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遠征失敗,數萬名遠征軍穿越原始莽荒的「野人山」回國,因為疾病流行,缺醫少食,再加上瘴氣瀰漫,這短短數百里的叢林之路,竟變成了吞噬至少一萬五千名遠征軍將士的死亡之路,由此也寫下世界軍事史上最悲慘的—幕。而當僅存的這寥寥無幾的官兵奇蹟般走出「野人山」的時候,迎接他們的人們此時無比驚訝地發現,這其中竟然還有一位女性,在所有生還者的名單當中,他們第一次在性別那一欄里填下了一個女字。

這位奇蹟般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叫劉桂英。

這位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英雄,卻在「反右」開始以後,因為有隨遠征軍出國打仗的「歷史問題」,被當作「黑五類」、「國民黨女特務」揪了出來。1962年,她被遣送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而遭受長達30年的迫害。

1920年,劉桂英出生在長沙郊區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里。她3歲那年,長沙久旱無雨,因為家裡的農田顆粒無收,家人實在養不起她了,只好忍痛把她送給長沙一戶姓劉的人家當養女。在她10歲那年,養父和養母相繼病逝了,養父的好朋友韓叔叔把她送到長沙貧女院安身。1937年,在貧女院裡面學習了7年的劉桂英以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長沙市湘雅醫院護士助理班學習護理知識。抗日戰爭爆發後,劉桂英和幾名熱血青年一起報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新二十二師野戰醫院,成為了一名護士。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一個月,馬尼拉、吉隆坡、新加坡、香港相繼失陷,七萬美菲守軍無條件投降,13萬英聯邦軍隊向三萬日軍掛出了白旗,日軍勢如破竹,兵鋒直指緬甸。

應英國邀請,為保衛西南大後方,保衛當時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1942年1月,中國國民政府命令國民革命軍第五、第六、第六十六軍及第二百師十萬精銳,組成「中國遠征軍」。1942年3月,十萬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浴血奮戰,轉戰1500餘公里,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然而由於英軍屢次臨陣脫逃,5月1日,日軍進佔曼德勒,中英聯軍全面潰敗。1942年5月9日,日軍攻克密支那,切斷了遠征軍回國的所有通道,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聽從史迪威將軍的勸告,率部向印度退卻。而中國遠征軍的副司令官杜聿明,因為英美方面要求中國軍隊以難民身份撤入印度,而斷然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這個命令,他電請蔣介石同意之後,選擇繞道密支那北部的「野人山」輾轉回國。

「野人山」位於中印緬臨界地帶,是一條長達400公里的狹長河谷,這裡山嶺縱橫、河流密布,傳說有「野人」出沒,當地人給這個地方起了個名字叫胡康河谷。所謂胡康,在緬語當中就是「魔鬼出沒的地方」。進到「野人山」,劉桂英看到這個原始森林無邊無際,像海一樣看不到邊,四周的山峰高得插到雲上,像個天柱一樣,那些低矮的山丘就像海浪一樣,身邊的古樹,枝葉搭起來了,根本連陽光都透不過,黑洞洞的,灰濛濛的,空氣特別悶。

進入「野人山」不久,遠征軍將士即迎來了熱帶原始叢林肆虐無常、危機四伏的雨季,將士們的衣服就沒幹過。不時發生的山洪沖走不少人,甚至有時整個班被沖走。大家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和外界的聯繫也隨即中斷。數周后,部隊全面斷糧,從杜聿明到士兵都只能靠樹皮草根維繫生命。越來越多的遠征軍將士掉隊、倒下,部隊所有的建制已不復存在,三三兩兩的士兵各自結伴而行。不到1米5 、身材瘦小的劉桂英,和護士班的四個女戰友走在了一起。

一天,女護士小孫在尋找食物時,突然被毒蛇咬傷,經過姐妹及時搶救,雖然脫離了危險,但身體已極度虛弱,跟在隊伍後面走。突然,劉桂英聽到小孫一點嘶啞的救命聲,回頭一看,竟然狼把她叼跑了,有人開槍嚇走了狼,可小孫的食管已經被咬斷了,無法救活了。活潑好動的女護士王平,也倒了下去,再也沒有醒來。……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白骨累累的野人山

