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甚麼是:自由與必然-EP23

甚麼是:自由與必然-EP23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甚麼是:自由與必然-EP23


往期在文末


無睡意哲學課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學授權發布


甚麼是:自由與必然 - EP23

01哲學團隊


身心交互問題


斯賓諾莎利用「實體」(substance) 、「屬性」(attributes)和「樣式」(mode)建構了哲學體系後,便著手處理笛卡兒遺留的問題,特別是思維和廣延二元對立的難題。斯賓諾莎認為要解決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便需要訴諸實體一元論。斯賓諾莎認為思維和廣延兩者都只是同一個實體的兩個面向。


以後的德國哲學家謝林概括為︰自然(廣延)是可見的精神(思維),精神(思維)是不可見的自然(廣延)。斯賓諾莎於《倫理學》第一部分界說(二) (Part 1, Definition 2)中說:「一個思想可以為另一個思想所限制,一個物體也可以為另一個物所限制,但是物體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體」。(a thought is limited by another thought, but a body is not limited by thought, nor a thought by body)


自由與必然

斯賓諾莎花了畢生精力研究上帝的本質和屬性,在常人看來是陷於抽象思辨,對現實生活並無幫助。斯賓諾莎卻認為真正的生活應該是認識上帝,通過認識上帝來認識自己。由於上帝是唯一的實體,無所不包,沒有東西能存在於它之前和之外,所以只有上帝才是自由。根據斯賓諾莎的定義,上帝的自由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沒有東西能外在於上帝,那麼上帝便不受任何東西所決定,只能自己決定自己。


至於一切受造物,它們只能受制於必然性。根據斯賓諾莎的定義,必然性指其存在和行為均按照一定的方式為他物所決定。斯賓諾莎實際上認為對於一切受造物而言是必然的,其實是出於上帝的自由。雖然如此,這不妨礙我們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指出在自然中沒有任何偶然的事情,但我們努力認識上帝,了解上帝的意志,就具有了一定主動性。簡而言之,自由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


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歐洲,上演了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之爭,雙方的分歧在對於知識的基礎上。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例如笛卡兒(Descartes)、斯賓諾莎(Spinoza)和萊布尼茲(Leibniz)認為知識基礎是天賦觀念,主張利用演繹法由真觀念作為大前題,經過小前題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此外,他們反對把認識奠基在感覺之上,因為感覺多變又不具普遍性。


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培根(Francis Bacon)、霍布斯(Thomas Hobbes)、洛克(John Locke)、巴克萊(George Berkeley)和休謨(David Hume)主張知識基礎是經驗,反對人有天賦觀念,在認識論上主張運用歸納法來獲得知識。當然這不表明理性主義哲學家完全排斥感覺,經驗主義哲學家否定理性能力,只是側重面有所不同。

甚麼是:自由與必然-EP2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甚麼是:神義論-EP25
文明的東西就必須無條件接受!如何對待西方文明?
海德格爾與胡塞爾關係史外篇:反猶主義與納粹問題(下)
甚麼是:單子-EP24
「哲學病」的診治

TAG:哲學園 |

您可能感興趣

甚麼是:自然期待-EP08
甚麼是:我思我在-EP20
甚麼是:政府論-EP28
甚麼是:形而上學-EP02
甚麼是:神義論-EP25
甚麼是:利維坦-EP26
甚麼是:泛神論-EP22
甚麼是:太乙與靈魂-EP14
甚麼是:單子-EP24
甚麼是:意志與剃刀-EP18
甚麼是:政治與人生-EP11
甚麼是:X的哲學-EP06
甚麼是:理型與洞穴-EP10
甚麼是:美學-EP04
甚麼是:心物二元-EP21
甚麼是:整體先於部分-EP13
甚麼是:倫理學-EP03
甚麼是:無知之知-EP09
甚麼是:心靈是塊白板-E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