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易錯點1 誤認為生物名稱中帶有「菌」字的都是細菌


(1)細菌:從名稱上看,凡是「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細菌屬於原核生物。乳酸菌也是細菌。


(2)放線菌:屬於原核生物。

(3)真菌類:屬於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黴菌(根霉、青黴、麴黴、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銀耳、猴頭、靈芝等)。


易錯點2 誤認為生物名稱中帶有「藻」字的都是植物


藍藻(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髮菜等)屬於原核藻類,但綠藻、紅藻等屬於真核藻類。


易錯點3 誤認為單細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常見的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是真核生物;單細胞綠藻(如衣藻)、單細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錯點4 組成活細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組成細胞乾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


C、H、O、N四種基本元素中,鮮重條件下:O>C>H>N;乾重條件下:C>O>N>H,可以用諧音記憶法來記憶:鮮羊(氧)干碳。


易錯點5 斐林(班氏)試劑不能檢測所有糖類


還原糖可與斐林(班氏)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還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麥芽糖等;非還原糖有蔗糖、澱粉、纖維素等,但它們都可以通過水解生成相應的還原性單糖。

易錯點6 糖類不是細胞中的唯一能源物質ATP不是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質


(1)細胞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都含有大量的化學能,都可以氧化分解為生命活動供能,產物中都有CO2和H2O。正常情況下,脂肪、蛋白質除正常代謝產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狀態或衰老狀態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質,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太陽能是最終能量來源;植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是澱粉,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


(3)並非所有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等


易錯點7 不要認為所有多肽中的肽鍵數都是氨基酸數-1

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環狀肽,其肽鍵數=縮合產生的水分子數=水解所需水分子數=氨基酸個數。


幾肽就是含有幾個氨基酸


易錯點8 有細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細胞


植物細胞一定有細胞壁,但有細胞壁的並不一定都是植物細胞,如原核細胞(除支原體外)、真菌細胞也有細胞壁。

易錯點9 具有中心體的不一定都是動物細胞


低等植物細胞也有中心體,所以判定是不是動物細胞不能僅根據是否具有中心體。如果有細胞壁也有中心體應該屬於低等植物細胞。


易錯點10 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


有些細菌(如硝化細菌等)可以進行有氧呼吸,藍藻細胞也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但它們屬於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它們可通過細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進行有氧呼吸。


易錯點11 誤認為真核細胞都有線粒體


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細胞內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還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動物細胞內也沒有線粒體,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


易錯點12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


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屬於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細胞質的一些膜結構上進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還有一些光合細菌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沒有葉綠體。


易錯點13 誤認為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構成,結構非常簡單。既然沒有細胞結構,就不是真核細胞或原核細胞,所以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易錯點14 細胞器特點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1)圖中無膜(或無磷脂)的細胞器有哪些?無核酸、有核酸但無「T」的細胞器有哪些? 核糖體無膜,高爾基體和內質網無核酸,核糖體只有RNA無DNA(無「T」)。


(2)圖中可合成有機物的細胞器有哪些?


高爾基體可合成纖維素,內質網可合成脂質線粒體能合成「ATP(三磷酸腺苷)」


易錯點15 細胞液與細胞內液


細胞液:植物細胞液泡內的水狀液體,含有細胞代謝活動的產物,其成分有糖類、蛋白質、有機酸、色素、生物鹼、無機鹽等。細胞內液:一般是指動物細胞內的液體,是相對細胞外液而言的。


易錯點16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運輸


跨膜運輸包括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是由物質直接穿過細胞膜完成的,它是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物質運輸方式,其動力來自物質的濃度差或由ATP提供。胞吞和胞吐是藉助於膜的融合完成的,與膜的流動性有關,它是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物質運輸方式,靠ATP提供動力。


易錯點17 物質進出細胞核並非都通過核孔


核孔是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質出入細胞核是通過跨膜運輸實現的,不通過核孔。核孔進出也是有選擇性的。


易錯點18 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易錯點19 紅細胞都無線粒體,都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只有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才無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其他生物的紅細胞(如蛙的紅細胞、雞的紅細胞)均含線粒體,可進行有氧呼吸;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可進行無氧呼吸,故可放出能量,但其產物為乳酸,不產生CO2。蛙的紅細胞進行無絲分裂。