每天大批將士因飢餓、疾病或食物中毒死亡,蟻蝗吸血侵蝕,大雨沖刷下,數小時內就變為白骨,遠征軍回家的路,白骨累累,前後相繼。在最絕望的時候,劉桂英也才真正知道什麼叫希望,那甚至不是用什麼信念、理想可解釋得了的東西,那恐怕就是一種很本能的求生欲,那是無論如何要活下去的一口氣,那也是潛藏在這個弱小女子心裹,連她自己也沒有發現,可是在這個時候卻突然爆發出來的一種力量,一種神奇的生命的勇氣。她曾大聲呼喚戰友,給他們鼓勁,讓大家堅定生的信念和勇氣。

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一天,劉桂英和掉隊的幾個遠征軍士兵艱難地爬上了一座陡峭的山峰。大家看見一些紅的、綠的、黃的棚子,一片廣闊,藍藍的天,陽光也特別的燦爛,就這樣,劉桂英和最後走出「野人山」的一批戰友被送抵中國遠征軍位於印度朗姆茄的基地。劉桂英是唯一活看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整個朗姆茄基地只有劉桂英—個中國女兵,大家都很照顧她。新二十二師的師長廖耀湘和他的夫人黃伯容熱情地請她到家裡做客。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專程從重慶趕過來為她畫像,並且送給她一張作為紀念。劉桂英一直珍藏著那幅畫像,奉為至愛。幾個月以後,她和男朋友在朗姆茄基地舉行了婚禮。1943年,她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1945年1月,中國遠征軍對盤踞在「野人山」的日本第十八師團進行反擊戰鬥,取得了勝利。隨後,劉桂英夫婦抱著女兒回到了闊別3年的祖國,在安徽懷寧安家。後來,劉桂英在當地一所小學謀得了一個教師的職位,她的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

1958年,「反右」運動中,因為有隨遠征軍出國打仗的「歷史問題」,劉桂英被當作「黑五類」、「國民黨女特務」揪了出來。1962年,她被遣送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一個接一個的磨難,再一次把劉桂英推向了絕境。

劉桂英說:我想我那個時候不如一隻狗,狗主人打了它,還「汪汪」地叫兩聲。你不能作聲,低著頭,批鬥得最厲害的時候就想到「野人山」,他們死了,死得好,不然他們也要受這個苦。我現在生不如死,在「野人山」的時候你都沒有想到過要死,但是在批鬥的時候想到過。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1988年,劉桂英二女兒申霞無意間看到遠征軍第一軍軍長孫立人在北京受到表彰的消息,她馬上告訴一直生活在懷寧石牌鎮的媽媽。於是,劉桂英就寫信和中國美協的葉淺予先生聯繫。在葉先生幫助下,1990年,蒙辱受難30多年的劉桂英才獲得平反,恢復了教師身份,按照退休教師的待遇領取退休金。

作為遠征軍抗日的「活檔案」和「活化石」的劉桂英老人,前幾年,她和遠在美國的廖耀湘夫人取得了聯繫,她倆經常通信,談談遠征軍的往事。

遠征軍的往事可歌可泣,但在中國大陸卻蒙塵數十年,無人知曉。比如,軍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是國民黨政權於1938年8月成立的情報機構組織。1949年後拍攝的許多反映國共內戰的影視作品中,都有軍統女特務出場的鏡頭,但那基本上是作為反面角色的壞人。其實作為當時中國政府的情報機關,軍統在抗日戰爭中為中國立下汗馬功勞,其中在緬甸戰場,就有軍統七位姐妹花為免被俘受辱,寧拉手雷跳崖而為國捐軀的事迹。

日本1940年9月入侵越南,切斷了中越通道,威脅中國國際交通要道——滇緬公路的安全,並且把侵略矛頭指向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英屬殖民 地。美國、英國兩國政府協商決定成立盟軍中國戰區統帥部,將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境內聯合國軍隊撥歸中國戰區指揮,由蔣介石任統帥,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兼駐華美軍總司令。

中印緬戰區成立後,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中國遠征軍由杜聿明指揮,軍統隨即派出人員隨同遠征軍出發,其中就有一批訓練班的女學員到遠征軍中擔任譯電員。因為和美英軍配合不力,遠征軍經過苦戰,終於失利。孫立人部新三十八師退往印度,在孫立人部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隨同撤退。由於當時日軍已經控制了主要交通要道,前進速度很快,遠征軍撤退中不斷遭到日軍的襲擊,傷亡慘重。

