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看死君:有人說,多重人格是這時代每個人的宿命,比如我們一邊三頭六臂地為事業、婚姻、房貸、家庭等生活上的種種煩心事發愁,一邊又不停地在朋友圈曬自拍、旅行、秀恩愛、吐槽爛片和國家大事。努力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角色。


而看死君近日也是身陷囹吾,難以自拔;於是,趁機重刷了一部幾年前特別喜歡的電影《雙重人格》,試圖從別人的慘劇中找點同病相憐的樂趣。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作者| 陸支羽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繼《潛水艇》讓「IT狂人」理查德·艾歐阿德真正嘗到拍片樂趣之後,《雙重人格》的出爐更是卯足了十二分的勁,並且同樣入駐了多倫多電影節,賺口碑攢人氣。作為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腳燈」戲劇社的主席,艾歐阿德的編劇才華與生俱來,不僅熱衷於編排高智商喜劇,而且還對經典童話劇情有獨鍾。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而這部《雙重人格》,艾歐阿德則一反常態地拋開最擅長的喜劇類型,轉而玩起了驚悚科幻,甚至還是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縱觀本片的影像格局,顯然比四年前的《潛水艇》更宏大可觀,艾歐阿德將西方文學慣有的反烏托邦世界、等級森嚴的社會體制、個體身份危機等等一系列黑色命題都悉數搬上了銀幕。


正如人所言,影片《雙重人格》中的所謂「上校」多少有點《一九八四》中蘇聯「老大哥」的名詞意味;在我看來,這也正是陀氏的「靈魂審問」對我們以及艾歐阿德的潛在性影響。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雙生子神遊無間道


影片《雙重人格》有個看似司空見慣的科幻設定:一位名叫Simon James的默默無聞的公司小職員,生性怯懦寡言,波瀾不驚,直到生活中突然闖入一位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名叫James Simon的傢伙,他才恍然驚覺,原本理當屬於他的一切開始被人為竊取剝奪,包括他的名字、他的工作,甚至他心儀的女孩。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無獨有偶,在很多影迷眼裡,這又是一個關於人格分裂的故事,Simon與James被暴力地拆分成兩個人格,如同巨大的社會齒輪上的兩枚零件,來為這個瘋狂而悲劇的世界埋單。但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理查德·艾歐阿德顯然並沒有單純重複別人玩過的梗,他固然也心知肚明,人格分裂題材再怎麼玩也已然提不起大部分影迷的興趣。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遂而,他便將著力點寄託於挖掘主人公的心理流變,努力從「時間的褶皺」與「空間的曖昧」中去尋求如何促成兩位男主角各善其身的原動力。而這也正是本片真正成功之處,即便整體口碑遠不如前作《潛水艇》,但依然不乏為一部聲色俱佳的電影佳作。

倘若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雙面薇若妮卡》又可以叫做「兩生花」,那麼艾歐阿德的《雙重人格》亦可以叫做「雙生子」。簡言之,《雙重人格》便是一個「雙生子神遊無間道」的故事,非Simon即James,註定無法兩者共存始終。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基耶斯洛夫斯基《兩生花》 (1991)


而整個神遊過程,便是Simon與James彼此抗衡較量的過程;James的得寸進尺,伴隨Simon的節節敗退,將主人公一步步推向命運的黑色漩渦,並最終通過殺戮完成彼此的平衡。


回想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於1991年的《雙面薇若妮卡》是關於兩個少女的心靈感應,而《雙重人格》看似主人公Simon遭遇人格分裂,實而更像是一場被「上校」徹底操控了的複製人遊戲。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回想Simon與James的黑夜初遇,艾歐阿德同樣借鑒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獨特創想,以類似於《愛情短片》中的隔樓對望為交流媒介,在投射本能慾望的窺視元素中,又徒增了驚悚氣味。那一夜,Simon躲在房間里用望遠鏡偷窺對樓少女,注視她的舉手投足,整個世界安靜如溫床,遠離工廠與社交,喧囂與嘈雜。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然而,James的驟然出現,卻意外打破了戀愛格局。不同於《愛情短片》中「偷窺者」與「被偷窺者」的視角互換,《雙重人格》中則是以「被偷窺者」的變化引入驚悚氣味。當Simon擇日再用望遠鏡窺視對樓時,猛然出現於視域內的卻不再是心愛的女子,而是另一個同樣拿著望遠鏡的自己。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對於Simon而言,James就像硬幣的另一面。Simon慣來無從克服的戰戰兢兢,被James信手拈來的八面玲瓏所替代。James的存在,彷彿讓Simon赤裸裸地直面那些被自己所唾棄的人情世故,就像有些人猛然明白,我們終將成為我們曾經厭棄的那一種人。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就這樣,低到塵埃的Simon突然被激醒,尤其當他失去心愛姑娘後,原本瞌睡睏倦的心,驟如夢中驚坐起,他需要反抗,以求自贖。然而,真正令他汗顏的是,在周圍人看來,似乎James才是人見人愛的Simon,他圓滑,不拘小節,為人風趣,獨具個性,彷彿天生為舞會而生,如同交際界高手。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而真正的Simon,卻無可避免地成為了那一個不存在的人,他沉默,低調,寡言少語,獨來獨往,全然缺乏群居的存在感,如同滾滾潮流中的一枚渣滓。


