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如同不存在完美的孩子一樣

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如同不存在完美的孩子一樣



本期主播 | 雪冬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張德芬空間





人生在世,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繞不過去的話題。沒有人的生命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能夠如同孫悟空一般超脫地以天地為父母孕育自己。凡塵中的你我,無論含著金湯匙而來,還是淪落草芥之中而生,總歸都是父母的孩子。


對大多數人來說,父母既是人生的來處,也是人生的歸途;總有一天,大多數人都或主動或被動地變成了「父母」。然後,無論你在人生里曾折騰出多少不同色彩的浪花,也總歸是要亦步亦趨地,重複著父輩那老去的命運,走向死亡的歸處。



人類的生命千萬年來就如此繁衍生息著。所以,逃無可逃,避無可避,我們今天不妨就借著屠格涅夫的經典《父與子》,來直面這最初的「情結」吧。



最深的決裂里,隱藏著最大的愛的渴求






人們常說,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其實,這未必是事實。




然而,孩子渴望父母的愛與認同,卻與他的生存本性直接相關,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某種角度上,甚至可以說,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與認同,是不惜拚命的——只是這未必是我們的意識層面可以覺知的。



《父與子》中的巴扎羅夫只是一個這樣充滿悲哀的孩子。他自稱為虛無主義者,拒絕一切「浪漫」色彩的事物,包括情感。然而是什麼讓他對這種身份產生了如此強烈的認同呢?恐怕恰恰來自於他早年內心所缺少的身份支撐。



從他為數不多的自述中,可以了解,他的童年長期處於顛沛流離中。



父親是自卑的,僅有的寒酸家產,還是從岳父那裡繼承來的。在父親心裡,對他自己也是不認可的。因而,他才會對自己的兒子寄予了超乎尋常的厚望。描寫母親的筆墨不多,大多是對情感的強烈需求與無法滿足的痛苦。她也同丈夫一樣,轉而將希望和情感一併寄托在兒子身上。



是的,孩子會在潛意識中自然地貼近父母的潛意識裡那些他們自己都不了解的部分。






  • 軟弱的人,也許反而更渴望堅定的穩固;



  • 易感的人,也總是悄悄地更嚮往冷靜果敢的勇猛力量。



所以,巴扎羅夫對父母的不認同只是表面,他對生活的敵對態度也只是表面。




與其說,

他的人生種種作為的表達是「我畢生的心愿就是要跟你們過不一樣的生活」的巨大決裂,不如說在內心深處,他始終在想著「爸爸媽媽,我要活出那些你們嚮往的東西」。




這又是極深的愛的表達。

這一切都促成了巴扎羅夫的性格特徵與人生信條。




不幸的是,在父母強烈的潛意識暗示下,巴扎羅夫徹底走向了對父母性格矯枉過正的結局,他成了一個傲慢自大的人,活在否定一切之中,甚至隔絕了情感,並最終為此喪命。



最大的叛逆里,隱藏著最深的忠誠







如果你覺得巴扎羅夫的例子過於極端,那麼,你也總會知道生活里,沒有那麼極端的例子比比皆是。



Elena來到我的工作室,就與此相關。她說,她知道父親很愛自己,但自己就是無法與他連接。她對父親的愚孝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怨,情感上非常隔離。她說自己是個女權主義者,家族情感淡漠,從小就立志要為自己而活。



然而,深入下去,我們卻發現,她與父親、祖母,一家三代發生了奇妙的循環:

每個孩子都活成了上一代人相反的樣子。





  • 表面看起來,祖母強勢野蠻到不講理,其實內心充滿恐懼,只能用強硬外殼來掩飾自己的軟弱。





  • 而父親正因感受到了祖母的這種潛意識狀態,才表現出了軟弱無能的性格——他的潛意識知道。





  • 母親看起來很強大,但內里弱小,非常渴望孩子的追隨。



所以,表面看,他的軟弱是對母親的背叛,然而,在更深的內在,卻又是對母親的忠誠。因背叛,他表面上得不到自己母親的歡心。然而,因更深的忠誠,他又甘願一輩子被母親裹挾,所以,在更深的潛意識裡,他們是這段關係的共謀:他得到了與母親永遠無法分割的連接,母親也掩蓋了自己的弱小和無力。



然而,每個人的內在也都渴望著生命的自我完成,渴望獨立自主的自由意志。

因而,父親的潛意識裡也必然壓抑著對祖母情感捆綁的巨大不滿。這又被他的孩子感知到了。




因而Elena,遵從了父親潛意識裡的願望,做個與父親相反的人——父親愚孝,她就淡漠家族感情;父親軟弱,她就獨立堅強;父親依賴他人與社會評價,她就要特立獨行......






