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 呼吸內科 劉傳合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第一次見劉傳合主任,發現他的眼鏡片磕掉了一個角。後來得知,破損已經有幾個月了,一直沒換,他粗線條地說,「不影響使用嘛」。「粗線條」的劉傳合最近忙著修改幾篇論文,滿屏花花綠綠,連參考文獻字體都沒逃過修訂。他一臉認真地說:「做事要用心,不能糊弄。」


劉傳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下簡稱首兒所)哮喘防治中心研究員、呼吸內科副主任、哮喘中心與肺功能室主任。他曾說:「醫學還要發展,你不探討誰探討?」 憑著這種科研工作者天然的使命感,劉傳合在兒童哮喘與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上取得了諸多成就。今年是他當醫生的第28個年頭,驀然回首,他由衷感慨:「醫生是個幸福的職業,努力,用心,總會有所收穫。」

務實的學者


對國內廣大醫生群體而言,臨床與科研的關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議題,主張「各司其職」者有之,主張「二者兼顧」者有之。劉傳合偏向於後者,他說:「首兒所既是一個醫院,也是一個科研機構,在這裡做醫生,就應該又懂臨床又懂科研。結合臨床問題做科研,更能體現科研的價值。」


作為研究型學者,劉傳合肩負的臨床工作可謂繁重,每周三天固定出門診,半天肺功能室值班,周末一天脫敏治療,每個月三到四次小夜門診……首兒所外宣主任曾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白加黑」對醫生們來說,除了是藥物名稱,還是連班的代名詞……前天夜班,就看到劉傳合主任在兩班之間,匆忙吃了一個煎餅,繼續出診。偷偷看了下時間,僅不到三分鐘。


「被偷拍了。」 劉傳合笑言,「其實當醫生,出門診、為患者解決問題,是天經地義的。有時候,幫一直診斷不明的病人把問題搞清楚了,即便是個簡單的病症,也是一種欣慰。」


或許正是因為抱著這種心態長期投身臨床工作,使得劉傳合的科研課題更加接地氣兒,也更加契合實際需求。

目前,劉傳合主任正在進行的一個重要課題叫做《年幼兒童哮喘診斷技術與規範化管理的研究》,是「國家衛計委 2015 年度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之一。課題的研究目的在於,探索並提出我國年幼哮喘兒童的臨床診斷標準,以及相關檢測技術的參考標準,期望研究結果將能幫助解決困擾兒科哮喘領域多年的難題。


據了解,中國兒童哮喘患病率正以每十年 50% 的幅度遞增,尤其是年幼兒童更為明顯。近20年來,隨著哮喘防治工作的推進,學齡兒童哮喘診斷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年幼兒童(0到5歲)哮喘的診斷一直存在爭議。早在 2008年,劉傳合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嬰幼兒出現喘息,但每個孩子病因、表現會有所不同,過敏原檢查、肺功能水平差異很大,始終缺乏一個統一的診斷標準。」 劉傳合指出,「這就導致了年幼兒童患者不能及時明確診斷,錯過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


「國家衛計委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是衛計委唯一的大型科研項目,課題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這個課題能夠申報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緊密貼合實際問題,有很強的應用性。同時,首兒所哮喘防治中心本身在兒童哮喘領域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結合自身強大的學科優勢,紮實的檢測基礎,加之聯合了全國多個城市的 6 家三級醫療機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以強強聯合的形式成功通過了此次項目申報。


作為項目牽頭人,為了使項目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劉傳合前後四次修改項目方案,歷時半年,內容改動近半。


對此劉傳合坦言,那段時間心理壓力相當大,不過,能發現一些新東西,對這個領域,對這個行業有益,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勤奮的進取者


愛因斯坦曾說,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取決於對 8 小時以外時間的利用。有同事說劉傳合「嚴肅、認真,有點工作狂」,每天在醫院工作14小時,門診、科研、教學工作擠滿了他的日程表。筆者有一次到辦公室找劉傳合主任,剛好看到他從水房洗漱歸來,疲憊但是眼中有神。他常說:「付出才會有收穫。陳(育智)教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你看她平日的付出有多大。」 現在,劉傳合的學生也常把同樣的語句掛在嘴邊。

干一行愛一行。在劉傳合看來,興趣是培養出來的,面對工作,投入才應是第一位的。


說出來有人會不信,傾心兒科臨床和科研的劉傳合,在上大學一年級時還曾有過退學的念頭。一年間,他在進退之間一度搖擺不定,但是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說,「人生一些決定有時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既然最終決定要做下去,就好好做」。


