一筆天使投資,公司現已估值千萬。

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之後,特別謙虛地說,其實主要也是靠運氣,機會好而已。


同在微信群的我們心有戚戚:


新媒體剛剛興起的時候趕不上,等到反應過來,全國已經有了1200萬個公眾號;


UBER剛剛興起的時候不知道,等老同學兼職跑下來一年掙了十萬,火急火燎地註冊完,發現自己在的城市出台了禁止網約車的相關法規;

就連股市大熱的時候,出於觀望態度猶豫了很久,終於到了狠狠心下水的時候,正巧趕上一波大跌。


拋開個人能力、家庭背景、性格素質等等因素,覺知變化,同時在變化中發現且抓住機會,搭上時代的順風車,比努力本身更加重要。


社會環境正發生巨變,向公眾開放的機會看似越來越多,但頂尖的資源被少數眼尖手快的人把持。


等到自己反應到機會的來臨,它就已經與你失之交臂。


如何發現機會,如何把握機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發展和機遇本身融合,是每個不甘於現狀卻又不知該如何努力的我們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
接受新鮮事物


我實習的時候,公司曾經請了一位培訓師,開了一系列有關市場分析和客戶溝通的課程。


那時候,公司的結構還是項目部和市場部各自獨立,前期的分析和後期的溝通都是市場部門的工作,而項目部只需要根據市場人員拿到的意見做出結果。


我所在的項目部,去聽課的人寥寥無幾。


大家都說做好手頭的事兒就行了,這培訓是給市場部的,跟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關係。

第二年,公司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進行了改組,取消了項目部和市場部,將兩個部門的人打散分成獨立的項目小組,從前期的市場調研到後期的客戶跟蹤,都由負責該項目的組員全權負責。


很多人這時才傻了眼,對市場工作一片空白,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適應過來。


等自己緩過神來,才發現同起點的人因為反應迅速,已經做出了不菲的業績。


「反正又跟我沒關係」,其實是個很可怕的思維模式。

一些信息現在跟你沒關係,並不意味著你永遠不需要這部分的知識,它跟你沒有直接關係,也不意味著就沒有絲毫的聯繫。


用「是否有直接關係」豎起一堵過濾牆,會讓我們錯失很多可能有用的信息。


社會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是「認知的吝嗇鬼」,在日復一日重複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中,我們會本能地用「經驗聯繫」來過濾過多的信息干擾。


用逐漸喪失敏感性,來換取慣性的效率,心智模式越來越固定,也對新鮮的信息和知識越來越不感興趣。


定期檢測自己的「信息入口」是否還暢通,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鮮事物和新鮮信息。


雖然會受到一些衝擊,但有助於保持我們的敏感性和反應能力。


個人努力無法決定一切。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向前,還是事倍功半地逆潮流而行,會直接影響到你將來能走多遠。


佔據信息上游
力克信息不對稱


說到保持信息入口開放,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在這個碎片化信息已經讓人產生焦慮的時代,在線訂閱的文章走馬觀花都看不完,還能開放到什麼程度?


信息爆炸及其衍生的知識焦慮,的確是現代人面臨的又一大問題。


在開放信息入口的同時注重信息篩選和分析,是這一矛盾的平衡支點。


試著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我每天得到的信息是從哪裡來?朋友圈、微博、頭條新聞客戶端?還是專業的網站,企業分析或是業內人士的經驗交流?


我是如何對待這些信息的,是看過一遍轉眼就忘?是囤積成癮卻從不回顧,還是進行橫縱向分析之後納為己有?