易錯點20 酶促反應速率不同於酶活性


(1)溫度、pH都能影響酶的空間結構,改變酶的活性,進而影響酶促反應速率。


(2)底物濃度或酶濃度也能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當底物濃度相同時,在一定範圍內,隨著酶濃度的增大,酶促反應速率增大。當酶濃度相同時,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底物濃度的增大,酶促反應速率增大。但底物濃度或酶濃度沒有改變酶活性。


易錯點21 不同酶的最適pH不同


動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6.5~8.0之間,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植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4.5~6.5之間。


易錯點22 ATP與ADP的轉化並不是完全可逆的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從物質方面來看是可逆的,從酶、進行的場所、能量方面來看是不可逆的,即從整體上來看二者的轉化並不可逆,但可以實現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的轉化,保證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持續供應。


易錯點23 誤認為ATP等同於能量


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簡寫為A-P~P~P,高能磷酸鍵水解時能夠釋放出高達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與能量有關的一種物質,不能將兩者等同起來。 易錯點24 ATP轉化為ADP也需要消耗水


ATP轉化為ADP又稱「ATP的水解反應」,這一過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時也需要消耗水。凡是大分子有機物(如蛋白質、脂肪、澱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易錯點24 未脫離植物體的細胞不能表現出全能性


植物細胞全能性的表達需要一定的條件,即離體、無菌、一定的營養物質、植物激素和一定的外界條件。未脫離植物體的細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不能發育成完整的植物個體。


易錯點25 暗反應過程並非不需要光


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光反應和暗反應。前者在光下才能進行,並在一定範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後者在有光、無光的條件下都可以進行,但需要光反應的產物[H]和ATP,因此在無光條件下不可以長期進行。


易錯點26 認為真核生物細胞呼吸的場所只有線粒體


(1)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丙酮酸和水徹底分解成CO2和[H],[H]和O2結合生成H2O,這兩個過程在線粒體中進行。


(2)無氧呼吸始終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易錯點27 誤認為有氧呼吸的全過程都需要O2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階段需要O2。


易錯點28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分離原理


提取時用無水乙醇,因綠葉中色素能溶於無水乙醇;分離時利用層析液用紙層析法,因綠葉中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


易錯點29


如圖所示a、b植物適宜條件下光照強度與CO2吸收量的關係,思考: (1)對於a植物,A、B、C三點含義分別是什麼? A點表示呼吸強度。B點表示光補償點,此光強時光合強度等於呼吸強度。C點橫坐標表示光飽和點,此光強時光合強度達到最大;縱坐標表示光飽和時對應的凈光合強度。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2)將a植物放置在缺鎂培養液中培養,A、B、C三點的移動情況如何?


A點不移動,B點右移,C點左下移。


(3)AB段、C點後限制光合強度的環境因素分別是什麼?


AB段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C點後是CO2濃度、溫度等(內部因素是酶和色素等)。 (4)a、b植物哪個更有可能是陰生植物? b植物。


易錯點30 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


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積的有機物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的途徑有延長光合時間、增加光合面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與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的途徑有光照強弱的控制,CO2的供應,必需礦質元素的供應。


易錯點31 有機物的水解與氧化分解


凡是脫水縮合形成的有機物均可與水反應,並且水解不消耗也不產生ATP,只需水解酶即可;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其中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也就是細胞呼吸


易錯點32 並非所有細胞都有細胞周期


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細胞(如神經細胞)不具有細胞周期,進行減數分裂的性原細胞也沒有細胞周期。


易錯點33 細胞板是真實結構,赤道板並非真實存在


(1)赤道板是細胞中央與紡錘體的中軸垂直的一個平面,只表示一個位置,不是真實存在的,在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2)細胞板是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過高爾基體密集而形成的一種結構,它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顯微鏡下能觀察到該結構,它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區別於動物細胞的標誌。


