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原標題:顯密雜談(1)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如何形成器世界(眾生生存環境——宇宙)?


如何形成人和動物(眾生)?


宇宙和眾生循著怎樣的因果和生滅規律?


生命的苦樂根源是什麼?

如何解決人生的苦樂問題?


這是佛教要解答和解決的問題。


佛教的全部內容可概括為四個字:苦、集、滅、道。


這四個字,揭示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解決的方法和結果。佛陀證悟後,對五比丘第一次說法,說的就是這四個字,稱作「四諦法輪」。四諦是佛教的總綱。全部佛教的理論,即八萬四千法,是從這四個字延伸出來的。


佛教從價值觀和慈悲心大小分成大乘、小乘兩個思想體系。慈悲心量小,追求個人解脫苦惱,獲得寂靜涅槃為目標的稱小乘佛教;發揚大慈大悲精神,追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前提,聚集利益眾生的福慧資糧使自己獲得遍知智為目標的稱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顯密兩個思想理論體系。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大乘法的總綱是行六度:舍、戒、忍、勤、定、慧。前三度是修福積德的,後二度是修慧的,勤是修德修慧的共同條件。就是說以大慈大悲精神為主,修利眾道德;以證悟為目標修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就是無我利眾的大愛,見空智慧是明察終極真理的慧眼。大愛、大智是大乘佛教的兩條生命線。大愛是「心」,大智是「眼」。無心是殭屍,無眼是盲人。這兩條也是衡量佛教徒的標準。


顯宗理論的重點是戒、定、慧。在顯宗五部大論中,《因明論》、《般若論》、《中觀論》、《俱舍論》主要是講禪定、智慧的,《律論》是專門講戒律的。五論概括了經、律、論三藏內容。


大乘佛教的顯密是無法截然分開的,顯法是佛法的常態,密法是成佛的捷徑。顯道成佛需要經過三個阿僧祇劫,即很多生;密道成佛一般是兩三世,最多不超過16世。因為無上密有加速開悟,成就佛身的許多善巧方法。如顯道修止觀的方法比較單一,而密法有成就止觀的許多善巧方法,如大手印、大圓滿、生圓二次第所屬各種方法。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顯道修鍊著眼點在心意識,肉體被看作是與靈魂無關的「皮囊」。


在人體的組織成分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中,色蘊(肉體)只佔1/5,受、想、行、識都屬於心意識智能——精神。唯識論就連屬於色蘊的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聲、香、味、觸)都被認為是心的產物,非物質。順經中觀和應成中觀,雖然承認物質外境,但非實有,都認為人的善惡行為的源頭是人心,佛和世人的分界線也在心上,故救世與救人就是救治人心。諸佛以救世之大愛,運用大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治心治世的方案——這就是佛教。所以把佛教稱為心學、精神科學。十善戒、六度、四攝以治心為綱,大乘佛教的核心價值觀大愛與大智慧是心智功能的提升和擴展。

密續也可以看作是顯教思想理論的補闕。如意識、身體、環境——外宇宙三者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理論;輪迴轉世因子非單一的意識,還有叫做元氣的微細物質的理論;精氣與脈絡與意識間的相互作用的理論;將身體和意識分為粗分、細分、超細分的金剛體理論以及與身體的自然規律相應的修證理論等,是顯教經典中未曾透露的秘密。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物質和精神合一的人,和人的生理和意識性能是「根」,即根據。了解掌握人身的結構,生理和意識的自然規律,依身體和意識的自然規律,進行開發身心的潛能的修鍊是「道」,即方法。達到身心凈化的目的是「果」,即佛位。上述密宗根、道、果與顯宗根、道、果同中有異。這「異」的地方,就是對顯宗理論的補闕和深化。


密乘所獲得的果位也與顯教四身說法不同。密教佛身是具七支金剛持身。七支是:1.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形象的莊嚴報身支;2.陰陽合一支;3.大樂支;4.空性支;5.常住支;6.無緣慈悲支;7.不墮寂滅支。佛的形象是轉輪王相,不是穿三衣的僧相。密宗金剛持指的是佛陀傳密法時所顯現的佛身,並非與佛祖不同的另外一個佛。


