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距河南項城城關東北十餘里,有個地方叫做張營。清代中葉,這個張營出了一戶姓袁的人家。經過幾世經營,袁家漸漸牛逼起來。袁家有良田五十餘頃,此外還在北京的天成亨錢莊和陳州府城的於家典當鋪經營信貸業,可以說是當地的「豪富之家」了。袁家不只是有錢,人丁也很興旺,袁家有三十多口人,四世同堂,是個典型的傳統大家庭。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袁家有錢,但絕不是土財主、暴發戶之流。用句文縐縐的話來講,袁家是「耕讀之家」。袁家世代都是讀書人,都是科舉事業的忠實追隨者。嘉慶年間,袁家有個年輕人叫袁耀東的,是個好學上進的人,但運氣卻如范進一般,功名只到「庠生」,也就是個秀才。范進後來還中了舉人,可這位耀東兄年紀不滿四十就「勤學齎志以歿」,讀書居然讀死了。這個死鬼袁耀東就是後來牛逼人物袁世凱的曾祖父。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鄉試不好考

死鬼死讀書,居然讀死了小命。可憐他的老婆,年紀輕輕就做了未亡人。死鬼耀東的老婆姓郭,據說家庭也很牛逼,也是陳州府境內的「望族」。女人不哭,在掩埋好丈夫的屍體後,郭女士又繼續堅強地生活了。袁耀東雖然勤於學習,但也沒放鬆過造人運動,他給老婆留下了四個兒子:樹三、甲三、鳳三、重三。


郭女士系出名門,養兒子當然不會像養牲口那樣僅僅是養活而已。她對兒子們是悉心培養,似乎是為了完成死鬼丈夫未竟的科舉事業。四個兒子也很是用功,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功名。袁樹三是廩貢生,曾「署陳留縣訓導兼攝教諭」,也就是縣裡的教育局局長。次子袁甲三是諸子中最有出息的,道光十五年中進士,以後就一直當京官了,當過禮部主事、軍機章京、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道光末年,袁甲三交了個京官好哥們,兩人一起學習。這哥們是湖南人,叫曾國藩,當時官至侍郎,屬於副部級高官。袁、曾二人跟了一位學問很牛逼的人研習理學,那人是蒙古人,叫倭仁,是晚清理學大師。袁鳳三的功名只到庠生,官也只當到禹城縣教諭,和他大哥一樣,是個縣教育局局長。老四袁重三也只是個秀才,還沒當過官。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袁甲三,還挺帥!

袁家四子中,我要重點嘮嘮的是老大袁樹三和老二袁甲三。老大袁樹三自己雖然就只是個秀才,官也只是個九品小教諭,但他卻是牛逼人物袁世凱的親爺爺。袁樹三有兩個兒子,長子叫袁保中,功名也就是個附貢生;次子叫袁保慶,中了個舉人。老二袁甲三自己就很牛逼,官當得比較大,他的長子叫袁保恆,繼承了他爹的基因,也中了進士,當了翰林院編修,估計文采很好。次子叫袁保齡,比他大哥差點,只是個舉人。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曾國藩,牛人,不解釋


袁樹三的長子袁保中在袁家「保子輩」的兄弟中行次最大,功名只是秀才級別的。在捐納之風盛行的晚清社會,袁家也是與時俱進,袁保中也捐過一個同知的虛銜,卻未真正涉足過官場,他的主要志趣是在家經營田產,當好袁家的「管家人」。袁保中是程朱理學的虔誠篤行者,他一直致力於和族人、鄉親搞好關係,人緣也很好,頗有忠厚長者之風。袁家很牛逼,上頭有人,而且很硬,有京官耶。因為有背景,袁保中在地方上也喜歡發表自己對地方政務的看法,他經常派人拿著自己的名片到縣衙說事,大抵是告訴縣太爺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縣太爺對這樣的主兒,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人家上頭有人哦。袁保中的存在,或者說袁保中背後的家族勢力,讓河南官場中人一度視項城為畏途,當時在河南官員圈子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項城官難做」,「宜吊不宜賀」,就是說當上項城知縣不是什麼好事,是件好比家裡死人的倒霉事。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項城縣太爺不好乾


