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禧福祥 紅星耀陝|為國家解放出力 我的任務完成了!

禧福祥 紅星耀陝|為國家解放出力 我的任務完成了!

烽火歲月

戎裝歲月讓我

一輩子都覺得驕傲

——訪身經百戰老戰士孫世顯

3月22日,本報「紅星 『陝』耀」採訪團來到延安市延長縣,在多方部門的協助下,記者找到了89歲老戰士孫世顯。

孫世顯,1928年生,延長縣羅子山鎮天盡頭村人,1943年9月參加革命,先後參加羊馬河、蟠龍、沙家店等戰役,1952年返回農村務農。

孫世顯老人在認真看女兒代寫的信件

從小立志想當兵

「就是他,老人家在那裡坐著呢。」22日中午,在當地群眾的帶領下,記者在延長縣中心街口的一個小廣場上,見到了正和一群老人玩撲克牌的孫世顯老人。雖然已經89歲高齡,但老人家精神矍鑠、氣色極佳。

「都70年了,時間太快了!走,走,我帶你們去家裡說。」得知記者採訪的主題是「轉戰陝北」,老人家站起了身子,將本報採訪團一行帶到了縣城邊上,一處緊靠山腳、有著4孔窯洞的場院里。「這是我大女兒家,我現在住在她們家。」老人招呼大家走進靠左邊的一孔窯洞里,坐定後,打開了話匣子。

「我是1943年當的兵,為了當兵,我不知等了多少年。」孫世顯老人說,他1928年出生於子長縣羅子山鎮天盡頭村,村子離黃河不遠。距黃河和延河交會處只有2公里左右,與山西省隔黃河相望。村子雖然非常偏僻,但是好一點的是,在他記事的時候,村子就屬於紅區。

「當時家裡很窮,我們家裡人口多,糧食很緊張,主要是自然條件太惡劣了。我10歲那年就想當兵,部隊上不要,嫌我年齡小。我就盼著自己快快長大,長大了能到河對面打日本鬼子。」老人家說,他們家兄妹7人,他排行老二,他上頭有一個姐姐,下面全是弟妹。在他的記憶中,河對岸的山西就是戰場,日本鬼子在山西殺了好多老百姓,村裡的年輕人都上了戰場,他們這些年齡小的娃娃,當時只有羨慕的份。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有一天下午,我回家吃飯晚了,姐姐和母親找了整個村子,最後在山上的一個土崖下找見我。當時我和村裡的小夥伴正玩打仗遊戲,目標就是黃河對岸的日本人。母親連拉帶扯將我往回攆,說等我長大了就送我去參軍。」老人說,在他的記憶中,打仗遊戲是村裡小孩子最喜歡玩的一種遊戲,大家沒事時就聚在一起,拿一根木棍或者是玉米桿當槍,對著山西方向射擊。村裡面年紀大的老人,看到他們這樣玩耍,就說「娃娃們憨著哩,打仗可不是鬧著玩。」但也有人鼓勵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將來肯定有出息。」

入伍加入運輸隊

「16歲那年,我終於參軍當上了兵。」孫世顯說,1943年9月,虛歲16歲的他終於參軍了,當時是鄉上來人接的兵,他當時是在十五團,團長叫劉三元。 「我當兵時已經到了抗戰後期,當時我在運輸隊,主要運送軍需物資,不能直接上戰場,當時覺得很遺憾。但是我們的任務也非常重要,不能中斷,否則影響大家打勝仗。」記者從孫世顯的回憶中得知,從他參軍到日本投降,在這兩年時間裡,他所在的運輸隊主要是給黃河對面的戰士運送彈藥,除此之外,還經常給駐守黃河的河防戰士運送糧草。

「運送物資時間要掌握好,要按時按點將軍需品運到前線。為了趕時間,我們有時候連續十幾個小時不休息。把送物資的騾子和毛驢都累得躺在地上爬不起來了,有些累死的牲口,是僱傭老鄉家的,就照價給人家賠償,有時候還多給老鄉一些錢。」

有一次,孫世顯奉命和連長去給一戶老鄉送賠償費時,老鄉得知自己家的毛驢在運送軍糧時摔下了溝,死活也不肯要賠償費。他們就一直給老鄉做思想工作,在他們離開的時候,老鄉又將他們家的另一頭毛驢交到了連長手裡,並給他們說:「只要打小鬼子,我家的一切都是部隊的,需要啥就直接用。」

參加戰鬥百餘次

孫世顯說,「1946年內戰開始後,我們部隊的任務就是保衛黨中央,我們連也就直接參加了戰鬥。國民黨軍當時兵分兩路進攻延安,靠黃河宜川這邊有一路部隊,甘泉那邊有一路部隊,我們主要是負責在東線狙擊敵人。青化砭戰役我們沒有上去參戰,當時我們主要是負責東邊警戒,但羊馬河和蟠龍戰役我們打了。」

孫世顯回憶,這兩場戰役後,因為有戰友犧牲,他所在的連又重新進行了整編。在羊馬河戰役中,和他最要好的一個戰友犧牲了,「他叫王名毅,我永遠也忘不了他。」老人說,在蟠龍戰役,他們連有好幾個戰士陣亡,除過一個叫柏玉海的戰士外,其餘的人叫什麼名字他也想不起來了。

