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惜春到底是不是真的「入攏翠庵為尼」了?

惜春到底是不是真的「入攏翠庵為尼」了?



惜春到底是不是真的「入攏翠庵為尼」了?



惜春到底是不是真的「入攏翠庵為尼」了?

賈惜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所以惜春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於沒有父母憐愛,惜春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


那麼,最後惜春的命運究竟如何呢?是不是真的像四十回續書中所寫得那樣「在賈府敗落之後,入攏翠庵為尼」了呢?先看第五回關於惜春的判詞:


畫: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


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


這首判詞對惜春的命運交代得很清楚。「堪破三春景不長」,很明顯,惜春早已看出自己的三個姐姐的命運最終都不過如此——「景不長」。所以,惜春早就有了出家為尼的想法。


「緇衣頓改昔年妝」中,「緇衣」是指尼姑穿的黑色的衣服。可見,惜春當尼姑去了。


再看第五回里關於惜春的一首曲子《虛花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


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說什麼,天上天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


則看那,白楊村裡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


更兼著,連天衰草遮墳墓。

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


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著長生果。


這首曲子的名字叫《虛花悟》,指的就是大觀園裡的如花般的少女——惜春「看」破紅塵的意思。

除了上邊提到的判詞和曲子,在紅樓夢裡還有很多處都暗示著惜春已經看破紅塵,要出家為尼的意思。例如在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周瑞家的聽了,便往這邊屋裡來。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頑笑,見周瑞家的進來,惜春便問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打開,說明原故。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說著,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請注意惜春說的這句話:「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可見,惜春早就和這些出入賈府的尼姑庵里的人走得很近。更加刺眼的是那兩條脂批。甲戌眉批:「閑閑一筆,卻將後半部線索提動。」說明在後四十回,惜春出家的時候,還有這智能兒的戲。


還有,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里寫惜春和嫂子尤氏的一場口角,也是暗示惜春命運的一段描寫。


可巧這日尤氏來看鳳姐,坐了一回,到園中去又看過李紈。才要望候眾姊妹們去,忽見惜春遣人來請,尤氏遂到了她房中來。惜春便將昨晚之事細細告訴與尤氏,又命將入畫的東西一概要來與尤氏過目。尤氏道:「實是你哥哥賞他哥哥的,只不該私自傳送,如今官鹽竟成了私鹽了。」因罵入畫,「糊塗脂油蒙了心的。」惜春道:「你們管教不嚴,反罵丫頭。這些姊妹,獨我的丫頭這樣沒臉,我如何去見人。昨兒我立逼著鳳姐姐帶了他去,他只不肯。我想,他原是那邊的人,鳳姐姐不帶他去,也原有理。我今日正要送過去,嫂子來的恰好,快帶了他去。或打,或殺,或賣,我一概不管。」入畫聽說,又跪下哭求,說:「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從小兒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處罷。」尤氏和奶娘等人也都十分分解,說:「他不過一時糊塗了,下次再不敢的。他從小兒伏侍你一場,到底留著他為是。」誰知惜春雖然年幼,卻天生成一種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獨僻性,任人怎說,他只以為丟了他的體面,咬定牙斷乎不肯。更又說的好:「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閑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尤氏道:「誰議論什麼?又有什麼可議論的!姑娘是誰,我們是誰。姑娘既聽見人議論我們,就該問著他才是。」惜春冷笑道:「你這話問著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去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還有一句話:我不怕你惱,好歹自有公論,又何必去問人。古人說得好,『善惡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後,你們有事別累我。」尤氏聽了,又氣又好笑,因向地下眾人道:「怪道人人都說這四丫頭年輕糊塗,我只不信。你們聽才一篇話,無原無故,又不知好歹,又沒個輕重。雖然是小孩子的話,卻又能寒人的心。」眾嬤嬤笑道:「姑娘年輕,奶奶自然要吃些虧的。」惜春冷笑道:「我雖年輕,這話卻不年輕。你們不看書不識幾個字,所以都是些獃子,看著明白人,倒說我年輕糊塗。」尤氏道:「你是狀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個才子。我們是糊塗人,不如你明白,何如?」惜春道:「狀元榜眼難道就沒有糊塗的不成。可知他們也有不能了悟的。」尤氏笑道:「你倒好。才是才子,這會子又作大和尚了,又講起了悟來了。」惜春道:「我不了悟,我也捨不得入畫了。」尤氏道:「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道:「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你們帶累壞了我!」


這可謂是《紅樓夢》前八十回里最能表現惜春性格的一段描寫。從這段話里,我們看出惜春口口聲聲不離一個「悟」字,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惜春最終難逃「出家為尼」的命運。聽她說:「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意思也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不狠心的人,是不能徹底看破紅塵的。


通過以上這些論述,我們基本上可以弄明白,惜春最終的命運肯定是出家為尼。那麼,惜春到哪裡出家了呢?是不是真的像後四十回續書中寫的那樣是到攏翠庵中為尼了呢?


我們知道,攏翠庵只是大觀園之中的一個小尼姑庵,和惜春判詞中的「青燈、古佛」的描寫有點不一致。攏翠庵是元妃省親的時候才建的,有「燈」也談不上「青」(「青燈」大概是指日久天長,「燈」上落上了厚厚的灰塵,因而才顯得「黑」,也才能談得上「青」);有「佛」也談不上「古」。再有,從惜春和尤氏的那一段爭吵,我們可以得知,惜春是鐵了心要和賈府劃清界限,因此如果她真的是要出家也肯定不會留在大觀園的攏翠庵里為尼。況且,賈府敗落以後,大觀園的歸宿還不知道是怎樣呢?即使惜春真的想要留在攏翠庵,可能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惜春出家的地方很可能不是攏翠庵。


如果真的要深究,惜春出家的地方有可能是水月庵(即饅頭庵)。我們應該記得,在第七回描寫周瑞家的到惜春房間送宮花那一段的時候,當周瑞家的來到惜春房間的時候,她發現惜春正和來自水月庵(即饅頭庵)的小尼姑智能兒在玩耍呢。旁邊脂批說:閑閑一筆,卻將後半部線索提動。具體到惜春身上的事情,就是她出家為尼。所以說,惜春後來出家的情節很可能和這智能兒還有一點關係,而惜春出家的地方很可能就是智能兒的出家之地——水月庵(即饅頭庵)。


惜春出家當尼姑後的日子,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制燈謎賈政悲讖語》中有所暗示。這一回在描寫猜謎的時候,惜春作了這樣一個謎面: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海燈」。海燈是指點在寺廟裡佛像前的長明燈。這個謎語旁邊的一條脂批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此惜春為尼之讖也。公府千金至緇衣乞食,寧不悲夫!這句批語實際暗示:惜春雖然是出家為尼了,但是並沒有像她想像的那樣過上「清淡天和」的日子,更沒有吃到什麼西方婆娑樹上的長生果,只落了個穿著尼姑衣服四處流浪靠乞討為生的結果。


可見,惜春的命運也是相當悲慘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讀紅樓夢 的精彩文章:

妙玉身世猜想之一:瓔珞之謎究竟是什麼?
賈璉:還不完的風流債,躲不掉的桃花!
秦可卿的性夥伴,嫌疑人有哪些呢?
妙玉的身世猜想,她竟是公主出家?

TAG:解讀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