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谷歌的下一個野心: 複製一個新矽谷
雷鋒網按: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51%估值超過10億美元初創公司的創始人都有移民背景,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矽谷。作為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谷歌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其實出生於俄羅斯,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透過這些移民群體,谷歌盯上了包括越南、巴西、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這塊尚待開發的沃土。
2016年1月,谷歌正式啟動的「創業加速器」 項目——Launchpad Accelerator 。通過這一項目,谷歌準備在新興市場複製下一個矽谷,然而這一願望能夠實現嗎?
外媒Backchannel撰文對谷歌的Launchpad Accelerator進行了深度剖析,雷鋒網對原文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
VuVan出生於越南,現在是舊金山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她在斯坦福獲得了MBA學位,隨後便加入了矽谷創業大軍。和很多創業者一樣,她先是在生活發現某個痛點,然後意識到其他人也有這樣的問題,接著就創辦了一家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去年的西南偏南(SXSW)音樂節上,她展示了一款英語學習APP——Esla Speak,並很快得獎。就故事本身而言,這一切都符合矽谷似的完美。
不過,Van目前是其美國公司僅有的一名成員。當她準備開發自己的App時(一個幫助英語學習者改善口音的AI助手),她回到了越南,在那裡調查初始目標用戶的需求。如今,她的7名員工分散在越南和葡萄牙兩地。
Van並不避諱稱呼舊金山為自己的家,但是她選擇舊金山其實也有商業上的原因,因為這裡的創業環境是首屈一指的。「在越南,創業公司才剛剛興起。」Van解釋道,「所有人都還處在弄清楚自己在幹什麼的階段,沒有人有能力提供好的指導。」因此她最終選擇了紮根矽谷,要知道,在這個地方的乾洗店,都有可能碰到潛在的顧問、專家或者投資者。對於她的公司來說,這個優勢使得犧牲睡眠、跨時區工作是值得的。
當Van第一次聽說谷歌的Launchpad加速器時,她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個加速器面向的是新興市場的成熟創業公司,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服務:針對Elsa所面對的一切問題,谷歌將為她和她的兩個同事配備 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這一切不僅免費,而且不需要任何資產抵押。由於這個條件非常誘人,Van決定嘗試一下。因為儘管灣區教給了她很多,但是想要在越南推出一款產品仍然面臨重重阻礙。
Esla是「Rest of the World(世界其他地區)」冉冉升起的明星之一,而谷歌正計劃敲開同類公司的大門,用來塑造自己的形象。谷歌希望能夠教育這些「明星創業公司」關於產品開發的最佳實踐,以此加快他們的學習曲線。
你可以將其視為谷歌的戰略性慈善事業:在幫助這些公司增長的同時,作為交換,谷歌會仔細研究他們的資料,觀察自己的產品在這些市場的使用狀況,其宗旨是藉機將谷歌的各種服務擴大到全球的偏遠角落。最終,這些公司將成為數百萬人每天使用的工具之一,而谷歌也將和那些公司一起,隨時準備虜獲新的用戶。
創業公司需要「生態系統」Launchpad加速器的全球經理Roy Glasberg用谷歌內部的意識形態闡述了為何很少有大公司來自矽谷之外,「新興市場缺少的是成功案例,你需要一個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是Glasberg和他的同事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這是一個微妙的、不言自明的詞語。與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甚至巴西相比,灣區的投資者、董事會成員、競爭對手、以及才華橫溢的員工自成一體,創業環境更加完善。
谷歌的理論是:除非有些公司,或者任何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IPO,或者以高昂的價格將自己成功出售,那麼這個發展中的地區才可能具備支撐企業家精神所需的種種資源。在這些地區,風險資金並不容易獲得,有時候甚至根本不存在。此外,這些地區還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撐,很少有當地的技術專家擁有帶領小公司發展壯大的第一手經驗。當你想知道在哪裡找到一個好的數據科學家,或者如何在A輪融資中獲得更好的籌碼,或者如何調整你的App來獲取更好的轉化率時,你身邊的人也不知道答案。
而這個由Glasberg率領的谷歌「三角洲部隊(美國特種部隊)」正在做無數的政府、地方性技術園區、以及各種補助項目之前都沒有做到的事:在世界範圍內啟動創業熱潮,然後讓這些創業公司具備自生長的能力。他們會挑選最厲害、最成熟的創業公司,並無條件的給予6個月的技術支持,以及5萬美元的資金。