易錯點34 在裝片中不能觀察到細胞有絲分裂的連續過程


根尖細胞在解離的同時已被殺死,細胞分裂停止,細胞固定在被殺死的瞬間所處的細胞分裂時期,不再變化,故對於裝片中的某一特定細胞來說,只能看到細胞周期的一個特定時期。


易錯點35 後期著絲點分裂不是紡錘絲牽引的結果


用秋水仙素破壞紡錘體的形成,無紡錘絲牽引著絲點,複製後的染色體著絲點照樣分裂,使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這就說明著絲點分裂不是紡錘絲牽引所致。


易錯點36 同源染色體的大小並非全相同


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體細胞中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X染色體較大,Y染色體較小。


易錯點37 誤以為二分裂就是無絲分裂


無絲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組織細胞進行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紅細胞、某些植物的胚乳細胞等,這些細胞都有成形的細胞核,核膜、核仁都完備。分裂時細胞核先延長,核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成為兩個細胞核;接著,整個細胞從中部縊裂成兩部分,形成兩個子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


二分裂指細菌的分裂方式。細菌沒有核膜,在擬核中只有一個大型的環狀DNA分子,細菌細胞分裂時,DNA分子附著在細胞膜上並複製為二,然後隨著細胞膜的延長,複製而成的兩個DNA分子彼此分開;同時,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向內生長,形成隔膜,將細胞質分成兩半,形成兩個子細胞,這個過程就被稱為細菌的二分裂。所以無絲分裂和二分裂是兩種不同的細胞分裂方式。


易錯點38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過程變異問題


有絲分裂不遵循孟德爾定律,可發生的可遺傳變異有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0個四分體。 減數分裂過程中可以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均發生於減Ⅰ後期;不要誤將自由組合誤認為是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易錯點39 誤認為正常人體細胞內的DNA分子數是46個,受精卵中的DNA分子來自父母各一半


人體細胞內的DNA分子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也有少部分存在於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內,正常人體細胞的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就有46個DNA分子,所以整個細胞內的DNA分子數大於46個。受精卵中的DNA分子總數是卵細胞和精子中DNA分子數的和,它們細胞核內的DNA分子數相等,都是23個,但是細胞質內的DNA分子數差異很大。精子含有極其少量的細胞質,細胞質DNA(存在於線粒體內)很少,而卵細胞體積比較大,細胞質較多,細胞質DNA也較多,所以受精卵內的DNA分子來自卵細胞的多於來自精子的。


易錯點40 並非所有幹細胞的分裂都要發生細胞分化


幹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目。一部分細胞發生細胞分化,成為具有特定功能的組織細胞;還有一部分繼續保持分裂能力,用於幹細胞本身的自我更新,如造血幹細胞分裂後,一部分細胞分化為具有各種功能的細胞,另一部分增殖為造血幹細胞。


易錯點41 細胞具有差異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不同個體的細胞有差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同一個體的不同細胞有差異的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直接原因都是因為細胞所含的蛋白質不同。


易錯點42 細胞免疫中靶細胞的裂解是細胞凋亡還是細胞壞死?


效應T細胞使得靶細胞的裂解屬於細胞凋亡,但病原體感染使得細胞裂解屬細胞壞死。


易錯點43 正常細胞中本身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正常細胞中存在原癌基因,並參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正常情況下,原癌基因處於抑制狀態,故人們並未表現出癌症。正常細胞中也存在抑癌基因,它能抑制細胞過度生長、增殖,從而遏制腫瘤形成。當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細胞就會惡性增殖。


易錯點44 體內轉化實驗不能簡單地說成S型細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S型細菌與R型細菌混合培養時,S型細菌的DNA進入R型細菌體內。結果在S型細菌DNA的控制下,R型細菌體內的化學成分合成了S型細菌的DNA和蛋白質,從而組裝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細菌。


易錯點45 氨基酸和密碼子、tRNA不是一一對應關係


密碼子共有64種,決定的氨基酸只有20種。每種氨基酸對應一種或幾種密碼子,可由一種或幾種tRNA轉運;但一種密碼子只能決定一種氨基酸,且一種tRNA只能轉運一種氨基酸。密碼子與tRNA之間是一一對應關係。


易錯點46 轉錄的產物並非只有mRNA


轉錄合成的RNA有三種類型:mRNA、tRNA、rRNA。


易錯點47 下列物質~中圈出的部分指代的物質相同的是?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與相同、與相同。


易錯點48 下圖表示了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請思考



必收!高考生物最容易錯的100個知識點整理



(1)圖示過程發生於何類細胞的何種時期?過程呢? (2)圖中過程進行的方向是由ab還是由ba?


