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Science:世界上第一個全身PET掃描儀,有望助力藥物研發

Science:世界上第一個全身PET掃描儀,有望助力藥物研發

Science:世界上第一個全身PET掃描儀,有望助力藥物研發



將放射性物質注入人體,這聽起來很瘋狂,但是卻預示著一種有效技術,可獲取身體生理機能的「快照」。這便是核醫學成像的魅力,它將核技術、計算機、化學、物理、生物等多重學科技術與醫學融合,應用於疾病診療、藥物研發等用途。其中,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是該領域比較先進醫療影像技術,利用放射性粒子追蹤疾病(癌症、神經衰退性疾病等)。

如今,來自於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正致力於研發世界上第一台全身PET掃描成像儀,它可以實現身體的3D成像。他們認為,這一更精確、全面、靈敏的顯像技術,將推動我們對機體的認知,同時它可以監測藥物、毒素等物質在體內的實時動態反應。

Science:世界上第一個全身PET掃描儀,有望助力藥物研發



圖A是傳統的PET掃描儀;圖B是全身PET掃描儀(TB-PET)

上個月,他們在《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發表該項目的首篇論文,詳述了項目的早期進展。這一周,研發團隊負責人、加州大學的生物工程師Simon Cherry和Ramsey Badawi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發文,對這一儀器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研發團隊將它取名為「探險家」(EXPLORER,EXtreme Performance LOng REsearch scanneR),希望2018年它能首次應用於臨床。Science官網對兩位團隊負責人進行了採訪,具體內容整理如下:


Q:相比於傳統的PET,EXPLORER的優勢是什麼?


Ramsey Badawi:當下,幾乎所有應用於臨床的PET分子影像技術都因為信號採集量少而受限。體內輻射源會向各個方向釋放信號,從而干擾最終成像結果。


Simon Cherry:我們的全身PET掃描儀,可以在相同的輻射劑量下採集到更多的信號。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降低輻射量,而且在降低輻射劑量40倍的前提下,EXPLORER依然可以獲取等同於現有PET的信號量。

Q:EXPLORER涉及的輻射量具體是多少?


Ramsey Badawi:在最新的計算中,全身PET需要的輻射劑量相當於在美國洛杉磯和倫敦之間往返飛行一次。


Q:全身PET還有哪些用途?


Simon Cherry:EXPLORER一個令人激動的應用方向是助力藥物研發。我們可以將藥物帶上輻射性標誌物,藉助PET技術,我們可以動態監測藥物在身體內的反應。這有利於我們檢測藥物潛在的毒副作用。或許,未來醫藥企業除了知道「藥物是否到達腫瘤部位」之外,還可以了解「藥物在肝臟中的劑量」。所以,它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到更好的候選藥物,從而降低臨床試驗的失敗率。


Ramsey Badawi:另一個應用方向是毒理學。例如,我們生存的環境中有很多很多納米顆粒。通過唇膏、防晒霜等各種物質進入體內,但是我們並不清楚它們對機體的影響。現在,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持久示蹤劑標記一些納米粒子,EXPLORER在靈敏度增加的前提下,可以追蹤到它們,且時間長度可以達到1個月。這是現有PET技術未曾達到的時間極限。

Simon Cherry:除了藥物,我們還可以對細胞療法等醫療技術進行類似的監測。具體而言就是標記免疫細胞或者幹細胞,通過PET掃描記錄它們在身體內的活動,從而監控療效和預後。


Q:這項技術距離臨床應用面臨著哪些障礙?


Simon Cherry:我們希望,2018年底進行首例臨床試驗。臨床試驗需要EXPLORER獲得FDA的審批,我們並不知道通過審核需要多長時間。另一個問題是數據的處理,我們如何將監測器、電子設備上的大量數據導出?這些數據如何轉換成圖像?如何存儲這些數據?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處理。


Q:相比於現有的核醫學顯像技術,EXPLORER成本如何?

Simon Cherry: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正在研發的原型——2米長的設備,費用是常規PET的3-5倍。這一價格類似於當下的高端核磁共振成像。


Ramsey Badawi:我們可以把成本放入效益中考慮。如果我們可以獲取額外且大量的信息,這意味著我們研發的是一個將改寫PET歷史的新成果,我們可以探討一個不同的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World』s first full-body PET scanner could aid drug development, monitor environmental toxin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NEJM重磅齊發:臨床試驗一成一敗,幹細胞治療還能好嗎?
全球首次!廣醫三院將CRISPR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修復遺傳性缺陷基因
特朗普擬削減科研經費投入國防,NIH預算被「砍」近20%
幹細胞研究突破:不經遺傳修飾實現重編程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Touch ID 掰掰?明年 iPhone 有望全面支持 Face ID
下一代MacBook產品線:MagSafe磁性充電埠和發光LOGO有望回歸
未來的MacBook Pro有望提供4TB SSD
PLoS Pathog:利用CRISPR/Cas9有望靶向清除多種皰疹病毒感染
蘋果預覽:新iPhone有望改進ARKit,OLED屏讓VR潛力倍增
有望 7 月登場!CLOT x Nike Air VaporMax 實物上腳效果不俗
有望取代iWatch?這一款「技術流」手錶WatchX……是在致敬iPhoneX?
專家預測新一代iPad Pro有望加入Face ID
UNDEFEATED x Converse One Star諜照完整曝光,炒賣價格有望超NBHD?1
Tom Cruise有望出演《現場脫口秀 TAXI》
Rain有望擔任KBS《The Final 99 Match》MC
TheFinal99Match:Rain有望擔任KBS《The Final 99 Match》MC
[圖]下一代Google Pixel有望裝備:機身背面有個觸控板
下一代Google Pixel有望裝備:機身背面有個觸控板
Synaptics新技術有望讓Note8實現屏內指紋識別
二期有望?《Princess Principal》大河內與主演聲優採訪
Rajon Rondo與鵜鶘會面 有望與DeMarcus Cousins再聯手?
Sistar寶拉有望出演電影《Sunkist Family》 現積極商討中
Diane Kruger有望出演「擴頻之母」Hedy Lam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