為了獲得谷歌的扶持,這些創業公司不能僅僅是一個模仿者。他們不僅僅是菲律賓的的Postmates(美國眾包物流平台),或者泰國的特斯拉(美國電動汽車公司),他們必須是非常獨特的,針對的是尚未解決的問題,並且還要來自與舊金山的技術競爭。這些創業者都是這些地區最聰明的人物,而谷歌如今正將自身的資源提供給他們。
將矽谷的傳奇複製到其他的城市一直是世界各地政府的心頭好,但是他們卻很難推動這一進展。
坐在舊金山Launchpad加速器辦公室的小桌子前,Glasberg解釋了為什麼谷歌的方式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沒有人將新興市場視為一個整體。」他說。在他的周圍,聚集著上百名企業家,他們和年長的技術專家坐在一起,討論著各種問題。會議室十分擁擠,幾乎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
Glasberg在加入谷歌之前,是一名商務人員,他自己有一套關於全球創業的成功理論。「當這個地方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創業公司之後,他們將投資並反哺這個社區。」Glasberg說,「這個完善的社區將推動其他初創公司的發展。」
他表示,「在拉丁美洲沒有這樣的(生態系統)。巴西從未有過大的資本退出,阿根廷只有過一個。」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他補充道,初創公司「已經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為什麼我要去一個從未有過(資本)成功退出的國家投資呢?」
和坐落于山丘路(矽谷風險投資公司聚集地)的公司不同,那些擁有新興市場公司股份的當地風險資本家更傾向於推動其儘快獲得盈利,但是這反而影響了創業公司原本的發展路徑。(如果有更多、更慷慨的資金,那麼這些企業家將有更多的自由來追求風險更高,但是同時回報也更大的目標。)在這些地方,一些投資者可能會要求更多的控股權。同時,創業公司的員工對他們的老闆也更小心謹慎,因此經常會要求更高的工資,而不接受還不能變現的期權。
然而新興市場缺少的並不僅僅是投資者。沒有過成功IPO或者被收購的創業公司,那麼這個國家將缺少有經驗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不僅需要帶領創業公司發展壯大,還要克服政府監管,以及網速較慢等各種新興市場的常見問題。總而言之,這些企業家還缺乏專業知識。
因此,在2015年,Glasberg開始計劃讓谷歌成為解決新興市場「缺乏成功故事」這一核心問題的推動者。最終,他們確定了一個策略:招攬最好的公司,並為它們提供6個月的遠程指導,以及為期兩周的灣區交流計劃,並在這一過程中儘可能地幫助它們解決各種業務挑戰。
谷歌為創業公司提供的服務Glasberg表示,為了獲取最大的影響力,他和他的合作者決定招攬更多的成熟期的創業公司,這些公司的產品往往已經擁有一定規模的用戶群體。具體來說,這些公司通常已經成立兩到三年,有的甚至已經有超過100名員工,而且大多數已經完成了一到兩輪的融資,其中有很多甚至已經盈利。因為前途光明的公司往往不願放棄更多的控股權,Launchpad團隊最終決定轉而給他們提供建議,從其他的渠道獲利,而不 是冒著疏遠這些有潛力的創業公司的風險。
「不持股的模式讓我們的加速器能夠幫助創業公司進一步發展。」Glasberg團隊的項目經理Josh Yellin解釋道。他此前是一名河流生態學的專家,於2015年9月加入谷歌,在幫助建立Launchpad加速器之前,他曾管理公司創業社區的編程項目。當他為Launchpad 2016年的冬季開幕班做準備時,他接觸到的創業者一開始都被「加速器」這個詞弄糊塗了,因為「加速器」針對的往往是早期階段的創業公司,而Josh Yellin想招攬的公司卻是正處在快速擴張邊緣的公司。
上個月,Launchpad的第三批學員(來自九個國家的31家公司),在谷歌灣區的辦公室里經歷了為期兩周的「閃電戰」。除了學院之外,大約有150名導師也加入這一培訓計劃。這些導師很多都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會對這些創業者的代碼逐行審核,評估每個應用的設計細節,並對每個人招聘實踐進行了細緻的分析。
「我們現在每次指導會議都會有三類數據。每個導師都會記錄這些創業公司遇到的挑戰,以及建議的解決方案。」Yellin說,使用這些報告,「我們基本創建了世界範圍內創業公司的成功寶典。」
這些加入谷歌的Launchpad加速器的創始人大多都處於30歲左右的年紀,其中很多人都身經百戰。他們被告知可以請教谷歌近50000名員工中的任何一位,而這並不是誇張。
當印度尼西亞的Snapcart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eynazran Royono 的團隊碰到一個AI難題時,他來到了Launchpad。
Snapcart的用戶可以通過掃描收據來獲取現金獎勵,但是隨著公司業務的擴大,公司需要處理5000種不同的雜貨連鎖店和收據的格式,然而它的工程師卻陷入了如何準確地進行圖像識別的困境。因此,他希望向谷歌AI平台TensorFlow的相關專家進行請教,隨後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開放性的研究問題。「我們和TensorFlow的一名專家談過,他說我們嘗試解決的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困難,他願意提供幫助。」Royono說,「但是我們不僅得到了他所在的團隊的支持,而且還獲得了谷歌大腦(Google Brain)項目的工程師的幫助,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與此同時,一家名為「門戶網路電訊(Port Telemedicina)」的巴西創業公司搭建了一個在線醫生網路,這些醫生可以幫助分析小診所里的醫療設備所產生的掃描及其他數據,此外,它還用到了人工智慧。「我們想跟谷歌的AI負責人聊一下。」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Rafael Figueroa說,「他們為我聯繫了英國的一名工程師,他知道很多網上查不到的知識。」