「打仗就是要犧牲,為新中國打仗,我們不怕犧牲。」老人說,他們隨後還攻打榆林城,在沙家店還殲滅過敵人。1948年2月份,在宜川瓦子街戰役前夕,他們在宜川縣北池村把敵人的一個偽鄉公所給解決了。

「我們部隊在榆林戰役之後,在米脂縣沙家店打了一場勝仗。當時是夏天,天氣很熱。沙家店戰役後,局勢穩定了許多。第二年(指1948年)打宜川時天氣很冷。這一仗後我轉到兵站幹了後勤工作。」對於後面的這三場戰役,老人不想太多回憶,「死傷太慘重了」。

記者從當地黨史研究室了解到,孫世顯老人所說的攻打榆林城發生在1947年8月,經三天激戰,我軍沒有攻克榆林城,而隨後在8月20日的沙家店戰役中,我軍殲滅了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六師部及兩個旅共6000多人。10月上旬,接連收復了延川、清澗、綏德等地,殲滅國民黨軍第七十六師1.1萬餘人。

「我打過好多仗,從參軍到全國解放,參加過大小戰鬥100多次。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後,我才知道打仗不像小時候想的那樣。戰爭都很殘酷,好在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全國解放了。為國家解放出力,我的任務完成了!」老人說,1953年,響應國家號召,他回到了闊別10年的天盡頭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農村生活。「在我的一生中,這戎裝歲月讓我一輩子都覺得驕傲。」

見信如晤

如果不是他,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孫世顯寫信尋找戰友李學英

中共中央 「轉戰陝北」結束後,孫世顯所在的部隊又一路南下,參加了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在四川省的幾次遭遇,讓孫世顯對自己的戰友惦念一生。

孫世顯寫給戰友李學英的信

敵人娃娃兵 解放軍不打只捉

「我轉到宜川兵站後在辦事處幹了幾個月後勤,然後又去運輸隊干起了老本行。我們和部隊一路南下,在四川境內的眉山、彭山一帶,打了不少小仗。四川解放時俘獲了敵人20多萬兵力,把軍官留下來改造,教育軍官。士兵願意回家的全部遣返原籍。當時我們連隊抽調了5個人,最後增加到16人。這期間我因為水土不服,感冒了,戰友們對我都非常好。」孫世顯回憶,他只是生了個小病,但沒想到戰友們輪番照顧他,不僅給他吃最好的飯菜,原本需要晚上站崗的他,也被別的戰友代替了,濃濃的戰友情懷讓他感懷一生。

部隊領導對娃娃兵的愛護,也讓孫世顯印象深刻:「我們當時在往重慶去的路上,發現了敵人的一個據點,具體叫什麼名字我記不清了。我們迅速包抄過去,準備殲滅,戰鬥馬上就要開始時,領導突然下令不打了,讓活捉。因為偵察發現據點內的敵軍全是娃娃兵,娃娃都太年輕了,捨不得打。」

「當時圍住喊話要對方投降時,能清楚聽見據點裡的哭聲。這些娃娃兵投降後,有些就直接當了解放軍。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很懂事。」孫世顯說,他們當時拉著8車黃金去重慶,這些都是軍需物資,運送途中這些娃娃兵因為熟悉環境,起了很大的作用。

戰友一場痛哭 救了我的命

「我現在最想見的是李學英,他是我的戰友,從洛川來的。沒有他,我可能早都不在人世了。」孫世顯老人說,解放後的1951年,在四川的他患了一場大病。如果不是李學英的哭嚎驚動了領導,那麼他早就不在了。

「我當時病的非常嚴重,一沒勁,還時不時就昏迷。到醫院住院一個多禮拜了,病情越來越重。人家醫院都不給看了,說是沒有對症的葯,讓把人拉回去安頓後事。當時李學英到醫院辦事,聽說我昏迷就急忙跑到我的床前,見我已經不省人事了,他就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叫我的名字。哭聲驚動了醫院的一位領導,領導跑到我病床前問完情況後,要求醫院給我改用了另一種葯,只有兩顆,還是過期葯。但是吃了那兩顆葯後,我慢慢蘇醒了過來,然後慢慢就好了。所以我一輩子感謝李學英。」孫世顯說,當時的新中國缺醫少葯,如果不是李學英,如果沒有那位領導要求院方給他換藥,那麼他的生命就已經在1951年終止了。

「我想給他寫信,複員回來後,我們兩家還有來往。文革時期中斷了聯繫。我很想念他,不知他現在情況如何。」老人家說,李學英家在洛川縣秦關鎮西月河村(音),2010年他腿腳還方便的時候,還在家人的陪同下去西月河村找過對方,但是村裡人說,李學英在十幾年以前就已經回了老家河南,具體是河南什麼地方的人,他們都不知道。

