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南嶽忠烈祠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爐峰前,是1942年國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陣亡將士而建的祠廟,也是一座安葬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

南嶽忠烈祠籌建於1938年「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期間。與會者認為陣亡將士「暴屍戰場」,難以安奉,於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園集中祭祀的想法。1939年底,國民政府公布了《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牌坊辦法大綱》和《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與湖南省參議會議長趙恆惕等軍政首腦組成了「湖南省建築南嶽忠烈祠籌備委員會」。此後,在第九戰區的主持下,於1940年開始建設南嶽忠烈祠,分兩期施工,到1943年基本竣工。


1943年7月7日,在南嶽忠烈祠隆重的落成大典上,主祭者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將軍指著「總神位」說:「抗戰還在進行,犧牲在所難免。這總神位,特為今後為國捐軀忠靈而設,千秋萬代、血食無替。」第一批入祀者包括當時已經陣亡的張自忠、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國民革命軍將領。


南嶽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東南,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軸線上依次有牌坊、紀念塔、紀念堂和享堂等,全長240米。祠內的所有建築均用花崗石或漢白玉砌成,屋頂均為綠色琉璃瓦頂,在周圍蒼松翠柏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莊嚴肅穆。


忠烈祠的正門是一座三拱單檐石牌坊,之後是標誌性建築——「七七」紀念塔。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徵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寇犯盧溝,大波軒起。捐軀衛國,忠勇將士。正氣浩然,彪炳青史。漢族復興,永湔國史。」

「七七」紀念塔的背後是紀念堂,匾額原為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書,堂中有一座平鋪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其上樹立一塊高約6米的漢白玉石碑。碑的正背兩面原刻有碑文,記述了建祠的歷史背景和經過。


紀念堂後為276級石階,分成左右兩側。在兩側中間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台階上下可分為九層,第六層的中間立有一塊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塊石板,上置一個大型的花崗岩球冠,兩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徵著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位於忠烈祠的最高處,是祠中最大的建築。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崗岩砌築。正門由三道拱門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頂起了單檐歇山式的屋頂。在中間正檐下懸掛著蔣中正題寫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點,據說是蔣有意而為之,寓意「犧牲少一點」。享堂的四周有圍欄,堂中設漢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牌。牌位的兩側為入祀忠烈祠的人員名單,周圍的牆壁上還鑲嵌有當代書法家題寫的詩文三十六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為在「七七事變」中殉國的佟麟閣和趙登禹修建的紀念亭。四周的山頭上,還分布著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戰區抗日陣亡將士遺骸。其中既有鄭作民、孫明瑾等將領的個人墓,也有74軍、60師和140師等三座集體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墓安葬著國民革命軍第60師師長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遺骸。


1944年,日本軍隊在豫湘桂戰役中佔領衡山,對忠烈祠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民政府予以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祠內許多中華民國軍政要人題寫的碑刻匾額大都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到紅衛兵嚴重破壞。


1983年起,南嶽忠烈祠重新獲得有效保護,修復了各主要建築及部分墓地,並用複製品或後人的新作代替了先前被毀的題刻。目前忠烈祠內供奉著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士。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忠烈祠正門是一座拱形三門重簷牌坊,漢白玉的門匾上有「南嶽忠烈祠」5個鎦金大字,原題字者是一代抗日名將,原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文革中被損毀,如今題字則是當地一位書法家所題。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步入南嶽忠烈祠,通過高大雄偉的三孔牌坊,是一開闊式庭院。兩排整齊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間樹木蔥綠,花開朵朵。沿石板道行百餘步,便是巍然聳立的「七七」紀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塊嵌漢白玉的「七七」銘文的青石碑。紀念塔中間有五顆炮彈直指藍天,彈體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徵著漢、滿、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堅決抗戰。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七.七」紀念碑背面「寇犯盧溝,大波軒起……」碑文,原是薛岳手寫,現在亦非原跡。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七.七」紀念碑後便是石牆碧瓦的紀念堂,肅穆古樸大方。「紀念堂」一額,原為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被毀後,現為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題字。紀念堂中央,聳立著一塊高約六米的漢白玉石碑。石碑置於平鋪著的十二角花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兩面原刻有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碑文。紀念堂兩側設有「南嶽與抗戰」展覽室。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紀念堂後面,沿山勢建有二百七十六級石磴,分兩側而上,石磴呈台階式,共9層,以致敬碑為界,下面六層,上面三層。是為了紀念第九和第六戰區陣亡的276位中高級軍官而專門安排的。兩側石磴中間的斜坡上,正在平整出一塊綠茵草地,台階中間點綴著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其間用大理石鑲嵌出了「民族忠烈千古」六個大字,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石磴兩側是茂密高大綠樹,樹蔭恰好為參謁者蔽日擋風。安亭戰役紀念亭中在石磴台階中間,有四條柱拱托著平面石板,上面是一個大型半圓形球冠,兩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徵著烈士永垂青史。路旁立有一石碑,正背面刻著「遊人到此,脫帽致敬」八個字,提醒遊人到此肅立,緬懷英烈。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七十四軍陣亡將士紀念碑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沿276級台階拾級而上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築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堅固雄厚的花崗岩石牆,雙面浮雕三拱的漢白玉石門。正面上部,六根花崗岩石柱穩托著硃紅色歇山式雙檐,中間兩條柱上懸掛著金色的長方形橫匾,其上題字:「忠烈祠」,款署「蔣中正」。在享堂大廳後牆壁上,嵌著三十六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當代著名書法家題寫的歷代愛國志士的詩詞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文革後忠烈祠僅存的兩個碑刻原物,一為蔣中正所題的「忠烈祠」,據說是被老百姓去下當了剁豬菜的案板而倖免,1980年在南嶽大廟西側龍塘寺中廳發現。當時蔣作為國民政府抗戰最高指揮官,題寫匾額時,將「烈」字刻意少寫了一點,寓以「烈士少一點,勝利快一點」之意。另一塊就是六十師置於公墓裡面的墓志銘碑。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享堂內供奉著「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1943年7月7日忠烈祠落成公祭時,原本只准予第一批張自忠、郝夢齡等五十三名忠將士入祀。但當時的主祭者、時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指著「總神位」說:「抗戰還在進行,犧牲在所難免。這總神位,特為今後為國捐軀忠靈而設,千秋萬代,血食無替。」


