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87版《紅樓夢》——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成功之路

87版《紅樓夢》——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成功之路

87版《紅樓夢》——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成功之路



作者 卜文娟

摘要:眾所周知,很多影視作品都是經由小說改編的,但並非每一次的改編都能成功。本文以87版央視電視劇《紅樓夢》為例,試圖從導演、編劇、演員、影視音樂等構成電視劇要素的各方面來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其改編成功的原因,並結合當下的「改編熱」、「翻拍熱」這一現象來說明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力求以此論證小說成功改編為影視劇所要具備的條件,以及其對文化宣傳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關鍵詞:紅樓夢 電視劇 小說 改編


一、小說《紅樓夢》概況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其體裁為長篇章回體小說,數年來享譽中外。全書共120回,前80回為清人曹雪芹所著,後40回的作者至今尚有爭議。整部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創作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與閨閣閑情為脈絡,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派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該小說描摹了一系列家族悲劇、婚姻悲劇、人生悲劇,寫盡人生百態、世間滄桑,以此來揭示封建末世的危機。《紅樓夢》以其非凡的藝術成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文學,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具有強大的世界影響力。而因其高關注度、高吸引度以及高參與度的特點,還專門形成了「紅學」這門學科,並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為20世紀三大顯學。它為學術界提供了新的文學研究思路和框架,可見其造詣之深、地位之高。

二、87版電視劇《紅樓夢》概況


縱觀當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幾乎所有國人都知道《紅樓夢》這部小說,也大致了解其故事情節,然而能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完整地看了一遍的人,終究是在少數。那麼,人們既然沒有看過小說,又是怎麼去了解它並執著的愛上它的呢?無疑,一部分是因為1987年在央視播出的那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紅樓夢》給國人帶來了耳濡目染的印象。該劇共有36集,由王扶林先生執導,前29集基本忠實於曹雪芹原著,後7集是諸多紅學家及導演根據小說前八十回的伏筆,結合多年紅學研究的成果,重新構建了這個悲劇故事的結局。該劇自1987年上演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曾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已重播千餘次,它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87版《紅樓夢》——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成功之路



三、小說到電視劇的成功之路

毋庸置疑,經典是永恆的、不可替代的。自87版《紅樓夢》播出之後,2010年又重新被翻拍,該劇由80後導演李少紅執導,楊洋、蔣夢婕、楊冪、姚笛、歸亞蕾等主演,演員陣容極其強大,電視畫面絢麗多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且該劇很多演員都經過海選,導演組在拍攝之前也做足了廣告宣傳,按理來講應該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然而偏偏事與願違,收視率平平暫且不論,劇情及演技乃至影視音樂都備受爭議,受到諸多觀眾、學者的強烈抨擊。君不見,廣泛的劇前宣傳、強大的演員陣容,先進的拍攝設備等,可以說10版電視劇《紅樓夢》具備了獲得高收視率的一切條件,可緣何出人意料呢?無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87版已在觀眾的心裡打上了烙印,成了經典,再也無法超越。三十載春秋滑過,這部作品至今仍鐫刻在不少人的心坎上,釀成了甜蜜的回憶。一部電視劇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絕非偶然,究其根源,是紅樓精神編織了這個清冷而錦繡的夢,撐起了這座屹立百年的大廈。從小說到電視劇,從書本到熒屏,從文字到影像,一路走來,87版電視劇《紅樓夢》真正詮釋了文學改編的精髓所在。現就根據大量的資料新聞、網路信息以及筆者本人的觀劇感受,將改編成功的原因大致歸結如下:


第一、作者及原著的巨大影響力


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出身於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斯人因其家道中落而飽嘗人世辛酸,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了這部千古絕著。小說的思想性、藝術性極其強大,表面上是描寫閨閣閑情,實際是總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等,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該小說甚至被譯為英、法、德等23種世界文字,傳播至世界各地,由此可見其文學水準之高、影響範圍之廣。


第二、時代的成就


87版《紅樓夢》攝製於1983年,那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是一個「多精神少物質」的年代。沒有過多的商業炒作與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的內心較為質樸單純。那個時代的影視作品,更多的彰顯著清新雅緻的氣息,而沒有當今浮躁膚淺的痕迹,因此也可以說是時代成就了這部巨作。