(3)圖中4個核糖體均與mRNA結合,其意義何在?它們合成的肽鏈氨基酸序列是否相同?這些肽鏈是否具有生物學活性?


(1)圖示發生於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中,其發生時期為分裂間期。過程發生於活細胞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心法則包括了 (2)圖中過程進行的方向是由ab。


(3)多個核糖體均與mRNA結合可提高翻譯效率,它們合成的肽鏈氨基酸序列均相同,因為mRNA上密碼子序列決定氨基酸序列,mRNA相同時,氨基酸序列也相同。真核細胞中從核糖體中合成的肽鏈必須經過內質網等的加工形成特定空間結構,方可具有生物活性。


易錯點49 誤認為基因突變就是DNA中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改變


不能把「基因」和「DNA」兩個概念等同起來。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遺傳信息就儲存在它的鹼基序列中,但並不是構成DNA的全部鹼基序列都攜帶遺傳信息。不攜帶遺傳信息的DNA序列的鹼基對的改變不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即鹼基對的變化發生在基因內部則導致基因突變,若發生在非基因片段則不導致基因突變。另外,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RNA中鹼基的增添、缺失、改變引起病毒性狀變異,廣義上也稱基因突變。可見,DNA中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改變與基因突變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染色體上基因的增添缺失替換屬於染色體結構變異


易錯點50 基因突變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變,由於突變的部位不同,基因突變後,不會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對子代性狀沒有任何影響。真核生物基因突變不影響子代性狀的幾種情況如下:(1)基因不表達;(2)密碼子改變但其決定的氨基酸不變;(3)有些突變改變了蛋白質中個別氨基酸的個別位置,但該蛋白質的功能不變;(4)基因突變發生在體細胞中;(5)基因突變發生在精子的細胞質基因中;(6)基因突變發生在顯性純合子中。另外,突變發生在基因的非編碼區、基因突變發生在編碼區的內含子中等情況下也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易錯點51 基因突變不一定發生在分裂間期


基因突變不都與DNA複製出錯有關。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紫外線等輻射)、化學因素(亞硝酸等化學物質)和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外部因素對DNA的損傷不僅發生在間期,而是在各個時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還可直接損傷DNA分子或改變鹼基序列,並不是通過DNA的複製來改變鹼基對,所以基因突變不只發生在間期。內部因素包括DNA複製出錯和DNA鹼基組成改變等,其中內部因素中的DNA鹼基組成的改變更是隨機發生。


易錯點52 誤認為基因突變的結果是產生等位基因


真核細胞(除了性細胞外)的染色體數大多是偶數,每個基因都至少有兩個拷貝,分別位於同源染色體上。基因突變導致基因的鹼基序列改變,從而導致遺傳信息改變,產生新基因,新基因和原來的基因構成等位基因。但不同生物的基因組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細胞的基因組結構簡單,基因數目少,而且一般是單個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變可產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變產生的是一個新基因。


易錯點53 誤認為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除了有害的就是有利的


基因突變的結果有三種情況:有的突變對生物是有利的;有的突變對生物是有害的;有的突變對生物既無利又無害,是中性的。自然選擇是淘汰有害變異,保留有利和中性變異。


易錯點54 自發突變與自然突變不是相同概念


自發突變是DNA在沒有受外來因素的影響下發生的突變,包括兩種類型:DNA複製出錯和DNA鹼基組成改變。


自然突變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突變,自然條件下也有誘發突變的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所以自然突變的範圍更大一些。


易錯點55 不要混淆自交與自由交配


自交強調的是相同基因型個體之間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強調的是群體中所有個體進行隨機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隨機組合。


例:某植物種群,AA佔30%,Aa佔60%,aa佔10%,其中aa無繁殖能力,求自交、自由交配所得子代中aa概率?


自交子代中aa的概率是1/6,自由交配子代中aa的概率是1/9


易錯點56 符合基因分離定律並不一定出現特定性狀分離比


原因如下:(1)F2中3∶1的結果必須在統計大量子代後才能得到,子代數目較少時,不一定符合預期的分離比;(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導致遺傳分離比變化,如隱性致死、純合致死、顯性致死等。


易錯點57 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一定能夠自由組合?


