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君向名將開個玩笑,名將視如畢生大辱,君臣決裂,名將絕食而死

明君向名將開個玩笑,名將視如畢生大辱,君臣決裂,名將絕食而死



明君向名將開個玩笑,名將視如畢生大辱,君臣決裂,名將絕食而死



周亞夫是漢初名將絳侯周勃之子,治軍嚴謹,曾力挽狂瀾,一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功高蓋世。

但也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武對周亞夫沒按自己的要求出兵耿耿於懷,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恨。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病退,漢景帝看好周亞夫,拔周亞夫為丞相。


封侯拜相,人生殊榮,風光無限。


可是,周亞夫是一個名將,是一個軍人,名將只能排兵布陣,軍人只會衝鋒陷陣,對於政治,多少顯得有些門外漢了。

這從他為顧全戰局而不願接受梁王劉武的出兵請求之事就可以窺見一斑。


雖說,這是戰略上的需要,但已不可避免地為周亞夫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梁王劉武每次入朝,都會在太后、漢景帝面前大說特說周亞夫的壞話。


俗話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


梁王劉武嚼舌根子的次數一多,周亞夫在太后、漢景帝心中的壞形象就慢慢地樹立起來了。

偏偏,周亞夫還不識時務,犟強而死板地堅持他那些狗屁原則。


漢景帝很早就立了長子劉榮為太子,由於對劉榮的母親栗姬感情轉薄,就恨屋及烏地討厭起劉榮來,放出了要改立太子的風聲,改立七歲的小兒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大帝)為太子。


在封建制度中,子女的繼承問題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權力的繼承。


對於父親的遺產,可以實行諸子均分制,每一個兒子都享有一份。


但對於遺產中只能由一個兒子獨享、不能均分的寶座或世襲爵位,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分配得合理、解決得當,可以保持國家或家族的完整,反之,則會引發骨肉自相殘殺,最終導致國家或家族的崩潰。


周王朝周公提出的方案是宗法制度,即「嫡子繼承製度」,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周亞夫就堅持這個原則,說太子無過,聖上如果廢長立幼,必定國將不國,天下大亂。


太危言聳聽了吧?


明君向名將開個玩笑,名將視如畢生大辱,君臣決裂,名將絕食而死



漢景帝認為,立誰不立誰,完全是老子的家事,根本輪不到你周亞夫這些人來指手劃腳、說三道四。


周亞夫卻固執地認為,皇帝的家事就是國家的公事,既是國家的公事,則立儲就必須要聽大家的,不能任由皇帝按照自己一個人的偏愛而隨意定奪,在朝廷上據理力爭,君臣由此撕破了臉面。


漢景帝說的是對的,立太子,是身後遺囑里的一部分內容,是他自己的家事,完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最終,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廢掉了劉榮。


劉榮被廢,儲君位置暫時空出,梁王劉武仗著自己在平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且背後得到竇太后力挺,便漸生染指中宮之想。


為了奪儲,他大行清除異己之事,派刺客到長安,將以袁盎為首的十幾個反對自己的大臣一古腦暗殺。


這事兒玩出火了。


漢景帝下令嚴查,很快就查到了劉武的身上。


劉武就算再弱智,也該知道儲君之位徹底沒戲了,當下最最重要的,就是保命要緊。


他到處找人托關係幫自己說情。


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王皇后的弟弟王信。


王信鍥而不捨地開導和說服了漢景帝,總算救下了劉武一條小命。


劉武投桃報李,支使母親竇太后向漢景帝為王信索封,要漢景帝封王信為侯。


周亞夫本來就對劉武的所作所為極不順眼,看見他又要為王信索封,堅決反對。


他搬出了反對的依據——劉邦與群臣所訂的「白馬之盟」,他對漢景帝說:「高皇帝有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如今王信雖為皇后之兄,並無戰功,封侯,就違背了高皇帝的約定。」


於是,王信封侯之事就不了了之。


這樣,不但劉武、竇太后對周亞夫恨到了極點,王信和王皇后也對周亞夫大為不滿。


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匈奴王徐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更加人跟著歸順漢朝。


什麼?又是封侯?!周亞夫又跳出來反對,說:「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如果得到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應該說,漢景帝此舉是策反和瓦解匈奴人的明智之略。偏偏周亞夫又來攪局,漢景帝大為不快,說:「丞相的話迂腐不可用!」堅定不移地將那五人都封了侯。


失落的周亞夫終於覺察出了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那麼不名一文,黯然神傷,託病辭職。


漢景帝痛痛快快地批准了他的要求。


退休後的周亞夫深居簡出,生活平靜而安逸。


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意外,周亞夫將會在這種平靜而安逸的生活中老去、死去。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