第三、導演的傾心付出


心無旁騖,潛心創作。這八個字用來形容該劇導演王扶林先生實不過譽。王導出生於江蘇,是我國第一代電視藝術家,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製片人、導演。其執導的電影、電視劇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沒趕上火車的小夥子》等,其中就有兩部屬於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在由高鑫和吳秋雅合著的《20世紀中國電視劇史論》一書里,有這樣一段話:「在王扶林身上,體現的是長達40年的電視劇發展史;體現的是從醜小鴨到俏天鵝的電視劇藝術道路;體現的是電視本身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電視文化現象……作為電視藝術家的王扶林,已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已構成了中國電視劇的標誌與化身。」確實,王導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實至名歸的。該劇自83年起開始籌備,到87年開播,前後歷經了四年多,頭一年對演員進行培訓,之後又足足拍攝了三年,拍攝足跡遍及十個省的四十個地區二百多個景點。整個過程沒有急功近利,沒有緋聞炒作。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劇大獲成功後,王導多次談到的並不是成功後的沾沾自喜,而是拍攝該劇留下的遺憾和不足。這樣的老藝術家不僅為我們拍攝和留存了經典,其淡泊名利、謙虛謹慎的作風更加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時至今日,「王扶林」這個名字已被凝練成了一種藝術象徵。


第四、編劇的膽大心細


編劇是劇本的作者,他以文字的形式來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又被稱為劇作家。編劇的藝術素養要求較高,他們應具有較強的文學表達能力,且熟悉影視、戲劇、廣告、專題片等運作的相關流程、表現手法等。87版《紅樓夢》的編劇為周雷、劉耕路、周嶺三人。他們忠於原著,卻又敢於突破,因為他們身後站的是一群權威的紅學家、國學家和學者們,如:周汝昌、啟功、沈從文、王崑崙、曹禺等人。他們改編的原則,跟10版《紅樓夢》一樣,同樣「忠於原著」;但所指的原著範圍又不一樣,87版「原著」指的是曹雪芹所著的前「八十回」,而10版「原著」指的是程偉元、高鶚整理補綴、不知何人續寫了後四十回的一百二十回版本。其實,到底是「忠於原著」還是「忠於續作」,是三十年前將《紅樓夢》搬上熒屏之前就應首要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87版的創作者們最終選擇了前者,不僅增補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的情節,還對無名氏續寫的後四十回進行了大膽地取捨,盡量保留與原著契合處,堅決刪除與原著悖謬處。於是,87版不見了寶玉中鄉魁、賈家沐皇恩等喜劇收場,換之的是諸芳流散、懸崖撒手等悲劇結尾。87版《紅樓夢》可以說集紅學研究之大成,當然這樣的改編也曾引起喜愛程、高版續作者的不滿。最終,87版還是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認可,成為一代經典。

第五、演員的絕妙表演


「演員」是對戲劇、電影、音樂、電視劇等表演者的通稱,是電視劇的台前者。幕後製作人員的一切努力最終都要歸咎於演員身上,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同樣,87版《紅樓夢》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也是裡面的演員們,陳曉旭扮演的林黛玉、歐陽奮強扮演的賈寶玉、張莉扮演的薛寶釵、鄧婕扮演的王熙鳳等,他們個個形神兼備,令人過目難忘。為了做到形似,劇組在拍攝前便到全國各地進行海選,四方奔走,不以名氣和演技為標準,最終從一萬多名候選人中挑選了一百多位演員。為了做到神似,劇組在選了演員後也不急於確定角色,而是先後舉辦了兩期培訓班,請紅學專家指導演員們研究原著,分析人物形象、語言、氣質;請民俗專家教授古典禮儀,內容細至喝茶、漱口等細小動作;同時演員們還學習琴棋書畫,陶冶情趣。在培訓過程中,他們不斷被潛移默化,逐漸化為紅樓夢中人。沒有著名演員,甚至沒有幾個專業演員,卻演繹了一部經典,塑造了諸多經典形象,不得不說讓人瞠目結舌大為訝異。更奇特的是,《紅樓夢》的主演們,不知是入戲太深,還是機緣巧合,現實中的演員現狀,一部分居然和所扮演的人物命運如出一轍,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造化弄人。尤其是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她棄演從商之後皈依佛門,卻因病英年早逝,遺憾地離開了我們。這讓無數人提之落淚的同時,也增添了該劇傳奇而又神秘的色彩。


