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日本是一個有很大野心的民族, 它在剛剛完結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轉變之後, 便把利爪伸向朝鮮半島, 但它不知道, 這次對立的是其時的超級大國——中國的盛唐。狂妄自大的日本召集數量很多的船隊, 在白村江(今韓國西南部的錦江) 與唐朝的水軍相遇。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7 世紀中葉, 唐朝恰是鼎盛時期, 而日本的經濟發展也極快。那時分並不是向外擴張、力求把地圖擴展的時代, 兩國為何會針鋒相對, 在海面比武呢?


這完全是緣於區域實力的博弈。由於這個時分恰是朝鮮半島戰火綿綿的時期, 戰役對立的兩邊分別向中日兩國尋求支援。所以,一場惡戰就在所難免了。


一、區域實力的博弈


早在4 世紀, 朝鮮半島就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式。其時百濟因遭到高句麗和新羅的聯合威脅, 所以想借日本之力進行對立。正好日本也企圖利用這種形勢, 在朝鮮半島樹立自個的控制實力。因此, 日本大和朝廷出動戎行侵略新羅, 征服了弁韓這個當地, 設「日本府冶, 進行直接的控制, 百濟也由此變成日本的朝貢國。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在後來的幾十年里, 隨著日本國土的一致和國力的增強, 大和朝廷又屢次侵略朝鮮半島, 實力越來越強。


韶光慢慢地推移到了公元594 年, 高句麗、百濟、新羅開端向隋朝朝貢。日本也於公元600 年向隋朝差遣使節。20 多年後, 唐朝與高句麗、百濟、新羅樹立冊封關係。


到7 世紀中葉, 日本通過「大化改新冶, 從奴隸制走向了封建社會, 政治制度得到完善, 社會經濟發展得很快。就在日本社會快速向前發展的同時, 在不遠處的朝鮮半島上, 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正在為消除對方、一致半島進行著長年累月的戰役。公元655年, 高句麗聯合百濟進犯新羅, 新羅向支持自個的唐王朝求救。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唐高宗本來想靠施加壓力來處理這場紛爭, 但遣使調停無果,所以先後派程名振、蘇定方、薛仁貴等將領率兵出擊高句麗, 企圖牽制其兵力, 讓新羅不斷地強大自個的部隊。但是, 此舉仍舊沒有達到預期的作用, 由於高句麗背後有百濟的不斷支援, 向新羅的進犯繼續不斷。公元660 年, 新羅王再次向唐朝求救, 唐高宗這次調遣更多的部隊, 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 帶領水陸大軍13 萬, 從成山渡海向百濟建議進犯。百濟軍屯守熊津口進行抵抗, 但在唐軍南北夾攻之下, 很快潰敗, 隨後唐軍與新羅兵合一處, 向百濟都城泗沘進軍, 十天不到, 便滅了百濟國, 並俘虜了其國王。隨後, 5000 日軍護送百濟豐璋王子歸國即位, 百濟國得以苟延殘喘。


二、大型戰船與小型戰船的對壘


公元663 年6 月, 中大兄皇子命令上毛野沖弱帶領2郾7 萬人向新羅建議進犯, 奪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 切斷了唐軍與新羅的聯繫。唐高宗聽到消息十分氣惱, 錄用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 率7000 戰士渡海進駐熊津城(今韓國公州), 與劉仁軌會師, 唐軍軍勢因此大振。由於7月間百濟君臣之間發生了嚴峻內訌, 實力銳減。唐軍與新羅戎行趁機調兵遣將, 節節成功, 百濟王所在的周留城即將被包圍。

唐朝和新羅的聯軍從陸路三面進犯周留城, 城外據點逐一被霸佔, 百濟所以又向日本求救, 中大兄皇子派廬原君臣領軍萬餘越海而來, 準備自白村江口登陸。這個時分, 聯軍雖已從三面包圍了周留城, 成功就在眼前。但是聯軍的將領們沒有忘記這一點———建在白村江河口上游左岸山地上的周留城, 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 山峻溪隘, 易守難攻。百濟只要能確保周留至白村江一線安全暢通, 就能得到日本從海上的支援, 從而據險固守。因此, 白村江變成維繫周留存亡的生命線, 也是百濟得以復國的希望所在, 兩軍都誓在必爭, 所以唐朝早有準備, 海路運送戰士的戰船以及船上的裝備都十分足夠。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8 月17 日, 唐將劉仁軌、杜爽與百濟降將扶余隆則帶領戰船170 艘列陣白村江口, 迎戰日本水軍。公然, 10 天后, 日本援軍萬餘人, 分乘戰船千艘, 與唐朝水軍在海上遭遇。從其時兩邊的軍力來看, 大唐水軍7000 餘人, 戰船170 艘; 日本水軍有萬餘人, 戰船1000 多艘。比起唐軍, 日本船舶雖多出數倍, 但簡直都是小型船舶; 唐軍的170 艘則皆為其時的巨船, 武器裝備遠勝於日軍, 用一個詞來概括, 就是「船堅器利冶」。而且, 日本水軍並不習氣大規划水戰, 而唐的大型船隊早已先抵達白村江, 嚴陣以待日本水軍的來到, 因此, 唐軍在心理上自然較有餘裕。戰鬥開端了, 唐軍採納以發射火箭焚燒日本兵船的戰法, 只見帶著著火焰的無數利箭嗖嗖地朝日本水軍鱗次櫛比的小船上射去。當然, 日本的水軍也有火箭, 而且也拚命發射, 但對巨船而言, 火箭並不是有用的剋制武器, 由於縱然船舶的一有些著火, 也能迅速撲滅。而日本的小型船舶正好相反, 一旦著火, 很快就會燒及全船; 燒成一團火的兵船, 勢必為了逃命被迫到處亂竄, 結果又紛繁撞上其他友船, 火苗也跟著蔓延, 大火愈燒愈烈。所以, 日本船舶一艘又一艘地被火焰吞噬。

