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機上的喀秋莎,外形呆萌威力卻不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喀秋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進行密集射擊的時候,喀秋莎的火力強度相當於10多台自行火炮。前線將士看到它到來會信心倍增,敵人則因之而膽顫心驚。
通常我們看到的喀秋莎大多數都是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但這一台卻極為特殊,它安裝在STZ-5火炮牽引車底盤上。STZ-5基於STZ-3軍民兩用拖拉機研發,是蘇聯少數幾種專門為軍隊研製的拖拉機牽引車。
導軌上的火箭彈特寫。之所以將喀秋莎火箭炮安裝在STZ-5火炮牽引車之上,是因為它屬於是一種履帶式的車輛,同採用卡車底盤的喀秋莎相比,擁有更加優秀的通行能力。
STZ-5火炮牽引車由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建造,總共生產了大約9944台。其重量為5.85噸,全長4.15米,寬1.85米,高2.36米。在敖德薩地區,當地工人曾經將68台STZ-5型火炮牽引車改裝為NI坦克。
圖為STZ-5火炮牽引車的底盤下方特寫。STZ-3軍民兩用拖拉機最高速度只有8千米/小時,而STZ-5火炮牽引車的速度則提升到了28千米/小時,最大行程增至145千米。
此圖是STZ-5火炮牽引車的履帶細節。該底盤的生產時間是1937-1942年,主要任務是負責牽引軍、師級火炮,比如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徑的榴彈炮。該車在戰場上有著很好的表現,德國也責成奧地利研製了類似的車型。
1941年左右,有少量STZ-5火炮牽引車被改裝為攜帶喀秋莎的自行火箭炮。該自行火箭炮配備的是BM-13-16型,發射132毫米火箭彈。它主要出現於戰爭初期,比如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和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的駕駛室細節。該車底盤在STZ-3的基礎之上,對很多技術細節進行了修改,比如將駕駛室前移,這樣更方便駕駛員操作,而自行火箭炮版本將這一特徵保留下來。
圖為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的後方特寫。在1941年的戰鬥中,德軍就繳獲過蘇聯的STZ-5火炮牽引車,並將其命名為CT3 601(r)。後來,高層讓奧地利為他們研製了一種名為RSO的火炮牽引車,用途與STZ-5類似。
火箭彈及其導軌的細節。每台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有8根發射導軌,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射16發132毫米火箭彈。由於瞬時火力很強,它能夠對敵方的軟目標起到很好的殺傷作用。
1942年5月,德國在哈爾科夫附近繳獲了一台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其車體編號為M-6-20-57。俘獲該車時,它的狀態已經十分糟糕。不過,RSO火炮牽引車沒有裝火箭炮的子型號,僅有一個裝反坦克炮的版本。
由於本身改裝數量就很少,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現在非常罕見。俄羅斯圖拉的歷史與藝術博物館,有一台這種車被放在戶外進行展示。從車身的情況來看,它的狀態還行。
圖為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的側面特寫。該型車的駕駛室很大,與車體不成比例,有四對負重輪。同時用卡車底盤的喀秋莎相比,它顯得更加呆萌。
從這個角度看,BM-13-16型履帶式自行火箭炮有點像我國古代戴著皇冠的皇帝。五短身材的它似乎在說,千萬莫要看朕,小心16發火箭彈噴你一臉。這種車早已退出現役,至於喀秋莎的其他徒子徒孫們,在很多國家都能看到。


※非常不好撈,美國水下機器人重達五十噸
※哈奇開斯武器造得好,輕型坦克卻被拒收
※人力三輪車有啥用?裝兩挺重機槍火力猛
※牛皮吹大發了!俄狙擊槍兩年未打破紀錄
※面目全非的經典,無托雷明登步槍難暢銷
TAG:雲上的空母 |
※迪麗熱巴和古力娜扎外形極為相似,卻能在名聲上完勝
※冬天戴上這樣的耳機外形上還是很不錯的
※實拍各地吊炸天的送考車,拖拉機瑪莎拉蒂最萌外形差
※如肥皂外形比巴掌還小,微魚超聲波洗衣機丨限時直降
※萌萌的多肉,不膩的外形,讓你愛到停不住
※外形奇葩,威力卻相當驚人——阿茲特克黑曜石鋸劍
※德林加四管手槍,外形小巧精緻,威力比沙鷹還大!
※這個小小的機器人外形呆萌 還是跑酷高手
※坡島媽媽烘焙的卡通蛋糕,外形逼真萌翻啦
※這輛皮卡賣的比寶馬還貴,看牌子和外形我就懂了
※德國豹二坦克自帶推土機功能,外形很時髦僅造一台
※外形怪異的多肉植物,看上去蠢萌蠢萌的,不靠顏值也能俘獲人心
※俄羅斯最新突擊車的外形十分拉風,作戰時跑得比兔子還快
※普洱茶小龍珠,不只是外形的精緻
※史上最大的苔蘚,外形像小松樹,難得一遇價格高!
※小伙撿了一外形特異的「奇石」,鑒定之後,才知它的來頭不小!
※那些頂著湯圓的艦船,萌萌噠外形藏殺機!
※自帶夜店燈效的飛利浦耳機,外形粗狂,低音爆棚
※小伙野外發現奇怪蟲子,外形獨特讓人不想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