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人的大腦決定設計的生與死

別人的大腦決定設計的生與死

文 李蘇萍 田陽

別人的大腦決定設計的生與死


攝影 | 田陽


你的大腦


可以產生出任何科技


但是別人的大腦

會決定這些科技是否能存活下來


科技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但是只有很少數


能夠通過與人類天性共鳴的測試


1

人因工程這個話題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人及人類社會雖然在不斷地進化和複雜化,但在一定時間緯度內,人的身體結構保持穩定,人的行為和思維習慣也很難加以改變,遵循相對固定的模式。作為設計師,如果使用者無法改變,就需要去改變設計,以適應人的天性和局限性


今天再介紹一本相關人因工程的書《人因工程:改變人與技術相處的方式》(The Human Factor: Revolutionizing the Way People Live with Technology),作者是Kim J. Vicente。如題,主要是說人與技術的關係如何影響我們的設計。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描述了在工業鼎盛時期的人被迫適應科技的場景:在流水線上的工人無法趕上機器運轉的速度,被捲入到生產線中,最終成為其中的一個齒輪。如今,我們是被捲入到越來越複雜的齒輪而不自知。


2

別人的大腦決定設計的生與死


來源 | Wiki


作者舉了不少案例。其中一個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他分析了事故發生前,雖然儀錶盤中已經顯示了大量異常數據,但是沒有足夠的信息讓工作人員意識到正在發生的危險。他認為這是因為整個系統的設計沒有考慮到人因。雖然工作人員受過訓練,正常情況下能控制操作,但是當異常情況發生時,由於反應器和儀錶盤的複雜度,他們所看到的數據超過了他們能夠理解的範圍。


書中另一個例子是醫院裡的工作安排表,造成很多醫生和護士都超時工作,從而產生大量醫療事故。這說明時間安排並未考慮人們超時工作時,工作質量會下降,甚至出錯。另一方面,當不得不超時工作時,一些醫療設備或程序的設計也應考慮此因素,讓人在疲勞狀態下更加容易識別,有更多的預警和糾錯機制。

這些被作者看成是「科技失控」的典型教訓。作者對「科技」的定義比我們日常理解的要更廣泛。所謂科技就是任何用來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應用。除實體外,還包括非實體的「軟」元素,不僅涉及到個體的層面,也涉及到團隊、組織機構、甚至政治的層面。


本來科技是為了讓生活變得容易的,但當這些設計搞得非常複雜,並且與人類直覺相左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是沒用的,甚至引發災難。


3


為什麼會產生「科技失控」?


作者認為原因之一是現代社會知識的劃分所導致學科界限的僵化。現代社會基本上將知識分為關於人的科學(human sciences)和關於技術的科學(technical science),於是產生了兩種不同視角的分野。


第一種採用人的視角,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集中在人上,不考慮工具。例如,認知心理學研究人腦如何運作,但不會考慮人在使用工具(計算機、車、電器)來完成日常生活任務時的精神行為。第二種採用技術的視角,對這個世界的觀察集中在軟硬體上,而對於人類需求和能力的考慮不在其內。


而技術發展主要是由科技人員主導,因為他們有開發技術的能力。這就造成了很多產品和系統為技術而技術,缺乏人因的考慮。這樣的設計就有「科技失控」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當下不少大學的工程學院開始倡導全腦教育(Whole Brain),並且把設計思維引入到課程之內,讓未來工程師們練就一套能夠左右腦互搏的高深武功。


4


「科技失控」有哪些徵兆?


一,科技系統的「硬「方面都非常複雜,以至於人們很難控制。很多設計產品的科技人員會認為每個人都和他們一樣了解或者熱衷科技。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使用科技時,希望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而不是解密科技。科技人員對於其他人是如何使用這一科技知道得太少。


二,科技系統的「軟「方面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困難。對於人們能力的理想化預計導致了在設計過程中未能考慮多種情況下人因的作用,從而給予產品使用上的更多的冗餘度。


三,更有趣的是,科技演變正處在所謂的「不穩定過渡期」。書中提出科技演變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日益複雜的科技;


第二階段是日益複雜的社會結構;


第三階段是科技革新是混亂的,只有通過類似達爾文物競天擇似的過濾才能留下好的,剔除不好的。


當下就是第四階段 - 「不穩定過渡期」。通常當你認為事情壞到不能再壞了,社會完全失控的時候,真正的進步就很可能要出現了


5


怎麼解決「科技失控」?


書中提出了「人-科技革命」(Huamn-tech Revolution)的概念,強調人和科技共依共存,缺一不可,波折號表示兩者間緊密的關係,而把「Huamn」放在前面表明是以辨別出人和社會需求開始的,而「tech」是一個方法和途徑,自身不是一個目的。大寫的「Human」是為了提醒人們設計應該與人的天性相契合。


這一概念基於對管理人類行為原則的理解,很難說只是某個學科或者某個職業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在更大範圍內讓科技適應人類天性。


簡單說,設計應該從識別一個人或者一個社會的需求開始,也就是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開始,然後通過針對特定的相關的人類因素定製科技而滿足這一需求。 其模式是: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以全面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聚焦在系統內各元素之間的關係上


「關係」不是一個能夠觸摸的實體,而是一種「正在形成的屬性」。只有將形成它的不同部分放在一起,並以某種特定方式進行配置時,才能產生。從這個角度說,設計就是創造「正在形成的屬性」。現代社會中的這些關係都是動態的,一直在改變。在複雜的系統中,這些關係就像是推動人們行為的看不見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子建築 的精彩文章:

讓腦洞大開的「液態網路」

TAG:果子建築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麼精緻的機械設計,目的卻是殺人!
大腦的設計與計算原理被揭示
經不住誘惑的3大生肖,很容易掉進小人設計的坑
搭錯的神經、裝錯的大腦,人體設計竟有這十大缺陷!
鍾學威:為生活而生的設計
這些奇葩的設計,一定是設計師腦洞開太大了
人類的誕生是無數的巧合構建成的奇蹟,就像被人為設計的一樣!
別出心裁的創意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好的設計是儘可能的無設計
這樣的設計,才是頂級的設計
令人崩潰的反人類設計,用得你懷疑人生
迷人的設計 有個性的武器
讓你腦洞大開的建築設計
腦洞大開,這麼多讓人尖叫震撼的創意設計!
生活中的那些奇葩設計,真的是腦洞大開啊
生活中那些腦洞大開的創意包裝設計
讓你腦洞大開的創意設計!
這些腦洞大開的設計,讓人不得不服
有種設計叫仿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