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推薦: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文/江劍鳴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馬邈夫人李氏的川劇《蜀亡鑒》形象)


【作者簡介】江劍鳴,男,四川平武人,中學退休教師,四川省作協會員。以鄉土散文創作為主,出版有散文集《境界》等三部,短篇小說集《一路風塵》一部。有多篇作品獲獎,並有作品入選人教社高中「新人文」讀本第四冊。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馬邈的川劇《蜀亡鑒》形象)


原題《江油關訴說:馬邈挨罵有點冤》


導讀:就在馬邈事件之後不久,蜀漢的大將軍姜維,不是也投降了魏將鍾會嗎?為什麼就沒有人罵他呢?

(1)


中國大地有無數險關要隘,在冷兵器時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守關將領獻關投降,就會被千古唾罵。比如,吳三桂之于山海關。但仔細想想,也未必完全該罵。縱不是吳三桂,也會有張三桂李三桂開關納客,或者說,清軍不從山海關闖進,也會從別的地方深入中原大地。王朝的更替,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非一個險關可憑。


兩軍對壘,有些將領今日屬楚明日歸漢,歷史上很多,也很正常。當年劉皇叔手下的多一半將領,不就來自對方陣營嗎?沒有人非議他們。就說最近的歷史吧,北方的傅作義將軍率六十萬大軍易幟,南方的陳明仁將軍大開城門火線起義,都沒有受到什麼非議。


可是,有一個關口的丟失,有一個將領的投降,卻長期被人們認為導致了一個朝代政權的滅亡,非議多多,千古唾罵。


這個關,就是陰平古道上的江油關。

這個人,就是蜀漢江油關太守馬邈。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蜀漢江油關只有一個。

專家考證,關口故址應該在今天的四川省平武縣南壩鎮涪江北岸舊州的明月渡口,現在故址上是一座鋼筋水泥大橋,鏈接九環線旅遊公路。廣義的江油關包括北岸舊州、江上渡口和南岸小鎮,橫躺在四圍壁立陡峭的大山之中。「5.12」大地震後,前來援建的河北人在南壩新場鎮邊上,重建了一座仿古關樓,青磚城牆,翹角重樓,矗立在九環線旁邊,鶴立雞群般地陪襯著南壩場鎮的一片民居,山風裡飄幾面杏黃旗,招引著過往的人們的目光。


馬邈卻有兩個。


一個是文藝作品中人見人罵的藝術形象,另一個是歷史人物蜀漢江油關太守。


文藝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和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並非一回事。但千萬不要忽視文藝的能量。文藝作品可以成就一個人的美名,如保爾柯察金,如江雪琴,如歐陽海。文藝作品也能夠污化一個人,使其臭名昭著,比如馬邈。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2)


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始作俑者,是那個元末明初的山西并州太原的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的創作《三國演義》的國家級作家羅貫中先生。


羅貫中描寫了一個甘心投降的小丑馬邈。《三國演義》里這樣描寫:馬邈聞川東已失,雖為準備,只是堤防大略。想有姜維鎮守劍閣,便不以軍情為重,整日與妻擁爐飲酒,不理軍政。妻子勸其嚴守關隘,邈以為:「大事自有姜伯約掌管,干我甚事?」忽然家人慌忙入報,說鄧艾軍二千人已臨城下,邈大驚,慌出納降,伏拜於公堂之下,並言早有歸降之意。鄧艾准降,授以嚮導官,一同攻打綿竹。其妻李氏自縊身亡,鄧艾厚葬之。後人對李氏多有詩讚,對馬邈則唾罵千年。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第二個醜化馬邈的當屬黃吉安先生。