袁保中不但參與政治的熱情很高,而且腎功能也很強大。他先後娶過兩個老婆,生了八個孩子:兩個女兒,六個兒子。袁保中的第一個老婆姓劉,為他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長子叫袁世昌,不大點的時候就夭折了;次子叫袁世敦。大女兒嫁給了一個叫王慶霖的知州;次女嫁給了一個秀才,名叫周鴻儒。這位生了四個孩子的劉女士不幸在不老的時候就亡故了,袁保中又娶了一位夫人,還姓劉。小劉夫人也是很努力,她給袁保中連續生了四個兒子:世濂、世凱、世輔、世彤。小劉夫人真偉大,她的偉大不在於四槍命中的都是帶把的,而在於她生了一個叫袁世凱的男孩哦。袁世凱生於咸豐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凱出生的時候不是什麼好光景,大清王朝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歲月,老袁家也隨著國勢的變化而發生著劇變。


內憂外患困擾著這個老大帝國,大清處於前所未有的亂世之中!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太平軍殺來了!


亂世,草澤豪傑競起!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淮河流域所經過的皖北、豫東地區,素來民風彪悍,百姓大都好勇鬥狠,還有喜歡挑戰規則和秩序的人。


在明清時代的淮北一帶,存在著一個方言辭彙:「捻」,意思是一股一夥。「捻子」是民間的一個秘密組織,有說產生於清康熙年間,有說出現於明朝末年,成員主要為農民和手工業者,早期活動於皖北淝水和渦河流域。


嘉慶末年,捻子集團越來越多,小捻子數人﹑數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經常在安徽、河南、江蘇﹑山東間販運私鹽,並與清政府發生武裝衝突,後來甚至會攻城奪地。


這種武裝走私集團,在平常歲月里,也難以掀起什麼大的風浪。但是,這是在風雨飄搖的十九世紀中葉,一個小石塊都可以讓它澎湃。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精神分裂患者洪秀全帶著他的人馬橫掃東南,還在南京坐了龍庭,這著實讓私鹽販子們羨慕不已。他們想你行,我也行!安徽﹑河南捻眾紛紛活躍起來。及至太平天國的北伐軍經過時,,他們更是聯合起來,正當光明地攻城略地了。


1855年秋,各路捻軍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渦陽)會盟,力量最大的當地捻軍首領,也是最大的私鹽販子張樂行被推為盟主。


皖北板蕩!豫東板蕩!


南有長毛,北有捻子。大清的咸豐皇上真是苦命!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苦命天子咸豐帝


為了鎮壓這波突起的私鹽販子,1853年朝廷派出 了一個叫周天爵的兵部侍郎率領三千清兵進駐皖北重鎮宿州。同時,又派出原籍安徽的工部侍郎呂賢基回皖辦理團練,協助周天爵的部隊作戰。朝廷給呂賢基配了一個助手。這個助手就是時任兵科給事中的袁家二老爺——袁甲三!


運氣有時候真是早就牛逼人物的必要條件!在朝廷的人力資源配置上,袁甲三僅僅是個幫襯的配角,畢竟給事中不過只是個七品小官而已,跟著人家副部級呂大人後面當然只是個小角色,何況還有個國防部的副部長周大人。運氣就是運氣!1854年,就是到安徽的第二年,這位周天爵大人居然病死了。能不死嗎?周大人生於1772年,一個八十多的老翁還要去戰場上折騰,真是嗚呼哎哉啊!後來不久,袁甲三的直接領導呂大人在鎮守舒城的時候,城被捻軍攻破了,呂大人投水為國捐軀了,享年52歲。


周大人和呂大人的不幸正給了袁甲三一個機會。皖北一帶,大軍一時無人統領。於是,朝廷命袁甲三接統宿州的清軍,同時還接替了殉國的呂賢基大人擔任督辦安徽團練大臣。


袁甲三此時手握重兵,又有殺伐大權。他要大幹一場了!不過,雄心與現實還是有差距的,捻軍的戰鬥力真的是很強大啊!袁甲三接連受挫,袁甲三越挫越強。在堅強意志的支配下,袁甲三的人馬很快成為捻軍的一支勁敵。


此時,袁甲三的一位老哥們,曾國藩正帶著他的湘軍在長江中游和太平軍激戰。袁甲三在皖北擔負著切斷太平軍和捻軍聯合作戰的重任,使得曾國藩得以全力應付太平軍,而無北顧之憂。兩位學問上相互切磋的哥們,在血雨腥風中再次詮釋了「友誼」的真諦!