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夠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夠自由組合。


易錯點58 不要把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混為一談


(1)基因突變只是染色體上某一位點的改變,只改變了基因中的一個或幾個鹼基對,有可能產生新的基因;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染色體某一片段的改變,改變的是一些基因的數目、排列順序。


(2)基因突變是分子水平的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是觀察不到的;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細胞水平的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易錯點59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缺失」與基因突變中「缺失」有何不同? 前者是染色體中某一片段的「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的減少;後者是染色體中某一位點上基因內部若干鹼基對的「缺失」,染色體上基因數目不改變。


易錯點60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易位」與基因重組中「交叉互換」有何不同?


「易位」發生於非同源染色體之間,而「交叉互換」發生於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易錯點61 生物的性別並非只由性染色體決定


有些生物體細胞中沒有明顯的性染色體,其性別與染色體數目有關,如蜜蜂等。此外,環境因子也可決定性別,如溫度。


易錯點62 性染色體存在於何種生物何種細胞?


性染色體存在於某些雌雄異體生物的所有正常細胞中。(誤認為雌雄異體生物都存在性染色體,其實性別不是性染色體決定的雌雄異體生物不含性染色體,如蜜蜂;)


雌雄異體生物性別由性染色體上部分基因決定,但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遵循伴性遺傳。


易錯點63 單倍體並非只有一個染色體組


若生物體是二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若生物體是四倍體或多倍體,則其單倍體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染色體組。


易錯點64 果蠅(2n=8)的一個染色體組、基因組分別含幾條染色體?小麥(6n=42)呢?


果蠅:4和5;小麥:7和7。有性染色體的生物,在對應的染色體數量上,基因組=染色體組+1;無性染色體的生物,基因組=染色體組。此外,無性別分化的生物肯定無性染色體,有性別分化的生物也未必有性染色體,如蜂、蟻。


易錯點65 遺傳病患者一定攜帶致病基因?


遺傳病患者不一定攜帶致病基因,如21三體綜合征、貓叫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易錯點66 長期使用農藥,害蟲抗藥性增強的原因是什麼?


使用農藥前,害蟲中已存在抗藥性差異,農藥的使用導致抗藥性弱的被淘汰,抗藥性強的積累加強,從而害蟲群體抗藥性增強。農藥只起選擇作用(自然選擇)。


易錯點67 把生物進化誤當做新物種的形成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會引起生物發生進化;而物種的形成是以生殖隔離為標誌的,此時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已產生明顯差異,不能再進行基因交流。


易錯點68 單側光影響胚芽鞘尖端生長素的產生嗎?


單側光不影響生長素的產生,只是影響胚芽鞘尖端生長素的橫向運輸。


易錯點69 莖的背地性和向光性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莖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體現了生長素的促進作用,不能說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 (莖具有向光性,根具有背光性;根部細胞產生的生長素極性運輸方向也是從形態學上端往形態學下端,但與莖的形態學上下端相反)


易錯點70 生長素極性運輸與橫向運輸的原因不同


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是由內因——植物的遺傳性決定的,不受單側光、重力、離心力等影響


而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則是由外因——單側光、重力引起的。並非所有植物激素都是極性運輸。 注意:單側光不影響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分別。


易錯點71 激素實現調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易錯點72 植物激素、動物激素有何異同?


共同點:都是微量高效、具有調節作用的有機物;不同點:動物激素是由動物體特定的器官產生的,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生的。


易錯點73 無子西瓜、無子番茄的培育方法及原理相同嗎?


無子西瓜是用人工誘導染色體變異的方法獲得的三倍體無子果實,無子番茄是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蕊獲得的無子果實;前者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無子性狀可以遺傳,後者遺傳物質沒有改變,無子性狀不可遺傳。


易錯點74 促進果實發育、成熟、脫落的植物激素分別是什麼?促進種子萌發、打破休眠及延長休眠期的植物激素?


