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每遇天下分裂,「正統」都是各方爭執的焦點。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秦丞相王猛與符堅之弟--符融都勸導苻堅勿征伐東晉。其反對的理由就是東晉雖僻處江南,但是為華夏正統,人心向晉,不宜征討。但是苻堅還是沒有聽從,最終起兵伐晉,卻兵敗淝水,強大的前秦政權也隨之煙消雲散。我認為苻堅不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但其還要執意伐晉,其根源還是在於其畏懼東晉華夏正統的身份。所以,一定要趁自己實力雄厚的時候,將東晉政權消滅。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當王朝更替時,新王朝必欲將前朝的皇子皇孫趕盡殺絕才能心安的原因也在此。其具有的正統合法的身份,會是一種強大的號召力。那個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後來都被日本人弄到東北當了偽滿的傀儡皇帝。

三國時期是秦漢以後的第一次分裂,陳壽在修訂《三國志》時,是尊曹魏為正統。故記曹操、曹丕等為《武帝紀》、《文帝紀》等。而記劉備、劉禪則為《先傳》、《後傳》,記孫權等則為《吳傳》等(紀與傳源於《史記》)。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帝與主,一字之別,即定正偽。雖到南宋時期,有主張以蜀漢為正統、曹魏為篡逆的,但是最主流的觀點還有以曹魏為正統。從兩漢到魏晉再到南朝的宋齊梁陳,都是有明確的禪讓程序的,象徵著王朝正統的傳承與交接。

南北朝時期,南朝攻訐北朝為索虜,北朝則攻訐南朝為島夷。其實,華夏人是不願意承認北朝的正統地位的。但之所以被承認,是因為隋唐的正統乃是傳承自北朝。從北魏到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唐,也是有明確禪讓程序的。如果否定了北朝,就意味著在很大程度上也否定了隋唐的正統性。隋末,王世充擁立楊侗在洛陽為帝,而李淵擁立楊侑在長安為帝。雖楊侗較楊侑年長,更該承襲帝位。但史學家為使隋唐的禪讓具有合法性,便稱楊侑為隋恭帝,而稱楊侗為皇泰主。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五代時,有禪讓手續的漢人王朝--梁,卻被取代他的沙陀族王朝--唐視為偽朝(到宋代歐陽修編修《五代史》的時候,又承認了後梁的正統地位)。李存勖建國號為唐,就是明確其是唐朝的延續。唐-晉-漢,雖都是沙陀族所建立,但周與宋卻也都是起源於沙陀族的河東勢力集團,也自然就無法否認其正統。同時期的南唐政權,雖也宣稱自己才是大唐正宗。但是與宋卻沒有傳承關係,故也被否認為正統,其君主也就只能被稱為「主」了。

一字定正偽,「帝」與「主」的區別!

宋朝以後,北方少數民族屢屢崛起,紛紛建立了強大政權。但是直到清朝前期,遼與金仍不被視為正統。在諸多的史籍及文學作品中,都稱其君主為「遼主」、「金主」等,而絕不稱「遼帝」、「金帝」。而滿清為其入主華夏尋找合法性依據,便以遼與金的疆域較宋遼闊為由,提升了遼與金的地位,而與宋並為正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史右理 的精彩文章:

秦漢以後,沒有朝代與政權以「韓」為國名,並非其弱!
史上唯一「廟號」不稱「祖」的開國之君!
「間於齊楚」的戰國七雄——韓國!
我想嫁於你為妻,可你卻要跟我結拜為兄妹!
武松前期也盼被招安,為何後期堅決反對招安呢?

TAG:左史右理 |

您可能感興趣

3分惜敗卻迎5驚艷蛻變,12 17 12一字定義李家軍!