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個地級市改名,一個字的成本至少一個億!
在中國歷史上,湖北是名人薈萃,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省東、西、北三面環山,居兩湖盆地的主體,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今天咱們說的是一個地級市的改名,它就是襄陽市。
一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襄陽,湖北省地級市,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二
春秋時期,襄陽為鄧、盧等諸侯國之城,楚滅上述諸國設置縣邑,秦漢以後又是三國文化的中心區域和歷朝歷代的重鎮。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轄漢水以南、中廬縣以東、以北的地區。東漢:漢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復原名,仍屬荊州南郡。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曹魏仍屬荊州襄陽郡。
三
隋朝: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山南道襄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五代:屬山南道襄州。宋朝:北宋時,屬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南宋紹興五年,「省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明朝: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
四
中華民國:屬湖北省襄陽道。1949年兩城合并後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併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現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魚梁洲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4.5億元,居湖北第三。
五
1950年5月,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隸屬襄陽專署。1952年改稱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陽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79年襄陽專區改稱襄陽地區,襄樊市由省直轄。1983年8月撤銷襄陽地區,其行政區域併入襄樊市(地級市)。2010年12月9日正式更名為湖北省襄陽市(地級市),據說成本至少一個億。襄陽名勝古迹有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城等著名景點,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襄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文:凌晨小米粥


※河南省的一個曾經「華夏第一都」,如今卻是一個縣級市
※湖北省曾經的一個超強市,名字中帶兩個「市」字!
※廣東省的一個縣,是海外第一華人國家創建者的故鄉!
※山東省的一個富裕縣,因「老豆腐」火遍大江南北!
TAG:凌晨小米粥 |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因旁邊一個縣而改名!
※湖北省曾經的一個超強市,名字中帶兩個「市」字!
※湖北省這兩個地級市,只有一江之隔,發展速度一個快,一個慢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90萬,有一個村在重慶市!
※湖北省一縣級市,1998年改名,名字改得「非常成功」!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有一個村在湖北省!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名字很多人誤會了!
※湖北省一縣級市,人口超50萬,名字改得「非常成功」!
※湖北省一個由「鎮」升格為「地級市」的城市,人口近350萬!
※山東省的一個縣和湖北省的一個縣,名字剛剛吻合!
※湖北省一個市,人口超500萬,改名是改回2000年前的名字!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誕生了「中華第一縣」!
※湖北省一個由「鎮」升格為「地級市」的城市,人口超345萬!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名字是雍正皇帝所賜!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外地人容易讀錯地名!
※湖北省的一縣一市,名字與皇帝年號同名!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被湖北省三面包圍!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名字取自《詩經》!
※湖北省名字最美的一個縣,如夢似幻,風景和名字一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