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個決定,讓明朝的後宮安穩了200多年,清朝根本不行
很多王朝到了後期就開始逐漸沒落,而這些原因大多是這樣。一個是外戚專政,一個是權臣當道,還有一個就是宦官亂政,歷史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比如說王莽,他就是外戚出身最終篡得皇位;比如說東漢時期,宦官橫行霸道,年幼的皇帝只能依靠母親和舅舅,然而等到皇帝長大後,又聯合宦官,後背捅了其舅舅一刀;
比如說唐朝時期的武則天,太后當政,到了後期,整個唐朝七上八下,宦官、權臣還有藩鎮各自心懷鬼胎,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將大唐分割地亂七八糟;
再比如清朝,有大家熟知的李蓮英等等。然而舉了這麼多例子,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朝代,那麼就是明朝。全攬明朝,事情也不少,但是女人主,垂簾聽政的事情卻從未發生過,明朝後期也未有耳聞。那,這是為何?
首先這得益於後宮選妃制度的嚴謹。朱元璋坐上龍椅後,夜裡總是做惡夢驚醒,甚至於他夢見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講述被身邊人搶走了。古代的人很迷信,認為夢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警示。於是朱皇帝想方設法地防著身邊大臣以及不讓外姓篡權。
明太祖下令:選妃子要從民間的良家婦女中選取,朝廷大臣送來的良子統統不要。雖然這種選秀女的方法在前朝已存在,但是到了明朝,似乎更加根深蒂固了。他規定能夠進宮的女子一定要是平凡家庭的,同時受教育程度也要低。那麼單是這兩點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深謀遠慮。
清貧家庭的女子沒有多少外戚,所以這也從根本上杜絕了外戚篡權事情的發生;受教育程度低的女子,擱這會說,就是政治素養低,政治意識單薄,那麼這也大大降低了女子干政的可能性。
其二,完備的文官體制減少了皇帝的工作量。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廢除丞相,廢除丞相也就意味著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以往,丞相都可以幫著皇帝一起閱覽奏摺,丞相能解決的事情不會留給皇帝,可是現在,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帝一人來操心。工作久了,皇帝也有些力不從心。這時,他就建立了內閣。
內閣里的大臣都是皇帝親自挑選,可信度高,同時皇帝的工作幾乎都拋給了內閣,這樣皇帝便可以安心花前月下,那些想靠近皇上干政的妃子也就無路可走了。舉一個反例,就是清朝時期的慈禧太后。她在咸豐去世後,聯合她的兄弟一起抓走了先帝信賴的八名大臣,然後自然而然的走上朝廷,開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最後,明朝的皇帝大多成年繼位,思想成熟獨立。一般幼年即位的皇帝都比較薄弱,容易被宦官或者奸臣利用,就算深知其陰謀的皇帝也無能為力,畢竟自己沒什麼勢力。這時身邊的一些不懷好意之人想要利用皇帝也是難上加難了,自己的母親也是如此。
在明朝,也有兩位幼年即位的皇帝,分別是明英宗和明神宗,但是在這兩個時期也還是沒有出現上述狀況,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這兩位皇帝的母親出身卑微。一個是主簿女,另一個則是無權無勢的宮女,況且當時的顧命大臣勢力也比較強大,都是正值的大臣,一心一意輔佐皇帝,完成社稷大業。
其實,從明朝初期開始,無論哪一種制度都是為了鞏固皇權,而這樣的防範也是出於這個王朝得來的不易和不正當。往往人們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懂得患得患失,雖然我們無法評判明朝屬不屬於朱家,但是從廢除丞相到建立內閣無一不證明著每一代皇帝的處心積慮。


※一個讓朱棣都怕的人,但一家老小下場凄慘,今中國幾省都有其後裔
※秦始皇身邊最神秘的女人,也是唯一一個擁有私人軍隊的女人
※關羽到底是誰害死的?其罪魁禍首隱藏很深,不死都不行
※呂布如果跟趙子龍打起來,誰更厲害?有人說趙子龍厲害
TAG:山川文社 |
※明朝建國150年之後,為什麼奈何不了一個20萬人的蒙古部落
※近代清朝割讓了一個明朝,戰爭賠款9.5億兩
※200多年前的一個英國人就看透了當時的中國!
※豫讓,一個比荊軻早200多年的刺客
※清朝唯一一個續命皇帝:沒有他,大清早亡100年!
※127年前,這位縣令的一個決定,竟造就了如今蘇州最有情調的地方!
※是喜是悲?300年傳統被廢除,英最後一個堅持者劍橋大學終於也妥協了
※天王的後宮,沒有一個太監,108個老婆過著百姓不如的日子
※齊白石93歲時,給他介紹一個44歲的女人,齊老不幹了:44,太老了!
※1936年,為了一個兩度離婚的女人,他放棄了大英帝國的王位
※昨天花500元,找了一個小妞,是否血統純正!
※一個年胖了10斤,還好有陳皮水,期待回到90斤!
※現實版阿甘,每天一個馬拉松,已連續跑了203個,還剩198個
※中國不知換了多少個皇帝,為啥日本一個皇族能存續1400多年?
※一個死了1000多年的文人,卻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
※120年來最晚的一個「秋分」,卻是美容養顏的好時節!
※一個王朝行將覆滅前的最後10年發生了什麼?
※世上賤男多,今年格外多,剛解決了一個又來了一個
※中東的一個窮國,6000年文明僅次華夏,幾近滅亡
※84年前的今天,為何一個韓國人的暗殺讓全中國欽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