雖然對於這些創業者來說,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光,但是他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該計劃還旨在通過數百個一對一的面談來傳播創業公司的最佳實踐方案。
對於Elsa的越南創始人Van來說,其主要目標就是讓身處葡萄牙的兩名同事汲取矽谷的產品開發精神:快速迭代,不要害怕推出不完美的產品。在與一名導師的會議中,Van的團隊討論了關於登錄流程的問題:他們注意到一些新用戶在註冊應用的過程中放棄了,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她的導師Jacob Greenshpan,一位著名的用戶體驗專家,建議她在周末的時候嘗試做一個改變,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她說她會考慮一下,但是導師說,「不,這是你周六的家庭作業。」結果這個改動被證明非常成功,註冊成功率提升了25%。
Van實際上是那種會認真做好各種準備工作的企業家,她會閱讀100頁的手冊,並查找所有能夠在網上找到的各種資源。但是在正常的日子裡,她依然會獨自一人高效的工作,但她的團隊卻僅僅能夠從遠方了解各種技術術語,而這些局限往往會讓他們頭疼數月。
這些企業家的故事表明,我們看待成功的創業公司都忽略了隱藏的一點。成功創業公司通常的故事是:正確的創始人聚集在一起,搭建了一個優秀的軟體,通過他們的集體智慧,先是獲得了數千名用戶,然後擴大到數百萬用戶。這個大框架沒有錯,但是它低估了這些成功公司憑藉地理位置和時機獲得的巨大優勢。
矽谷的創業公司就像苗圃里的植物,與寒冷隔離,沐浴在陽光下,還有人每天輕輕地灑一點水。但是在野外,他們的命運卻不盡相同,如果它們最終能存活下來,那麼如果有人事先為它們建造一個舒適的溫室將至關重要。
雖然這些來自矽谷以外的公司得到了谷歌的幫助,但是其中一些已經開始與谷歌展開競爭。例如,Van最近就從谷歌的眼皮底下挖走了一名AI方面的專家。Van表示,谷歌和亞馬遜為工程師提供的待遇都比她能提供的要豐厚的多,但是Esla的使命,以及它潛在的社會影響力,引起了這名工程師的共鳴,因此她放棄了谷歌優渥的報酬,並加入了Esla在葡萄牙的團隊。
谷歌自身獲得的好處與此同時,谷歌在將這些創業公司納入自己羽翼之下的過程中也收穫頗豐。為了能夠被谷歌接受,這些公司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並向谷歌完全開放自己的資料。因此谷歌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個別公司的財務和技術細節,而是不同環境中的創業公司的整體生態藍圖。
谷歌已經開發了很多適用於初創公司的平台,包括Firebase、TensorFlow、Google Cloud,通過Launchpad,他們聚集了一大批被一流工程師虜獲的聽眾,聽他們談論自己最喜歡的工具。「如果他們(谷歌)能夠讓一些最優秀的初創公司在早期階段就使用他們的產品,那麼在未來將很難切換(其他產品),因為成本太高了。」 Van說。
Glasberg則認為,「谷歌從中獲得了兩個好處。一是真正了解如何在新興市場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另一個是他們可以細緻入微地觀察,世界各地的工程師對谷歌產品的反饋。「我們首先了解到什麼行得通,什麼行不通。」Glasberg說,「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些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這是未來的關鍵所在。」
雖然谷歌想在新興市場複製下一個矽谷,但是目前灣區的地位仍然穩固。Van剛剛從越南返回,雖然她市場會在世界各地來回穿梭,但是她最終總是會回到舊金山,那裡依然有她需要的各種資源。
via. BackChannel,雷鋒網編譯
*圖片來自網路


※地平線自動駕駛的野心:兩年內部署1000輛車,我們的技術有可能跑贏美國
※收購特斯拉5%股份,騰訊要開車啦
※蘋果推出 iOS 10.3 更新,升級前來看看有哪些新功能
※IBM如何在雲計算上追趕AWS、Google和微軟?
※用激光消除導彈的「蜻蜓微型無人機」來了
TAG:雷鋒網 |
※一朵,一個溫暖的小繪本
※一個鏡頭拍出三種口味的照片,轉一下換一個
※每一塊木頭的心中都住著一個被封印的靈魂
※一個在夜裡歌唱的女孩,一段美麗而短暫的初戀
※這些香港明星,一個比一個愛國,看到最後一個淚崩
※每到夜晚,一個落寞、一個人流淚、一個傻笑
※一個視後一個影后,這個「心結」,孫儷解的很漂亮!
※見一個愛一個的星座男
※秦始皇和林肯都是水瓶座三,一個統一了中國,一個統一了美國!
※星火燎原,一個個「中央」字頭的重要部門都在低矮小房內
※全球九大女性風俗,一個比一個奇葩,最後一個亮瞎眼
※一首《桃花庵歌》,一個真實的唐伯虎
※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毒娘子 一個比一個心狠
※一個專情一個花心的星座配對!
※一個住在日本郊區的歪果仁的一天
※三隻眼睛三隻手,三座城市三個月,三塊畫布一個展
※一個住在日本郊區的歪果仁的一天!
※亞洲有兩個新加坡,一個在東南亞,一個在這裡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
※中國兩個非常奇特的村莊,一個在天一個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