她以為自己是叛逆的,卻不知道在內心最深的地方,保留著對父親最大的忠誠;她以為自己討厭父親,卻不知道原來在最深的內在,存在著對父親最深的愛的追隨。而父親也以在幾個孩子中始終最疼她的方式,暗暗表達著潛意識裡對她的贊同。



叛逆與忠誠,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里,就是這樣悖反的存在著。




就像巴扎羅夫的父母無法了解的是,他們看起來那麼淡漠堅強有力的兒子,其實也只是一個渴望父母的愛,對父母忠誠的孩子。



他們不知道,他們對自己的每一個不認可,都在推動孩子走向反面。他們每一次對孩子表達「崇拜」,都在推動著孩子的潛意識緊抓住那些「我表現出來的被父母贊同的東西」不放。這一切無疑強化了他的性格特徵。




所以,愛情來了,他不能要;生命的動力來了,他不能要;真實進取的人生,他也不能要。他失去了對一切的熱情,最終只能走向死亡。這是令人悲傷的。



而Elena就幸運得多,她接納了自己對父親的忠誠,也就看到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內心自然有了連接。而悖反的是,叛逆只會加劇粘合的力量,讓糾纏無休無止。

而接納隨順,不再用力抗拒,反而自然解開了結,跳出了代代循環的「活在祖輩潛意識裡」的模式。




如實面對,每個人都是渴望愛的孩子







近年來,社會上泛起了一股廣泛的「父母皆禍害」的思潮,豆瓣人數據說每天都在以罕見的速度增長。在那裡,人們熱衷於尋找父母養育過程中的種種錯誤,對父母的言行指責批判,甚至群嘲他們的巨嬰行為。



作為一名第一線的心理心靈療愈工作者,我不否認在長期落後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下,確實很多父母的養育方式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本文僅討論一般家庭親子關係,所有虐待等類似犯罪行為另當別論)

。看到父母的問題,也並沒有什麼錯誤;承認父母可能帶給孩子傷害,也是理所當然,甚至是療愈中的必經之路。這都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



然而抱團取暖,群嘲之後呢?之後,我們就真的能收穫正確的教養方式了嗎?我們曾受過的傷,就真的能得到療愈嗎?我們曾缺失的愛與關注,就真的能夠得到彌補嗎?真的未必。



過度的批判,本身恰恰是一種隱藏更深的認同。




這種認同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作祟,就像它推動巴扎羅夫走向虛無主義,推動Elena走向女權一樣,也推動無數人走向了父母的反面:分析他們,有理有據,說得條條是道。再把他們養育中的種種錯誤剝開來,血淋淋地一遍一遍地示眾,然後呢?可是,然後呢?再繼續一遍一遍咀嚼回味這個冷饃饃?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這個冷饃饃對你如此重要?



還是說,這種反覆強化重申的過度批判,更像是一種「愛的絕望」?它是一種內心愛的缺失的表達,是一種內在坑洞的呈現,是得不到愛的歇斯底里,是絕望後的玉石俱焚的衝動?那麼,再然後呢?