密乘在顯乘理論的基礎上對人體和意識關係,在修證的方法上有進一步地開拓和深化。這種思想理論上的質變性的轉折,就像科學上的相對論步入量子理論那樣。人們的思維模式,如果停留在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上,形成慣性,就不容易接受新的思維模式,並頑固地堅持固有的模式,這已成為人們的思想規律。信仰領域也是這樣,傳統的信仰,即使發現違反科學,發現非理、醜陋、淺薄,也不願意放棄,這是人類的一種悲劇。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大乘佛教的價值觀是消除自我自私,一心為眾生謀求幸福,這樣崇高的價值觀教義是曠古未有的。但愚昧無知、充滿了自私和偏見的人群中自古不乏反對者。佛教內部也是一樣,當時佛陀放棄尊貴的王位,立教傳法時,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另立門戶,公開反對佛陀的主張,提出不吃肉、不吃鹽巴等所謂的「提婆五法」,和佛陀對著干並分裂僧團


後來小乘信徒中興起了一股否定大乘佛教的「大乘經非佛說」的謬論。彌勒菩薩作「彌勒五論」,其中《大乘經莊嚴論》中駁斥了「大乘經非佛說」的邪見。密法傳開後,大乘顯宗的信徒中又出現了否定密宗的各種言論。詳細研究各種形形色色的反對言論,發現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不合他們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信仰習慣;二是受貪心利益的驅使;三是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總之,沒有一條學術上站得住腳的理由。

多識倉活佛:靈魂與皮囊,佛教一定輕後者嗎



佛教是個很深的學問,全部顯密經典和論著,一個人的一生,想瀏覽一遍也絕難完成。根據印度佛教大學那蘭陀的模式建立的藏傳佛教各大寺的辯經學院,完成顯學密學,取得雙學位,需要花二十年以上功夫。


佛教也是個很開放的宗教。佛陀說:比丘和學者們,「要經過燒、切、磨識別黃金那樣,鑒別我的話,不要因尊敬我而盲目信奉」。制定「四依四不依」原則,即:依法(理)不依人,依意不依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佛教反對盲從,提倡理信。《聖中聖贊》說:「我不傾向佛陀,也不排斥外道,誰說的合理,就尊他為導師」。


佛教界遵守學術民主的原則,對經論是允許展開討論的。科學的思想理論是在開放的環境中,由不同觀點的對撞所產生的智慧火花,而不是溫室里培養的花朵。藏傳佛教辯經學院,是以四依四不依為原則,對各家學說、不同觀點展開辯論的過程中來提高認識,從而培養理性信仰。所以,藏傳佛教對佛教教義允許質疑、允許批判,但真理是駁不倒的。愛因斯坦最初提出相對論時,有100個物理學家聯名反對,愛因斯坦說:如果我錯了,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夠了,何必要一百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特別喜歡這四段話,如有人轉走,說明有一種默契!
人有金剛體嗎?金剛體是什麼?讀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108首佛歌,送給有緣的你!
密法講究信則靈,半信半疑害處最大
多識倉活佛:苦是使人清醒的良藥

TAG:多識活佛智慧 |

您可能感興趣

好看的皮囊嫌你丑,有趣的靈魂厭你俗。
江一燕 這世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好看的皮囊嫌你丑,有趣的靈魂嫌你俗!
好看的皮囊嫌你丑,有趣的靈魂厭你俗
好看的肉體那麼多,有趣的靈魂那麼少
江一燕:這世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好看的皮囊你嫌俗,有趣的靈魂你嫌丑
江一燕:這世上,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雖然他的漫畫血腥暴力,但深入靈魂!
這才是靈魂畫手,當之無愧!
好看的皮囊很多,好玩兒的靈魂太少
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這裡都有
「貢品」這麼好看的皮囊,我們卻更愛上他的靈魂
忙於生活的同時,別忘了滋養自己有趣的靈魂
江一燕:光鮮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很少
無數人甘願奉上的自己的靈魂,只為了這一抹粉色……?
那些讓人不寒而慄的熊孩子,隱藏在可愛皮囊下的可怖靈魂!
這幾本有趣的書,帶你邂逅有趣的靈魂
如何做一個有靈魂的深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