1990 年,劉傳合考上了首兒所董聲煥教授的醫學碩士,參與了《肺表面活性劑的研製與開發》項目。「董教授做科研非常嚴謹,非常到位,這點至今對我影響深遠。」


1983 年,董聲煥教授留美歸來,開始著重於肺表面活性物質(以研製出能治療肺透明膜病呼吸衰竭為目標)的研究。當時由於早產兒肺部發育不成熟,極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症,而這種肺表面活性劑的研發,能夠替代早產兒肺部缺乏物質,明顯降低早產兒的病死率,在許多其他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的應用中也非常有效。劉傳合加入董聲煥教授的團隊之初,藥物開發已進行了一段時間,他主要的工作是參與動物模型試驗。之前團隊曾經想過做離體肺動物模型,但效果不佳,最終選擇了活體模型。幾年時間,一個個動物實驗做下來,注射藥物、觀察藥效,劉傳合見證了董教授是如何一步步設計試驗,嚴謹對待每一個實驗數據的歷程。他們每一步都在探索,甚至有時候會走回頭路,但從未放棄。


這種肺表面活性劑從開始研發到應用於臨床,前後經歷了近 20 年時間。當初和董教授差不多同時做研究的機構還有兩家,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劉傳合對此十分感慨:「做事要持之以恆,腳踏實地。不論別人怎麼樣,自己要付出,走自己的路。」


那幾年中,除了做實驗,劉傳合還打下了堅實的呼吸生理科學和呼吸急救理論基礎,掌握了紮實呼吸機的使用、血氣、肺功能的測定技能。1997 年至 1998 年,他在國內率先進行了液體通氣實驗治療;1998 年至 1999 年,進行了一氧化碳吸入對氣道反應性的動物實驗研究。


1999 年開始,劉傳合開始專註於兒童哮喘領域,參加了很多日常哮喘門診工作,包括很多哮喘患者的教育工作,同時他在各種兒童功能測定方面進行了多項研究;參與或主持翻譯了《全球兒童哮喘管理和預防的指南(GINA)》、《過敏性鼻炎的處理及其對哮喘的影響(ARIA)》;參與了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計劃(兒童哮喘的防治)、哮喘流行病學調查……陳育智教授這樣評價:「這麼多年來,劉傳合主任在兒童哮喘領域做了很多工作,沒有他,我們做不成現在這樣的成績。」


2005 年至 2008 年,劉傳合赴澳洲阿德萊德大學婦兒醫院做博士後,回國後他憑藉此前紮實的研究基礎,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哮喘中心和肺功能室工作,使肺功能室進一步發展壯大。從常規通氣肺功能、脈衝震蕩、嬰幼兒潮氣呼吸到呼出氣一氧化氮,再到最新的體積描記儀肺功能,使首兒所肺功能檢測水平走在了國際前沿。上文提到的《年幼兒童哮喘診斷技術與規範化管理的研究》能夠成功申報「國家衛計委 2015 年度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也離不開他的努力以及首兒所全體團隊成員堅實的檢測基礎。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嚴格的師者


劉傳合眉毛濃密,眼睛不大,眼角微垂,不笑的時候,略顯嚴肅。當了近三十年兒科醫生,他寬厚的額頭上有些皺紋,或是歲月饋贈,或是皺眉思考形成的痕迹。


目前有五位研究生跟著他學習。「劉老師寫論文超級牛!」學生們常說。翻看簡歷,會發現他曾多次獲得全國兒科呼吸會議優秀論文獎。談到這點,劉傳合有些靦腆,他略微低頭,嘴角微微上揚:「做事一定要認真,文章要寫就好好寫,不能不用心,文章是自己工作的體現,也是別人學習的材料。」


這種較真不僅體現在他對待論文的態度上,還體現在他修改學生論文的嚴苛上。學生們說,自己寫的論文往往要反覆修改很多遍,才能過得了劉傳合那關。跟訪時,筆者看到了他修改過的幾篇論文,只見密密匝匝令人眼暈。仔細一看,大到數據、用詞,小到辭彙拼寫、標點、字體,劉傳合都悉究本末進行了修改。就拿一篇不到 500 字的摘要為例,他的修改幾乎佔了一半篇幅。


門診上,他會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病歷的規範進行書寫,包括過敏史、查體結果、病情判斷等等,最後還要求學生簽上名字。筆者不禁問他:「這樣不會過於刻板嗎?」 他很嚴肅地回答:「你看到的形式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內容。寫病歷實際上是一個訓練醫生思維的過程,之所以要嚴格按照規範格式,是為了不丟失任何內容。若是哪條漏了,或者跳躍了,那麼這條思維鏈就是不完整的。」 不過,嚴格的劉傳合也會在不經意間展現出對學生溫和的一面。筆者跟訪當天,門診持續到快一點還未結束,他發覺時間有點晚便小聲地對學生說:「你們先去吃飯吧。」


