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本文為我局的第118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中國山西的故事。這是兩篇(包括明天的一篇)曾經的遊記,很多粉絲希望我們在知識局公號發出,故有此文。


文字:孫綠 | 製圖:孫綠

某年春季,我與數位友人發起了一場華夏文明尋根之旅。中華文明早期是由眾多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成,而在這眾多地域中,河洛地區與汾河河谷佔據著重要地位。我們這趟旅程的目的正在於考察與體驗這兩大地區的山川環境與眾多歷史古迹。


山西(太行山以西)的海拔與東側的華北平原之間有著明顯落差,中國地理上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在此地非常明顯,而從黃土高原中衝出東流的黃河則使得河洛地區(西至潼關、東至鄭州)有著更平緩的坡度,並成為渭河、汾河兩大流域進入華北的重要通道,而這裡也是早期中原所指的大致範圍。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本次旅程總路線圖:從石家莊出發,經井陘入山西,沿汾河河谷一路南下,渡過黃河,經過河洛地區回到華北平原

在為期四天的旅程中,我們從石家莊出發,經井陘路線進入山西盆地,沿著汾河河谷一路南下,經臨汾、永濟(蒲州)、運城等地,循虞坂故道離開山西盆地,從茅津渡過黃河至三門峽,從三門峽經崤函古道至洛陽,向東穿過虎牢關最終抵達鄭州。


本期我局將報告本程的前半段——石家莊至運城,下一期講報告後半段——運城至鄭州。


石家莊——臨汾


從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需要穿過「巍巍太行山」,而可行的通道卻屈指可數,在技術能力有限的古代,沿河流谷地穿過山區是首選(即使繞遠路)。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巍巍太行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石家莊——臨汾——運城盆地路線圖


而這些通道中最著名者名曰「太行八陘」,分別為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


這其中,太行陘、白陘、滏口陘都是通向山西長治盆地的通道,但長治盆地並不是山西的核心區,他和汾河河谷之間還隔著一層太岳山。而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則通向山西北部的大同盆地,大同盆地屬於桑乾河(永定河上游)流域,仍然不能直接到達汾河。


這八陘之中,只有井陘和軹關陘直接通向汾河河谷,我們正是從井陘進入山西,而從汾河流域進入運城盆地後,循循虞坂故道出山西(軹關陘)西側。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太行八陘路線圖(地形、衛星)


井陘之所以能通向山西腹地,是因為滹沱河的一條支流,將石家莊、井陘盆地和陽泉盆地串聯起來,從陽泉盆地向西可以很快到達汾河的上游支流,沿河進入汾河谷地。


在古代,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從山西腹地到達北京的最快路線),政府必定在此設關,便利東西交通並派兵駐守拱衛京師。


在這條路線上,有多個重要的節點,井陘盆地的西側出口天長鎮是一個(通向陽泉),現在依舊有天長古城可供我們考察。從天長鎮向西有兩條路線通向陽泉,分別是著名的娘子關和固關,我們本次走的是固關路線,並參觀了固關長城。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井陘老城南門:位置與衛星圖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井陘-天長古城南門(攝影來自本次旅程團員)


天長——固關、娘子關的地緣重要性在先秦時期就已體現出來,曾是趙國連接自己東、西兩部分領土(華北平原和太原盆地)的重要通道,韓信「背水一戰」擊敗趙軍也是在這裡發生,並由此向東攻取趙地。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固關長城:位置與衛星圖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固關長城(攝影來自本次旅程團員)


由井陘通道我們進入太原盆地(汾河谷地)。


山西省境內有太行、呂梁兩大山脈,其間亦有小山脈數個,形成了山西內眾多盆地的格局。


其中,太原、臨汾盆地屬汾河流域,與運城盆地內河流都向西南匯入黃河,忻州和陽泉盆地屬滹沱河流域,向東流向華北,大同盆地屬桑乾河流域,向東與張家口、懷來等盆地河流共同匯入永定河。


可以說,山西省是一個防禦力很強的省,易守難攻,而在完成內部整合之後可以對外向多方面擴張,渭河流域在這方面具有類似的優勢,而周、秦、漢、唐的全國統一之戰均以晉、陝為基地(反過來說,以此為基地的政權統一了全國),是頗有道理的。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山西盆地分布——地形圖


山西夜間燈光分布大致=各大盆地+煤礦+對內對外交通線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山西燈光圖


臨汾——運城


從臨汾向南,我們首先考察了著名的陶寺遺址。陶寺遺址分布在當地數十處,其中陶寺村附近一處龍山文化遺址規模最大,以其命名,而其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前1900年,是中國商以前時代的重要遺迹,關於陶寺是否是所謂「堯都」,眾說紛紜。但這一城市規模作為古代這一地區的重要政治文化中心,是可以肯定的。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臨汾——運城——洛陽路線圖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陶寺遺址古觀象台


陶寺遺址還發掘出了最早的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最早的古觀象台),第一縷陽光會穿過眾多石柱的某一特定縫隙而直射中心觀測點。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攝影來自本次旅程團員)