黃吉安名雲端,號余僧,生於1836年,死於1924年,壽州(今壽縣)人,近代川劇史上的劇作大師。少時聰明過人,喜讀書,酷愛戲曲。曾在清朝為官,因性情耿介,觸犯上司被解職。晚年落籍四川成都。過著清貧的生活。其時成都的戲曲舞台上,川劇、崑腔、高腔等均有演出。他與川劇藝人和票友廣泛結交,遂由喜愛川劇進一步掌握了這一戲曲藝術形式。黃吉安一生共創作川劇劇本80多部,四川揚琴唱本20餘個。他的劇作著力歌頌英雄好漢,鞭撻逆賊和貳臣,刻畫了一批在川劇舞台上熠熠生輝的婦女形象。


這位二十世紀初年的文化人,創作了三國戲川劇《江油關》,塑造了李氏夫人的光輝形象和反派馬邈的形象。他把劇情設計為鄧艾入關後斬馬邈以祭奠李夫人。有人問及何以與史實不符時,他憤慨地說:「馬邈投降變節,不忠不義,連自己的老婆都看不起,鄧艾不殺他,羅貫中不殺他,我要殺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辨忠奸!」該劇後來經多次修改,成為川劇中的經典劇目,大受群眾歡迎。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幾乎每場必演,成為鼓舞全國抗戰的「活報劇」。據說一次在重慶南岸一個兵站演出此劇,當演到馬邈被斬時,台下數千名觀眾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並高呼「打倒賣國賊!嚴懲漢奸!」在抗日戰爭期間,《江油關》更是一出久演不衰的優秀劇目。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抗戰時期,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程硯秋大師,將川劇《江油關》改編為京劇《蜀亡鑒》,親自飾演李夫人,在舞台上,他正氣凜然,義正詞嚴,將馬邈這個「投降小人」痛罵得體無完膚。


為了反襯馬邈,兩部戲劇作品中都設計了李氏夫人這個正面人物,一個大忠大義感人至深的剛烈女子形象。


作為文學藝術,宣傳愛國主義主旋律,這兩個折子戲的思想性藝術性,的確應該獲得「五個一」大獎。


有了羅貫中,有了黃吉安,有了程硯秋,馬邈的投降分子賣國賊形象,便家喻戶曉,人人痛罵了。


所以說,有關方面近年來特別重視文學藝術的宣傳教化功能,肯定是吸取歷史教訓使然。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3)


難道歷史上的太守馬邈真的是不動一刀一槍,就甘心情願拱手獻關俯首投降了嗎?


我們來讀讀陳壽吧。


《三國志·鍾會傳》記載:「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


《三國志·鄧艾傳》記載:鄧艾「登至江油,蜀守將馬邈降」。


不妨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吧。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公元263年9月的一天,西北寒潮翻越秦嶺直抵涪江,在江油關盤旋呼嘯,蜀漢江油太守馬邈正在公堂上生氣。因為他聞知,先丞相諸葛先生在陰平要隘摩天嶺刀背梁設置的一千兵卒,被奸人黃皓擅自調離了。那可是蜀漢的咽喉命脈之處呀!諸葛丞相設置守兵時,還留下預言:「二火初興,有人犯此。」可現在撤去守兵,等於蜀漢的後門洞開。黃皓這宦官,不懂軍事卻獨斷專權。成都那些朝廷大佬們,荒淫無道,荒廢朝政。蜀國情勢已危!故而生氣嘆息。夫人李氏端來酒菜,溫存道:「朝廷大事,自有肉食者謀。蜀國大門,自有姜伯約守。我們在這深山老林,一年到頭,玄鶴都難得飛過幾隻。你嘆息個啥?」


正在這時,親兵來報:「姜維大將軍有令:鍾會兵馬恐來襲江油,速派兵阻擊。」


馬太守查看山川地圖,判定鍾會來兵的路線,應該在距離江油關東北百里遠的蒿溪山杲陽關一帶。自己手下只有三校兵卒,軍令如山啊,於是,立即派副將率三校兵卒去東北方向蒿溪山設伏,抵禦鍾會兵馬。自己只留得幾個殘老士兵守關。