當他們退到印緬邊境的當坡時,電台突遭日軍的伏擊。戰鬥十分短促,因為當時中國士兵已經彈儘力竭。轉眼周圍的掩護人員全部犧牲,剩下的七名軍統女譯電員被敵人追到一個山坡上。看到突圍無望,為免被俘受辱,這七名女特工人員砸毀電台,寧死不屈,每人高呼一聲「中華民國萬歲!」即拉響手雷,跳下山崖,沒有一個被日軍俘虜。七人中只有一個最年輕的姚姓女譯電員因手雷沒有爆炸而未死,但墜崖後四肢骨折,無力移動。四天後,被親中國的克欽族游擊隊發現,終因傷勢過重,留下最後的敘述後,也瞑目異國。

新三十八師是遠征軍中損失最小的部隊,其他部隊沿野人山撤退,竟有活活被螞蟻吃掉的慘劇,連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也壯烈戰死。但是,即便是損失最小的新三十八師,其突圍竟然也如此慘烈。

軍統在當年的4月1日的成立紀念日上,對殉國的七名女譯電員進行了隆重的追悼,軍統唯一的女少將姜毅英親致祭詞,並在重慶繅絲廠她的辦公室窗外,種下了七枝連根的美人蕉,軍統人員稱為「七姐妹花」。……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長眠的中國遠征軍將士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浴血英勇抗擊日本法西斯,這場始於1944年5月的密支那攻防戰,是整個緬北反攻戰役中最為激烈艱苦的一戰,也是日本在亞洲戰場的三次「玉碎戰」之一,中華民國政府遠征軍歷時兩月80多天,以傷亡6600餘人的代價,攻下了緬甸這座戰略重鎮。數十年年後的今天,緬甸當地居民還說:「下雨的時候,這裡經常能聽到打仗的聲音,能聽到很多人在喊,還有槍炮的聲音。那是你們中國人,他們的靈魂沒有得到安息」。

據《瞭望東方周刊》2011年18期題為《密支那:戰爭的輪迴》的採訪報道,在緬甸密支那的一個墓地附近的住戶多比由透露說,即使是現在,周圍的住戶修建房子還能挖出屍骨,「以前的話更多,除過屍骨,還有炮彈,藥瓶,注射器,有些屍骨,手裡還握著刺刀,屍骨一碰就碎了。」

「下雨的時候,這裡經常能聽到打仗的聲音,能聽到很多人在喊,還有槍炮的聲音。」多比由激動地說。

多比由的多個鄰居,也都提到同樣的說法,「那是你們中國人,他們的靈魂沒有得到安息,你們應該把他們遷走安葬,或者請和尚為他們念經。」

有很多年長的當地華僑,還清楚地記得中國遠征軍第50師陣亡將士紀念碑上師長潘裕昆的題詞:壯氣冠河山,青史長留忠勇跡;英魂昭日月,黃土難埋敵愾心。

第50師的墓地所在地,現在已經是密支那第二小學,緬族校長海開努說,1990年,學校蓋一個小房子時,發現了很多的屍骨。位於密支那三公里的密支那第二中學,曾是新30師陣亡將士的墓地。校園的門衛同樣說,以前建學校時,發現很多屍骨。老華僑艾元昌說,上個世紀60年代,密支那最少有三個中國遠征軍的墓地,分別是第14師、新30師、第50師,但後來因為敗退緬甸的國軍打敗了緬甸正規軍,一氣之下,緬甸當局搗毀了這些墓地,「推土機把墓地夷為平地,屍骨到處都是。」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四川省金堂縣的老兵楊耀勝,曾是新30師第90團的一位士兵。他說當時都是美式裝備,「飛機在密支那機場一降落,我們就抱著槍開始打了。」密支那一役,楊耀勝屁股被打進一顆彈頭。2008年,傷口又開始發炎,他就自己用鉗子和一把小刀把彈頭挖出來。至今,疤痕仍然十分明顯。

居住在緬甸曼德勒的廣西人鍾雲清,抗戰爆發後,按「三抽一」的規定,他毅然報名參軍。1943年,中國遠征軍駐印軍補充兵員,鍾雲清被編入新38師,乘坐飛機抵達印度受訓,任上士班長。鍾雲清記憶最深的是大反攻時,他所在的班新補充了5名戰士,這5名戰士剛上戰場就全部犧牲了,掩埋好他們的遺體,鍾雲清才想起來還不知道他們的姓名,隨即失聲痛哭。這時,連長勸慰他,現在還不是哭的時候,等打完仗了,再來給這些兄弟立碑。沒想到,連長在後來搶奪密支那機場的戰鬥中也犧牲了。

