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

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

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秋瑾(1875-1907),原名秋閨瑾,乳名玉姑,東渡後改名秋瑾,號競雄,自稱「鑒湖女俠」,筆名鞦韆、白萍,祖籍浙江山陰,她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秋瑾性格豪俠,自幼習文練武,自費東渡日本留學。辛亥革命時期,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三合會、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1907年,她與徐錫麟等人組織光復軍,準備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由於事泄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巾幗英雄,才華橫溢的女詩人,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拋灑了滿腔熱血,後人稱她為「中國的貞德」。

莫重男兒薄女兒,始信英雄亦有雌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是中國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期,祖父和父親都在朝廷為官,她的童年是在優裕的生活條件下度過的。

秋瑾特別仰慕的是那些英雄、俠客,在很小的時候她就寫過這樣的詩句: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莫重男兒薄女兒,始信英雄亦有雌。」少女時代的秋瑾熱情、倔強,她不甘心自己是女流之輩,立志要比男人還厲害。因此,從15歲起,她每天都要到屋後的塔山上去練武。在她16歲那年,祖父棄官返鄉。秋瑾有機會住在了外婆家,母親看到秋瑾迷戀武術,就建議她和舅舅單宗勛學習武術。單宗勛開始以為秋瑾不過是好奇,一時衝動想玩玩罷了。他就很嚴肅地對秋瑾說:「武術訓練可不是兒戲,訓練中時不時會受傷,如果忍受不了這些傷痛,你還是趁早死了這份心為好」秋瑾則斬釘截鐵的說:「這些我早有準備,如果中途我打退堂鼓的話,憑您怎麼處置都行。」從那時候起,秋瑾每天都跟著舅舅學習武術。在舅舅和她的四表兄單應勛的教導下,秋瑾經過反覆訓練,學會了騎馬、拳術、棍術、擊劍等技能,練就了一身刀馬功夫,也因此強健了自己的體魄。

1904年2月,在秋瑾赴日留學。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正式成立,秋瑾經馮自由介紹加入了同盟會,並在黃興的寓所莊嚴宣誓:「聯盟人浙江省會稽縣人秋瑾,當天發誓:驅除達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比,任眾處罰!秋瑾由此真正的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因為秋瑾是浙江籍留學生,也是加入同盟會的第二個人,因此她被推舉為同盟會的評議員,浙江主盟人。

當時,清政府覺察到留日學生的反清革命行動,唆使日本文部省頒布《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禁止留日學生的愛國行動。這個蠻橫無理的規則一公布,8000多名留日中國學生立即舉行示威遊行表示抗議,並組織敢死隊與日本政府交涉。秋瑾擔任了敢死隊隊長。 12月8日,陳天華跳海自殺,用「難酬蹈海」的英勇行為,以醒世人。這對秋瑾觸動很大,她決定立即回國。

1905年12月25日,秋瑾回到上海。她滿懷激情,決心大幹一場。回到故鄉後,秋瑾先在明道女學堂擔任體操教習,不久又去吳興潯溪女校任教,講授日文、理科、衛生等課程。她注重用革命思想熏陶、啟發學生,深受學生們的歡迎。由於秋瑾在學校常向學生傳授革命思想,因此為頑固守舊的校董所不能容。不久,秋瑾辭職離校,她來到上海。 1907年1月,秋瑾經多方奔走籌措,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女報》月刊。她認為婦女要平等、要解放,就必需求得學問,求得經濟上的自立。更可貴的是她把婦女解放鬥爭與反對清王朝的革命鬥爭結合起來,和男子並肩戰鬥。
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家國

19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秋瑾的家中突然有人來訪。來人是不曾見過面的革命黨人王金髮。他給秋瑾帶來了徐錫麟的親筆信,提出共同籌劃反清的武裝起義。秋瑾非常高興,欣然應約,不久就返回紹興,到大通學堂主持該校校務。

秋瑾主持大通學堂校務期間,設立體育會,先後召集浙江各地會黨頭領一百數十人學習兵操。秋瑾經常身穿男子體操服,騎馬帶領學生到野外打靶,練習射擊技術。當時經過研究,把各地會黨共編成了八個軍,對軍服、旗幟、行令等都做了詳細規定,並具體部署了行軍路線。決定由徐錫麟、秋瑾分別指揮安徽、浙江兩處按日期同時舉事。