陶寺遺址之後,我們前往晉國博物館,其館藏非常壯觀,其中尤以建於發掘遺址的車馬坑和墓葬坑為最。


在春秋戰國這段歷史中,晉國以及趙魏韓三晉的地位頗重,是長期主導天下格局的地緣強權。而晉的擴張、鼎盛與分裂,則與其地緣條件關係很大,成於此亦敗於此。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稱霸-崤之戰(圖片來自史圖館)


從曲沃代翼(晉國的小宗擊敗大宗)開始,晉國以臨汾盆地為基地向外擴張,逐步整合了山西境內各盆地,而權臣大夫的勢力擴張導致不同貴族在晉國內部瓜分封地,而不同貴族勢力在地理的影響下(多盆地分立),逐漸整合自己的封地,其向外擴張方向亦考慮到與山西內土地的結合,使得晉國後期實際處於分裂狀態。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公元前403年、周冊三晉-七雄並立(圖片來自史圖館)


而在趙魏韓三家正式分晉後,山西的內部整合被破壞了,當秦國逐漸蠶食其三晉的山西老家時,這個破碎的堡壘被捨棄,三晉的政治經濟中心逐步轉移到山西之外的領土(新鄭、開封、邯鄲)。秦國事實上是在整合了秦晉兩地之後才真正對華北平原具有壓倒性優勢的。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公元前248年、秦攻取晉陽(位於今太原)(圖片來自史圖館)


晉國博物館直接建在遺址原地,該遺址的核心區域,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國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一萬兩千件。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晉國博物館


這之後,我們受到了山西聞喜縣人民的熱情款待,並帶我們參觀了他們引以為豪的「宰相村」—裴柏村,該村號稱天下無二裴,天下所有的裴姓都從這裡走出。


之所以稱為宰相村,是因為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出了數十位宰相和大將軍,如裴休、裴行儉等,其他各領域傑出貢獻者則更多。


如此多的裴氏名人,大都得益於裴氏家族的權勢,裴氏在南北朝時期即是北方著名門閥大族,隋唐時期亦多與政府皇室結合和聯姻,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而家族出身在當時是走向宰相的重要條件。但願當地的裴氏後人在學習祖先的成功之道後能夠銳意進取、造福地球。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裴村-裴氏名人紀念館


在落腳運城之前,我們又去觀察了運城以西的蒲州古城及相關古迹,蒲州位於古代西渡黃河的重要渡口(蒲津渡),亦有人認為此地是時代的舜都(舜都蒲坂)。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普救寺—蒲州古城—鸛雀樓—蒲津渡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普救寺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蒲州古城-鼓樓與城牆


建於武則天時期的普救寺頗為值得一看,氣勢非凡。並且該寺因王實甫所撰《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而得名,寺內高塔名為「鶯鶯塔」,且是一座著名的迴音建築。


蒲州古城雖只剩鼓樓及部分城牆,但從城門看向鼓樓,其當年作為交通重鎮的城市規模與繁榮程度亦可想像。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普救寺(圖片來自網路)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遠觀鸛雀樓(圖片來自網路)


黃河邊,唐開元時期的鎮河大鐵牛,能保存至今,亦令人驚嘆。一路下來,地球先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實令我局刮目相看。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蒲津渡大鐵牛(圖片來自網路)


下一期將是本次旅程的後半段——運城至鄭州


END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ID:diqiuzhishiju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擴展閱讀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無論歷史如何,五十六個民族終歸是一家


大上海計劃,抗衡租界的未酬壯志!


越南與中國南海,島礁侵奪戰的來龍去脈!


現代社會和島國食人族,誰更野蠻些?


尋求來自中國的庇護,馬六甲王國的生存之道!


下期預告: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正是清朝這一政策失誤,給了日本侵略台灣可乘之機!
大上海計劃,抗衡租界的未酬壯志!
山西地緣格局 治世之重鎮,亂世之強藩!
雨林深處,尋找地球上最後的食人族
古巴大戰南非 橫跨大西洋的代理人戰爭

TAG:地球知識局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絲路必經之地,探尋華夏文明之源
古都洛陽:追溯華夏燦爛文明起源 神秘的河圖洛書
江西吳城遺址推翻華夏起源,青銅文明前還有神秘文明
華夏起源之謎,中華文明來自古埃及嗎?
巴蜀出土神秘古墓,推翻華夏文明起源
甘肅,西北地區歷史跨越最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
華夏為何也稱中華,古代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去了哪裡
中原之外的赤峰,竟然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
希臘文明不輸華夏,為何希臘不是四大文明古國?
華夏之福地、才子之搖籃——江西臨川
崖山之戰:古典華夏文明的最後抗爭!
銘記古老中國,鐫刻華夏文明
「天下之中、華夏明珠」——神都洛陽
南宋的滅亡,斷送了華夏盛世繁華的文明
五天帝之一的華夏人文明始祖伏羲的女兒是誰
華夏文明只驚羨古今,論脈之書精無盡
華夏之冠,浙南天柱——石桅岩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真如古埃及一樣
揭秘:華夏文明在中亞為何不敵伊斯蘭文明?(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