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第一碑,李隆基隸書《石台孝經》
李隆基
李隆基隸書《石台孝經》拓本,天寶四年(745)刻,18行,行55字。現藏西安碑林。
《石台孝經》刻於唐玄宗天寶四年(公元745),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書寫。李亨篆額。高620厘米,共4面,每面寬120厘米。書法工整,字跡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方額、蓋石、頂上等均做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碑下有三層石台階,故稱《石台孝經》。
保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央的石台孝經碑雕鑿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留下了兩位帝王的四種字體,記錄了唐時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為李隆基與楊玉環的千古愛情佳話拉開了序幕。
「人們通常稱石台孝經碑為西安碑林第一碑。這不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於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經》;唐玄宗以隸書抄寫;由唐肅宗題寫碑額。」石台孝經碑造型極富特色,稱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氣派的一方頂天立地碑。
公元713年,臨淄王李隆基以兩次兵變,殺伯母韋皇后,誅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後又黃袍加身,史稱唐玄宗。為避「名不正言難順」之諱,以確保帝位,他宣布以「孝」治天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一部,讓子弟精讀勤學,並於第二年親自書寫《孝經》,刻碑以示天下。
據說當年,唐玄宗李隆基愛上親兒子壽王的王妃楊玉環,以致日思夜想,茶飯不思。高力士靈機一動,勸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讀《孝經》,以啟發壽王以孝道為重,獻出玉環。李隆基欣然採納,並對諸皇子解釋說:「孝之精義乃在於順,順者,以父母之願為己願,以父母之想為己想。」希望壽王有所感悟。同時,高力士進一步謀劃,令楊玉環自薦為道士。免去壽王妃的身份。天寶四年,玄宗立孝經碑後,詔玉環還俗,冊封貴妃。
李隆基(685-762),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謚「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玄宗在位後期爆發安史之亂,從此唐朝國勢走向衰落。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法學苑 xueeracad


※漢代隸書《甘陵尚府君殘碑》,精勁典雅,兼具史晨、乙瑛之美
※張靈行書《蓬萊閬苑》,祝允明弟子,名師出高徒
※顏真卿經典楷書《唐王琳墓誌》,早年力作,浩然正氣
※米芾行書《天衣懷禪師碑》,法度嚴謹,瀟洒俊逸
TAG:書畫和文化 |
※西安碑林第一碑——唐玄宗李隆基隸書《石台孝經碑》
※西安碑林原拓:晉 王羲之 小楷《樂毅論》書法欣賞
※阿拉伯人謝胡神父與西安景教碑文
※走進西安碑林
※律宗祖庭——西安終南山凈業寺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的三封遺書
※西安碑林的那些著名的魏碑
※西安八仙宮文明敬香詞
※吳亦凡西安錄製《七十二層奇樓》路透照,滿屏都是大長腿!
※西安周末讀書匯:長安夜書房 一周書榜
※王永康三組數字推介西安
※台北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一行參訪西安八仙宮
※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 黃土高原上的窟洞寺院
※古都西安:夢回大唐 芙蓉闕下品味大唐盛世
※西安八仙宮除夕祈福廟會
※西安的河南村「道北」歷史
※王永康當選西安市委書記
※西安卧佛寺
※西安碑林藏—懷素精品《藏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