促進果實「發育」的植物激素為生長素和赤霉素,促進果實「成熟」的激素為乙烯,促進果實脫落的植物激素為脫落酸,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的為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延長種子休眠期的植物激素為脫落酸。


易錯點75 興奮的傳導方向不同於局部電流方向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由興奮部位傳向未興奮部位。


(2)在膜外,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相反。


(3)在膜內,興奮的傳導方向與局部電流方向相同。


易錯點76 下丘腦是內分泌腺分泌的調控樞紐,而垂體不是


(1)下丘腦既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又是內分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腦可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間接調控腺體的分泌活動,也分泌抗利尿激素。同時,下丘腦還具有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感受器),調節作用(血糖、體溫、水鹽平衡調節中樞)


(2)垂體能分泌多種促激素,直接調節腺體的分泌活動。


(3)垂體是激素調節的中心,具有調節作用,但其活動受到下丘腦的控制。


(4)所有感覺均產生於大腦皮層中。


易錯點77 誤認為體液調節就是激素調節和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只是激素調節 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於體液調節。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不只受激素調節,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光、溫度。


易錯點78 激素是信息分子而不是能源物質


激素不組成細胞結構,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用於靶細胞,使靶細胞原有的生命活動發生變化。


易錯點79 激素分泌後只運輸到靶細胞對嗎?


激素分泌後彌散進入血液,隨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因只有靶細胞才具有與該激素識別的受體,故只作用於而不是只運輸給靶細胞。


易錯點80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有吞噬細胞、B細胞、T細胞、漿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其中能識別抗原的有,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有。是唯一的不具識別抗原


作用的免疫細胞,此外,吞噬細胞屬免疫細胞,但不屬淋巴細胞。


易錯點81 「液體」並非都是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1)淚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屬於內環境,但血液不屬於。請注意,血漿蛋白屬於內環境成分,而血紅蛋白是細胞內蛋白質,不屬於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易錯點82 炎熱環境與寒冷環境的體溫調節方式不同


寒冷環境條件下的體溫調節是以神經調節為主的神經—體液調節;炎熱環境條件下的體溫調節只有神經調節。


易錯點83 神經細胞K+外流、Na+內流的跨膜運輸方式是什麼?


均是協助擴散。


易錯點84 認為有尿糖就是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糖濃度在0.8 g/L~1.2 g/L之間。當血糖濃度高於1.6 g/L時,就會形成糖尿,尿糖的可能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過多、腎臟病變等。


易錯點85 調節血糖濃度的激素有多種


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濃度升高的激素並不僅僅只有胰高血糖素,還有腎上腺素。


易錯點86 動物激素的受體一定位於靶細胞的膜表面嗎


不同的激素化學成分不同,大分子的激素(如胰島素、生長激素)受體位於靶細胞的膜表面,小分子的激素(如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受體位於靶細胞內。


易錯點87 動物激素


植物激素、維生素、神經遞質、淋巴因子、抗體、酶化學本質 抗體、淋巴因子一定是蛋白質,酶一般是蛋白質(只有極少數的酶是RNA),植物激素、維生素一定不是蛋白質,神經遞質一般不是蛋白質,動物激素有些是蛋白質有些不是蛋白質。 激素、遞質和酶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機物」


易錯點88 機體自身也可產生抗原


抗原不單指病原微生物,機體自身衰老、損傷、死亡的細胞和腫瘤細胞也可能為抗原。


易錯點89 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


 K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當環境遭受破壞時,K值會下降;當生存環境改善後,K值會上升。


易錯點90 「J」型曲線和「S」型曲線的增長率、增長速率如何變化?


「J」型曲線的增長率不變、增長速率持續增大。「S」型曲線的增長率持續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後減小。 增長率=λ-1。


易錯點91 公園平整的草坪有沒有群落的垂直結構?竹林中的竹子高低不平、錯落有致是不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前者有群落的垂直結構,後者不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易錯點92 細菌在生態系統中可充當什麼成分?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光合細菌和化能合成細菌屬生產者,寄生細菌、根瘤菌等屬消費者,腐生細菌屬分解者。


易錯點93 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的關係?