然後,我們是要像巴扎羅夫一樣,陷入「虛無」的痛苦,走向死亡的絕境。還是要像Elena一樣,認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愛與需求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當我們「需要叛逆」,「需要旗幟鮮明的反對」的時候,無論我們以為自己多麼獨立獨特,我們都還在父母的陰影之下。




這與複製父母一模一樣的人生,只是沒有本質區別的一體兩面的表達。我們都不是自己,家族的動力在推動著我們,愛與忠誠的天然需求在驅使著我們,讓我們成為內在模式循環的奴隸。



叛逆,並不能真的幫助我們跳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決裂,也不能真的幫助我們超越原生家庭的問題。「父母皆禍害」走向的極端,只是放大了我們內心的貪嗔痴慢疑。它因易挑起我們的情緒,而容易引發共鳴,卻對解決問題無益。



當然,它們會存在,也需要被看見,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陰影,也是人類的本能。

我們不懼怕,因而也從不否認它們的存在。但同時,它們也不需要被強化成為佔據心靈的主流。






  • 怨,從不能催生生命的種子發芽;



  • 恨,也並不能催發生命的花;



  • 敵對,更不能促使生命結出更鮮美的果實。




不完美父母,也需要被看見






這世間,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如同這世間不存在完美的小孩一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或多或少,我們都會受傷。




我們走向心理成熟的道路,攀上心靈成長的山峰,看到問題,直面陰影,其目的並不是為過去的苦難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也不是為了給自己失敗的人生找一個替罪羊,更不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地活在自憐里,讓怨恨吞噬我們的心靈——停留在這個需要里的人,恐怕才是真正的巨嬰。



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做了父母就確保能百分百完美嗎?如果不能,我們又怎麼能夠停留在孩童的單一視角里,沒完沒了地要求呢?



當我們終於有一天成長到了,看問題不止有孩童角度,還有成人角度,有父母角度的時候,我們也終究不得不承認——與父母的關係,也是我們自己參與其中的共謀。而和解也從不關乎他人,而只是關乎每個人自己的福祉。



了解內心深處愛的渴望,讓我們更真實也更冷靜;接納內心深處愛的渴望,讓我們更平靜也更平和;認識到自己某種程度上也需要為原生家庭的關係負責,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更有擔當,也更有力量。



於是,我們逐漸學會如實如是地「看見」。





  • 我們看到,孩子的確都或多或少地曾被父母傷害,然而,這恰恰是因為在更深地地方,有愛,有忠誠。

    而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更平衡地去表達這天然的愛,如何更智慧地在站在更高層面表達對生命的忠誠。





  • 我們看到,孩子的人生也的確很可能被父母施以種種不可逆轉的影響。

    然而,更重要的卻是當下。




沉溺過去,於事無補。回到當下,才能發現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新的時刻,都可以在此刻有完全不同的選擇。




如此,愛才能走向更智慧的軌道,而我們也就超越了原生家庭的限制,真正走向了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選擇,帶著更深的愛,與生命本身,握手言和。



···


作者 | 慕棉

美國催眠協會&美國加州催眠學院認證催眠師,國際醫學最高認證中心認證EFT情緒釋放技術治療師。從事各類心理心靈整合治療工作,微信公眾平台:慕棉



主播 | 雪冬,電台主播,二級心理諮詢師 ,冥想引導師 ,身心靈成長探索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人生的八萬四千種可能 | 德芬鄭州主題分享會
喜悅就是活在當下 | 2017優人神鼓《聽海之心》
1000種逃避痛苦的方式,只有一種面對的方法 | 德芬
能讓女人成長的,並不是只有愛情
在名畫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 北京分享會免費招募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她們不是雙胞胎!卻真的跟自己容貌一模一樣的人存在
完美小腹不存在!健身辣妹不憋氣,結果就這樣了!
這麼可愛的妹子不存在的,對不對?!
一切的存在,只是為你
不P圖不美顏,婚後的林心如竟是這般存在!
絕對沒有PS,這些都是真實存在但你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的動物。
世界上美的相同的葉子!是不存在的
如果男人不疼你,他的存在一點屁用都沒有!
有這些情況存在,你就只是炮友而已
這對男女太不要臉了,怎麼可以無視我的存在
如果不是化妝師,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存在!
周倉真的不是吃瓜群眾,他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我們都忘了真愛的存在,是誰讓我們不停的期待-小心情美文
真的存在女兒國,這裡只有女人和孩子,那孩子是怎樣來的?
如果這幾種生物真的存在,那麼龍的存在也就完全有可能了
夜聽|如果男人不疼你,他的存在一點用都沒有
前女友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在觀察量子世界之前,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男閨蜜是一種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