按照漢律,一校為一千士兵。江油關這樣的偏僻之地,朝廷能設三校兵馬,已經算不少了。今天全派出去,江油關就成了一座空城。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九月底,鍾會的部將田章,繞過劍閣姜維,向西挺進,得知杲陽關可能有蜀兵埋伏,只是淡然一笑,揮軍前行。一個西北風凜冽冰雪初飄的寒冷日子,魏蜀兩軍在蒿溪山遭遇。魏軍驍勇善戰,兇猛異常,勢如破竹。而蜀兵久乏操練,缺少實戰經驗,望見魏軍,膽飛魄散。兩個回合,蜀兵潰散。


十月,在摩天嶺北麓苦苦等待時機的鄧艾,得知田章擊潰了馬邈伏兵,江油關已然空虛,便星夜兼程,越摩天嶺裹氈滾崖,揮軍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兵臨明月渡口。


據民間傳說,魏軍來到明月渡對岸,捉來幾千隻山羊,趁著夜幕,兩千士兵,人手兩隻火把,幾千隻山羊,羊角綁兩隻火把,同時點燃,鼓噪下山,高聲吶喊,向渡口湧來。那陣勢,讓關內關外頓覺得山寒水冷,山搖地動。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馬邈本是一介文官,手裡已無兵卒,眼看關城即將毀於無情的兵火,江油百姓即將遭受血腥地屠戮,他心如刀絞。何況偏安西南割據成都的蜀漢小朝廷,如泊近西山的太陽,氣息奄奄,劉姓帝王的氣數已盡,再搭上老百姓身家性命陪葬,實在不值。經過反覆的思想鬥爭,萬般無奈,他不得已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開關。


設想,如果諸葛亮留在摩天嶺上那一千士兵沒有撤走,鄧艾會有那麼順利地到達江油關嗎?如果三校兵卒不被田章消滅,還在關口戍守,馬邈會有那麼艱難嗎?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4)


馬邈的投降,必須反覆強調三個字:不得已。


現在在百度上搜索馬邈一詞,這位大名鼎鼎也臭名昭著的人物,居然沒有生卒和籍貫的記錄。歷史有時候也會患健忘症。馬邈像一道流星,來無蹤去無跡,只在歷史的長河中,憑空劃拉了那麼一下,便消失了。可是,他的罵名,卻千古不衰。


馬邈算不得普通凡人,他是軍N代官N代。他先祖馬援,是漢朝大名鼎鼎的伏波將軍,他曾祖父馬翼,漢獻帝時曾任北軍中候。他從曾祖父馬騰,官至前將軍。他祖父馬岱,三國演義里更是大名鼎鼎的蜀漢平北將軍。他從祖父馬超,從祖父馬休,從伯父堂伯馬承。他伯父馬泰,仕蜀漢,官至屯騎校尉、偏將軍。他伯父馬奉,仕蜀漢,官至牙門將。他父親馬延,仕蜀漢,官至振威將軍。這些先人板板們,都是省部級地市級武功蓋世赫赫有名威震四方的大人物啊!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作為軍N代官N代,馬邈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先人們的熏陶,對北方的統一願望和西南的苟且現狀,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民為貴,社稷次之」的民生思想,在他頭腦里根深蒂固。倘若在鄧艾大兵壓境時,他逆天行事,以一介文弱書生太守兼任江油關關長的身份,率領碩果僅存的幾個殘兵與如狼似虎的魏軍一較高下,以卵擊石,其結局肯定不過是多死若干人,多燒若干房屋,落得過所謂玉碎的虛名而已,於挽救割據偏安的蜀漢政權的苟延殘喘,無絲毫實際意義。


羅貫中是正統派,《三國演義》自然要為正統王朝的垮台找一個替罪的借口,至少,在他心裡能得到些許安慰。並且,羅貫中的李氏夫人「自縊身亡」之說,也是信口胡編。因為,江油關故地的老百姓,傳說那位李氏夫人是不慎跌落涪江淹死的。那地方現在還名叫「落河蓋」。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黃吉安是戲劇藝術家,在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祖國土地的時候,創作戲劇《江油關》,借羅貫中的思路和一個馬邈的名頭,痛斥賣國賊,號召人們起來反抗外侮,很有現實意義。


