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始末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始末

慶父何許人?魯庄公的弟弟。此人頗有能力,魯庄公在位期間還算老實,魯庄公一去世,他便興風作浪,把魯國搞得雞犬不寧。齊國賢人仲孫湫對魯國的變故看得真切,他對齊桓公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停止,結束)」。仲孫湫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始末

魯庄公在位32年,歷時之久,不僅讓眾兄弟等得心急,兒子輩也開始各樹羽翼,展開權位之爭。庄公同母弟有三人,一個叫慶父(共仲),一個叫叔牙,一個叫成季(季友);庄公與不同女人所生兒子中有可能繼位的也有三人,一個是與孟任所生的子般,一個是與成風所生的申(即魯僖公),另一個是與叔姜所生的啟方(即魯閔公)。子般的優勢在於年長,且得成季擁護,啟方的優勢在於母族勢力強大,且得慶父支持,申則相對弱勢一點。

魯庄公正妻為齊女哀姜,哀姜無子,與慶父有私情;叔姜為哀姜妹妹,陪嫁到魯國與庄公生了啟方。所以,從母族勢力(齊國)、大臣支持(慶父)、後宮寵愛(哀姜)各方面看,啟方都具備更多優勢。不過,庄公顯然對慶父有所嫌惡並且殃及到啟方,情感取向上偏向於子般。他在生病以後,曾就後嗣問題分別徵求叔牙和成季的意見。這兩個弟弟的回答大相徑庭,叔牙主張「兄終弟及」,應由慶父繼位,理由是「慶父材」;成季則堅決主張父死子繼,子般為最佳人選。分歧大就可能是內亂的根源,怎麼辦?庄公認同成季,並進而授意成季剷除阻擾勢力。在成季策划下,叔牙飲鴆(毒酒)而死。叔牙因受命而死,其後人被立為叔孫氏(後來與慶父後人孟孫氏、季友後人季孫氏合稱「三桓」,成為魯國三大勢力之一)。我們看,這裡邊已經出了問題,慶父年長於成季、叔牙,但在後嗣問題上,庄公為什麼繞過慶父不徵求他的意見?再就是,叔牙表態說了個「慶父材」,即遭到處理。足見,魯庄公的傾向和忌諱是什麼,但處理叔牙,不處理慶父(也許當時的情勢,無法處理慶父),屬於治標不治本,為魯國的內亂埋下了一個禍根。

魯庄公死後,在成季幫助下,子般順利繼位。可惜這個子般既沒有人君之器,也沒有人君的心狠手辣,雖得成季扶持,卻不能長久。往年,有一個圉人(掌管馬匹之類的職役)叫犖(音luo)的曾有無禮之舉被子般發現,子般命人對其痛加鞭苔。圉人犖有武力,對當年被鞭之事一直耿耿於懷。碰巧,這件事被慶父偵知。心有不甘的他,收買、慫恿圉人犖襲殺子般。可憐的子 般,繼位兩月,即在疏於防範時,被圉人犖所殺;隨即,慶父誅殺圉人犖作替罪羊,擁立啟方繼位,這就是閔公。成季見事不妙,逃到了陳國避難。

魯國這一番內亂,早驚動了近鄰齊國。齊桓公當時為諸侯霸主,所奉行的是伐無道、撫孤弱,因此,他立即派大臣仲孫湫到魯國察看。仲孫湫回到齊國後向齊桓公復命,斷言慶父是魯國禍患之根源,並建議桓公設法平定魯國內亂,取信天下,成就霸業。齊桓公問如何可以除去慶父,仲孫湫說,不用勞神,「將自斃」。「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始末

魯閔公為齊國外甥,自然首先要與齊修好。慶父、哀姜等人考慮到流亡在陳的成季在魯國很有人望,並且成季與陳的關係非同一般,聽任成季託庇於陳可能是很大隱患,所以他們希望在齊國的幫助下,召回成季。齊國本來就不希望魯國內亂,於是就借霸主之勢同陳國交涉。成季回魯,閔公親自到郎地迎接。

至此,魯國的內亂是不是就告一段落了呢?不是,因為慶父還沒有死。原來慶父早就與哀姜串通一氣,要做魯君,擁立閔公只是權宜之計,現在子般已死,成季已歸,大權已在掌握,該是從幕後走上前台的時候了。

慶父又耍了一次借刀殺人,利用閔公與大臣間的矛盾調撥離間,威脅引誘,結果魯國再次發生弒君事件。閔公上台還沒有坐熱屁股,就被大臣殺害。

弒君之罪非同小可,這次慶父、哀姜最失算的地方是造成魯國群情洶湧,且激怒了齊國。齊國大義滅親,將躲避到邾國的哀姜「取而殺之」;慶父見勢不妙,出逃到莒。閔公被殺時,成季保護著公子申外逃,此時哀姜被殺、慶父奔莒,成季再次返魯,擁立申為君,這就是魯僖公。魯僖公繼位後,慶父請求得到原諒並希望返魯,僖公與成季自然不許,慶父無奈之下自殺。