據了解,當年忠烈祠「入祀將士」譜牒共有十冊。記載著享堂內二十二座第一、三、九戰區神位和七座公墓中的陣亡將士名錄。但遺憾的是,十冊譜牒已無跡可尋,歸葬於此的陣亡將士的確切人數以及他們的名字、籍貫、年齡也就成了永遠的謎。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享堂內共有24塊石碑,48篇碑文,除卻11塊紀念禱文外,其餘37塊皆是我中華英烈、民族長城之靈位。據記載,1953年3月,湖南省有關主管單位曾「連下兩道措辭嚴厲的指令」,責成南嶽管理局「迅速清除南嶽各處所有的『反動遺迹』」。至當年6月,忠烈祠內一百餘處國民政府軍政要員讚頌陣亡將士的題刻,全部鑿毀。在一份歷史檔案中,曾有一份這樣的報告:「……遵照你局指示,銷毀竣事,並達到鑿得與原石面大致平勻,不礙觀瞻,不影響建築物堅固的要求。全部工程共計石工二百九十七點五個,小工十個,工資五百一十四萬七千五百元……」報告還附送抄錄「反動題刻原文一本備查」。


五十年後,正是根據這份倖存的抄錄原文,忠烈祠得以恢復部分題刻,不過,文是原文,而刻上去的已不再可能是原跡了。在殉國捐軀將領中職位最高的,是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兼33集團軍部司令張自忠、36集團軍總司令兼47軍軍長李家鈺,兩人都是陸軍中將。此外35名英烈,殉國時軍銜為中將的還有11名,少將22名,上校2名。 英烈的捨身為國,戰事的淒厲壯烈,於碑文記載中可見一二。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在忠烈祠四周蒼松掩映的山頭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墳瑩里,埋葬著原國民黨七十三軍門十師師長董煜收集的本師在湘北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據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國民黨六十師曾在淞滬、浙東、蘇南、贛北、鄂南、湖南等地與日軍浴血奮戰,殲滅日本侵略軍近衛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在戰鬥中,該師不少官兵為保衛中華民族而壯烈捐軀。有鄭作民、孫明瑾將軍等個人墓葬,有74軍、60師、140師等集體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顯。名山忠骨,相得益彰。


南嶽忠烈祠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內容之廣、震撼之深,是史無前例的。盛夏的陽光把忠烈祠茂密的松柏照得更顯蒼勁。每一個陣亡將士的姓名已無法詳盡知曉,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來到這裡重新拾起那份久沉心底的悲愴,他們將被國人永遠地銘記。當年烈士們英勇抗日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忠烈們為中華民族獻身的精神永在!勿忘歷史,勿忘國恥!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被遺忘的南嶽衡山忠烈祠 一段悲愴的抗戰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元老胡漢民先生書法精選
國軍上將徐永昌,在日記里如何評價閻錫山、魯迅、蔣介石?
《國史稿 薛岳傳》
看看民國的結婚證是什麼樣子吧
她們是中國最有名的四姐妹,誰娶了都會幸福一輩子!

TAG:民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戰中壯烈殉國的十大名將 他位列「忠烈祠」首位
華北史上最殘暴的土匪,殺人無數當漢奸,國民黨還把他列入忠烈祠
抗日忠烈祠他排首位,壯烈殉國後妻子也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忠烈祠排名首位,整個二戰中犧牲最高軍銜將領,他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