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傳統中醫認為,痛風者,遍身骨節走注疼痛也。謂之白虎歷節風,都是血氣、風濕、痰火,皆令作痛。或勞力,寒水相搏。而其或酒色醉卧,當風取涼;或卧卑濕之地;或雨、汗濕衣蒸體而成。痛風在上者,多屬風;在下者,多屬濕。治療上面,多活血疏風、消痰去濕,而針對因風寒、溫散、除濕化痰等方面,也給出了與其相適應的治療方子,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遍身壯熱、骨節疼痛者,是風寒也。

治療方劑:解表升麻湯,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

方劑組成:柴胡、升麻、本、羌活、防風、麻黃、蒼朮、陳皮、甘草、當歸上銼一劑,姜蔥水煎,熱服,出微汗。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遍身疼痛屬虛寒者,宜溫散也。

治療方劑:

1.加味五積散, 治四肢骨節痛,因虛寒者宜之。

方劑組成:當歸、川芎、白芍(酒炒)、 陳皮 、半夏(姜炒)、蒼朮(米泔浸)、茯苓(去皮)、濃朴(薑汁炒)羌活 、獨活枳殼(麩炒)、桔梗、白芷(各八分)、乾薑、肉桂、麻黃、甘草(各五分)、穿山甲(隨所痛取甲,燒灰一錢)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麝香少許,水煎溫服。

2.乳香定痛丸 治諸風,遍身骨節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風。

蒼朮(米泔浸,二兩)、川烏(泡去皮)、當歸、 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三錢)、丁香(五分),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黃酒送下。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遍身疼痛屬濕痰者,宜除濕化痰也。

治療方劑:

清濕化痰湯 :治周身、四肢骨節走注疼痛,牽引胸背,亦作寒熱喘咳煩悶,或作腫塊,痛難轉側,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點如冰冷,脈滑,乃是濕痰流注經絡關節不利故也。

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 陳皮、茯苓(去皮) 蒼朮(米泔浸) 羌活 片芩(酒炒) 白芷白芥子(各一錢) 甘草(三分) 木香(五分,另研)

上銼一劑,入竹瀝、薑汁同服。骨體痛甚及有腫塊作痛者,名曰痰塊,加乳香、沒藥、海石、朴硝;頭項痛加川芎、威靈仙;手臂痛加薄桂,引南星等葯至痛處;腳痛加牛膝、黃柏、防己、龍膽草、木瓜。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遍身走痛,日輕夜重者,是血虛也。

硫經活血湯 ,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屬血,多因酒色損傷,筋脈虛空,被風寒濕熱感於內,熱包於寒,則痛傷筋絡,是以晝輕夜重。宜以疏經活血行濕。此非白虎歷節風也。

當歸(酒洗,一錢二分) 白芍(酒炒,錢半) 生地(酒洗) 蒼朮(米泔浸) 牛膝(去蘆,酒洗)陳皮(去白) 桃仁(去皮,煎炒) 威靈仙(酒洗,各一錢) 川芎草(六分) 漢防己(酒洗) 羌活防風(去蘆) 白芷(各六分) 龍膽草(六分) 茯苓(去皮,七分) 甘草(四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溫服。忌生冷濕物。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錢;如身上及臂痛加薄桂三分;如下體並足痛加木瓜、木通。鹽炒黃柏、薏苡仁各一錢;如氣虛加人蔘、白朮、龜板各七分;如血虛倍四物湯,以薑汁酒浸炒,用紅花一錢。

老中醫曾使用過5個治痛風湯劑,對症下藥,有的放矢


肢節腫痛者,腫是濕、痛是火也。

治療方劑:

靈仙除痛飲 治諸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兼受風寒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

麻黃、赤芍(各一錢)、防風荊芥、羌活、獨活、白芷、蒼朮、威靈仙、片黃、芩枳、實桔、梗葛、根、川芎(各五錢)、歸尾 、升麻、甘草(各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黃柏;婦人加紅花;腫多加檳榔、大腹皮、澤瀉、沒藥。一雲脈澀數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芍、歸及酒大黃微利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別痛風 的精彩文章:

痛風患者久咳不愈?搞不好你患上痛風的另一種併發症
這5個素食,讓痛風患者「腎氣凌人」!
痛風三大中醫古方,每一個都救人無數
流傳了多年的降酸葯分類,其實還是騙了你!
流傳了多年的痛風降酸葯分類,搞不好還是騙了你

TAG:別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