四年之後的秋天,漢景帝突然想起了這位曾經力扭危局的老臣,要在宮苑之中召見他,賜他用餐。


用餐前,漢景帝想想試探他的老脾氣是不是改了,故意命人在他的面前不設放筷子。


周亞夫大怒,認為是管事的人狗眼看人低,不尊重已經退休臣子,軍人脾氣發作,呼喝著要筷子。


漢景帝卻笑嘻嘻地對他說:「有酒有肉,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周亞夫這才明白是漢景帝故意捉弄自己。


君臣之間開這種不大不小的玩笑,原也沒什麼。


象後世的乾隆和紀曉嵐、和坤,就經常開對方的玩笑。


不說後世,就說漢高祖劉邦,對待韓信、酈食其、陳平這些一等一的人才,也是相當的不禮貌,就差沒吐痰了。


九江王英布,與劉邦的漢王地位差不多,來投劉邦,劉邦卻若無其事地洗他的臭腳丫子;大臣周昌甚至被劉邦騎在脖子上,那真是君不君,臣不臣。


如果周亞夫是個圓滑的人,會來事的人,這事兒,最多打幾個哈哈就過去了。


但周亞夫不,絕不!



明君向名將開個玩笑,名將視如畢生大辱,君臣決裂,名將絕食而死



他是個有原則的人,士可殺不可辱,「霍」地站起來,將頭上的帽子摘下,往地上一扔,氣呼呼地離席回家,讓漢景帝鬧了個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僵坐當場。


漢景帝盯著周亞夫的背影,恨恨地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君臣就此交惡,再無修好的可能。


如果事情單單這樣,周亞夫的生活還不至於脫離原來平靜而安逸的軌道。他的兒子,念及父親年事已高,就偷偷買了五百副甲盾,準備當作父親的陪葬品。甲盾,屬於軍事裝備,是國家明令禁止個人買賣的。周亞夫的兒子不但買了,還在價格的事上和賣家吵了起來,一來二去,驚動了官府。


漢景帝又驚又怒,好你個周亞夫,想要謀反不是?派人嚴查此事。


周亞夫壓根不知道兒子瞞著自己弄了這麼一出,突然被官府找去問話,莫名其妙,無從對答。


負責查問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將問話的結果向漢景帝報告了。


漢景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


周亞夫遇捕,當場拔劍,要自殺。


夫人攔腰抱住,苦苦相勸。


於是,二十年前父親周勃被廷尉審理的一幕又發生在了周亞夫的身上。


廷尉氣勢洶洶地責問周亞夫:「君侯何故謀反?」


武將用一些兵器陪葬,其實用不著這麼上綱上線的。周亞夫據實答道:「我兒子買的都是殉葬品,怎麼可以說謀反呢?」


廷尉冷笑道:「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是想到地下造反!」


周亞夫受此屈辱,怒極,同時也知道了是漢景帝要置自己於死地,便絕食,餓死自己,以示抗議。


過了五天,吐血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沙龍 的精彩文章:

此墓被挖盜洞三百個,被盜無數次,劫餘的三千文物,件件都是寶貝
盜墓者有眼無珠,竟將墓中最有價值的稀世珍寶隨手丟棄,置之不取
皇帝在軍營遭悍將怠慢,不怒反喜,發了一通著名感慨,獲明君之譽
農民在耕作時挖出了一個塵封1200年的地宮,宮內珍寶價值連城

TAG:歷史大沙龍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帝將幼子託付給天才臣子,君臣二人卻先後身亡,原因令人唏噓
此文壇領袖曾搖筆痛斥崇禎君臣,大義凜然,入清後忍氣吞聲而死
君臣對話,堪稱經典!
君臣嬉鬧,紀曉嵐向乾隆豎中指,不但免罪還獲誇獎
李世民最「愛」的大臣,臨死前君臣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乃是千古罪人,但剛開始時,南明君臣為何對他稱頌不已
一段經典的君臣對話,值得每個人看看。
李世民君臣都被盜墓,只有他的安然無恙,還被奉為神明
大清令人不解的君臣之緣:和紳受寵是否是因乾隆「還債的內疚」?
建康閱兵,皇帝將五分之三軍隊劃歸岳飛,隨後反悔,君臣因此失和
逃亡中的獻帝君臣,有多狼狽
唐太宗和魏徵君臣相得,為何卻在魏徵死後,砸爛魏徵墓碑?
北宋君臣的軟弱無能,看到以後令人心酸不已。
一段經典的君臣對話,值得每個人看看
一段君臣的對話,多忙都要看!
一段經典的君臣對話,多忙都要看!
深諳君臣之道的陸遜為何還是被孫權深深忌憚,以至於逼死?
蜀國被滅,君臣待遇優厚,為何只有關羽全族被屠殺
中國歷史上第一例假太子,嚇壞了大漢君臣,只有身為小吏的他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