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蘇-27的翼身融合升力體布局

三十多年來,蘇霍伊蘇-27「側衛」一直是俄羅斯空軍最重要的戰鬥機,是該國在高性能戰鬥機製造領域的代表作,已經成功銷售到世界各地。


為了達到與F-15抗衡的作戰性能,蘇-27在設計中應用了許多創新之處,其中許多在蘇聯屬於首創。下面就來一一盤點。


不一樣的氣動設計


蘇-27的設計師在設計氣動布局時做出了兩個大膽決定。第一是採用翼身融合氣動布局(蘇聯人叫做整體氣動布局),也就是翼身連接處平滑過渡。這種布局具有兩大明顯優點:高升阻比和能容納大量燃油和設備。

第二是採用縱向靜不穩定設計來提高敏捷性。由於傳統的機械式飛控系統無法操縱靜不穩定飛機,所以蘇-27安裝了全新研製的線傳飛控系統,成為蘇聯製造的第一種具有線傳飛控的生產型飛機。只不過由於蘇-27機頭電子設備(主要是雷達)比預期要重,所以這個目標沒有完全實現,蘇-27最後的縱向穩定性接近中立穩定(縱向不穩定度5%)。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雖然耗油率偏高了一點,但AL-31F的性能能滿足蘇-27的需要


不一樣的發動機

上述機身亮點並不是蘇-27上唯一的創新,該機的發動機、火控系統和武器也都是全新研製的。


1975年,留里卡設計局(現在的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開始研製AL-31F渦扇發動機。發動機的設計指標是加力推力122.58千牛(12.5噸),推重比8,巡航耗油率61克/牛頓/小時。


AL-31F生產型雖然達到推力和重量指標,但最低耗油率超出10%以上,達68克/牛頓/小時,最大軍推耗油率79克/牛頓/小時,加力耗油率200克/牛頓/小時。由於發展一種新型發動機一般要比研製新機需要更多時間,所以第一架T-10原型機安裝的是AL-21F3發動機,也就是蘇-17和蘇-24的發動機。AL-31F發動機和T-10S飛機一道在1985年進入國家試飛階段。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笨重的N001雷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蘇-27的性能


不一樣的雷達和光電感測器


坐落在茹科夫斯基的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院(Tikhomirov NIIP)派出經驗豐富的科學家維克托·格里欣來主持蘇-27雷達的研製項目。這種雷達在設計上很有特色,垂直平面採用電子掃描,水平平面採用機械掃描。此前,NIIP已經為米格-31研製並生產了蘇聯第一種戰鬥機相控陣雷達——「盾牌」(Zaslon)。


但蘇-27的混合掃描新雷達最後卻研製失敗了,因為原型雷達對於戰鬥機來說太重了。1982年,蘇聯空軍放棄了相控陣天線要求,命令莫斯科的穩相加速器科學生產聯合體(Phazotron-NIIR)在米格-29的N019雷達基礎上為蘇-27研製新型N001雷達。N001雷達使用與N019相同的卡塞格倫天線,但直徑更大,發射功率也更大。兩種雷達能共用許多組件。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笨重的N001雷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蘇-27的性能


RLPK-27 N001是一種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相干脈衝多普勒雷達,對於戰鬥機大小的3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目標的迎頭搜索距離是85-100公里,尾追搜索距離30-40公里。雷達可邊跟蹤邊掃描多達10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兩個。


N001雷達能與OEPS-27(產品31Ye)光電瞄準系統配合作戰。該系統由OLS-27(產品36Sh)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系統(內置激光測距儀,對空中目標的尾追跟蹤距離是50公里,迎頭15公里)和「裂縫-3U」(Shchel-3U)頭盔瞄準具組成。


蘇-27在火控系統上最大的創新就是把雷達、IRST和頭盔瞄準具集成在一起,這在戰術運用上具有很大優點。例如,如果IRST跟蹤的目標飛進雲中,那麼雷達就能接手進行跟蹤。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頭盔瞄準具瞄準的情景


不一樣的頭盔瞄準具


「裂縫-3U」頭盔瞄準具在蘇-27的近距格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瞄準具由烏克蘭基輔的兵工廠中央設計局設計製造,是蘇聯的第一種頭盔瞄準具。飛行員使用瞄準具上的十字準星進行瞄準,系統能自動跟蹤飛行員的頭部運動,並把瞄準信息顯示在頭盔護目鏡和座艙顯示器上。R-73導彈的引導頭也能隨動于飛行員的頭部運動,所以無論飛機位置如何都能進行大離軸角發射,無需飛行員操縱機鼻對準目標。


不一樣的空空導彈


蘇聯專門為蘇-27和米格-29研製了兩種新型空空導彈,分別是中遠距離的R-27和短距R-73。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R-27的模塊式結構和蝶形彈翼都是創新


R-27中遠距離空空導彈


信號旗設計局研製的R-27導彈於1979年從一架米格-23ML「鞭笞者-G」上進行了首次試射,目前仍是俄羅斯最主要的中距空空導彈。


R-27(AA-10「白楊」)採用模塊化結構,包括帶控制翼面、自動駕駛儀、電源、戰鬥部和引信的中段彈身,兩種帶固定翼面和發動機的可互換後段,以及不同型號的引導頭。