對周圍人而言,他們寧願相信James才是他們真正認識的那個Simon。正如Simon在萬分沮喪之時寫在遺書上的那句話:我是一個幽靈。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迷牆裡的壓抑遊戲


拋開人格分裂的話題不談,《雙重人格》的真正成功之處,則必然在於對反烏托邦世界的精彩構建,以及萬分出彩的光影運用。顯然,理查德·艾歐阿德對於人類未來的生存狀態是抱以悲觀姿態的,它如此陰森、壓抑、單調、憋悶、聊無生氣,將整個世界始終囊括於封閉空間內,如同一座毫無希望可言迷牆。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這樣的未來狀態固然不屬於正能量的明天,反而更貼近於末日,如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便是典型的例子。但不同於《雪國列車》後車廂那種黑壓壓的恐懼,《雙重人格》則是陰森詭秘而又不乏荒誕,一切都在忽明忽暗中,要麼沉睡,要麼醒來,故美其名曰「蟄伏的未來」。


在艾歐阿德的創作構想中,主人公Simon所處的那家公司,想必便是影片中那座最大的迷牆。《雙重人格》開場十分鐘,艾歐阿德便以「電視機」為標誌性意象,用音畫廣告完整地描述了這場後工業時代的機械化遊戲。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人,最終極的資源。但在某些公司里,他們看上去都長得一樣,唯有上校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上校了解人,並且上校知道你需要世界上最強大的數據處理系統來理解所有事,上校將會用你的生意邏輯來教你如何看待人,因為上校知道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人是真正特殊的,不過是人而已。」


通過這段隱喻性的電視廣告,我們不難看出理查德·艾歐阿德的創作野心,儘管這只是對平克·弗洛伊德那座暴力「迷牆」的經典重述。至於世界性的「電視機」意象,則沿襲了眾多導演們對現代媒體文化的反諷,如揚·斯維拉克的《光纖電人》、Esteban Sapir的《天線》等等。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其中對「上校」公司的權力形態的感念,則註定逃不過卡夫卡。從電影伊始的列車幻影、公文包、門卡、辦公室等組合型意象來看,艾歐阿德為《雙重人格》引入的諸多元素,雖源自於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但氣息上又似乎與卡夫卡的《城堡》如出一轍,帶著一種對工業巨獸的恐懼,以及對壓抑時代的黑色惋嘆。


也有人說,理查德·艾歐阿德是借《雙重人格》在向特瑞·吉列姆的《巴西》致敬,不僅風格上同樣光怪陸離,人物設定也難得異曲同工,比如不願隨年華蒼老的母親便是重要一例。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特瑞·吉列姆《巴西》(1985)


但在我看來,《雙重人格》與《巴西》依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特瑞·吉列姆而言,《巴西》的精神源頭除了卡夫卡和奧威爾,還有科幻大神庫布里克,由此影片的底色便是反烏托邦式的迷狂,是熱騰騰的。


而《雙重人格》的精神源頭則註定繞不開陀思妥耶夫斯基,無可避免地,影片中便隨之沾染了蘇俄文學中獨有的深入骨髓的嚴寒。簡言之,《巴西》是屬於熱帶的妙想天開,而《雙重人格》是屬於寒帶的光怪陸離。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詹姆斯·曼高德《致命ID》(2003)