對於劉傳合來說,帶年輕人,組建更強大的人員梯隊是他現在最重要的任務。他常說:「我們的哮喘防治中心是陳教授這麼多年一手辛苦建起來的,做了大量工作。我希望能將它持續做下去,建立起更強大的人員梯隊。」 他坦言,目前的人員梯隊中,年輕人還是少了一些。


或許是與性別有關,或許跟性格有關,很難看到劉傳合露出溫情的一面,更多的是恪盡職守,默然體諒。哮喘門診與其他門診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在門診過程中會指導糾正患兒的用藥方法。用藥方法有誤是哮喘控制不好的一個最大可能性。「不要使猛勁,要慢吸,均勻用力。」 每次耐心教會患兒如何用藥,劉傳合才能放心讓他們離開。首兒所門診常常人滿為患,有的家長一大早就帶孩子來了,卻遲遲沒看上病,情緒會很不穩定,說話也不會太好聽。劉傳合通常不會計較,他說:「換位思考,可以體諒病人家長的心情,我們好歹是坐在裡面,病人大老早來,還站在外面……」



一個接地氣兒學者的「得失論」



兼顧著臨床、科研、教學多項工作,劉傳合的假期少得可憐。據說他幾乎不怎麼休年假,和家人一起出去旅遊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聊天時,在筆者的強烈要求下,他努力回想了一下,堪堪數出了三次。他頓了頓說到,對於兒子的成長,自己確實是有虧欠的。


筆者問他,為了工作付出這麼多,值嗎?他坦然一笑,答道:「願意乾的事,就不存在值不值!」


醫生檔案


劉傳合


首都兒科研究所研究員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呼吸科副主任兼哮喘防治中心與肺功能室主任


兵器譜認證


兒童哮喘與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門診時間


周一全天(專家)


周二全天(專家)


周四全天(特需)


專家簡介


2005年~2008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婦兒醫院博士後科學家,2009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兒童醫院學習兒童肺功能測定技術。主要從事兒童哮喘、過敏與肺功能等的流行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多次參與或主持翻譯了《全球兒童哮喘管理和預防的指南(GINA)》、《過敏性鼻炎的處理及其對哮喘的影響(ARIA)》,參與了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計劃(兒童哮喘的防治)、主持了北京市城鄉兒童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擔負項目:2015年國家衛計委公益性衛生行業科研專項《年幼兒童哮喘診斷技術與規範化管理的研究》。


目前擔任社會職務包括,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呼吸治療與肺功能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特異性免疫診斷與治療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過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變態反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秘書,全國兒童哮喘協作組副組長,全國兒童肺功能協作組副組長,《中華兒科雜誌》、《臨床兒科雜誌》、《中華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雜誌》編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檔案-北京兒童醫院 重症醫學科 曾健生
於小兒重症,比熱情更重要的是嚴謹
讓大夫回歸真正的人,醫學的「砝碼」,誰來掌控
鷹的敏銳與洞察,精神科醫生的細節之道
當大夫到後來可能更多的就是共情、理解和接納,尤其是精神科大夫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您可能感興趣

茶桌,這種木的夠接地氣兒嗎
接地氣兒的時令美食,一口「鮮」一口「嫩」,感受舌尖上的春天
「最接地氣兒」的女神范兒 當屬她玩的最漂亮!
一塊不起眼的丑石,經他之手卻有了「仙氣兒」!
她是演員佟麗婭,女神外表下竟有一顆接地氣兒的心
白敬亭搶自己熱評不是第一次了,網友:和林更新一樣接地氣兒!
全北京最接地氣兒的減脂餐都在這裡了!
漲姿勢了,想不到你是如此接地氣兒的韓雪!
沒有氣兒的輪胎也能走嗎?
岔氣兒,是哪兒的氣兒?岔了怎麼辦?
有哪些星座女生是心思單純且最接地氣兒的!
心思單純且最接地氣兒的星座女!
心思單純且最接地氣兒的星座女
楊洋井柏然陳學冬搭配最接地氣兒的,穿這樣的他們是你的男票嗎?
最接地氣兒的私 房 菜 ,終於知道每天該吃啥了!
最接地氣兒的斯科拉里!一心只想為恆大贏得更多冠軍
沒有氣兒的啤酒你能接受嗎?
仙仙的一縷白裙,然後回眸一笑,那仙氣兒也真的沒誰了
有些酒,就是透著那麼一股「騷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