殘酷的戰爭把整個袁家都卷進來了。袁家可以說的上是個「書香門第」,這個家族對家國、君父有著虔敬的忠誠。太平軍和捻軍的造反行為在袁家人眼中就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的大逆之罪。袁家人決定用行動來捍衛他們的忠誠和理想。於是,在袁甲三的帶領下,袁家的男人們全力投入到鎮壓捻軍的戰爭中去。保子輩中的袁保恆和袁保慶都到袁甲三的軍中帶兵,轉戰皖北各地,據說是「出奇制勝」,身先士卒。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也到他爹的軍營中當了個參謀副官,叫什麼「從佐戎幕,贊畫左右」。後來,袁甲三的侄兒袁保慶還被督辦河南團練大臣毛昶熙調回故鄉河南,負責組織訓練河南各州縣的團練武裝,並多次率領騎兵在項城、沈丘、夏邑等縣圍攻捻軍,戰功卓著。


袁家的桑梓之地項城與安徽臨泉縣接壤,是捻軍活動的重要地區。更可怕的是,項城距捻軍的老巢安徽亳州雉河集僅僅只有一百多里。1858年(咸豐七年十二月),捻軍的一個叫王庭楨的首領發動了項城、沈丘、新蔡、阜陽四縣的捻眾舉事,佔領了項城城關東邊的新興集、尚店等地,四齣攻掠富戶,還放話出來要拿下項城。王庭楨的動作太大了,住在張營的袁家感到了巨大的危險。袁家人未雨綢繆,把老弱婦孺等家眷都送到陳州府城去避難。男人們則留在了項城,他們選擇了戰鬥!


這時袁家的當家人是袁保中,也就是後來牛逼人物袁世凱的親爹。袁家還有一個說話分量很重的人,他就是袁保中的四叔袁重三。這叔侄二人擔負起了保衛桑梓的重任。


袁氏叔侄雙管齊下,一面利用袁家在地方上的聲望,聯合項城一帶的富戶大族,組織了一支規模不小的團練武裝;一面又在項城東北四十里找了一的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築起了一座大堡寨。


「堡寨」這玩意在中國的歷史那是相當地長了,大概起源於西晉末年,五胡亂華的時候,很多有勢力的大家族都找了些險要之地,修建城堡,聚族而居,訓練家兵家將,抵抗來自任何勢力的襲擊,以後凡是亂世,這種堡寨就冒出來了。


袁家人倡議修建了這個堡寨,袁家的勢力又很大,所以這個寨子就被稱為「袁寨」。當時,河南各州縣富戶大族為了抵禦捻軍,紛紛築寨。據史料記載:「大縣堡寨二百餘所,小縣堡寨亦逾百所」。小小的項城縣境內也有堡寨一百七十多所。袁家的袁寨是最牛逼的,圍牆敦厚堅固,四角和寨門上面聳立著「炮樓」,牆外有壕溝環繞,門前架設弔橋,防衛森嚴,遠近聞名,簡直堪比關東軍的東寧要塞。


袁世凱出生不久,就被他爹和叔祖父帶到了袁寨之中,過上了艱苦的城堡生活。他爹袁保中是袁寨的扛把子,手握生殺大權。


那時的捻軍,多為淮水流域的走私販子,常常是騎快馬,閃電奔襲。每當捻軍前來攻寨或從附近經過的時候,那場面是萬馬賓士,猶如飈飛電掣。這陣勢,袁家人也是心驚膽寒啊。袁保中不是嚇大的,他下令讓袁氏族人只要年滿十五歲的,四肢健全的男人都拿起武器登上城牆,鳴槍放炮,堅決抵抗進犯的捻軍。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袁世凱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著危機的動蕩環境中度過的。不一樣的童年鑄就不一樣的性格,小小的袁世凱遠比一般的小孩要膽大的多。五歲那年,捻軍進攻大袁寨附近,家中的大人把小袁世凱帶到寨垣上眺望,小朋友居然毫無懼色,很鎮定地看著寨子外面的廝殺。乖乖!這真不是尋常的小孩啊!他不牛逼,簡直沒天理了。