水戰連續兩天, 唐朝在戰術上布置得十分得當, 在不斷成功的情況下, 又從背後包抄日本的戰船。日本敵不過巨大船體和強烈火箭的進犯, 在掉轉船艏企圖逃逸時, 才發現有有些唐軍巨船已繞到後面, 在緊張得不知所措時, 日本兵船又遭到強烈的進犯, 大火焚燒的噼里啪啦聲和日軍的慘叫聲不絕於耳。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這實在是一場凄烈無比的水戰, 焚燒的日本船舶達400 艘, 勇將朴市田來津亦於此役陣亡, 日軍溺死者不計其數, 海水被染得赤紅。唐朝戎行大獲全勝, 1000 多年後, 我們仍能聽到戰士的歡呼聲。


三、白村江海戰成功後


白村江海戰的失利, 促進日本退守本土, 愈發慎重, 900 多年間未敢再大規劃侵略朝鮮半島。中大兄皇子害怕唐朝與新羅戎行進犯日本本土, 所以從公元664 年起, 花費巨資, 先後構建了四道防地。其中, 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締造的「水城冶, 實際上是一座用於防禦的土壩, 壩長1郾2 千米, 底部寬80 米, 高十幾米, 外側是一條五米深的水溝。但是這幾道防地並不能使中大兄皇子感到安全, 公元667 年, 他將日本都城從飛鳥遷至近江大津宮。遺憾的是, 唐朝和新羅的戎行並沒有乘勝進軍日本本土, 這幾道防地沒有派上用場。



中國曾經為韓國與日本交戰,而對方似乎並不領情



自此, 日本不但在軍事上重視唐朝, 在經濟上也開端向唐朝學習。此前, 日本曾四次遣使到唐, 戰役失利後派出遣唐使的頻率、使團規劃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戰役之前。最具典型意義的第七次(669 年) 至第十次(733 年) 遣唐使, 使團規劃較大, 一般為四條船, 五六百人, 約是戰前的兩三倍。這一時期中日間的文明和經濟交流也最為興盛, 日本對唐朝的敬畏之心十分明顯。在大唐威武的堅船利器之下, 中日兩國的初次比武, 換來的是東亞局勢近千年的和平緩穩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焰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歷史謎團之——神醫華佗的師傅究竟是誰
相傳唐僧圓寂時方圓五百里老百姓為他送行
中國在一個糊塗君王手中認為馬比人值錢
葵花寶典無需自宮,東方不敗被道士戲弄

TAG:火焰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對日本二戰追責最狠的亞洲國家,不是韓國,而是它
該日本後裔上將對中國如此敵視,要將未來戰艦派駐韓國
世界各國對日本的印象對比,只有韓國的亮了
蒙古國美女自敘:希望嫁韓國日本,對中國渴望不可求
台灣看了中國如此對待韓國 不禁感嘆中國對台真好
日本人嚴重歧視外國人,而這些主要來自中國和韓國
中國此地收容高麗難民,卻被韓國指為韓國土地,現在還糾纏
你們不來韓國,我們也不去中國了,無形中,日本旅遊業又漁翁得利
近日中韓關係日益緊張,導致國人都自發的不再去韓國旅遊了。目前還有一位韓國人,她不分不願意回國,到底是為什麼呢?
走進韓國最擁擠的地方,似乎所有的韓國人和外國人都擠在這裡
上海打撈局,韓國官方都為止打抱不平的中國企業,誠信感動韓國
此韓國非彼韓國,自古至今屬於中國
韓國力邀中日合辦世界盃等待回復,日本說怕丟人,中國直接不理!
日本也是韓國的?感覺全世界都是韓國的,棒子們贏了
韓國總統祖籍中國,是中國人的後裔,還經常眺望中國
韓國歷史書上本國領土,中國被佔了大半,日本也淪陷
韓國和日本的不給力,導致美國輕易不敢對中俄「出手」
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國有一隻韓國部隊,對日軍喊話的一般都是他們
在韓國 這些是中國遊客去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