至此,這一歷史上有名的禍亂小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慶父是小人沒錯,可絕不是笨人。魯庄公臨終時已經感到慶父將是魯國的不安定分子,就是拿他沒辦法;叔牙作為弟弟,對這個哥哥很佩服、很鐵心,直言「慶父材」;成季雖說德才兼備,也不是慶父對手,被迫兩度流亡。足見,慶父是非常有能力的,最後如果不是齊國出手幫忙,魯國的歷史可能改寫。

慶父之材表現在哪?一是洞悉人心,懂得怎樣掌控人,編織了強大的勢力網,如哀姜、叔牙、啟方、子魚(即奚斯)等都是他的同黨;二是眼耳通天,消息靈通,兩次策劃弒君的人選、時間、地點都做得那麼精確無誤,是要靠信息準確且嚴格保密的;三是特別善於耍弄尋罅抵隙、調撥離間、借刀殺人、坐收漁利等奸雄手段;四是學識、機變、人格魅力方面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一定相當地強。

可惜,才智超群的慶父失敗了,不僅敗了,還死了。究慶父敗亡的原因,主要在於「猶秉周禮」的魯國不容「名不正」,如果名正得像魯桓公,殺兄自立是可以被接受的。其次在於,「千年老二」的地位嚴重扭曲了慶父的心理,使他兩次採用「弒君」的極端手段,失掉人心和靠山。老大很強時還好說,老大換來換去,一代不如一代了,自己還必需忍氣吞聲做老二,慶父的性格和心理是做不來的。做不來又不願等,只好行險賭一把,結果輸得一塌糊塗。齊國仲孫湫居然能早早地看到過程和結果,實在厲害。

關於「千年老二」的話題還想饒舌一下,舉兩個後世有名的例子。一個是李世民,在唐王朝建立過程中不僅智力卓絕,而且羽翼豐滿,功績與勢力甚至超過了其父李淵。奉李淵為君,還可接受,建成、元吉從中作梗,那是萬萬不行的,於是有了玄武門之變,父子兄弟相殘,李淵被迫退位,建成、元吉身亡,李世民則老二變老大。另一個是北宋趙光義,原本是與趙匡胤一起打下的天下,可宋太祖之後卻要奉自己的侄子為君,如何甘心?於是有了傳說中的所謂「深宮斧影」,趙光義變成了宋太宗。《水滸傳》中,宋江曾是個「千年老二」的角色,按才子金聖嘆的評註,他為了奪取晁蓋的位置,也算煞費苦心。現實生活中也有做不慣「千年老二」的,某局長被殺,案件偵破後輿論大嘩,雇凶者居然是他的副手。看看,歷史、演義小說、現實生活,「千年老二」都是個風險極大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看似風光,實際卻兩頭受擠壓,沒有超人的心理承受力是做不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諸葛亮很了不起,即使劉備換成了劉禪還是一片丹心,可惜心理壓力太大,加上操老過度,50餘歲即撒手塵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燕文史 的精彩文章:

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周天子竟然要靠訴訟維權,晉侯出來主持公道
易中天:最輝煌的王朝並非漢唐,而是這個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
春秋時期最搞笑的歷史故事,真人真事真好笑
歷史上第一則空姐招聘啟事,揭示為啥空姐都很漂亮

TAG:曉燕文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其中竟然是一段不倫之戀
歷史奸臣之一慶父 為何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伊斯蘭國」大頭目被傳喪命:慶父縱死 魯難未已
她是越南最後一位皇后,丈夫居然和庾澄慶父親是同學
你見過大熊貓登機牌嗎?不舍夢夢嬌慶父親節後就要背井離鄉了!
昆凌產後首更微博,曬孕照慶父親節快樂
重慶父母連生8個孩子,只是想要一個女兒以後長大了孝順他們
皇家私塾原來叫這個名 乾隆嘉慶父子倆在那裡留下的不同記載
越南末代皇帝,與庾澄慶父親是好友,一世風流曾娶中國女人
槿汐姑姑攜兒子為老公慶父親節,大方分享懷孕糗事
全智賢一家三口外出慶父親節 半歲兒子首次曝光
楊冪女兒為爺爺和爸爸畫畫慶父親節
Ella臉書慶父親節 老公呆萌樣成亮點
楊冪女兒小糯米超乖巧 為爺爺和爸爸畫畫慶父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