程硯秋是愛國藝術家,在抗戰最激烈的當口,推新戲劇《蜀亡鑒》,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號召人們抵禦日寇,無可厚非且難能可貴。


但陳壽是歷史學家。歷史需要忠於真相,秉筆直書,雖然有人隨時強姦歷史,多次篡改歷史。歷史真相只有一個:馬邈的確投降了,但他是萬般無奈,迫不得已。他是為了保全一城財物免遭塗炭,為了保全一地百姓的身家性命,而絕非只為一己之私。


這一認識,很關鍵,作為一個頭腦冷靜並稍微有點唯物史觀的讀者,萬不可忽略。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5)


江油關四面環山,地勢險要。西北有鳳翅山和鷹嘴岩對峙,涪江從中流過。入關處山高水急,被人稱為明月關,也叫明月渡,涪水關,江油戍。關東南有夫子岩和箭桿嶺並立,峭崖巍巍,高不可攀。關隘處在四山環抱中,是七百里陰平古道的南端,也是四川通往甘肅的咽喉地,歷來就是兵家必爭的重鎮。


如今,冷兵器時代早已結束,陰平古道不復存在了,作為軍事重鎮意義的江油關也不復存在了,蜀漢的守將馬邈更不在了,雖然他背負的罵名遺臭萬年。白雲蒼狗,大浪淘沙,劉禪、司馬昭、姜維、鄧艾、鍾會、田章以及蜀漢政權曹魏政權司馬政權,都不復存在了。只有江油關故址還在,高山依舊陡峭壁立,涪水依舊洶湧湍急。古關南面的南壩鎮,一個普普通通幾百戶人口的深山小鎮,橫躺在涪江上游大山環圍中,早已尋不出半絲兒蜀漢三國時代風雲硝煙的痕迹。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今天,當人們走過古關時,古關並沒有靜默,大橋下面湍急的江水如訴如泣。它在訴說什麼呢?


它可能想說,一個關口再怎麼險要,也未必險到能夠阻礙歷史前進的步伐。歷史的前行和人們盼望統一的意願,更不是某一個刀削壁立的險要關口能夠阻擋得了的。


它可能想說,一個人的能力再怎麼強大,也未必強大到能夠逆天回力的程度。一個沒落腐朽的政權,終要滅亡。其滅亡,不是某一個人的能力能夠挽救的。


它可能想說,作為一個無兵無卒的光桿司令,對成都那個蜀漢小朝廷,馬邈盡職儘力了。為了保全百姓的不得已的無奈之舉,被認定為甘心投降,馬邈冤枉。


它還可能想說,一個政權的盛衰,有著諸多的內外因素。歸咎於一個關隘的失陷,歸咎於一個關長的投降,未免有失公允吧!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馬邈投降事件,是必然。當時的江油關上不是馬邈,難道不會有張邈李邈王邈趙邈嗎?


蜀漢的滅亡,也是必然。成都大地上先後有過大大小小那麼多割據政權,不是都不復存在了嗎?


就在馬邈事件之後不久,蜀漢的大將軍姜維,不是也投降了魏將鍾會嗎?為什麼就沒有人罵他呢?


所以說,歷史人物馬邈,千古背罵名,實在有點冤!



江油關的訴說:是誰讓馬邈背上千古罵名的呢?



(川劇《蜀亡鑒》)


推薦:


先秦怎麼進行廉政教育的:《呂氏春秋》有六句振聾發聵的話


《本草》植物志之紫花地丁:你是等待了千年的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明朝以前,烏紗帽是個什麼鬼?
《本草》植物志之紫花地丁:你是等待了千年的狐
先秦怎麼進行廉政教育的:《呂氏春秋》有六句振聾發聵的話
《本草》植物志之狼毒花:有毒的精靈,為愛而活
三國謀士陳宮:跟錯了領導,丟了性命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