一般是相反關係,但對於極其惡劣條件下的生態系統(如沙漠、戈壁灘等),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均較低。此外,若強調「同等程度的干擾」,則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其恢復力穩定性也強。


易錯點94 表達載體的構建和作用


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複製原點 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並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


易錯點95 動物細胞培養兩次使用胰蛋白酶的作用


第一次是將剪碎的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第二次是將貼壁細胞從瓶壁上分離下來,目的是避免動物細胞的接觸抑制現象。


易錯點96 細胞株和細胞系


細胞株:動物細胞培養中,原代培養的細胞一般傳10代左右就不容易傳下去了,細胞的生長就會出現停滯,大部分細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極少數的細胞能夠度過「危機」而繼續傳下去,這些存活的細胞一般能夠傳40-50代,這種傳代細胞叫作細胞株。


細胞系:細胞株細胞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當細胞株傳至50代以後又會出現「危機」,不能再傳下去。但是有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並且帶有癌變的特點


易錯點97 原代培養與傳代培養


原代培養:在動物細胞培養中,將動物的組織取出來後,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後配製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浮液,再將該細胞懸浮液放入培養瓶中,在培養瓶中培養。這個過程稱為原代培養。也有人把第1代細胞的培養與傳10代以內的細胞培養統稱為原代培養。


傳代培養:細胞在培養瓶中貼壁生長。隨著細胞的生長和增殖,培養瓶中的細胞越來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細胞從瓶壁上脫離下來,配製成細胞懸浮液,分裝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培養瓶中培養,這稱為傳代培養。


易錯點98 單克隆抗體製備過程中的兩次篩選


第一次篩選:利用特定選擇培養基篩選,獲得雜交瘤細胞,即AB型細胞(A為漿細胞,B為骨髓瘤細胞),篩選掉A、B、AA、BB型細胞。


第二次篩選: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體雜交法篩選,獲得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易錯點99 胚胎移植是有性生殖


胚胎分割移植為無性生殖,「試管嬰兒」技術為有性生殖,胚胎移植是有性生殖還是無性生殖,取決於胚胎是由受精卵形成的,還是由核移植技術形成的重組細胞發育而成的或胚胎分割形成的。


易錯點100 胚胎工程中兩次「沖卵」的不同、兩次使用激素、兩次檢查


胚胎移植過程衝出的是早期胚胎(從子宮)。體外受精過程衝出的是卵子(從輸卵管)。 兩次使用激素:第一次對供、受體母牛進行同期發情處理;第二次用於供體的超數排卵。 兩次檢查:第一次對收集的胚胎進行檢查;第二次對受體是否妊娠進行檢查。


答題規範表述


(1)專業術語要規範。


錯別字現象突出。例如:「神經調節」寫成「神經調接」、「神經條節」。這一點是一票否決制,簡答題只要出現錯別字;就是0分。


表達不完整。例如:把「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寫成「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釋放素」,把「腎上腺素」寫成「腎上腺激素 」。簡答題一定是嚴格按照答案給分,多字、漏字均不得分,這樣丟分非常可惜。對教材上的概念、名詞等專業性術語要熟練掌握並應用。如果對此不重視,就可能失分。


(2)文字表述要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條理性。


保證答案的科學性是答題準確性的最重要要求,沒有科學性的答案其毫無正確性可言。在科學性的基礎上堅持答題的邏輯性、完整性和條理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教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易教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高考地理必備知識點450條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高考生物最容易丟分的易混淆知識點2
2017高考自然地理必背知識點5
良心整理:2017高考化學必考知識點匯總,你都複習好了嗎?
高考地理:這11個知識點最容易被考中
高考理綜不能不知道的100條知識點
2017高考地理知識點:地理現象判斷季節
2017年高考生物知識樹結構圖10植物激素調節
寒假好好思考這120個問題的人,高考物理都得了滿分!
高考生物:200道基礎測試,掃清你的知識死角18
2017高考作文題目匯總,你覺得哪個最難寫?
高考生物:200道基礎測試,掃清你的知識死角7
高考生物:200道基礎測試,掃清你的知識死角3
必讀│2017高考作文十大考點預測,你會寫幾個?
記住這些地理知識點,高考還能再提20分!
2016高考生物精华知识点巧记23条
2017高考作文題目匯總,你覺得哪個最奇葩?
2017年高考地理12大時事熱點,掌握了至少多得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