在這個勢不可擋的電子化趨勢中,很多的信息不對稱其實並不是由於資源壟斷,而是由於我們自己對信息的把控不夠有效。


當你看到新榜連續報道了幾個「月入十萬」的自媒體之後才開公號,等你看到多個城市禁止網約車之後才去下載客戶端……


新聞本身就具有滯後性,它不可能與事件同時發生,而是往往在事件發生,甚至是被發酵之後才能變成新聞。


那些天天捧著新聞app不斷刷新的人,其實早已錯過了行動的最佳時機。


翻牆是有用的,英語閱讀能力亦是。


有門檻地去篩選獲取信息的平台,比如上市公司的公告、專業網站、公版電子資源、學術期刊;


或者是訂閱一些可以幫助你解讀趨勢的文獻,比如李翔商業內參、卓老闆聊科技等等,節省下自己寶貴的認知能力,將它用到最關鍵的地方。


不要滿足於知道信息,而是要想辦法將所得的信息之間相互聯繫起來,時常做一些頭腦風暴的遊戲鍛煉自己。


比如「某快遞公司的倒閉會不會帶來B2C經營模式的第二個春天」,強迫信息倒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小步快跑
試錯迭代


《騰訊傳》中,吳曉波將騰訊的發展模式定義為「小步快跑,試錯迭代」。


不僅僅對於企業,個人發展模式也可以以此作為借鑒。


我們對「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如何平衡行動的「度」,則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大問題。


股市看上去不錯,該不該把全部身家投進去?萬一賠的血本無歸怎麼辦?


新媒體紅利正旺,該不該辭職去組建自己的小團隊專心運營?萬一虛假的紅利消失,落得兩頭沒著落怎麼辦?


在這樣類似的猶豫不決中,我們不斷與機會失之交臂。


我們應該在大多數的時間、精力投入中,採用能夠抗拒負面風險的周密戰略,維持並改善自己既定的選擇。


同時,拿出較小的一部分時間、精力,接納突發的應急策略,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不斷調整自己的應對模式,以萬變應萬變。


別讓自己徘徊在0和10的兩個極端。快速開始,用1來試水,逐漸過渡成長,不斷加強自己對抗風險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機會。


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從來不缺少機會。


但每一個機會的半衰期都很短,培養自己發現機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能事半功倍。


你還在直著脖子等待人生的順風車嗎?


它已經來了,趕緊上車!


作者簡介: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陶瓷兔子,初心客廳專欄作者,簡書籤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微信公眾號: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台(ID:xilishudaozixun)。
LinkedIn領英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領英中國現已推出專為職場年輕人服務的社交App「赤兔」,年輕、鮮活、有趣、有溫度。


【甩出辭職信之前】「關我p事」是很可怕的職場思維


112.PNG


今日討論


我們處在一個開放的時代


從來不缺少機會


曾經擺在你面前的機會你都是如何抓住的?

【人類行為研究所】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人類行為研究所】少說話,提出這7個問題,就能提高團隊效率
【可以,這很心理】內向者,如何獲得職場存在感?
【可以,這很心理】為何寧願在大城市忙死,也不肯在小城市安穩
無壓工作的秘密

TAG:職場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除了史上最霸氣辭職信外,還有這些值得我們「趕超」的辭職信
職場:關於「辭職」 我們想跟你談談
找不到對象要辭職!盤點辭職信中的「七宗最」
我的同事是奇葩,於是我辭職了
職場中,哪些問題不能靠辭職來解決?
我要離職,你們覺得這封辭職信成功率如何?
職場最奇葩辭職理由,你是否也有這麼任性的玩過?
如何看出你的同事正準備辭職
辭職信就該這樣寫,還會為不知道怎麼去辭職而煩惱?
女員工辭職,一封辭職信,揭職場辭職真實原因!
辭職時要不要和上級說真話?職場的你是怎麼做的?
這樣的辭職信你敢寫嗎?
最霸氣的辭職信網路瘋傳,盤點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辭職信!
奇葩理由之老闆,我要辭職!
最霸氣辭職信,我就不信看完你不笑
職場只要提出了辭職,就再也回不到從前,再熱情的挽留都沒用
最霸氣辭職信 如是炒作也無錯
話題:你都見過哪些奇葩的辭職信
為了要孩子丈夫讓我辭職,可是我真的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