二戰史研究專家晏偉權說,「在密支那,中國駐印軍打得非常辛苦,每推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晏偉權的岳父潘裕昆就是攻打密支那時的第50師師長,「密支那攻防戰到了最後時刻,日軍負隅頑抗,強攻損失過大,師長潘裕昆少將決定組織敢死隊智取,感人的是,應募人數大大超過了所需名額,150團少尉排長崔復生沒報上名,放聲大哭,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添加進去。」

「8月5日,我軍完全佔領密支那及附近區域,終於結束了80多天的激戰,敢死隊功不可沒。」晏偉權說。

戰後流落緬甸的老兵王子安曾是新38師野戰醫院的一名少尉,他認為自己能活下來,就是因為自己是軍醫,在後方工作,「真正在一線打仗的人,能活下來的不多。」即使如此,在反攻密支那的戰鬥中,他和5名醫療兵到前方的救傷所準備工作時,突然遭到了日軍飛機的轟炸,他的5位醫療兵全部犧牲。

參加此戰役的美國第236工兵營號兵RaymondKappila回憶說,他所在的連隊,當年有36個兄弟戰死在這裡。「當時運輸任務緊,晚上就在跑道兩邊點燃篝火引導飛機起降,但總有些傢伙開著P-40戰鬥機從南端衝出跑道,掉到江里。」

緬甸密支那戰役,連同發生在中國滇西的松山戰役、騰衝戰役,並稱為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戰場的三次「玉碎戰」。日軍當時的戰報也稱密支那戰役「全員英勇玉碎」。原新30師90團二少校翻譯官盧少忱回憶,密支那收復當日,他隨部隊進入市區,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全城幾乎沒有一處房屋完整,原本茂盛的樹木已枝葉無存,日寇來不及掩埋的屍體,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腐爛臭氣衝天。

在雲南騰衝被國軍俘虜的日本老兵吉野孝公寫回憶錄披露,日軍在密支那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水上源藏少將,當年最後被逼至江邊的一棵大樹下拔槍自殺。

資料顯示,在密支那戰鬥的最後關頭,日本33軍司令部向密支那守軍發來電報,命令「水上少將死守密支那」。在最後時刻,水上少將命令殘部突圍,而他本人則以自殺來執行了「死守」的命令。

密支那戰役中的倖存日本老兵板口睦,晚年時重返舊戰場,在水上自殺不遠的地方,捐建了一個卧佛寺,隨同卧佛寺竣工的還有大門東側的「招魂之碑」,碑文上說,在密支那,3400名士兵像櫻花凋落那樣英勇地戰死了,水上源藏少將自殺,他的名字將永遠活在歷史之中,「戰爭雖然失敗了,我們將永遠銘記日本軍人為國家所作出的犧牲……」。密支那華僑陳國勝每年都會看到有一批又一批的日本人來他家門前的慰靈塔鞠躬,祭祀亡靈。陳國勝心裡時常會有些酸酸的味道,「密支那當年有很多遠征軍的墓地和紀念碑,我們小時候還經常去掃墓。」

緬甸戰役結束後,原新30師老兵楊耀勝返回中國,隨後參加內戰,最後參加了中共解放軍。但是,「國民黨殘渣餘孽」的印跡依然跟隨了一生,即使他多次改名:黃萬成、黃良、楊朋。在《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採訪楊耀勝時,躺在床上的他時而大笑,時而大哭。「我們沒有戰死,但我們活得很痛苦。」居住在密支那的老兵楊建達說。在兩次採訪中,楊建達手裡都拿著一份2005年的《聯合早報》,報紙已經泛黃,但被一張塑料紙精心地包裹著。這份報紙上的一篇文章《歷史包袱和政治偏見》談的是中國遠征軍的文章,也提到中國年輕一代的反思和救贖。這篇文章結尾說: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國領導人去訪問八路軍老兵的溫馨場面,看到一些城市用彩車歡迎八路軍老兵的動人情景,但若也有國軍抗日老兵的身影出現,其中,一定會令人感到圓滿溫馨和由衷欣悅。……

