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badder:羽毛球雙打的一點體會

badder:羽毛球雙打的一點體會

本文作者為badder,授權發表。

對我來講,拍子也好,羽毛球也罷,不是什麼簡單的運動工具。工具的話,性能第一,要好用。對一個業餘菜鳥來說,這拍子和球,都是玩具。玩具嗎,一定要好玩。下次有人問你,是去打球嗎?你就說,不,我去玩遊戲。

badder:羽毛球雙打的一點體會

我能玩的運動很少,喜歡的更少。小時候,身體條件不出眾(別指望現在好點了),沒什麼特長。但是能讓我花大錢、花精力的愛好,目前只有兩樣,攝影和羽毛球(儘管兩樣都沒玩出名堂來)。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運動能像羽毛球這樣使人著迷。

在我看來,羽毛球使人入迷的,不是別的,正是這個白白的16根羽毛的羽毛球。羽毛球獨特的飛行軌跡,使其在眾多的球類運動中,獨樹一幟。

由於場地的關係,雙打比較多。作為水平一般的業餘愛好者,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固定的同伴。每次打球基本上都是臨時湊對。水平參差不齊。雙打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配合。高手的話,一個打兩個也許會贏。但高手配一位初學者,是很難對付兩位水平一般但配合較好的對手。這裡說說個人的一點雙打體會。不談如何打好高遠球或搓出高質量的網前球,僅談一些如何處理某些情況和基本的站位配合。如果能有一個每個人都認可的基本原則,那麼即使以前從未組隊配合過,只要遵循這條基本原則,是可以打得比較愉快的。

本人認可這樣的說法:羽毛球取勝的原則是進攻。什麼是進攻?這裡說的不是拚命殺球。而是說儘可能使球從上向下走。只要球是從上向下走的話,無論球速和方向如何,都具有威脅性,都會給己方創造得分的機會。如果球是從下向上走的話,是不具威脅性的,更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有人也許會說,放一高質量的貼網球,會很可能得分。其實,放網的目的不是得分,而是給自己創造下一拍得分的機會。因為對方只有使球從下向上走(挑球,放網等等),所以給自己創造進攻的機會(使球從上向下走!)。

本著這個原則,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一些情況。

【發球】小球為主,高球為輔

雙打的發球以網前小球為主。其目的就是讓球過網後向下走,從而不給對方創造進攻的機會。由於雙打的後發球線的限制,多數情況下高球不是很有利。發高球的主要目的是打亂對方的節奏。尤其對那些撲網意識很明顯的對手。如果常發高球,或對方站位靠後的話,你是在送給對方一個進攻的機會。本人基本不用高球。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我即使導致對方被動或直接得分,我並沒有等到多少。每失去一個回合,就少了一份樂趣。第二是儘可能鍛煉發小球,使自己的球越貼網越好。因為這是基本。如果打比賽得分是主要目的的話,偶爾利用一下高球還是必須的。

【接發球】平推底線,輕推兩腰

本人覺得接發球是很多人犯的最多的錯誤。很多都是將球挑到後場。然後等著對方進攻(使球從上向下走!)。即使球離網很高,也沒有上前撲或推的意識。這是和單打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單打時,挑球到後場,是要調動對方。雙打時,後場已經有隊員等在那裡,起不到調動的作用。

雙打接發球時,站位要靠前。專業的都是站在前發球線上。業餘的因為後退不是很快,為防止後場高球,站位要退後一些。但是一定不要太后,要有向前沖的意識。只要球離網較高,就要將球平推到底線兩角,或輕推到兩腰的空位。雙打接發時,前後站位較多。兩腰是弱點。輕推到位的話,前面的隊員接不到,後面的隊員等著前面的去接,或只能被動挑球到網前或後場。

網前技術好的話,接球放網也是可行的。但是速度節奏就要比上面慢一些。無論如何,就是不要輕易挑球。發球是受很多規則限制的。球必須是從下向上走。接發球隊員一定不要輕易地放過這個進攻的機會。

【站位】網是鏡子,你是影子

如果將球網當作一面鏡子的話,你的站位就是球的影子。這個說法不是很嚴謹,只打個比方。例如,當你放個網前球的時候,一定不要急著後退(單打後遺症!)。要像是球的影子那樣,跟著球走。要守住網前。迫使對方起高球,給同伴創造進攻的機會。再比如,你擋殺到網前時,一定要衝上去封網。不要等同伴過去。因為他不知道你要出什麼球。你上去了,同伴自然就知道後退保護後場,等待進攻的機會。

同樣,你挑球到後場的話,自然要(像球的影子)後退到中場,成為防守左右站位。不要站到中間(又是單打後遺症!),從而使同伴無處可去,或導致前後站位使左右受到攻擊。

另外一種普遍的情況。當同伴在後場殺球或吊球時,也一定要(像球的影子)衝到網前。其實,當你看到球到了後場,同伴已經準備好擊球時,不管同伴出什麼球,你都應該儘快到網前封網。

【後場被動球】網前為主,後場為輔

處理後場底線被動球,尤其是反手球,是很困難的。由於多數人擊球技術和發力的水平有限,很難將球抽回後場並很到位。常常是用了很大的力氣,卻送給對方一個不遠不高正合適的殺球機會。與其給對方一個機會,不如努力給自己爭取個機會。當對方左右站位時,回個網前球,左、中、右三個位置都可以。這樣的話,球過網後向下走,減少對方的進攻機會。如果對方前後站位,就以兩側為主,可以稍微用點力,使球不要離網太近。這樣的話,可防止前面的隊員撲球,也常常使後面的隊員因擊球點太靠前或求勝心切導致球下網。不過當對方撲球的意識很好,或水平很高時,回網前有時會很被動。這種情況下,你就要看形式而定。或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了。

【避免回高遠球】下壓為主,高遠為輔

常常看到一些人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其實高遠球本身不具有殺傷力。是調動對方的一種手段,也是給自己時間調整節奏的機會。但是在雙打中,不如單打的效果明顯。只要有機會,就要使球向下走。業餘的沒有體力和能力反覆下壓殺球,但是要多利用點殺,劈吊等等,使對方處於防守而不是進攻的狀態。總之,不要輕易放棄進攻的機會——使球向下走!

【雙打接發平射球】吃著碗里的,盯著盤子里的

李在福有一段如何接發平射球。但是一邊翻譯一邊嘀咕:我要是知道對手發什麼球,就沒這麼麻煩了。

李在福提出的要點是,要觀察對手,提前做好準備。但對個人來說,總是有點隔靴搔癢。

想到李在福的控制全場的觀點,有點感悟。就是站位時,身體一定要盡量靠前,但是腦子裡想的是接後場球。

以前總是在想,要是小球,一定要撲球,還要想好撲哪裡。想的很累。一個後場球來了,全白想了。其實,接發球和比賽途中有點不一樣。因為發球之前,都是靜止的,其實不需要想太多。靠身體的反應,簡單直接的撲球就好了。

當意識有了對付後場球的準備,就不一樣了。就算站的靠前,也能及時回動。後場球接不到,其實不是身體站的太靠前,基本都是沒有意識,或者意識在網前。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一點體會,說出來與各位分享一下打球的樂趣。對高水平的人來說,有不盡合理之處,見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毛球之友 的精彩文章:

羽毛球之友詩詞 十里春風
羽毛球之友散文 曾經的歲月,奈何(一)
打完羽毛球,身上酸痛,我用按摩披肩捶打放鬆全身
跟教練學吊球,貌似以前我的吊球基本是錯的
去遠方跟朋友一起打羽毛球,不亦樂乎?

TAG:羽毛球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