戰爭很殘酷,因為它意味著殺戮,意味著白骨盈野,意味著流血漂櫓。可是,對某些人而言,戰爭又是機遇,戰爭就會有戰功,戰功就會有發跡,發跡往往意味著一個人,一個家族的崛起。「一將功成萬骨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袁氏家族在這場與捻軍的戰爭中實現了崛起,代價就是白骨盈野、流血漂櫓。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1856年,袁甲三率軍攻陷捻軍巢穴雉河集,「擒斬逾三萬,逼入渦陽河死者複數萬」。


1859年,也就是袁世凱出生那年,袁甲三又率軍攻陷臨淮關,他居然下令「年七十以下、十五以上盡誅之」。


理學名臣原來也是個殺人狂。


老子能殺,子侄也不差!1863年,袁保慶攻陷項城尚店,將俘虜的千餘捻軍悉數殺光。


在外的能殺,留守的也能殺。1863年,袁保中和袁重三率領團練武裝協助清兵攻陷西蘆鎮,這叔侄二人是大開殺戒,殺完之後的西蘆房屋兩千餘間是全被夷為平地,屍骸枕籍,慘不可言。


殺戮,就是殺戮讓生活在窮山惡水的袁氏家族崛起了,袁世凱的祖輩、父輩們的頂子被鮮血染紅了。



手起刀落,殺人如麻,且看袁世凱家族如何用人血染紅頂戴!



袁甲三在1863年病逝前,已經被擢升為欽差大臣、漕運總督,一度還督辦安徽、河南、江蘇三省軍務,多次得到皇帝傳旨嘉獎,並賞戴花翎,穿黃馬褂。


袁保恆先以翰林院侍讀學士補用,後來又被提拔為內閣學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


袁保齡當上了內閣中書。袁保慶則當上了道員。


袁家崛起了,可以說的上是累世勛閥。後來,袁世凱在給清帝的奏章里,總是說自己是「三世受國恩深重」,其實說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很牛逼,三代煊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咨訊 的精彩文章:

買房送老婆,袁世凱為了籠絡部下實在是太拼了!
今年春晚趙薇要唱《六尺巷》:閑談康熙朝重臣張英這個人
炫富?看看中國古代富豪們的財產吧,足以秒殺世界首富
都是維穩,東漢比西漢差遠了

TAG:全球咨訊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年屍血染的神玉,你敢戴嗎?
宋之問兄弟陞官,卻被人痛罵:用駙馬的血染紅自己官袍!人品太差
他們用鯨魚血染紅了海水,原來人類才是真正的魔鬼
最滅絕人性的一對父子 殺人如麻 血染整個河塘
血染沙灘,原來是一場人為的屠殺秀,網友譴責太殘忍
血染的皇位!這六位皇帝最慘,竟然被自己的兒子殺死
他和朱德是拜把兄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非得兵戎相见,血染干戈?
「以鮮血染紅頂子」的說法是誰先提出來的?
看著鮮血染紅的床單,我才如夢初醒
喂,這位毯星!血染的國旗,可不是你想脫就脫的遮羞布!
她是青樓女子,血染桃花扇,義氣耀千古,林語堂專門題詩,稱她羞殺鬚眉漢!
被鮮血染紅的海洋,日本人你們這樣做不會內疚嗎
她是青樓女子,血染桃花扇,義氣耀千古,林語堂題詩羞殺鬚眉漢!
他斬殺岳飛親弟,後卻成為岳家軍猛將,血染山河
鮮血染紅了海灘,這樣的「活動」我們不要!
血染的風采,特種兵為救女朋友三小時打敗一百人!
司馬懿用眾臣的鮮血染紅了家族登基之路,後代卻慘遭報應,下場十分凄慘
你有沒有一件紅色靚麗的衣服?那可能是用人血染成的
男子徒手抓鯊魚反被狠咬 鮮血染紅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