關於文學改編的一點私想


人格分裂題材,已然被很多導演玩到盡,比如朗·霍華德的《美麗心靈》、詹姆斯·曼高德的《致命ID》等,都堪稱此題材代表作,好萊塢也曾由此掀起過一股人格分裂題材的風潮。時至今日,此風潮早已隨風遠逝、淪為過往談資,唯有那些燒腦科幻和超級英雄,依然幾十年如一日發聵著我們的視聽。


然而,在導演理查德·艾歐阿德看來,一部電影的獨立性並非源自題材是否千篇一律,而更在於創作者別具一格的獨立表達。艾歐阿德選擇改編陀思妥耶夫斯基,無疑是需要勇氣的,同時還亟需創作上必然的自信。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科波拉《教父》(1972)


歷來多有導演熱衷改編卡夫卡、托爾斯泰、契訶夫等歐洲文學巨匠,還有人一度死嗑必須忠於原著,但真正足以名垂影史的改編精品卻少之又少;於是又有人以科波拉《教父》為例,鼓吹只有三流小說才最有可能被改編成傳世經典。但在艾歐阿德眼裡,改編文學經典或許並沒有那麼難。


既然是二度創作,苛求忠於原著註定是自找死路,但只要拋開這傳統窠臼,自由揮灑的底氣便油然而生。縱觀理查德·艾歐阿德對《雙重人格》的私人化改編,著實與當年考里斯馬基改編莎翁《王子復仇記》異曲同工。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阿基·考里斯馬基《王子復仇新記》(1987)


在《王子復仇新記》中,考里斯馬基將莎翁原作中的古典英倫移植到了現代芬蘭,哈姆雷特與奧菲麗婭都變成了工人階級,甚至淹死奧菲麗婭的湖泊也變成了現代化的浴缸。


在我看來,這樣的改編果斷是很有意思的,創作者自身欣喜於重構經典的樂趣,觀眾則有幸反觀自身,而從另一層面更貼近原著內核。理查德·艾歐阿德改編《雙重人格》同樣是如此,他顯然並沒有安分地恪守遵循陀氏原著,而是自己再創了另一個世界。


作者| 陸支羽;寫於2012年9月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編輯| 戈多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公 號 推 薦


【阿牛書院】一個很走心的讀書公號


在網上看段子時間久了會不會就膩了?天天讓段子手戳自己笑點,還經常戳歪了,變成個冷段子。最重要的是,就算真正笑過,之後感覺什麼也沒留下,好空虛。


現在有了這麼個公眾號,可以把滿滿乾貨的書給你講成段子,讓你笑過之後還能學點東西。那裡邊陪你讀書的小夥伴,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天生的段子手。


如果你看完一本書都沒笑,那一定是個冷段子。


【 近 期 熱 文 】


電影是藝術的最後一口氣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雙重人格:和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撕逼 點擊播放 GIF/143K



鯨魚放映室|麥田電影院|看圖猜電影


有一張劇照|有一個影人|有一句台詞|有一段原聲


影史軼事|深度影評|導演訪談|資源共享


喜歡請關注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


死在電影院 是影迷們最大的夢想


死在片場 是導演們最美的絕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李麗華去世,這樣的傳奇不會再有
從同性戀和人獸交談《美女與野獸》
唐棣:影評人 X 的獻身
從《馬賽克少女》看FIRST創投會
希區柯克:凡是演員都是「牲畜」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個人都是雙重人格,而她有五重
《雙世寵妃》女主雙重人格備受好評,一人分飾兩角的還有她們
雙重性格的幾個星座,一定有讓你意外的一個
雙重人格都是神經病?動漫裡面的各種雙重人格
盤點動漫中擁有雙重人格的人物,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
大尺度激情戲雙重人格……他閉關一年只為這一個角色
上一秒還在嬉笑,下一秒就淚崩的雙重性格星座
海賊王中四個雙重性格的角色,第一個瘋起來只有羅賓能制住
每個人都有一點雙重性格,這超級正常的!
這3大星座,具有雙重人格,或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性格,就知道你會榜上有名的
具有雙重人格的三大星座,是你嗎?
可怕!具有雙重人格的星座
這三大星座具有雙重人格,讓人難以捉摸
這些星座的人具有雙重性格,你造嗎?
具有雙重人格的三大星座,就知道有你!
據說這幾個星座的人是具有雙重人格的?好可怕!
具有雙重人格的三大星座,你想到啦么?
具有雙重人格的幾個星座!有點可怕
這些星座都有雙重人格,你遇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