在採訪結束的時候,在老人的口述下,其大女兒——今年53歲的孫鳳蓮寫下了給戰友李學英的信。

舊址新探

青化砭戰役舊址訪尋

走進名垂史冊的小村莊

3月23日,沿著黨中央轉戰陝北的足跡,本報「紅星『陝』耀」採訪團來到了青化砭戰役舊址。70年前的3月25日,就是在這裡打響了「轉戰陝北」的第一戰。

五位烈士長眠於此

從延安出發,沿著咸(陽)榆(林)公路一路北上,經過40多分鐘車程,記者來到了位於延安東北方向的青化砭。在離青化砭鎮還有3公里的白坪村,記者見到了位於公路右側的遺址。

遺址緊挨公路的陽坡,遠遠望去,首先看到一個白色的紀念亭。走到亭子旁,抬頭往山上看,一個約有兩個籃球場大小的烈士陵園出現在記者眼前。走進陵園,一個漢白玉紀念碑矗立在廣場中央。紀念碑的頂端是一個金色的黨徽,正下方是一個五角星。碑身正面,鐫刻著「青化砭戰役烈士紀念碑」10個大字。在紀念碑的後面,就是英烈們的墓地。墓地內共有5塊墓碑。除過王大仁、劉靜、馬明貴三位烈士的墓碑外,另外2個墓碑沒有名字。因為沒有專門看守陵園的工作人員,記者從當地老鄉口中得知,這2個無名墓碑是紀念無名烈士所立。

青化砭戰役烈士紀念碑

眼前的烈士陵園是記者本次採訪以來見到的第一個烈士陵園,也是記者見到的最小的一座烈士陵園。陵園面積不大,周邊松柏碧綠蒼翠,長勢旺盛。

村民回憶戰前情況

為了弄清楚青化砭戰役遺址更為詳細的情況,記者來到白坪村了解情況。

「主戰場就在我們村子打的,聽家裡老人說,當年西北野戰軍就埋伏在我們這個山上,等了兩天,終於等到敵人了。」白坪村村民、今年50歲的白鳳東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經常聽爺爺給他講青化砭戰役,據說開戰前的一兩天,部隊就已經通知了村民不要外出。

「爺爺告訴我,當時部隊挨家挨戶通知要打仗了,讓老鄉們聽到槍響後都待在家裡不要亂跑。我們村和對面的小蒜溝村村民全部在家裡待著。戰鬥打了一會就結束了。」白鳳東說,也有村裡的老人講,開戰的前一天,有國民黨軍的探子來白坪村打探消息。當時,村民們故意說「共產黨早都跑遠了」,敵探看到村民都在家裡各忙各的事,與平常沒啥兩樣,就把這一情況上報了,結果胡宗南部隊放心地走進白坪村,鑽進了我們的包圍圈。

「我們小時候在山上經常能撿到子彈頭和壞了的槍。因為原來山上光禿禿的啥都沒有,現在長滿了樹。我們村有一個村民還撿到過一發82式炮彈。」白鳳東對記者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村裡一個姓韓的年輕人在山上撿到炮彈後,用石頭砸彈體,想弄開賣錢,結果炮彈突然爆炸,他被炸傷了。

「現在你到山上去尋找,說不定還能找見當年遺留的彈片和彈殼。我們村裡的人都為這場戰役自豪,因為戰役的主要戰鬥是在我們村打的,而我們村離青化砭鎮還有五六里路。」白鳳東說。

從白鳳東的口中記者得知,戰爭年代的白坪村是一個小村子,只有十幾戶人家,人口也不到一百口人,村民靠種地為生,日子過得非常清苦。現在的白坪村,已經有幾十戶人家500多口人,每戶人家除種地外,還有在外工作的,大夥的日子都過得很紅火。

村民白鳳東給記者指當年的戰場所在地

文圖/西安晚報記者雷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家大事文玩出力!我驕傲!
大明星回老家 王寶強受人敬仰 趙麗穎卻出力不討好
中國奪冠日本扎心!日球迷質疑大冠軍杯:日本出錢出力中國女排出風頭我們圖什麼
曼城金童在國家隊「出工不出力」?索斯蓋特再次出面力挺愛徒!
佟麗婭受邀慈善發布會,出錢出力獲封「慈善大使」脫離傻白甜形象
聯合國維和,誰在出錢出力?
韓國欲聯合中日辦世界盃:中國出錢 韓國出力
大衣哥朱之文走紅後為村裡出錢出力,村裡人:錢給少了
揭納粹「完美新娘」計劃:讓女性為帝國出力
金廷恩為領養事業出力 受國家總統表彰
張敏復出力挺星爺的《功夫2》,欠星爺的電影票,你會補上嗎?
侏儒男子成功迎娶「白富美」,女方出錢又出力,這才是人生贏家
美國一聲令下增兵東歐,北約這幾個國家會出錢出力!
贊!不只出錢還出力 朴海鎮揪劇組做慈善
韓方明呼籲中韓兩國智庫為東北亞共同安全機制出力獻策
日韓兩國都已紛紛表態:出錢出力勢必要討好美國!
沙俄為何賤賣阿拉斯加?清政府「出力」最大,美國笑哭了
美國:希望中國為全球反恐多出力
港媒:逼印度出錢出力,美國南亞新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