第六、音樂的極致渲染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每當這首歌在耳畔響起,相信很多人都會為之動容,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場景。確實,沒有哪一部電視劇的音樂作品像《紅樓夢》音樂一樣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來形容它一點都不為過。音樂是一種聲音符號,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一門抒發感情、寄託感情的藝術。而影視音樂的作用就更為巨大,它能深化主題、情緒、內容,渲染背景氣氛,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影視音樂的魅力足以讓一部電視劇「不看其劇,先聞其樂」,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87版《紅樓夢》亦是如此,全劇音樂總共十四首,除序曲外,還遴選了曹雪芹原著中的十三首詩詞,《枉凝眉》、《葬花吟》、《紅豆曲》等都伴隨該劇成了經典。它們情真意切,凄美動人,悲涼委婉,只要音樂一響,觀眾便會自然地被帶入劇中所營造的意境當中。尤其是《葬花吟》中的高潮部分,一句「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唱得蕩氣迴腸,聽得人潸然淚下。當然,優美的音樂離不開偉大的詞曲作家,王立平先生嘔心瀝血、歷時四年譜就的這些紅樓經典,不僅是他的巔峰之作,更為這部電視劇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七、造型的獨特創新


造型在電視劇中佔據重要位置,同樣關乎一部電視的命運。87版《紅樓夢》的造型符合觀眾的審美習慣。該劇服飾近三千套,不同人物、不同場合都配以不同風格的服飾,因此雖然人物眾多,但易於辨認。服裝上精美的刺繡以及明媚的色彩更為該劇增色不少,在當時的條件下做到這些實屬不易,就是放在今天也並不過時。因此,劇中人的造型早已深入人心,實難超越。


概言之,導演、編劇、演員等都是一部電視劇的構成要素,缺誰都無法運作,他們像人的骨骼、器官一樣重要,87版《紅樓夢》便是如此,是劇組所有成員的齊心協力才成就了這部巨作,成就了它輝煌的今天。但是,有了骨骼、器官還遠遠不夠,血液才是人體的精髓所在,一部電視劇只有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其生命力,它才能鮮活永存。87版《紅樓夢》是為了弘揚藝術、弘揚文化而拍,幾乎可以說傾舉國之力,不惜工本,更不在乎時間。而現今,還有幾個贊助商、導演、演員會花3年的時間去拍一部影視作品!


四、結語


經典永遠是經典,不可被複制,更不會被超越!87版《紅樓夢》的成功並不是個例,小說改編影視作品的典範還有很多,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都曾被改編為電視劇,且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們也都被翻拍過,可翻拍的結果都一樣,不止令人大失所望,還屢遭吐槽。當然,藝術可以創新,但「能創新」不是「亂創新」,而應該是基於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在當今這個娛樂化、商業化的時代,傳統文化離不開創新,不創新就沒有光明的前途,甚至就此銷聲匿跡。但小說的改編和影視作品的創新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票房、收視率、明星效應等功利性,而全然不尊重原著,不顧及思想和藝術的表達,其下場便只能是濫竽充數、屢試屢敗。這也給當下的「改編熱」及「翻拍熱」敲響了警鐘,在順應時代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該經常反思、自省。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傳統文化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越是這樣,我們就越需要更多優秀的作品來傳播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正如87版《紅樓夢》一樣,它將古典小說搬上熒屏,不僅使觀眾享用了一頓文化大餐,還弘揚了傳統文化。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幾代人的人生記憶。


歡迎轉發我們的微信訂閱號,您的每一次轉發,都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淺談紅樓深悟道
關於《紅樓夢》教學的思考
林黛玉談詩講錯了嗎?
《紅樓夢》中的「草蛇灰線」析論
《紅樓夢》中的暗示語

TAG:紅樓夢學刊 |

您可能感興趣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成功與不足
87版《紅樓夢》翻拍最好、最忠實原著的電視劇
電視劇87版《紅樓夢》的拍攝地之一的太平湖風景區
87版《紅樓夢》開播30年,被楊洋蔣夢婕毀了,小戲骨卻成功複製了
87版《紅樓夢》:為何那個年代的電視劇難以超越?
《小戲骨紅樓夢》向87版《紅樓夢》借了多少力?
終於聽到1987年版的《紅樓夢》《葬花吟》歌曲,經典回味!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二叔 是87版《紅樓夢》柳湘蓮
花式吊打流量明星:00後小戲骨演出87版之後最好的《紅樓夢》
87版《紅樓夢》絕版精彩劇照
小戲骨版《紅樓夢》開播網友怒贊,致敬87版打臉10版!
87版《紅樓夢》歌曲全集,追憶紅樓夢中人
87版《紅樓夢》的音樂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談談87版紅樓夢和10版紅樓夢
千呼萬喚始出來!央視87版《紅樓夢》原聲黑膠大碟普通版預售開啟
小戲骨版《紅樓夢》演技吊打小鮮肉,網友:就是87版紅樓夢神還原
好想好想87版《紅樓夢》電視劇可以穿越到2010年!
87版《紅樓夢》30年——初建大觀(2)
87版《紅樓夢》導演、編劇、演員這樣評價新版《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