生活在密支那的老兵楊子臣曾是新38師噴火排的戰士,他時常夢到死去的兄弟。1995年,楊子臣聯合生活在密支那的老兵,聯名向緬甸國家秩序建設委員會提出申請,重建遠征軍烈士墓,「吾輩親歷戰鬥,幸而生存者亦垂垂老矣,實不忍令維護國際正義保衛人類和平之神聖史績就此湮沒,浴血奮戰壯烈捐軀之忠魂無所歸依。」 楊子臣的家在密支那一條繁華的大街上,不遠處,就是日本人修建的大佛寺,每年,他都會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日本人來到這裡,這個在密支那打敗了日本人的中國駐印軍老兵,難掩內心的失落,「你說,我們到底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

英國每年的4月份復活節之前都有一戰二戰老兵的大型活動,連首相和所有政府官員都帶著紀念標誌罌粟花,這是對曾經為國流血和捐軀的人的最起碼的尊重。再想想我國,現在還有好多老兵靠著低保生活住在棚戶區,心裡有種莫名的感傷。但中國政府為什麼不能到緬甸慰祭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戰死在異國的英靈?有錢買美國國債,有錢捐給倭寇,沒錢迎民族英雄回家?難道就是因為是國軍?!日本侵略者有名有姓,有許許多多後人在不斷地悼念,保家衛國的國軍烈士卻無名無姓!

數萬為國遠征的將士長眠他鄉,活著回來的女英雄在她的餘生卻遭遇貧苦困頓和批鬥漫罵攻擊。中國遠征軍的將士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巨大犧牲,遭遇失敗,敗退「野人山」,1000多傷兵帶不走,傷兵員說:「師長給我們留一點汽油吧!」結果全部自焚殉國,爬過「野人山」也是付出了沉重慘烈的代價,山洪野獸飢餓疾病奪走多少中華兒女,永遠長眠「野人山」。

我們已經很難再詳細的知道他們當年的戰爭故事,但是我們要做的是把這些事情傳播歌頌下去,讓後代子孫知道要紀念他們。

向他們致敬,祖國的英雄,以前只知道有遠征軍這回事,沒想到當年的他們活的那麼艱難那麼英勇,看了『中國遠征軍』的片子。他們腳上的草鞋讓我哭了好幾次,向抗日戰爭中所有的中國英雄敬禮。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後代人的心裡。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英雄兒女,每一個為了國家民族而犧牲的都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因為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中華民族的現在。

歷史的真相不會永遠被埋沒,千萬不能讓我們的年輕一輩忘記這段歷史,忘記那些為了民族興旺而流血犧牲的老一輩!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周海濱簽名版圖書請查看「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海濱微說 的精彩文章:

帶你看看蔣介石的工資條
從未衰落的八大姓氏,有你的姓氏嗎?|權威版本
揭秘:白刃戰時日軍為何要先把子彈退膛?
秘書口述|閻錫山的最後歲月 痛斥國民黨 深居簡出
皇權下的逃民:中國歷史上周而復始的無解循環

TAG:周海濱微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遠征軍中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是誰?
中國遠征軍中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遠征軍女兵血淚故事,5人一起進野人山只有1人活著出來
她是唯一走出野人山的遠征軍女兵,靠著戰友遺骸找到逃生方向
走出野人山的遠征軍老兵:每一步都是「死亡之旅」
逃到中國的朝鮮女人,偷渡朝鮮美女野人般的生活
遠征軍敗走野人山:一猛獸禍害女兵,碰上就沒活口!
野人真實存在!貴州一男子被女野人擄走強暴致死,下體被拉長
穿越野人山!活人被蚂蚁瞬间吞噬
活人被螞蟻瞬間吞噬,穿越野人山
遠征軍與女野人生活,戰士遭女野人擄掠配種險喪命
神農架又出一新「野人」,驢頭狼身,堪稱新一代「草泥馬」
國外一都市女郎過膩了城市生活,在深山老林過著野人的生活
野人來了,跟著野人大叔去冒險
一男子野外發現三兩「茅草屋」,疑似野人們的住所
美國的可可西里雨林,就生活著這樣一名「野人」
圖說:一男一女在大山變成了「野人」,二十年後無法回歸人類生活
揭秘西藏野人之謎 女野人掠男人為夫?
古人眼中的野人,是神農架野人祖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