導彈在氣動方面採用新穎的蝶翼(控制翼面的翼尖弦長寬於翼根)控制翼,在降低阻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導彈在飛行末端的機動性。首先問世的兩種型號分別是半主動雷達直到的R-27R和被動紅外直到的R-27T。隨後蘇-27又裝備了第三種型號——被動雷達制導的R-27P。


1990年正式服役的R-27E系列採用更強大的雙脈衝發動機(標準型R-27採用的是單脈衝發動機),射程和平均速度都有所增加。R-27E有三種子型號,分別是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ER,紅外製導的R-27ET和被動雷達制導的R-27EP。


R-27R的最大彈道射程60公里,增程型R-27ER為95公里,當然這種射程在實戰中是絕對無法實現的。實戰射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度,發射高度越低,導彈的射程就越短。另一個影響因素是蘇-27以及目標的速度,雙方接近速度越高,導彈的射程就越大,也就是說向迎頭目標射擊時的射程要高於尾追目標。以R-27ER為例,雖然彈道射程高達95公里,但在實戰中,當蘇-27和目標以485節(90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在10000米高度時,該彈的迎頭射程為60公里,尾追射程只有30公里。當高度降低到4900米時,R-27ER的這兩個射程分別縮短至40公里和18公里。到910米高度又進一步降低到26公里和10公里。此外,還必須考慮導彈引導頭的限制。例如,R-27T和R-27ET在發射前必須先鎖定目標,所以導彈射程無法超過引導頭的探測距離。此外,同時目標的防禦機動和實施干擾又進一步降低了導彈的真實射程。



不一樣的蘇霍伊:想不到三十年前的蘇-27居然有很多創新



R-73的大離軸角能力在頭盔瞄準具的配合下一度天下第一


R-73短距空空導彈


R-73(AA-11「射手」)被設計成一種體形儘可能小的配備全向紅外引導頭的空空導彈。莫斯科的閃電設計局在1976年開始了R-73的初步設計。在1982年4月閃電設計局承擔了「暴風雪」太空梭的研製任務後,局裡的300名導彈專家加入信號旗設計局繼續研製R-73。R-73導彈在1982年投入生產,1983年11月5日正式服役。


R-73導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頭部有4片三角形控制翼面,尾部圍繞發動機安裝了4片梯形固定翼面。


R-73通過氣動-矢量推力綜合控制來實現出色的機動性,導彈在發射後就能做40度以上攻角的急轉彎,迅速飛向目標。在動力飛行階段,圍繞發動機噴管布置的兩個雙偏流板能通過偏折噴流方向來幫助氣動控制面進行俯仰和方向控制。導彈的尾翼後緣還有4片機械互連的副翼,用於確保導彈在縱軸線上的穩定在。一旦火箭發動機燒完,R-73就只能依靠氣動控制面操縱了。


目前現役的R-73有兩個型號,第一種是早期的R-73K(對應出口型是R-73E),安裝了「隼」無線電近炸引信。第二種是後期的R-73L(對應出口型R-73LE),升級成「琥珀」激光近炸引信,所以在鴨翼後方具有激光引信的矩形窗口。


R-73在飛行中段使用慣性制導,末端使用紅外引導頭制導。其「燈塔-80」引導頭是烏克蘭兵工廠設計局設計製造的,由於採用了氮氣冷卻的銻化銦感測器,所以引導頭能全向跟蹤空中目標,而不是像以前引導頭一樣僅能從目標尾後進行跟蹤。在蘇-27上,R-73可在任何位置任何過載下發射,不受載機機動的限制。


正是以上創新確保了蘇-27的先進性,才鑄造出一代名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F-35被爆有重大缺陷?最貴隱形戰機為何問題頻出?
實現小型化?美軍已為斯特瑞克戰車配激光炮無彈藥限制
AK公司搞副業:研發20噸無人坦克或配125主炮?
飛行員報告:如何在狗斗中戰勝F-14、A-4和F-5
俄2S19M2改型重炮曝光 號稱超過M109A7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三星2017年第一季度賺了不少
30年前的中國,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100年前的舊中國,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不一樣的31天
這種十元錢和你想的並不一樣,有的已經漲到200多元
中國有嘻哈,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王嘉爾
蘇軾誕辰980周年——了解不一樣的蘇軾!
1979年的廣東,不一樣的景象,一種美好的回憶
高考,一樣的路不一樣的選擇,一個在天堂,一個21年還在堅持!
同是「1-3」但去年、今年有四大不一樣,不要對騎士逆轉存幻想
這裡有不一樣的「00後」
多了16個失誤,卻都贏了20分,勇士在科爾手中就是不一樣!
1989年的北京,不一樣的美景,讓人嚮往
不一樣的AK-47步槍,看到第一把就已經讓人心動了!
又見1-3!不過這集好像有點不一樣
2017年做不一樣的自己,先從這幾點開始
2017敢不敢剪一個這樣的短髮,來一個不一樣的改變!
看到挺近50億的《戰狼》,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王思聰」
沒有劉海解決不了的髮型難題,2017就要來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