經過比較周密的計劃,他們計劃在這年5月28日,請巡撫恩銘及省垣所有高級官員,到巡警學堂參加畢業典禮並觀看操練,趁機將全省顯要一網打盡,然後宣布起義。但是,由於當時各地革命黨人的活動十分活躍,清朝的官員已經感到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暗中加強了防範。老奸巨猾的安徽巡撫恩銘,原定5月28日去巡警學堂,卻突然通知學堂要在5月26日提前去,致使徐錫麟不得不將起義的時間倉促提前,因而組織、聯繫等工作,都受到很大影響。

5月26日那天,徐錫麟當場擊斃恩銘。然後與陳、馬二人,率領一百多巡警學生,前往軍械局。由於起義提前,聯繫不周,到達軍械局後,立刻遭到已做了準備的敵人包圍。因寡不敵眾,徐錫麟受傷被俘,最後被敵人用殘酷的手段殺害,起義失敗了。

當秋瑾從報紙上得知徐錫麟在安徽安慶的起義失敗並被殺害的消息時,她手拿報紙,失聲痛哭,並預感到自己不久也將會為國捐軀。有人勸她到別處暫避一時,並為她聯繫好了在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但她都拒絕了。她不食不語,寫下了一首絕命詩:「痛同胞之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儘管形式逆轉,她依然義無反顧,對犧牲性命在所不辭。

安慶起義失敗後,金華等一些地方的秘密組織遭到破壞,原定計劃已無法實施。秋瑾準備在7月19日發動起義的消息,被杭州知府貴福得知。貴福連夜報告了杭州的浙江巡撫張曾揚。7月11日,張曾揚從杭州派了300餘名清兵,去紹興抓捕秋瑾。7月12日,上海革命黨人得知大通學堂已暴露,派人通知秋瑾迅速離開紹興到上海。秋瑾卻表示:「我怕死就不會出來革命,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如滿奴能將我綁縛斷頭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犧牲我一人,可以減少後來千百人的犧牲,不是我革命失敗,而是我革命成功。我絕不離開紹興,願與男女兩校共存亡。你回去與我們婦女同志說,要求男女平權,首先要做到男女平等的義務。」

7月13日一大早,突然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來到大通學堂門前,看看四周沒人,才小心翼翼地進了院子。原來他是化了裝的革命黨人王金髮。他是特意來告訴秋瑾,清兵已過錢塘江,催促她趕快離開紹興。秋瑾只說了一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王金髮無奈,只得給秋瑾留下一支手槍,與秋瑾揮淚而別。

秋瑾在大通學堂,帶領學生埋藏、轉移槍械,焚毀文書、信件,還探望了卧病在床的光復會會員、體育教師許一飛。臨走時,秋瑾在他一本書的襯底背面留下了最後一首詩篇:

大好時光一剎過,雄心未遂恨如何

投鞭滄海橫流斷,倚劍重霄對月磨

幽谷無泥累鐵馬,洛陽有淚泣銅駝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家國。

7月13日下午,清兵將大通學堂團團圍住,經過一番激烈的槍戰,秋瑾終於被俘。任憑敵人嚴刑拷打,百般逼供,秋瑾大義凜然地回答:「論稿是我做,日記箋折亦是我辦,革命之事不必多問!」「革命黨人不怕死,欲殺便殺!」她拒不書寫筆供,只寫下了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

株洲石峰區秋瑾故居

秋瑾是我們中國的時代英雄,是我們精神家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為了婦女解放、為了國家興亡,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頌揚。她的思想永遠閃耀著時代的光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侃民國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汪精衛五次訪問大帥府
孫中山與張作霖首次會面共商國是
張學良:如果沒有宋美齡的保護,我也許早就不在人世上了!

TAG:侃侃民國那些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那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傳奇
戰爭傳奇明星:巴黎大炮
皇室戰爭傳奇卡牌骷髏召喚玩法簡析
對越戰爭傳奇:七個炮團騎射一座孤山
戰爭傳奇:志願軍一支部隊一天內竟用步槍打掉美國十八架飛機
雛蜂3連載再開!續寫國漫科幻機甲戰爭傳奇
150年前戰爭傳聞的寶藏,如今吸引大批人前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